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勇

韓愈有言:博愛之謂仁。作為一名教育者,需要懷揣一顆博大如海洋、天空般的仁愛之心,讓愛的雨絲浸潤每一個渴望成長的學生的心田。
“邊際效應”理論認為,你把一元錢給百萬富翁,他的滿足感是零。相反,你把一元錢給乞丐,他的滿足感可能是100%。優等生已經享受了足夠的關愛,家長護著,班主任夸著,老師寵著,他們如同生長在蜜罐子里一般。而待優生才是更需要關愛的一個群體。如果他們喪失學習動力,必然會影響班級學風。
Y同學,是我接手九班的一個女生,高三開學時成績排在班內40多名,地理成績考了50多分,在年級排名370多名。有段時間,我發現她沒有來上學,通過班主任了解,發現該生有厭學情緒,繼而產生退學想法。我感到非常可惜,我想通過多方面的交流鼓勵,給她送去求學的信心和動力,盡可能挽留她。
網課期間,我主動加了她好友。有一次,我將課件和高三必備思維導圖發給了她。她非常驚喜,問我,是特意給她的嗎?我給她說:“有不會的題目,歡迎隨時問我。”之后,通過與她的聊天,我不斷鼓勵她對自己充滿信心,千萬不要放棄,哪怕只有一絲希望。
有一次,她給我傳送了背誦的視頻。看過以后,我及時給她回復說:“不錯,這樣下去肯定很好,相信你自己,堅持下去,肯定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你。加油!”
她回復說:“老師你夸得我不好意思了。我會記住你說的話,更加努力地學習。”有一次上課前,她給我請假:“老師,我在外面打吊瓶,第三節課回不去,筆記我晚上自習補上再發給你。”我說:“你先好好養病,注意休息,多喝水。”
通過一次次的鼓勵、交流、打氣,很明顯,她更加自信了,學習的動力也越來越足了,人也開朗了不少,對地理的學習也更加努力。年前返校后,她學習的主動性有了明顯提高,不但做完我上課規定的作業,竟還跑到辦公室主動問我要題做。有志者事竟成,在高三開學后的考試中,她的地理考了80多分,在年級中排在前100名。
學習差的同學,在別人眼里常常是一差百差,別人很難看到他們的優點。長期下去,學生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老師能夠多與這些同學溝通交流,了解她們內心的一些真實想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并給予鼓勵和表揚,學生自會變得自信從容。教育家車尼斯曾經說過:只要教師對學生抱有希望,僅此一點,就可以使學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
蘇霍姆林斯基在《請相信,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一文中,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獨特性。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將人的智能分為八種,每個人都有優勢智能,也有劣勢智能,即使是智障青年指揮家舟舟,其音樂天賦也超出常人。
畢淑敏在《優點零》里寫道,每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如果成人愛他,他就會認為自己是可愛的。他會感覺到自己是天地間的一個寶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個優點。假如成人粗暴地打擊他、奚落他、嘲諷他、鞭撻他,那脆弱的小生靈,就會像被利剪截斷的雙翅,從此萎靡下來,或許跌落塵埃一蹶不振。
我們教育者都應發揚韓愈所說“博愛之謂仁”的思想,懷揣執著的教育情懷和勇于擔當的教育責任與使命,甘愿當學生成長的引信,點燃他們的生命,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和關懷,喚起大腦皮層思維神經的覺醒,逐步地幫助他們走向成人、成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