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賈力銘,景 麗,上官彩霞,李 柯,杜 濤,滕永忠
(1.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2.河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糧食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糧食安全的核心是糧食的可持續性供給保障。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我國糧食生產一直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很好地發揮了“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和逆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國家糧食安全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和挑戰。2020年,國家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應對錯綜復雜國際環境、重塑國際合作新優勢的戰略舉措,也為構建“糧食產業雙循環”打下堅實的現實基礎。國家糧食安全分為國家層面和地區層面的安全,只有地區層面糧食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國家層面糧食安全才能得以有效保障。糧食主產區作為我國糧食生產和供給的核心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左右著糧食安全的大局。河南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糧食主產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導力量。因此,基于河南糧食生產情況,聚焦區域糧食安全這一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問題,加強區域糧食安全建設,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000年以來,河南糧食播種面積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由2000年的9029萬hm2增加到2020年的10738萬hm2,從占全國的8.32%增加至9.2%(見表1)。小麥是河南主要的糧食作物,在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中所占比重略有降低,由2000年的54.51%降至2020年的52.84%,占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比重由18.47%提升至24.27%。
2000年以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河南省糧食單產穩步提高,由2000年的4542kg/hm2提高到2020年的6356kg/hm2。其中,小麥單產由2003年的4771.50kg/hm2增長到2019年的6556.90kg/hm2(見圖1)。
“糧食安全貢獻度”是反映區域糧食生產與國家糧食安全關系的一種計算方法,是指區域糧食總產量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基礎上,還能有效滿足國內其他地區的糧食需求,為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提供保障。當前,我國學者對糧食供需的研究主要從數量安全、影響因素、區域格局、預測和糧食自給率等方面展開。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將區域糧食安全貢獻度(FSP)定義為區域年度糧食調出量占全國糧食調出地區同期糧食調出總量的比重。糧食安全貢獻度取值范圍為-100~100,數值越大,說明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越大。
本研究相關數據來源于2001—2021年的《中國統計年鑒》《河南統計年鑒》和《河南農村統計年鑒》。
為了方便數據的引用與計算,在保留區域糧食總產量(food yield)的前提下,忽略了對計算結果影響極小的全國年度糧食進出口數額,并假設全國當年生產的糧食扣除種子、工業用糧和戰略儲備糧后,當年全部消費完畢,即以“全國人均糧食占有量”作為“人均糧食消費量”來計算“糧食消費量”(food consumption)和“糧食調出量”(food output)。計算公式分別為:
其中,i為不同地區,j為年份,t為總和。
其中,i為全國能調出糧食省市自治區,i=1,2,3,…,n;j為年份,t為總和。
其中,i為不同地區,j為年份,t為總和。
公式中FY(tj)為j年度全國糧食總產量,FY(ij)為 i地區j年度糧食產量,P(tj)為j年度末全國人口總量,P(ij)為i地區j年度末人口數量,FC(ij)為i地區j年度糧食消費量,FO(tj)為j年度全國各省市糧食調出總量,FSP(ij)為i地區j年度糧食安全貢獻度。
總體來看,河南糧食整體供需呈現供大于求的發展趨勢,對全國糧食安全的貢獻度呈下降趨勢。河南糧食總產量基本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2015年突破6000萬噸,之后持續上升,2020年達6825.8萬噸;糧食消費量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2013年之后消費量穩定在5000萬噸以上,整體增幅明顯高于糧食產量的增幅,相比于2000年增加了148.46%;糧食調出量總體呈現大幅增加的趨勢,調出量由2000年的656.24萬噸增加至2020年的1361.28萬噸,增幅達207.44%(見表2)。河南糧食安全貢獻度與總調出量總體持平,說明河南糧食調出水平和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水平持續穩定。

表2 2000—2020年河南省糧食安全貢獻情況
2000—2009年,河南糧食安全貢獻度為正值,呈現年際間波動趨勢,對全國糧食安全仍有很大的貢獻。在此期間,全省糧食安全貢獻度由12%下降至10%,其中,2007年糧食安全貢獻度達到峰值。糧食外調量由656.24萬噸增加到1360.31萬噸,增幅達207.29%,說明河南糧食安全雖然處于安全的范圍,但整體糧食供需逐漸由略有盈余向供需緊平衡轉變,糧食供給能力在逐步下降,對全國糧食安全的貢獻度略有降低。主要原因是農民非農收入增長、成本增加、農業基礎設施不足以及農民種糧積極性降低等。
2010—2020年,河南糧食安全貢獻度呈現波動態勢,糧食產量由5542.5萬噸增加到6825.8萬噸,漲幅達126%,對全國糧食安全的貢獻度保持平穩。主要原因是河南在2010—2020年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并支持農民種糧,并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有助于提高糧食產量。
本研究以河南省為例,通過對該區域2000—2020年的農業生產狀況和其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度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從農業生產狀況來看,2000—2020年河南糧食播種面積呈現逐步增長的趨勢,總產量穩中略升,糧食單產水平穩步提高。全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202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糧食產量的比重升至10.2%。從糧食安全貢獻度來看,2000—2020年河南對全國糧食安全的貢獻度呈現持續波動變化的趨勢,說明河南在維護國內糧食供需平衡方面依然是國家糧倉,全省糧食供需形勢呈現供過于求特征。
區域糧食安全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部分。在新發展格局下,國際貿易格局發生變化,全球糧食產業供應鏈風險加大,河南要持續保證糧食生產穩定,提高糧食產出效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基于此,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落實“藏糧于地”。適當調整種植結構,優化小麥產業帶布局和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等。提高種植效率和農業生產自動化水平,同時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和市場管理,確保糧食生產和質量,堅守農田紅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耕地“占補平衡”,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的穩定。
強化科技支撐,確保“藏糧于技”。加大科技投入和良種選育推廣力度,推廣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綠色豐產技術和全程機械化等技術,建立現代化糧食生產體系。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效率,加強農情監測預警和大數據的應用,深入開展防災、減災、避災技術和產后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減少因自然災害和保存不當造成的糧食損失。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提高種糧積極性。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和糧食生產的效益,采取政策支持、優惠貸款等手段支持糧食生產,建立健全穩定的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機制。加大生產投入支持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的融資貸款渠道,促進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重點鼓勵支持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建設規模基地、配置糧食烘干收儲設備、開展糧食精深加工等。
總之,要注重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通過科技支持和財政資金支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確保糧食安全和農民的經濟收入,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河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