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軼 蔣月玲 鄒志兵 湯春雪 陳瑩
(1.廣西體育運動創傷專科醫院 廣西南寧 530031;2.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 廣西南寧 530012;3.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8;4.北京康比特運動營養研究院 北京 100029;5.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康復科 廣西南寧 530001)
隨著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體醫融合成為新時代促進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要求[1-2]。走過體醫配合、體醫結合、體醫融合及體衛融合的發展歷程,體醫融合至今仍無統一定義。業內專家及社會各界一般性共識認為體醫融合的核心是運動促健康[3]。
體醫融合服務覆蓋全民健身、預防保健、醫療衛生、康復養生等健康全領域,實質是普惠每一位中國公民的全生命周期[1]。
歷史上,“體”和“醫”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領域,二者之間存在行業壁壘。體醫融合理念就是要打破行業壁壘,融合發展,健康促進作用共通。
運動處方是最基本的體醫融合工具。個體化、系統性、安全性是科學運動處方的基本特征[3]。
迄今我國尚無統一的體醫融合運動處方制定標準及規范,各健康領域使用運動處方存在制定依據混亂,缺乏必要的運動前評估、運動目標不合理、運動處方內容不精準等問題,不符合健康管理[1]、主動健康[2]、精準醫學[4]等現代醫學要求,運動療效不顯著,運動安全性無保障,處方依從性差,運動療法難普及,體醫融合實踐發展緩慢。
為解決上述問題,該研究團隊先后進行2 型糖尿病量化運動處方研究[5]、社區全民健身指導體醫融合服務模式研究[6-8]。其中,研究成果《體醫融合運動處方》進一步實現精準體醫融合,現將相關研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以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推薦《運動處方標準格式》[9](以下簡稱“傳統運動處方”)作為母版,依據運動生理、運動營養、運動心理、運動訓練等運動人體科學理論,選定必要運動處方構成要素,形成《體醫融合運動處方標準格式》(以下簡稱“融合運動處方”)。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處方標準格式》[9]分為基本信息、運動前篩查結果、存在問題、主訴需求、運動處方、注意事項、回訪時間、簽名等部分。處方格式及具體內容見圖1。

圖1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處方標準格式

圖2 體醫融合運動處方標準格式
《體醫融合運動處方標準格式》主要分為基本信息、運動前評估、運動目標、運動處方、注意事項、回訪時間、簽名等部分。處方格式及具體內容見表2。
當今社會處于精準醫學時代?!皞€體化”“量化”“精細”等診治手段符合精準醫學的要求[4]。精準醫學顯示了資源節約、療效顯著、個體就醫體驗良好等醫療行為優勢。該研究對傳統運動處方進行相應改良,以適應精準醫學的要求。具體改變及改變理由如下。
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如影響運動習慣及運動項目選擇以及運動處方研究中重要的流行病學信息。
運動前篩查在融合運動處方中為“運動前評估”。其中,新增“基本生命征說明”,新增“體質評估”,運動前了解個人體質,可選用國民體質監測項目及相應標準,新增“醫學診斷”,采用醫院診斷或具醫學資質的機構體檢報告;新增“心理評估”,該項可由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心理教師、精神科醫師或全科醫師完成。心理狀態可作為病因,能夠顯著影響運動動機、運動行為及運動依從性[10];新增“營養評估”,可由臨床醫師、全科醫師、運動營養師、臨床營養師、公共營養師、營養教育專業教師等完成。營養狀況與運動能力密切相關,可幫助判斷能完成運動量,并可為后續制訂運動營養方案提供個體化信息[11];新增“日常體力勞動等級”,采用運動營養學概念[11],分“極輕體力、輕體力、中體力、重體力、極重體力”5個等級,可幫助確定運動量,推算運動營養素需求量;保留傳統運動處方中的“運動風險分級”和“運動測試”。
“運動前評估”系全面診斷及系統評估符合全面健康和精準醫學的要求;是運動處方安全性的前提保障。需要注意的是,過多的評估或無效評估會增加評估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傳統運動處方的“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主訴需求”兩項,在融合運動處方的正式表格中予以刪除。理由是表述不明確,缺乏客觀性。
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的劃分體現運動處方的進程。例如2 型糖尿病患者運動總目標是控糖,階段目標可以是減脂和增??;亞健康成年人初次運動處方運動總目標是健康,階段目標是適應規律運動。
如今,隨著臨床治療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臨床護理逐漸面臨著轉化、改革[4]。針對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病情復雜、手術所產生的應激反應較為明顯,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患者圍手期對開展高效、合理、科學的護理模式十分必要。目標性護理指的是在患者不同的治療階段,制定相對應的護理目標,圍繞目標而展開護理措施[5]。在實施目標性護理時,需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提高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與傳統運動處方一致,融合運動處方依舊遵循FITT-VP原則[3]。在此原則下,融合運動處方將運動方式劃分為“心肺耐力運動、肌肉適能運動、柔韌適能運動、體育游戲、其他運動”5種運動類型。
首先,根據運動生理理論[12],心肺耐力運動促進心肺功能;肌肉適能運動改善代謝及免疫機能;柔韌適能運動通過“生物反饋”機制,啟動“運動系統-自主神經”自主調節,維持基本生命征穩態。上述三種運動類型是維持人體基本健康,融合運動處方的基礎運動類型。
其次,“體育游戲”[13]指既有強身健體作用,又有鮮明趣味性的運動。強調個體在運動過程中身心合一,“沉浸于運動”“享受運動”“專注于運動”,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專注力和自我效能感增強,自我需求得到極大滿足,并實現認知重建。對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力的改善,尤其對兒童身心健康和異常心理具有獨特的運動療效,是調節人體神經精神系統最為顯著的運動類型,推薦為融合運動處方的必要運動項目。
最后,“其他運動”供給有特殊運動愛好者、特殊人群、完成基礎運動有困難者,或特殊運動項目時使用。主要用途不在上述四大運動類型中的運動可在“其他運動”中說明,常見的其他運動有感統訓練、注意力訓練、冥想、非結構式運動、戲劇、自由舞動、即興說唱等表達性藝術活動[13]。
“其他運動”可兼顧個人喜好。例如,少數人喜歡翼裝飛行、漂流等運動項目。
特殊人群包括且不限于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多動障礙、肢體殘疾、腦癱、阿爾茨海默病、孕婦、精神疾患、各類意識障礙、植物人等群體。
其他運動為運動療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適應不同健康狀況多樣復雜的運動需求,保證運動療法最終可實現全人群及個體全生命周期覆蓋。
融合運動處方保留傳統運動處方的“注意事項”,說明運動傷病風險狀況、發生率及防范。有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為“高危運動項目”的游泳、高山滑雪、超長距離跑、翼裝飛行時,應在此項中說明?!昂灻北硎具\動處方師對該處方負醫師職責。
綜上所述,該融合運動處方能快速決策精準運動處方內容,同時利于形成精準運動營養方案,實施精準運動指導,較好地實現了體醫融合運動處方的個體化性、系統性、安全性及科學性要求,值得進一步推廣。
當然,該研究并非最終完整的運動處方模型,與嚴格意義的精準醫學要求尚有一定距離,例如未來是否要納入基因診斷?可能還存在其他運動要素未納入等。同時,對已納入運動處方構成要素也存在爭議,例如有學者不建議在“運動前篩查”中進行“運動測試”,理由是“運動測試”過程及測試結果可能會影響個體運動體驗,降低運動動機,從而影響甚至中斷運動健身行為。上述疑問、未知情況、爭議以及該研究不足和不完善之處,還有待今后的深入研究加以完善、修正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