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娟
初中學生思維活躍,處于主觀意識成長的高峰期,如果初中語文教師采取閱讀和寫作各自為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閱讀中的積累很難應用到寫作中去。這樣的話,教師的閱讀教學效率和寫作教學效率都無法達到預期的結果。因而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選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以讀促寫,以寫帶讀。
精略得當,積累語言材料。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了精讀和略讀課文,編寫者意在將新課程的理念寄托在教材的編寫體例之中,試圖讓學生在精讀課文時習得閱讀方法,在略讀課文時鍛煉自主閱讀技能,從而在精略得當的課內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在語文課堂的實際操作中,教師要正確認識精讀和略讀課文的價值和作用,以精讀課文為主要案例,帶領學生解析課文的標題、語言風格、藝術特色等,讓學生認清課文的編排結構和行文邏輯等,從而在精讀中體會作者凝練的語言功力,不斷擴充語言材料的儲備。
當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后,教師便可開啟自主略讀活動,讓他們將習得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運用在閱讀實踐中,深度挖掘略讀課文中優秀的語言素材和表達方法,將其謄寫和記錄在專門的摘抄本上。在此基礎上,穿插說話和寫話訓練,要求學生從摘抄本上選擇一個詞、一個短語或者一個句子,結合自身的現實生活經驗,圍繞著詞匯、短語和句子展開說話、寫話訓練,啟發學生的讀寫意識,讓他們自覺地將積累的語言材料轉化為寫作素材。經過此流程,學生的讀寫轉化思維也會明顯增強。
內外交融,開闊知識視野。在讀寫結合的背景下,學生只有始終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會源源不斷地獲取寫作素材,并不斷開闊自身的知識和文化視野,這樣才能保證創造出來的文章有質量、有高度。因而,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內閱讀教學,還要從內外交融的角度引進課外閱讀活動,結合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等理念的要求搜集多樣化的閱讀素材,讓學生自覺鑒賞和分析課外文本和名著,從中找出恰當的語言、史料、典故等類型的素材,并將其有目的地融入寫作中,以此完成知識的輸入、加工和輸出任務。
在內外交融的閱讀活動中,教師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寫作儲備、開闊學生的眼界,這就需要教師將課外閱讀常規化,出于這一需求,語文教師要聯合學校的主管人員,著手建設線下閱讀庫和線上閱讀平臺,隨時隨地為學生提供閱讀資源,也可以通過移動端推送優秀的閱讀資料,引導學生在評論區發表真實想法,這樣既有助于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也能讓學生在發表評論和與人線上溝通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信息輸出和微寫作的能力。
結合閱讀內容,展開寫作訓練。閱讀內容不同,學生在閱讀之后所要展開的寫作訓練也是不同的,有模仿寫作訓練、創意寫作訓練、縮寫寫作訓練、改寫寫作訓練等。這樣的話,寫作訓練的類型就會變得豐富多彩,性格活潑的初中學生也不至于感到厭煩。因而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結合閱讀內容來為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類型的確定。在此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寫作的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
仿寫練習,檢驗閱讀成果。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習的最初階段便是模仿,在寫作教學中也是如此,學生是否能夠在模仿中領會寫作的技巧和真諦,直接影響他們的后續寫作狀況,而他們模仿的好與壞也成為評定其閱讀成果的重要依據。所以,為檢驗初中生的閱讀成果,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文本的內容開啟仿寫訓練,從文本中提煉出一個重要片段、語句等,要求學生仿照其語句劃分的特征、語言表達風格等,創作出類似的語句和片段反映客觀現實、主觀情感、內在精神世界等。待學生完成仿寫任務后,教師可引領學生運用對照法,將他們創作的語句和片段與原文進行對比,客觀地評判學生是否領會了閱讀文本的精髓和核心,以此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在閱讀中的短板和問題。
合理續寫,延續閱讀邏輯。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內在行文邏輯。一般情況下作者會按照固定的邏輯展開寫作,將不同的語言材料串聯起來,以此構成一個邏輯清晰、內容豐富的文章體系。而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行文邏輯的重要性、幫助他們理清閱讀文本的行文邏輯,教師可以開展合理續寫的寫作教學活動,讓學生依照原文的語言風格、結構安排和思想主旨等要素,通過合理的想象和聯想續寫文章的結局和分支故事,延續閱讀中建構的邏輯體系,使得續寫的文章既能與文本的整體風格相對應,還能在邏輯上自洽。經過這一流程,學生的邏輯思維明顯增強,他們在后續的閱讀活動中也會更為關注文本的邏輯結構。
根據寫作結果,重新展開閱讀。學生的寫作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暴露出學生閱讀的缺點,因而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就需要重視學生的寫作結果,他們可以讓學生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的過程中對自我的水平有著清晰的認知。接下來為了更好地進行文章的修改,學生就需要重新投入到閱讀中去。此時的學生是帶著目的展開閱讀的,他們的閱讀效率就因此得到提高,閱讀能力也能夠得到培養。
例如:《看云識天氣》是一篇說明文,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學到說明順序和各種各樣的說明方法,如打比方、分類別。因而學生在以“說明文”為主題的寫作訓練中就需要進行這些內容的體現。當學生完成寫作之后,筆者首先會讓他們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每一名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將自己所用到的知識進行總結;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則需要指出對方的優點和缺點。接下來筆者就會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總結性和補充性的評價,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寫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而重新進行文章的閱讀。此時筆者就需要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通過閱讀更多的說明文,進而對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和方法有著更深刻的了解。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是提升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將讀寫結合的理念融于課堂教學實踐之中。教師要探索閱讀、寫作教學相互促進、相互交融的最佳策略,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驗、習得寫作技巧,實現多元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終極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