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聰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省委省政府支持加快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支持臨汾、運城建設糧食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推動種業振興,扛穩糧食安全生產重任是種業人的使命。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積極投身制種創新大潮,為端牢“中國飯碗”,打造農業“芯片”貢獻力量。
夏收已畢,秋糧下播壓茬進行,玉米種子銷售火熱。
7月初,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舉行銷售啟動會,吹響了新一輪種子銷售戰的號角。銷售部總監邵傳奎信心滿滿,“去年我們全國各區域及不同品種的銷售數據不錯,預計今年也會取得不錯成績!”他表示,在“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模式下,種糧客戶的話語權、選擇權凸顯,他們在種子交易市場的博弈能力增強,只有質量優秀、價格公道的種子才能得到消費者青睞。
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自20世紀90年代改制后,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省農科院)下屬全資企業變為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始獨立運作,至今已深耕種業近30年,成為我省種子龍頭企業。
2019年至2021年受疫情影響,糧種行業運行艱難,該公司遭遇成立以來最大挑戰。近年來,國家對種業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全行業企業倍感振奮。公司主營大田玉米種子,前期主推“大豐30”型號玉米種子,近期重新構建種類布局,該型號種子在全國播種面積從500多萬畝降低到約50萬畝。當下,其新開發的20多例優質玉米種源已投入生產,并開始涉足小麥種子繁制領域。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遼河鎮西那力嘎村種糧大戶劉強在自家玉米地里,望著快一人高的玉米苗說:“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開發的這款‘DF899苗期長勢很好,基本都能達到苗齊、苗壯,期待今年玉米能有個好產量。”通遼市開魯縣振興村選擇了該公司新研發的“增信817”,當地種植戶表示看中此品種的抗穗腐、抗青枯、抗倒伏等特點。
作為我省種子龍頭企業,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積極響應農業農村部政策號召,參加國家“救災備荒項目”,自2019年以來連續3年承擔國家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任務。其玉米品種“大豐30”“并單16號”“金科玉3308”等品種被選為救災備荒種子的儲備品種。公司有完善的生產加工、出入庫、日常管理、檢驗檢測等制度,并對儲備種子實行專庫儲存、定期檢測、專人保管、專賬記載、專案歸檔。
今年,該公司玉米種子銷售額較去年同比增長12%,全國播種面積增加到558萬畝。新研發玉米種子品類較以往“大豐30”更關注播種地差異化地域條件,播種條件由寬而泛走向細而精,收獲效果則從“求平求穩”發展為“力爭上游”。
盛夏七月,在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東陽試驗示范實習實訓基地,公司科研產品中心總監李小波帶領團隊進行玉米種子授粉研究。他介紹,玉米種子科研過程一般包括播種、授粉、品種考察、收獲等多個階段,授粉階段是最累、最耗費人力的階段之一,這一過程要持續大約1個半月。
輕撥玉米葉片,熟練地抓起套袋套在玉米植株上,李小波耐心解釋道,玉米是雌雄同體植物,這樣可以達到充分授粉效果。種子品種要每年更新,種子研究不可能一勞永逸,育種人需要每年不斷地選育恰當品種。科研育種是一件不停地從種到收、從收到種的循環往復工作。
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在全國設有多個試驗示范基地,基地玉米種子培育主要采用單倍體技術下的常規育種方式。科研團隊春夏在山西晉中基地、秋天在黃淮基地、冬季前往海南南繁基地……一年不停地奔波育種、扎根田間。每到寒暑交替之時,李小波團隊就要開始遷徙,帶上自己剛收獲的育種材料前往下一個基地加代育種,直至來年春天帶著新育成的種子趕回山西繼續播種。
在李小波看來,育種人是一群追趕太陽的人,哪里陽光好、溫度高,哪里就可能有他們的試驗田;育種人也是一群與時間賽跑的人,用最短的時間培育出最優良的品種,是他們一生的追求。而做種業科研工作,要秉持開拓創新和使命必達的精神,立足國家、企業整體戰略目標,持續不斷地推出新品種。
不同于以往的單一主體申報,現在糧種行業多采用“企業+科研單位”模式。科研院所如何沖破學術圍墻,生產市場亟須的知識產品,成為了各大種業公司的新課題。
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的策略是有效利用先進技術迭代終端市場供給,充分發揮自身主體性,構筑種子生產“育繁推”全產業鏈。立足當前種業發展格局,公司總經理魏宏斌做出回應:“我們要走糧種規模化生產路子,錨定研發生產優質高端糧食種品目標,不斷提升企業信譽、完善糧種售后服務,把種業基本盤做大做優。”只有堅持種業高質量發展道路,才能支持農民豐產豐收、助力糧種企業可持續發展、打造出中國自己的農業“芯片”。
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分別在甘肅、新疆兩省區設立玉米種子生產加工基地,70%的玉米制種基地位于甘肅張掖,另外30%位于新疆伊犁。新疆基地田塊平整、規模較大,機械化制種水平較高。
七月一到,制種玉米陸續進入集中抽雄期。今年在甘肅基地,抽雄人工費用持續上漲,基地開出比往年高一半的價格,甚至突破400元/天,仍招不到人。招工人士表示,甘州區抽雄人員費每天每人在400元左右,去年最高才280元,人工成本一天一個價。今年抽雄人工價格在300元~480元,干活的人逐年減少。
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鈕笑曉對農作物制種基地有冷靜的觀察。他認為,一方面各地制種基地建設進展迅速、效果顯著,為玉米等糧種保護和農民增收作出重要貢獻;另一方面,目前基地商業運營和糧種產業化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種子繁制機械化水平低,種子繁制雇工難雇工貴,契約周期短、預期不穩定,制種品種同質化。
提升農機裝備水平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在抽雄方式上,公司兼采人工、機械兩種。雖然適用于小型地塊的抽雄機亟待研發,但公司甘肅基地生產加工中心負責人李建軍表示,從商業化運營角度考慮,企業在抽雄機研發上的資金投入有限,因為抽雄機科技含量較高,涉及液壓、電子和光感等設備,研發成本高昂。目前國內抽雄機的抽雄率可達到90%~95%,還未能達到100%。
針對制種基地建設遇到的問題,魏宏斌說相關部門早已做出回應。支持措施包括,財政加大補貼獎勵制度,支持制種基地引進專業研發企業、機構、人才,根據玉米等制種關鍵環節急需,研發和推廣應用高效專用、經濟實用的制種機械裝備,有效代替人工、提高效率;對有育種優勢的制種基地及重點種企給予重點支持。
展望未來,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謀劃著新的糧種版圖。魏宏斌表示,商業兼并與整合會是公司今后改革的抓手,希望借此較快地獲得尖端科技與充裕資本,以搭建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和商業化育種體系,聚焦種業4.0的技術迭代新趨勢和農業生產發展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