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龍,狄乾斌,,吳洪宇
(1.遼寧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2.遼寧師范大學海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遼寧 大連 116029;3.遼寧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高校協同創新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9)
中國在區域一體化建設上不斷加速,逐漸形成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為引領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努力探索區域協調發展道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1]。2009 年國務院通過《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使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在產業結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為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2]。2021年國家發改委印發《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2025 年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2030 年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成果等主要目標[3]。十八大以來先后出臺一系列支持東北地區振興發展的重要政策,“十四五”規劃也對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作出部署安排,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面臨重要機遇,同時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新冠疫情影響深遠,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遼寧沿海經濟帶還存在一些短板,與我國其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在此背景下,探討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和綜合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學者已從多視角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高質量發展”內涵、制約因素、實現路徑等研究豐富[4]。趙劍波等從系統平衡觀、經濟發展觀、民生指向觀3 個視角分析高質量發展的內涵[5];余泳澤等系統分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實困境與基本路徑[6];魏敏等測度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7];鈔小靜等測度經濟增長質量指數[8]。研究內容上,主要有高質量發展的測度、區域差異、時空演變和驅動機制[9]。李紅等對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高質量發展測度[10];黃寰等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時空演變特征分析[11];姬志恒分析中國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空間差異及驅動機制[12]。研究方法上,主要有熵值法、因子分析、熵權TOPSIS、層次聚類法、灰色模糊綜合評價法、SBM—DEA 模型等方法[13,14]。歐進鋒等運用熵權TOPSIS 法測度廣東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15];李夢欣等以AHP與BP神經網絡法評價中國高質量發展狀態和特征[16];唐曉彬等運用“VHSD—EM”模型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時空測度與因素分析[17]。從研究尺度上,主要有全國、流域、城市群、省域和城市等尺度[18-21]。佟孟華等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分布動態、地區差異與收斂性進行研究[22];狄乾斌等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與影響因素研究[23];徐輝等對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24];師博分別從省際、城市尺度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測度與分析[25,26]。
綜上可見,當前的研究缺乏對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與評價,對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分析較少就很難清楚認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而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促進遼寧振興發展、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高水平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關鍵舉措。基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的梳理,構建測度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綜合評價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狀況,利于進一步明確發展狀況與問題,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并為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突出,但隨著國內外形勢不斷變化,國內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發展潛力不足[27]。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此后也多次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戰略方向、驅動因素、突破口、發展環境、制度保障等展開論述,高質量發展被賦予理論研究與政策指引的雙重科學價值[28]。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報告繼續強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研究成果豐富。早期對發展質量問題多集中在經濟數量增長研究[29],由于經濟轉型和增速減緩,關注重點逐漸轉變為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30,31]。受新古典增長理論的影響,學者從全要素生產率、投入產出率等單一指標衡量發展質量[32],單一衡量指標存在局限性;因此構建測度體系綜合評價成為近年來研究熱點。
準確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科學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內涵結構具體內容見圖1。

圖1 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結構Figure 1 Connotation structure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具體來看:①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以高質量創新為主要動力的發展。創新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成長空間、關鍵著力點和有力支撐體系,因此高質量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更好地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區域創新資源配置,為發揮好科技創新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提供政策支持。②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具有優質高效發展基礎和發展活力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帶來許多問題,如忽略資源、土地和環境巨大消耗,能源效率轉化低下,因此高質量發展需要改革傳統產業和傳統模式,淘汰落后產能。構建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動能轉換和改革體系需要加速結構轉型升級,生產生活方式轉變,體制轉軌和動力轉向,形成新的經濟形態,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改革發展。③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更協調、更可持續的發展。隨著區域之間發展水平拉大,生產生活要素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我國過去的合作模式和發展模式需要更換。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就是關鍵利益方形成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實現以較少的資源消耗和較低的污染排放獲得最大的收益,充分發揮政府、科研機構、市場的作用。④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更具穩定性和開放的發展。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注重效率,還要更加注重公平,實現經濟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公平共享,既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出路,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內引外聯既是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提升經濟帶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有效路徑。
現有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主要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轉換增長動能、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和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的重要任務,所以本文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加快動能轉換、全面深化改革指標,從7 個維度50 個指標出發構建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表1)[33,34]。

表1 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權重值Table 1 Weight values of each index i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遼寧沿海經濟帶位于中國東北沿海地區,是在遼寧沿海地區劃分的經濟發展區域,毗鄰渤海和黃海,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和葫蘆島6 個沿海城市所轄行政區域。遼寧沿海經濟帶陸域面積5.65 萬km2,占全省陸域總面積的38%,海域面積6.8 萬km2,區位優勢明顯,資源稟賦優良。地理位置優越,地處環渤海經濟帶和東北亞經濟圈,交通暢達,是連接京津唐和東北的咽喉要道,是東北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2009 年上升為國家戰略,經過十多年發展,遼寧沿海經濟帶取得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當前遼寧沿海經濟帶內部城市發展并不均衡,在經濟、產業、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突出表現在產業結構高度雷同、港口城市發展缺乏統一性、現代產業體系不完善、核心城市輻射能力不足等方面[35],對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究,促進東北振興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指標處理及權重確定。由于所構建的指標體系為復合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對其進行正向化和無量綱化處理,以剔除由于方向、單位以及數值量級間的差異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對指標權重確定時應綜合考慮,本文采用客觀賦權法(熵權法)給權重賦值,具體步驟參考相關文獻[36]。
改進TOPSIS 模型。該方法根據各評價方案到理想解的歐式距離遠近來評價方案優劣狀況,與傳統的TOPSIS 算法相比,改進TOPSIS 模型克服因權重改變可能產生逆序現象的缺點,使評價結果區分度更加明顯,在此基礎上計算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合理準確。詳細建模步驟如下[37]:
首先,構建數據標準化評價矩陣,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其次,將數據標準化評價矩陣與主客觀賦權確定的綜合權重相乘,得加權決策矩陣。再次,確定正負理想解,=max(yij),j∈n,=min(yij),j∈n,并計算遼寧沿海經濟帶各城市與正負理想解的歐氏距離(),=最后,根據歐氏距離值計算得出接近程度Ti值,Ti(0≤Ti≤1)值的大小反映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以《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中的6個城市為研究對象,并將研究期設置為2006—2020年。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遼寧省統計年鑒》、各城市統計年鑒、國民統計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
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及排序情況。根據構建評價體系,經過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得到6 個城市2006—2020 年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及排序情況,結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總體呈“快速上升—緩慢下降—逐漸上升”的發展趨勢。自2005—2006 年由“五點一線”沿海戰略擴展到遼寧沿海城市,遼寧省逐漸重視遼寧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作用。2009 年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進一步促進遼寧沿海城市發展。2014 年后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遼寧省乃至全國經濟進入發展乏力階段,相應地,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發展水平出現短暫下降。2017 年《遼寧沿海經濟帶三年攻堅計劃(2018—2020)》與遼寧沿海經濟帶“五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提出,助力遼寧沿海經濟帶各城市經濟發展。大連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在沿海城市中居于首位,領先于其他城市。丹東、營口、錦州、盤錦分別位于第2 到第5 位,它們之間的綜合發展水平差距較小。葫蘆島位于倒數第1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最低,總體上低于遼寧沿海經濟帶平均水平。6 個沿海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總體較低,各城市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分化趨勢較小。

表2 2006—2020 年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及排序情況Table 2 The level and ranking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2006 -2020
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演進特征。依據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測算結果,繪制出2006—2020 年其核密度估計圖(圖2)。從重心位置看,5 個年份的核密度曲線重心位置不斷右移,說明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正逐步提升。從拖尾性看,研究期間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核密度曲線均呈右拖尾,說明城市間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差距在逐漸擴大。從演變形狀看,2006—2020年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核密度曲線從單峰平緩分布向雙峰尖稍分布變化過程。2006—2015 年呈單峰右偏態分布,曲線坡度相對較緩,說明兩極分化程度較弱,整體發展向好方向發展;2019—2020 年呈雙峰尖稍分布,說明兩極分化程度較高,城市間差距大。從波峰高度看,2006—2010年有所下降,兩極分化現象有所緩解,2019 年則波峰高度出現明顯的上升,2020 年則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說明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差異呈現先縮小再擴大的變化過程。
分維度發展水平及其貢獻率。由表3 可知,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各維度總體呈波動上升的趨勢,不同維度波動幅度存在差異。遼寧沿海經濟帶深化改革、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3 個維度對整體影響最大,發展水平較高;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兩個維度對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整體影響較大,也是其發展的重要動力;動能轉換維度對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整體影響較小,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才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良好產業支撐。從創新發展、動能轉換、深化改革、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7 個維度分析對總發展水平的貢獻率,不同城市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大連和丹東綠色發展的貢獻率最高,營口、盤錦和葫蘆島協調發展貢獻率最高;動能轉換對丹東、盤錦和葫蘆島的貢獻率最低。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發展創新、變革、轉換、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有機統一的發展過程,需要重視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提升、動力轉換、產業升級、區域協調和開放合作。

表3 2006—2020 年經濟高質量發展分維度貢獻率Table 3 Contribution rate of sub-dimensions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2006 -2020
分維度發展水平的空間特征。由圖3 可知,2006—2020 年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空間分布非常不均衡。①創新發展方面,大連作為遼寧沿海經濟帶的核心城市,并沒有發揮出核心城市引領和帶動作用,創新發展水平總體沒有丹東、錦州和營口的發展水平高,大連應強化發展引領和帶頭作用,增強對其他城市的輻射力和帶動力;盤錦和葫蘆島在創新發展方面也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活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②動能轉換方面,大連、丹東、錦州、營口和盤錦均逐年增長的趨勢,葫蘆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動能轉換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培育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③深化改革方面,大連市的綜合水平最高,丹東市和錦州市水平接近,改革發展是營口市發展的短板,與大連有一定的差距,盤錦和葫蘆島在2020 年下降比較明顯。全面深化改革,可以釋放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依靠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政府調節與監管,提升監管和服務能力。④協調發展方面,可充分發揮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凝聚力,大連、丹東、錦州和營口協調發展水平較高,在2006—2015 年間積累協調發展基礎,在2015 年后增長較為緩慢,而盤錦和葫蘆島協調發展較為一致,2006—2010 年發展較為緩慢,2010—2020 年發展增長速度較快。遼寧沿海經濟帶協調發展可在沿海6 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布局等方面協調發展,也要注重沿海港口之間的一體化發展。⑤綠色發展方面,大連處于領先地位,丹東、錦州、營口與大連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盤錦和葫蘆島綠色發展較為一致。推動綠色發展,繪就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從海洋生態保護、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等方面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⑥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方面,大連和丹東在開放發展水平方面表現突出,錦州、營口、盤錦和葫蘆島在共享發展方面表現較好,充分發揮了沿海沿邊區位優勢,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使遼寧沿海經濟帶逐漸成為中國面向東北亞開放的新前沿。

圖3 2006—2020 年經濟高質量發展分維度的空間分布Figure 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b-dimensions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2006 -2020
本文對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進行闡釋,基于五大新發展理念構建評價值指標體系,并運用熵值法和改進TOPSIS方法對遼寧沿海經濟帶6 個城市2006—2020 年數據實證分析。主要結論如下:①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總體呈“快速上升—緩慢下降—逐漸上升”的發展趨勢,高質量發展水平總體較低;6 個城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差距,大連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在沿海城市中居于首位,領先于其他城市。②從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演進特征分析,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正逐步提升;城市間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兩極分化程度較弱,整體發展向好方向發展;總體上看,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差異呈現先縮小再擴大的變化過程。③分維度發展水平及其貢獻率分析,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水平各維度總體呈波動上升的趨勢;從創新發展、動能轉換、深化改革、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7 個維度分析對總發展水平的貢獻率,大連和丹東綠色發展的貢獻率最高,營口、盤錦和葫蘆島協調發展貢獻率最高;動能轉換對丹東、盤錦和葫蘆島的貢獻率最低。④從分維度發展水平的空間分析,2006—2020 年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空間分布不均衡,大連并沒有發揮出核心城市引領作用,創新發展水平總體沒有丹東、錦州和營口的發展水平高,大連需強化發展帶頭作用,增強對其他城市的輻射力和帶動力;協調發展方面,全局性的戰略視角有利于發揮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凝聚力,大連、丹東、錦州和營口協調發展水平較高。
根據上文對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水平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建議:①充分發揮核心城市的示范帶動作用,大力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為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快速發展,應當充分發揮大連區位優勢獨特,強化輻射帶動,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同時充分考慮遼寧沿海經濟帶其他城市的比較優勢,縮小城市間發展的不平衡狀態,依托重點開發開放平臺,推動錯位發展、協同互補,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期來看,應通過建立完善的發展體系,構建良好的協同發展環境,建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持續發展。②積極探索各類型城市的差別化發展,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的因地制宜。一是明確不同區域的發展重點,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二是需要積極探索“渤海翼”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和“黃海翼”丹東兩翼協同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人才、技術、創新的合作與交流,促進改革要素的流動與整合,提升高質量發展的效率;三是支持“渤海翼”錦州、營口、盤錦三市建設遼河三角洲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推動“黃海翼”大連莊河、丹東東港協同發展,建立區域發展的互助機制,加強對遼寧沿海經濟帶創新人才、技術人才的教育培訓,彌補區域創新發展的短板。③以區域高質量發展短板為著力點,統籌考慮經濟帶整體效益的發揮。一是將遼寧沿海6 市中不同發展狀況的城市統籌考慮,使遼寧沿海經濟帶成為輻射和帶動遼寧振興區、東北振興和東北亞區域合作發展的核心,實現經濟帶發展效益的最大化;二是進行組織保障,加強對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和指導,確保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順利完成;三是制定合理的政策,加強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配合,在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社會事業等方面安排資金積極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重大項目工作開展,降低創新發展成本,以激發創新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