牟姝玲

梅虹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實驗小學校教導主任,高級教師。曾獲南充市“十佳少先隊輔導員”、蓬安縣“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蓬安縣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領銜人,主研市級課題三項,省級課題三項,多篇課例獲得省市縣級獎項,多篇論文在《四川教育》等刊物發表。
教育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著一群不完美的學生,奔赴一場完美旅行的過程,而這趟旅途的目的不是為了成就一個“完美”的孩子,而是要造就一個終身學習者,即使在無人指引下也能大步向前。旅途沒有終點,一路走來的成長和汗水就是最美的“風景”。走上教育之路,梅虹堅持的是于平凡的小事中繪出生命的色彩,堅守的是于細致的關懷中靜待學生的成長,堅信的是多彩的閱讀能帶領學生看見“詩和遠方”。
循“點”探“徑”,于讀寫中見詩與遠方
“春意濃,花開艷,今天我們走出學校,來到戶外感受春的魅力,希望同學們能用心親近自然、感受春天,回家后也記得和父母分享一下今日的出游體會。”遠處傳來了梅虹細細地叮囑。在這個春意盎然、輕風和暢的日子里,梅虹帶領班上的學生奔赴一場和春天的約會,田間嬉戲、運動游戲、叢林探險,他們在活動中與大自然“互動”。
這是梅虹特別組織的一次走進自然的“寫生”活動,在日常的教學中,她時常感到課本上的文字內容雖生動淺顯,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因為理解能力有限、生活經歷較少,他們無法真正抓住文字內容的內在靈魂,所以她希望通過戶外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能沉浸式體驗書本中美好的“春”。讀“春”寫“春”,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在帶領學生見春感春后,梅虹便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進行“春”的寫作,將“寫生”活動的感悟通過文字或是繪畫的方式呈現出來,并于班上的作品展示墻進行展示。見真、聞切、感深、思透,用“寫生”的方法學習寫作,抓住那些真、切、深、透的東西,并毫不走樣地表達出來,這就是最有益的練習。
“寫生”實踐活動雖能高效地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但畢竟不能長期開展,所以日常的圖書閱讀活動仍是促進學生讀寫水平提升最為持久和穩定的方式。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梅虹采取了不同的讀寫策略。對于1~2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認識的漢字有限,讓他們自由想象地進行閱讀和寫作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梅虹會帶領他們閱讀繪本,以圖文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輸出的方式也以繪畫加簡單文字搭配的形式為主,再借助口語表達的形式,讓學生給父母、老師和同學講故事、說經歷、談體會,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針對這一階段孩子,重點不在于讓他們讀多少書,而是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以及讓他們愿意說、學會說。”梅虹表示。
3~4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段向高段過渡的中段時期,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語文的學習也由詞句向篇章過渡。所以在這一時期,梅虹開始帶領學生閱讀一些更高難度的書籍,通過開展讀書交流會、圖書漂流、親子閱讀等活動讓學生盡情地讀,讀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讓學生始終保持對閱讀的興趣,并在閱讀中通過背誦、摘錄好詞好句的方式積累寫作素材。讀寫一體,以讀促寫,在鼓勵學生進行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梅虹設立班級循環日記,保證學生的穩定輸出,平時的閱讀活動作業,如“三八”婦女節愛心卡片、讀書感悟、測試作文等,她也會收集學生作品制作成班級的閱讀作品集,讓學生們相互傳閱、學習借鑒。
到了小學階段的后兩年,梅虹對學生的閱讀要求就不僅滿足于“讀得多”,還要追求“讀得好”,讀得好的標志,一是掌握閱讀方法,二是運用閱讀解決實際問題。主題式閱讀是這一階段梅虹主要采取的讀寫策略。主題式閱讀不是淺嘗輒止的淺表閱讀,而是圍繞問題解決的深入探究閱讀。梅虹通過觀察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情況設立主題,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尋找相關圖書,并利用課后延時服務讓他們進行集中閱讀,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談論,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做總結和思考。同時為讓學生持續感受閱讀的樂趣,梅虹還會以小組的形式開展閱讀活動,如在學習神話單元時,梅虹便要求小組制作牛郎織女的連環畫,讓每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擅長寫故事的人可以設計情節,喜歡繪畫的人可以將情節畫出來,能說會道的人負責把故事講出來,最后將活動延伸,以小組為單位把故事演出來,在這種多元的活動形式中給予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在她的引領和指導下,學生的閱讀水平顯著提升,她也因此被學校評為“閱讀點燈人”。
從興趣閱讀到主題閱讀,從淺層閱讀到深度閱讀,層層遞進,逐步進階,梅虹用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閱讀教學方式,助力學生閱讀提質增效,讓學生于閱讀中走向“詩與遠方”。
聽“需”應“求”,于平凡中見愛與溫暖
“讓孩子喜歡學習、愿意學習、學會學習,能夠接納自己的不足,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和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梅虹堅持的教育核心,也是她內心最真實的育人愿景。細心呵護、耐心守護,梅虹傾聽學生的心聲,回應學生的需求,于平凡的小事中給予學生愛與關懷,讓他們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
在口語交際課上,一位學生言語中透露著失落和沮喪,他向梅虹表達了內心的痛苦和掙扎。梅虹聽后內心洶涌澎湃,但她努力保持表面的平靜,認真詢問學生是否明白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為什么會有如此悲觀的想法?學生緘默不語。為了解具體的情況,梅虹悄悄地和他身邊的好朋友交流,了解他最近的心理狀態和遇到的煩心事,同時還與他的家長做了深層次的溝通,了解他在家的情況。通過朋友的反映和與家長的交流,梅虹明白了問題的原因。
因為家中有了弟弟,父母工作繁忙常常不在家,他和弟弟都由爺爺奶奶照顧,但是爺爺奶奶總是偏袒弟弟,這讓他在家中感到孤獨和難過,而在學校又時常因表現不好被老師批評,這些都讓他覺得生活沒有意思,只有手機能夠懂他。在了解問題所在原因后,梅虹便時常給予學生關注,下課后經常與他交流,偶爾拉著他到操場運動,或跑步或跳繩,讓他把情緒發泄出來,慢慢地,學生愿意和她分享家中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然后梅虹再逐步開解,讓他感受到愛與溫暖,以及生活的美好。同時梅虹積極做好家校溝通的工作,與學生家長交流,反映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家長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幫助家長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成長氛圍。在梅虹和家長的呵護下,這名學生的心理狀態逐漸好轉。
面對現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梅虹也時常感到苦惱,為更好地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危機,她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業余的心理健康輔導員,閱讀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咨詢學校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學習身邊優秀教師應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策略等等,不斷積累、不斷反思。不僅從自身下手,梅虹也重視聯動家長一起參與學生的成長。建立班級QQ群,在群中實時反映學生的在校情況;每周一封家長信,讓每個學生的優點都被父母看見;每月一份書單,讓家長陪伴學生閱讀成長。
班級氛圍也是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由班級中每個成員的心理個性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班級氛圍,時刻影響著每個成員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梅虹牢固樹立師生共同建班的意識,積極動員學生的力量,給每個學生都安排班級工作,堅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建文明班級。抓好班級活動也是營造氛圍中的重要一環,梅虹通過兩人三足、拔河、課本劇表演等游戲凝聚人心,建設團結向上、共同進步的班集體。同時梅虹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于無形中潤養學生成長,她積極組織學生一起精心布置教室環境,設計“學習園地”,選出學生的優秀習作在班級展示墻進行展示,并定期更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展示自己的平臺。在梅虹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班級多次被評為“縣級先進集體”,她也因此贏得了學校、家長和學生的一致認可和贊揚。
屠格涅夫曾經說過:“人生的最美就是一邊走,一遍撿拾散落在路旁的花朵,一生將美麗而芬芳。”在這條教育的道路上,梅虹一路拾花,一路滋養,帶著每一朵花看遠方最美的風景,于閱讀中發現美,于平凡中享受美,用心讓它們綻放自己的美麗,散發自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