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夢汐
摘? 要: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的重要精神,大力推進婦產科護理學在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全過程中的課程思政教學,徹底解決現階段下思政教學占比不高、深度挖掘不足、與課堂內容融合不夠等問題,文章深入探索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路徑,以期切實提高思政教學的實踐性和效用性。
關鍵詞:課程思政;婦產科護理學;臨床實習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1-0113-04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指示,2020年,教育部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系統性指出,要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并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全面推進[1]。護理學專業作為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學科,必須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2-3]。在當前新形勢下,教師應主動探索如何與時俱進地實現課程思政與婦產科護理學教學的有機融合,深化醫教協同改革,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5]。
一、課程思政融入婦產科護理教學的必要性
在醫學院校中,許多學生報考護理學專業的主要目的是就業,對護理學專業沒有系統理解,對肩負的責任沒有明確認知,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指引以及專業的思想政治指導。在對剛入學的學生教學過程中,教師詢問學生為什么選擇護理學專業?畢業后的想法是什么?時多數學生回答模棱兩可,“不清楚”“家里人推薦”“能找到好工作就行”之類的回答頗多。對臨近畢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過程中,學生普遍較為焦慮,經常向教師傾訴他們關于畢業、就業、升學的迷茫與困惑,部分學生甚至產生自我懷疑、抑郁等負面心理。此外,部分畢業生在婦產科工作初期,面對孕、產婦護理的特殊性,承擔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從而產生一定的回避心理,難以迅速地進入正常工作狀態。由此看出,從入學到就業,迷茫和困惑伴隨學生學習生活全過程,這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結合實際進行價值引領,充分貼近學生日常學習、日后工作生活,切實解決學生面臨的各項難題,最終實現課程育人,立德樹人。
二、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 缺乏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
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缺乏已成為思政教育工作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其主要表現一是輕視思政教育。對高等院校而言,專業技術教學與職業能力培養是立校之本,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首要戰略目標便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知名度,繼而設法改善高校教育環境和教學設施,以達到吸引高素質師資、高水平生源的目的。這就導致部分醫學院校在教學中過于重視專業課,對思政教育重視程度不足。二是不重視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婦產科護理教學高度重視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大部分醫學院校的護生需要在第1—3學年完成大量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并于第4學年前往醫院完成臨床實習任務。基于此現狀,高校不斷壓縮課時量,致使教師將絕大部分授課重點放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上,思政相關內容投入量嚴重不足[6]。已有研究表明,護理學專業課程中僅有12%的課程內容與人文相關,遠遠未達到國家專業基礎課、人文科學課、臨床實踐課1∶1∶1的比例[7-8],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工作得不到保障。
2. 缺乏合適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與已成體系化的“顯性思政”——思政課程不同,課程思政屬于典型的“隱性思政”教育[9],需結合專業特點,應用專業課自身的教學內容、手段和方式把專業知識講透徹,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10-11]。但現階段,多數教師仍未找到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主要表現為,一是部分教師并未針對性地準備與專業課相關的課程思政內容,僅在講解實踐操作時簡要提及思政相關案例。由于目前教學大綱中基本不涉及或較少涉及課程思政相關內容,導致二者之間銜接性不強、過渡不夠自然,僅僅是做到將思政內容“放進”課堂但沒有“融入”課堂,沒有做到“潤物細無聲”。部分教師矯枉過正,強行將課程與思政相融合,沒有關注學生對課程思政內容的反饋情況,致使課程思政教育空有其表;二是多數教師未能與時俱進地緊密貼近時事政治,不注意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無法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解專業知識,更沒有針對學生的反饋進一步完善授課內容,導致內容千篇一律,缺乏時政性,難以得到學生的喜愛[6]。
3. 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欠佳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相對薄弱,對思想政治教育意義認識不到位。由于婦產科護理學授課教師均為醫學相關專業出身,雖系統學習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思政課程,但并非專業思政人員,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普遍有待提高。已有相關研究指出,僅有三分之一的教師熟悉“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其能力與教育部規定的“課程思政”教育預期尚存不小差距[12]。例如部分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詞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字義,不能深入了解其中內涵,甚至不能完整說出具體內容,課程思政的授課效果難以保證[13]。由于缺乏教師的系統指引,多數學生思想政治基礎不牢,心理抗壓能力相對較差。到了臨床工作崗位,面對繁忙的工作、疲倦的身心、復雜的醫患矛盾時,才發現護理“就業容易從業難”,部分學生甚至產生困惑、焦慮、迷茫、自我懷疑等不良情緒,繼而否定護理職業,嚴重影響了職業穩定性。
(二)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
1. 臨床帶教教師思政能力有限
臨床醫院是護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學習陣地,帶教護士作為在校生實習過程中接觸最頻繁的指導教師,其思想政治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政水平。由于臨床護理帶教教師為專業護士,經常奮斗在臨床一線,工作中主要注重提高專業技能及職業能力水平,但沉重的工作壓力及嚴格的職稱晉升要求將帶教教師的精力消耗殆盡,使其無心在工作時間外了解時事政治。這就導致大部分帶教教師思政能力有限,不具備把握思政教育與臨床實踐契合點的能力,缺乏將思政元素和專業課程有機結合的能力,“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
2. 臨床實踐任務繁重,思政學習有心無力
在校生實習階段需要完成繁重的臨床工作任務,有較大的身心壓力。一是要優先學習醫院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技術操作規程,并將龐雜的理論知識與復雜的臨床操作結合起來。在巨大的壓力下,學生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到專業知識學習上,忽視了思政學習和自身素養的提高[14]。二是要掌握與患者、家屬的溝通方式,盡早適應職業角色的轉化。由于婦產科的特殊性,很多臨床護理操作涉及患者隱私,護患溝通相對困難,學生融入感相對較差,心理壓力較大,對思政知識的學習有心無力,導致“課程思政”效果不佳。
3. 臨床教學內容和方法較單一,制約學生思政水平提升
臨床實習階段在校生面臨畢業、就業和升學等多重壓力,加之社交活動頻繁、個人家庭環境不同、理論知識水平不均、醫療環境制約等諸多問題[15],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側重點不同,需要的思政內容亦不同。而傳統臨床教學開展課程思政的方法較單一,主要為邀請院內知名醫務人員舉辦講座。該方法局限性較大,教學方式較生硬,不能對癥下藥解決學生急難愁盼,適用性不強,制約了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三、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思政融入路徑
“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教學覆蓋院校教學及臨床實踐兩個階段,其中院校教學更偏向于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的初步學習,臨床實踐更偏向于實踐操作的具體應用。鑒于二者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學習環境和教學側重點存在差異,本文從院校教學和臨床實踐兩方面對課程思政融入路徑進行劃分與總結。
(一)課堂教學階段
1. 修訂完善“課程思政”教學大綱
近年來,伴隨著醫學院校招生人數的逐年增加以及病人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加之婦產科的特殊性,其臨床實踐教學經常面臨著“學生多、病例少”的尷尬局面[16]。學生無法切實理解婦產科護理操作的流程及其必要性,更無法通過“理實結合”檢驗自己的操作能力,導致大多數學生認為婦產科教學內容晦澀難懂,從而影響其學習興趣。短時間內,這種“學生多、病例少”的情況不會得到有效緩解,專業課教師必須另辟蹊徑。目前已有相關研究指出,微課視頻、Flash動畫等新媒體能以極高的效率輔助進行醫護教育[17]。由于傳統教學大綱中的目標設置側重于知識和技能目標,而忽略了情感目標[18]和思政目標。因此,今后的婦產科護理學教學大綱需要緊密圍繞“課程思政”相關內容展開,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可以通過優化課程任務難度和時間安排,選擇合適、多元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課堂思政的興趣,進而實現專業知識技能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全面提高“三全育人”的質量和效果。
2. 創建共享“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
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十分龐雜且分散,加之多數新入職的青年教師臨床經驗較少,缺乏相關素材,導致大多數教師在“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的備課和授課過程中感到有心無力,容易出現囫圇吞棗的情況,不能將思政元素講深講透。針對該情況,可將婦產科專業教師對立德育人問題的思考、教學過程中學生感興趣的經典案例以及在臨床方面具有實用性的情景模擬教學轉化為可共享的課程思政資源,如示范教學課件、教學案例和教學資源庫(短視頻、照片集、文字故事、習題集等多種形式)等[19]。國內已有相關專業探索并建立了課程思政案例庫,如針灸推拿學專業課程思政案例庫[20],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婦產科護理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亦可充分借鑒優秀的課程思政案例,逐步創建資源共享的課程思政案例庫。
3. 建立健全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教學評價重結果而輕過程,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而忽略了學習過程中思想道德及情感的轉變[21]。在以后的工作中,學校教務處和教學督導不僅要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還需要將課程思政融入情況和學生學習前后的態度情感變化納入教學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該方法一方面能夠使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對思政的態度認識和情感變化,促進教師在課后及時教學反思,調整課堂授課內容和知識與思政內容占比。另一方面能夠使教師自我檢驗教學方法,引導教師逐步掌握情景教學法、PBL教學法等手段,進而將思政理念“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中,達到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目的。
(二)臨床實踐階段
1. 采用“雙滲入”的教學機制
臨床實踐是培養護生臨床實際工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醫院可實行“雙滲入”的教學機制,深化思政教學內涵[15]。一是滲透市場經濟教育,向學生講解現階段的市場觀念和市場意識,引導學生杜絕不良社會風氣,培養正確的個人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全面把握當下醫療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合理規劃自身發展。二是滲透行業精神教育,引領學生的醫療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崇高職業素質和政治素養的醫學生。
2. 提升臨床帶教教師思想政治水平
大部分帶教教師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其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僅能依靠閑余時間的時事政治學習以及較少的外出學習,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提高“課程思政”授課能力。醫院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培訓以及師資培訓等機會,豐富帶教教師的人文素養,切實提高帶教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及授課能力。
3. 探索臨床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醫院應根據思政元素和實踐教學內容的不同,因地制宜地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PBL教學法、床邊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也可以通過互動討論、沉浸體驗、探究討論等方式激活學生興趣,還可以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選擇適宜教學、特點鮮明、與時俱進的思政視頻、圖片等內容,引導學生在閑余時間利用手機學習觀看。
四、結語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已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其關乎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和臨床教學的路徑,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責任重大,義不容辭。
參考文獻:
[1]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發布[J]. 中國電力教育,2020(06):6.
[2] 習近平. 談治國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379.
[3] 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等. 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64-66.
[4]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01).
[5] 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EB/OL]. (2017-07-0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5209661. htm.
[6] 丁亞萍,許勤,林煒,等. 護理專業課程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新實踐探索[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6):487-489.
[7] 蘇飛群,蔣冬芳. 加強護理人員人文素養培養構建和諧護患關系[J]. 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06):163-165.
[8] 穆榮紅,李瓊,李娜娜. 高等護理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改革的思考[J]. 中華護理教育,2014,11(02):149-151.
[9] 崔星慧,劉金蘭,孫利麗,等. 融入“課程思政”的案例式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 衛生職業教育,2022,40(16):33-35.
[10] 李紅文,陳化. 醫學倫理學的“課程思政”模式探索[J]. 中國醫學倫理學,2021(34):616-620.
[11] 谷金清,陳姜慶. 隱性思政教育在專業課中的運用[J]. 教育教學論壇,2018(07):51-52.
[12] 王瑩. 高職“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2):86-89.
[13] 史瑞芬. 論“課程思政”視閾下的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J]. 中華護理教育,2019,16(08):586-590.
[14] 曾智勇,胡長虎,曾小青,等. 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路徑和策略研究[J].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2):65-68.
[15] 陳夢云,彭科,鄧映霞,等. 課程思政在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探索[J]. 科教導刊,2022(05):67-69.
[16] 陳愛香,秦志萍. 混合式教學模式用于婦產科護理學課程的實踐效果研究[J]. 護理研究,2019,33(06):1023-1028.
[17] Hess J, Shmm K. The new media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J]. On The Horizon-The Strategic Planning Resource for Education Professionals,2011,19(04):331-340.
[18] 朱廣琴. 基于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教學要素及機制探析[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06):84-87.
[19] 張玲華,賈建芳. “課程思政”在本科內科護理學中的實踐[J]. 中華護理教育,2020,17(07):611-616.
[20] 劉明軍,陳邵濤,仲崇文,等. 針灸推拿學專業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與實踐探索[J]. 光明中醫,2022,37(15):2837-2839.
[21] 任樂. 基于OBE理念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設計[J]. 高教學刊,2022,8(24):80-84.
(薦稿人:褚靜,西安醫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