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躒
摘 ? 要: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規范性。教師權威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是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其具有一定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對于處于新手階段的教師來說,該階段教師權威的建立對學生和教師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擬劇論給新手教師權威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從該理論出發反觀新手教師在權威建立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新手教師容易出現“后臺”行為展現到“前臺”、師生距離把控不到位、教師形象塑造欠缺印象管理及刻意掩蓋角色導致屏障筑起等問題。以戈夫曼的擬劇論為理論基礎,新手教師在建立教師權威的過程中要維系好“前臺“和“后臺”區域、注意“神秘化”表演來保持適當的師生距離、對自身進行印象管理以及通過“祛魅”的方式消除師生間的疏離。
關鍵詞:擬劇論;新手教師;教師權威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21/24-0077-05
隨著民主、平等、自由等意識和觀念的更新,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和滿意需求越來越高,社會環境的變化也給教師權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學校中“社會代表者”的教師,是國家意識、社會價值觀和生產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是權威的反映者。在學校場域中,合理的教師權威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秩序和效率的保障,同時也是教師自身發展和提升的需要。尤其對于新手教師來說,處于教師職業生涯的初始階段,該階段也是教師權威建立和生長的重要階段。合理教師權威的建立需要新手教師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而很多新手教師在現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引領,使得新手教師在權威建立的過程中出現諸多困惑,甚至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教師權威異化的現象。教師權威是在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和互動的過程中建立的,重溫戈夫曼的擬劇理論,可以發現其通過對表演概念的引用和延伸,刻畫了微觀社會人際交往過程中的互動細節,為教育領域研究師生之間的互動帶來了新啟迪,同時也為新手教師權威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考視角和重要的理論指導。
一、擬劇論的內涵及其教育價值
歐文戈夫曼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也是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在其《日常生活的自我表現》中他運用戲劇分析范式研究社會成員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社會互動的各種細節,并用與戲劇相關的劇場語言進行描述,表明每個人都是社會場景中的演員,各自在不同身份下扮演各自的角色。擬劇論強調個人在扮演社會角色中的積極主動性,用“表演”“印象管理”“前臺”和“后臺”等技巧和手段來促進良好的社會互動。學校同樣也是教育的舞臺,教師和學生是學校場域中重要的表演者,他們在學校中扮演著屬于各自的角色,每個人的表演都是基于社會規范、學校管理制度和各自對角色的理解而進行演出,通過表演性行為在學校完成教育教學生命個體意義的生成和創造。
戈夫曼的擬劇論正是探究人際之間互動的學說,主要用于分析個體在與社會其他成員交往和互動的過程中如何獲取角色扮演效果,用于研究表演者如何運用符號和表演策略,通過預先的策劃在他人面前進行演出,使表演得到更好的效果,該理論的研究核心就在于互動。因此,教育社會學對于表演等系列問題進行更加學理化的討論后,又提出戈夫曼擬劇論之后的教育擬劇論,該理論常用于研究師生之間的微觀互動,這為教育活動中的教育現象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使得該理論進一步深入走進教育實踐的相關領域并為之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持。
二、擬劇理論對新手教師權威之適切性分析
生活處處是舞臺,每個人在社會舞臺中都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戈夫曼運用擬劇論試圖呈現人際交往過程中的互動力學。他指出,個體在與他人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具有非常明顯的表演特征,在其進行相應角色扮演時,必須對表演角色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了解觀眾對于自身角色的期待,并清楚要給觀眾留下什么樣的形象,這樣才可以采用相應的表演策略。對于剛進職場的新手教師來說,面臨著嶄新的表演角色。從劇本分析來看新手教師權威,“劇本”中包含社會賦予各個角色的價值標準和社會期望,在現實生活中,個體會更傾向于呈現與社會公認的標準及他人期望更為一致的言行。比如,教師在建立權威時要呈現社會及相關社會制度,賦予教師身份和教師角色的傳統權威和法定權威,在權威建立和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留下的第一印象并進行日常的印象管理。從表演的角度來看,新手教師在權威建立和實施的過程中,維系好自身的“前臺”和“后臺”行為,進行相應的神秘化表演,把控師生間的互動距離,才能更好地呈現和維護新手教師的權威形象。因此,戈夫曼研究關于人際互動的擬劇論對于新手教師權威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對于幫助教師理解和建立教師權威有著一定的適切性。新手教師在對自身職業角色詮釋過程中關于教師權威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從擬劇論中得到借鑒和啟發。
三、新手教師權威現實問題之透析
(一)從“后臺”行為跳到“前臺”
擬劇論中提到的“前臺區域”是指角色表演者做出表演的區域,此區域是可以被觀眾看到并從中獲得一定意義的場所。而“后臺區域”則更多是自發性主我的流露,表演者在該區域可放松、休息,以及為表演做準備,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前臺與后臺區域是兩個不同的領域。表演者將規則內化并通過行為和習慣對不同區域的場景進行理解和運用,并進行適合該場景的言行,從而構建更佳的社會秩序。而很多新手教師在實際的權威建立過程中,未能很好地區分和判斷前臺和后臺區域,沒有將教育教學的領域和私人生活領域劃清,從而將很多隱匿在學生視線之外的某些后區行為拉到了前臺區域。例如,一些新手教師直接在學生面前展現自身的娛樂行為,刷短視頻、瀏覽娛樂網頁等,后臺行為的泄露使得人們與原來認知中教師“道德模范”“教書育人”的形象大相徑庭,于是學生難以對新手教師形成內生性的認可和信從。
(二)師生距離把控不到位
在學校這一舞臺上,師生之間關系的特殊性決定兩者之間的“距離”是客觀存在的,是由教師和學生擔任的角色不同而帶來的。瑞士心理學家愛德華布洛提出“心理距離說”,其強調主客體之間要保持恰到好處的距離,否則就會造成“距離缺失”。對于“距離喪失”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由于“距離太近”,另一種是因為“距離太遠”。教師權威的建立需要師生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然而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一些新手教師為了盡快與學生熟悉和了解,于是與學生稱兄道弟,打成一片,這在某種程度上將新手教師本身的教師身份隱藏了起來,這種模糊的身份差使得新手教師在學生的心中更不易樹立起教師權威。當褪去傳統教師權威帶給新手教師的職業光環,教師作為社會中的一名普通大眾,自身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點,新手教師與學生間的“零距離”互動,難免會使自身的短處暴露在學生面前。戈夫曼發現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越是關系密切的人越是不會被放在眼里。因此,距離的喪失使得新手教師的“神秘感”被吹散,這種“神秘感”的消失會打破原有對教師完美形象的認知,從而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教師的制度性權威。
(三)教師形象塑造欠缺印象管理
戈夫曼指出印象管理就如戲劇,每個人都在扮演一個“行當”,即有一套細致的對言語和非言語行為的選擇,是一種自我表現。印象管理即個體在社會中對角色進行扮演時,通過對自己的語言和行為進行一定的管理,以此在他人心目中塑造理想形象的過程。通過對印象的管理,掩飾與社會價值和社會期望不一致的內容,呈現與其一致的言行。戈夫曼指出,當發生與原有印象不一致的事請時,人們會在社會互動、社會結構和個體人格層面上產生重大后果。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和信服程度。教師作為學校場域重要的專業育人者,制度性的教師權威給予教師具有理想色彩的形象。而現實中,很多教師在學生面前衣著過于隨意,不夠注意自身的教師儀表,這些行為與人們心目中原有的對教師“知識淵博”“傳道授業解惑”的形象相差甚遠,使得學生對于教師傳統和制度性權威產生質疑和輕視,從而對教師師道尊嚴的敬畏和崇尚逐漸消失。再者,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展現出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過于薄弱,使得教師的專業權威大大降低,加上教師忽略場景的限制,在學生面前的言行過于隨意,甚至在處理學生相關的事宜中絲毫不掩飾自身的不良情緒,將個人私生活的不如意帶入到學校,進而轉加到學生身上,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拋擲腦后,使得學生和家長對新手教師的認可和尊敬程度大大減低。如此,都是因為教師在權威的建立和實施時缺乏良好印象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四)刻意掩蓋角色導致屏障筑起
在物質生活豐富、中西文化不斷碰撞及信息飛速傳輸的新社會場景中,文化的意蘊和各項社會規范不斷更新,傳統的教師權威劇本無法再滿足當下師生的發展需求。受到傳統“尊師重道”等素有觀念的影響,很多新手教師對于教師權威的認知和具體實施行為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在開始教育教學過程中就要刻意保持疏遠感和壓迫感,這樣才能更好地建立教師權威,甚至一些教師為了維持自身的威嚴形象,多數情況下選擇始終站在講臺上以拉遠與學生的距離,從而維持自身的教師權威。另外,一些新手教師在開始建立權威的過程中,從始至終不敢在學生面前露出一個笑臉,由此產生的距離感和壓迫感導致學生很少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進而導致情感關懷疏離,缺失了教師權威建立過程中應有的人文向度。同時,在師生互動中普遍存在著過度的權威與服從傾向,二者之間的互動缺少應有的平衡。由于這種互動位未達到平衡,所以學生對新手教師無法形成內生性的認可和信服,則教育教學的質量就無法得到保障,新手教師的權威劇本遭到沖擊。
四、新手教師權威的行動策略
教師權威的建立和實施過程就如同舞臺的表演,教育者在教育場景中表演的好壞,是教師權威樹立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在戈夫曼擬劇論的指導下,新手教師在權威的建立過程中需要采取各種表演的技巧和策略,才能更好獲得學生的認可和信從。
(一)維系好“前臺”和“后臺”區域
對于某一群體的身份認同是需要內部成員一起保守內部的“秘密”。戈夫曼認為,在整個社會舞臺中,每一個角色表演者都要區分好“前臺”和“后臺”。當表演者處于“前臺”時,人們常會展現出符合理想概念意義上的角色行為,稱之為前區行為。而當處于“后臺”時,則更趨向于一種松弛的狀態,呈現的是更不加修飾和自然的且隱私性更強的個人行為。從這一層面來看,對于群體的認同要做好該群體的“保密”工作,這就需要群體在這個過程中區分“前臺”和“后臺”行為,隱藏自身的后區行為。同樣,對于教師來說,在其建立和實施教師權威的時候,需要隱匿教師群體間的秘密,無論是自身還是其他教師成員的“后臺”行為,都不要隨意在學生面前揭露。在“前臺”區域的言行,要符合教師職業的要求和規范,展現出專業的素養和水平,維系好自身權威的形象,遵循好兩個區域中不同的內在規則。
(二)“神秘化”表演以保持適當的師生距離
擬劇論中提出,觀眾總是會以一種尊敬的方式,對表演者維持的神秘形象展現出相應的敬畏并與之相配合。神秘化表演指表演者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刻意拉開與觀眾的距離,使得觀眾對自己的行為和處理方式難以琢磨,從而制造一種神秘感,引起觀眾對自身產生說不明道不清的敬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觀眾對于表演者及演出提出相應的質疑。因此,成功的新手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時,一方面,不會與學生過多分享自身的私密信息,更多是在學生面前樹立較為權威的形象,進行神秘化的表演,有意識地保持好師生之間地距離,保持自身的神秘化,進而引起學生對新手教師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其對于新手教師處理事情的風格和方法不夠了解,因此常會對新手教師展現出的神秘化形象保持相應的尊敬。所以,需要新手教師細微地進行觀察并精心構思師生間距離的把控。因此,新手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要注意“神秘化”表演,將自身與學生兩者之間保持在適當的距離,這是教師建立和實施教師權威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避免過分親近或是過分疏離,避免和學生談論關于自身過于隱私的話題,應該張弛有度地調節師生關系,才能使得教師權威更好地建立在學生信服的基礎上展現出應有的尊重。
(三)注重“印象管理”策略
戈夫曼把表演者控制自己表演時的明顯表達與隱含表達,以便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管理行為,稱為“印象管理”。為此,個體在進行社會交往時通過對自身的言語行為的控制和調整,影響對方對自身形成印象認識的過程,其目的在于塑造與自身和社會期望相一致的形象。戈夫曼認為,舞臺的表演者在進行角色表演時,總是更傾向于呈現在社會中得到廣泛認可的價值行為,然而其自身的實際行為并非具備這種價值。戈夫曼還指出,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從事服務工作的各個成員,更應該保護和維持自身的第一印象和進行日常的印象管理。教育作為一項社會服務性質的活動,教師在此活動中呈現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和日常的印象管理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師的判斷和認知,特別對于新手教師來說,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新手教師的認可和信服,進而影響新手教師后續在權威建立和實施過程中的效果。因此,新手教師想要成為備受學生信服和尊敬的教師,就需要采用一定的印象管理策略,掩蓋那些與公眾認可的價值規范不同步的言行,而表現與其一致的行動。例如在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時,不直接在學生面前展現自己知識層面的短缺,只有采用印象管理的策略,才能在學生面前展現更高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使自身專業型權威建立的更為牢固,從而使得教育活動更為高效。
(四)用“祛魅”方式消除疏離
新手教師在保持“神秘化”來建立教師權威的同時,也要注意通過“祛魅”的方式進行一定的去“神秘化”,以此消除師生之間的溝通屏障。因為在人性的需求中,既有區分于他人的需求,也有需要他人認同的需求。“祛魅”的過程就是互相熟悉的過程。對于新手教師來說,更加需要營造與學生相互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機會,而不是通過刻意保持疏遠營造壓迫感來維持自身權威。例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與管理當中,可以適當透露自身的成長經歷和感悟,或是與學生交流實際生活中對具體事件的看法,以此建立民主和諧的溝通氛圍,通過“祛魅”的方式讓學生在了解教師的情況下愿意放下戒備與新手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促進良性的師生互動。尤其在當今科學技術和信息傳播飛速的新時代,隨著網絡和各種聊天媒介的層出不窮,學生了解更多外在信息的同時,學生也更方便表達自身的訴求。因此,新手教師可以運用一些技術手段,卸下“深不可測”的“面具”,通過“祛魅”的方式適當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主動了解學生,和學生進行相應的互動,讓學生在新手教師的情感關懷下,感受到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個人魅力,讓學生在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后自然而然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向師行為,從而更好地建立師生之間的感情,將更有利于新手教師感召型權威的建立。
戈夫曼擬劇論為探究和解釋新手教師權威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和分析依據,并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新手教師從擬劇論中可以獲得啟示,在教師權威的建立和實施過程中,需要區分好“前臺”和“后臺”行為,并遵循好兩個區域中不同的內在規則。同時,需要通過一定的神秘化表演,保持適當的師生距離,也要注重日常的“印象管理”策略。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適當的“祛魅”方式打破師生間疏遠感,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新手教師感召型權威的建立提供更多的可能。
參考文獻:
[1][4]岳 ? 敏.表演:心智與身體中社會秩序何以可能——試析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5(01):32~34.
[2]黃建生.戈夫曼的擬劇理論與行為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4):91~93.
[3][8]孟 ? 蔚.戈夫曼戲劇分析理論述評[J].黑龍江史志,2008,(05):58~59.
[5]于立娜.構建基礎教育階段師生距離的尺度[J].當代教育科學,2006,(23):12~14.
[6]黃 ? 馮.歐文·戈夫曼“戲劇論”視角下教師專業成長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5,(04):101~102.
[7]冉玉霞.教師印象管理:內涵、結構與策略[J].教育科學,2009,25(01):62~66.
[9]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馮 ? 剛,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206~207.
[10]李賜平,龐曉曉.戈夫曼擬劇論下中小學師生關系的困惑與應對[J].教學與管理,2022,(03):11~15.
[11]侯鈞生.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261~263.
[12]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馮 ? 鋼,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69.
[13]張培培.表演性教學——擬劇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5,(04):136~1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