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帥
花生作為世界上第四大食用油來源(44%~56%),是優質植物蛋白(22%~30%)、碳水化合物(20%)、人體營養必需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第三大寶貴來源,其在120個國家種植,全球面積為204萬公頃。在現代集約農業中,地膜覆蓋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受歡迎。覆蓋技術有許多優點,如抑制雜草種子庫,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減少植物養分的淋失,培養微生物活性,促進植物生長,提高產量。
我國作為花生種植大國,一般采用地膜覆蓋進行花生種植,采用地膜覆蓋方式進行花生種植,既能保證生長環境的溫度,也能降低遭受病害發生程度、提高種子品質和產量[1]。河南省作為我國花生大省,其花生產量一直居我國前列,民權花生作為河南省特色其優質的花生品種,其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值得推廣與學習。對此,本文通過對民權地區的地膜覆蓋花生高質高效栽培技術進行簡要討論,以期為花生種植的高質發展提供參考。
1 種植準備
1.1 選地和整地
花生作為深根作物,在選地時應選擇土壤通透性和排水性優良,土層肥沃厚實以及水肥保持能力強的土壤。同時,研究發現砂質土有利于花生的生長,因此盡量選擇砂質壤土進行花生種植。選地完成后,需對種植地塊進行深翻,翻耕深度約以30公分為宜,同時須在保墑一周后對翻耕后的土壤進行壓實。同時,壓實后進行基肥添施,一般采用以農家肥配化肥進行基肥施加。待基肥施加后,進行做臺處理,臺間距、頂寬和臺高以90厘米、60厘米和15厘米為宜。
1.2 種子處理
花生品種宜選擇適應性較強、病害抗性高、品質優異以及結實飽滿的優質品種。河南民權地區主要種植民權花生,作為河南省商丘市特產農產品,具有高產優質和高抗病性的特點[2]。品種選擇完成后,需進行曬種。曬種可以提高種子種植期間的水分汲取能力和生理活性,確保發芽率穩定。曬種一般1天需曬滿4~5小時,連續且翻動均勻的曬滿2~3天,此舉也能有效提高花生種子的發芽率。曬種完成后,需添加鉬元素進行花生根瘤菌的促生,每畝花生一般采用0.1~0.3克鉬酸銨進行拌種種植,用以保證花生苗固氮能力和氮素利用率穩定,進而確保幼苗生長穩定。
2 播種
花生播種的適宜土深為5厘米,大顆粒花生適宜播種地溫為15℃,小粒的則為12℃。考慮水熱相關條件,其播種時間宜在4月下旬至5月初之前。播種量以25千克/畝為宜,大壟雙行,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35~40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每穴2粒。
3 覆膜
地膜覆蓋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先播種后覆膜,另一種則是先覆膜后播種。先播后覆的生產模有利于播種方便,所需人工較少,但出苗較慢,適合自家種植。第二種方式能提高出苗效率,但需要大規模人工作業,適合種植大戶。目前,河南民權的花生種植一般采用先覆膜后種植的栽培技術,不僅有使用透明地膜進行花生種植,還有農戶采用彩色地膜。研究發現,彩色地膜能有效提高花生的葉綠素含量,有利于營養積累和產量提升。
4 壟間管理
4.1 蟲害管理
一般而言,民權花生易造蠐螬和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的影響,對此可以采用辛硫磷拌細小土粒進行防治。同時,也可采取一些生物菌劑進行拌撒防治。對于病害,民權花生具有高紅葉病和黑穗病抗性,因此通常不需噴施防治試劑。對于雜草而言,由于花生根系固氮作用,雜草發育快、品種多,因此需人工進行雜草拔除。拔除時應注意,雜草拔出后應將地膜改好后壓實,避免影響幼苗和植株生長。
4.2 施肥管理
在播種前的基肥按3500千克/畝配以20千克/畝氮肥、25千克/畝磷肥及13千克/畝鈣鎂磷肥進行施加。待花生生長到花針期后,追加15千克/畝氮肥,用以確保結實期的氮素供應。同時,追肥時應注意在根外進行追肥,一般通過在根系旁扎眼進行追肥,追肥完后進行覆土和蓋膜。最后,在結實期間,可使用氮肥和磷肥進行葉面噴施,共持續3天,1天維持9小時。
5? ? 收獲和保存
5.1 收獲
在河南,民權花生的生長期通常為145天左右,因此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旬左右收獲。由于進行了地膜覆蓋,因此須在收獲前兩周進行地膜拆除。同時,考慮到市場需求因素、天氣以及人工因素,其收獲時間也應適當調整。
5.2 儲存
為防止霉變,花生在收獲后除從根系進行摘除外,還應曬干水分后再進行儲存。一般而言,大顆粒花生和小顆粒花生的含水率為8%和6%時適合儲存。同時,儲存時應注意通風和干燥管理,避免病蟲滋生。
結束語:我國作為花生種植大國,地膜覆蓋有效提升了花生產量和品質。本文主要介紹在地膜覆蓋模式下,民權花生的高質高效栽培技術,主要包括種植準備、播種、覆膜、壟間管理以及收獲和儲存。但是由于地膜種植所帶來環境次生效應(微塑料)以及回收管理不當等問題,開發新型環保地膜以及新型花生種植栽培技術,是未來花生栽培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林偉,朱燕.地膜覆蓋花生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No.244(04):174-176.
[2] 周帥,韓彬,李帥,等.河南省花生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21,27(08):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