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浩
◆ 發現問題:
隨著時代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大城市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由于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讓孩子缺失了本該擁有的父愛和母愛。同時,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是最急迫的問題。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地工作,孩子無法帶在身邊,只能迫不得已留給家里的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戚來照顧,這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在擔任四年級班主任后,我就對班級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統計,55個孩子中有4名同學是留守兒童。這4名孩子集中表現為學習基礎薄弱、缺乏監督、自學能力差、學習習慣差和生活習慣差等問題。作為年輕教師,如何關愛留守兒童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 研究問題:
耐心鼓勵,培養學生自信自強。留守兒童普遍都比較自卑, 教師要耐心鼓勵留守兒童,讓學生學會自信自強。我們要善于發現留守兒童的改變,對其進行及時表揚,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關心。幾句表揚的話,不僅能夠鼓勵留守兒童,也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同時,我們也要引導留守兒童對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積極的自我暗示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具有深遠意義的。由于留守兒童缺少親情互動的社會化,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傾訴的對象,他們習慣把自己情緒積攢在心底,日常生活中無法正常自我調節,因此,留守兒童更需要積極的自我暗示。一線教師在面對留守兒童這個群體時,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訓練,讓學生變成一個充滿積極語言的人。久而久之, 自信自強便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
持續關注,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留守兒童的性格一般都是比較孤僻的,無法適應集體的學習生活,教師要幫助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積極個性、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也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溝通協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和班級集體活動的作用,讓留守兒童多參與能夠體現自我重要性的集體活動,留守兒童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個人價值,獲得集體的認同,加深與班級學生之間的感情,從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和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多元互動,改善家庭教育環境。留守兒童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教師要加強留守兒童家庭、學校及教育工作者之間的多元互動,形成多方聯動的幫扶機制,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借助家校合作,形成以留守兒童為中心,多元互動的留守兒童成長環境,解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促進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
最后,教師也可以為留守兒童尋求政府救助和財政補助,解決留守兒童生活費用、課余活動費用和醫療費用,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持。
◆ 總結思考: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一項復雜煩瑣的工作,僅靠青年教師的熱情解決不了問題。需要一線教師的真想真干,用心去發現,用愛去澆灌,去溫暖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心靈。在此基礎上,學校要發揮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面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家校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推動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使留守兒童健康幸福快樂成長。最后,政府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全面推進關愛留守兒童工程,努力構建“政府、家庭、學校、社會”四級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服務模式,實現整體聯動,共同關心關愛留守兒童。讓我們攜起手來,搭建一座愛的橋梁,營造積極、樂觀的氛圍, 讓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