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東
法國《知識產權法典》明確規定,開發可供公眾獲取未經授權或受保護作品的計算機軟件行為屬違法行為,開發此類軟件的個人將被處以3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57萬元)罰款和3年監禁,傳播或協助傳播此類軟件的個人將被處以3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57萬元)罰款和6個月監禁。若是團伙所為,相應處罰將升至5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92.83萬元)罰款和5年監禁。
為打擊網絡盜版和非法下載行為,法國頒布了《創作與互聯網法》,并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公共機構——“網絡著作傳播與權利保護高級機構”(簡稱“網絡著作保護機構”)。該機構致力于促進包括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等一切形式的著作在互聯網上的合法使用,監督互聯網合法和非法使用著作的行為。除“網絡著作保護機構”外,法國還有大量維護創作者權益的民間協會和基金會,版權所有者可在這些版權管理機構或協會注冊并提供作品信息,這些機構會在網絡、電視、廣播等渠道收集相關作品使用情況,幫助版權所有者索取應得的版稅。
版權所有者一旦發現互聯網用戶在使用網絡著作時出現侵權行為,可向“網絡著作保護機構”舉報。經過核實,該機構會采取“漸進反應機制”進行維權。通過IP地址確定目標互聯網用戶,向其發送電子郵件警告。若該網絡用戶在兩次郵件提醒后仍不改正,“網絡著作保護機構”會發出正式信件,告知對方其行為可能使其受到刑事訴訟。據統計,70%的網民在收到第一次警告后停止了非法下載,收到第二次警告仍然不停止侵權行為的僅占10%。
為了減少盜版給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的所有者帶來的損失,法國總統府、文化制品版權所有者及互聯網接入服務商簽署三方協議,承諾共同打擊網絡盜版,保護文化制品的版權。協議的具體內容是如何對非法下載文化制品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懲罰,其中最嚴厲的懲罰措施是互聯網用戶的互聯網服務被終止。不過,該協議沒有消費方的參與,算是一個缺憾。法國網民協會和消費者協會均對協議的簽署表示不滿,認為協議限制了網民的自由,有悖于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
根據協議規定,法國開出被取消互聯網使用合同的用戶清單,每月公布非法下載統計數據,敦促歐盟推廣為文化服務和文化制品減稅的政策。法國政府設立由司法部門領導的專門機構負責實施協議。該機構收到關于非法下載的侵權投訴后,通過互聯網接入服務商向侵權者發送警告郵件,如果侵權者再度侵權,其獲得的互聯網服務將被終止,其互聯網使用合同也將被取消。
隨著互聯網普及,網絡盜版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層出不窮。為保護知識產權所有者合法權益,鼓勵社會創新,法國、俄羅斯和新加坡均出臺嚴格法律,并通過相關專業機構或組織遏制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的侵權行為。
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的制作方將采用“電子水印”或“音頻水印”等內容識別技術,識別網絡共享平臺上的數字文件是否包括版權內容和符合版權規定。
去年,法國《在數字時代監管和保護文化作品獲取的法案》生效,原有的反盜版機構網絡作品傳播與權利保護高級公署與高級視聽委員會合并后成立了新的監管機構Arcom。除了組織上的變化外,該監管機構也獲得了新的權力。例如,負責提供有問題網站和鏡像網站的黑名單,各類服務提供商都可以使用該黑名單來屏蔽或刪除關聯的域名。該機構還有權迅速對在線服務下達命令,以取消未經許可的流媒體直播,這與歐盟法律中關于針對直播設置的快速刪除程序的規定是一致的。
俄羅斯的網絡著作權管理問題突出,有媒體用“猖獗”兩個字來形容該國的網絡侵權盜版現象,“只要輕點一下鼠標,可以看到想看的任何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據不完全統計,俄羅斯每年因網絡侵權造成的損失超過600億俄羅斯盧布(約合人民幣49億元)。嚴重的網絡侵權盜版現象已威脅到俄羅斯互聯網的健康發展。
俄羅斯的數字版權法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數字版權法,規定數字作品的版權保護,包括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等;另一類是數字罪行法,涉及產權侵權、軟件破解、網絡詐騙等。此外,俄羅斯政府還成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數字版權的管理和保護,如俄羅斯版權局、俄羅斯聯邦通信和新媒體監管局等。
俄羅斯以聯邦立法形式出臺的《反盜版法》,首先專門針對電影和電視劇的網絡傳播問題。
隨后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反盜版法》第一次修正案,將范圍延伸至網絡文學、音樂、數字出版等其他領域,以期改善當下互聯網版權環境,建立并完善網絡版權保護相關體系。
《反盜版法》修正案制定了特別的司法和行政程序以保護著作權,阻止未經授權而肆意傳播侵權內容。其中包括設立專門法庭,如作為一審法院的莫斯科城市法庭,全天候接受包括網絡在線投訴在內的著作權人的訴訟,享有審理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侵權案的專門裁定權。為保護自身權益,文學、電影、電視劇著作權利人一旦發現自己的作品在網絡中被侵權,可以向莫斯科城市法庭提起訴訟。
《反盜版法》將執行職能委托給目前隸屬于俄羅斯聯邦通信與大眾傳媒部的聯邦服務機構。版權所有者發現并標記出帶有侵權盜版內容的視頻后,可以向這個聯邦服務機構提供侵權鏈接網站。該機構核實情況后發出通知,托管服務提供商在收到通知后的1天內要通知信息資源所有者(網站)。信息資源所有者(網站)在接到通知后的1個工作日內,必須對侵權通知所提到的信息資源的訪問進行限制。該網站將有72小時的時間移除相關內容,切斷鏈接。否則該網站將面臨域名被屏蔽,或者等待法庭的正式判決。
針對網絡服務提供商,《反盜版法》規定了審查責任,并加大了經濟處罰力度。所有使用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的網站在提供信息資源之前須查明作品的來源是否合法。如果監管者發現網站非法提供了未經授權的作品,網絡服務商會受到處罰,非法提供信息資源者、使用非法信息資源者也有可能受到處罰。網絡使用者非法下載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將被罰款5000俄羅斯盧布(約合人民幣404.5元),如果非法行為危害到權利人的權益,罰款將增加到5萬俄羅斯盧布(約合人民幣4045元),若系企業或公司違法,將被處以100萬俄羅斯盧布(約合人民幣7.94萬元)的罰款。
新加坡在打擊盜版過程中,擅于從源頭上遏制。修改后的新加坡《版權法令》,允許版權所有者向法庭申請禁令,強制網絡服務提供商屏蔽涉嫌侵權的網站,或刪除有侵權內容的網頁。
原來的《版權法令》規定,版權所有者如果發現被侵權,可以向網絡服務提供商發出通知,要求對方屏蔽侵權網站或將涉嫌侵權的網頁刪除。如果網絡服務提供商不照辦,版權所有人可以起訴其侵權,不過并沒有規定網絡服務提供商必須照辦。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版權官司耗時費力,幾乎沒有人愿意通過此途徑來維護自己的版權。
修改后的《版權法令》明確規定,“使用侵犯版權的軟件被視為刑事罪”。如果有人蓄意侵犯版權,即非法復制大量的盜版軟件,包括從互聯網下載盜版網絡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或利用盜版物品取得商業利益,將面對最長6個月的監禁或者最高2萬新加坡元的罰款(約合人民幣10.70萬元),或者兩者兼施。現在,新加坡除了持續打擊銷售盜版物品,也把“使用盜版物品”列為違法,表達了政府遏制盜版的決心。
除了立法,新加坡還嚴格執法。新加坡針對使用、下載、分發盜版軟件采取的一系列行動,極大地震懾了侵犯知識產權的個人和組織。例如新加坡警方展開行動,突襲了一家室內設計顧問公司的辦公室,查獲該公司使用的盜版軟件。再如,新加坡兩名青年因為在互聯網上非法下載和傳播大量歌曲,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3個月和4個月。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