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越
(1.全國農業展覽館;2.中國農業博物館)
在會展業以及農業會展發展的政策及趨勢相關的研究方面,朱玉榮(2021)等針對疫情以來會展行業復工復產的政策內容進行量化研究,指出會展相關政策存在數量較少、結構失衡、整體分布不均、政策力度不大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促進政策結構優化、建立會展發展協同機制等對策建議。李子茵(2022)針對北上廣地區會展的政策文本進行研究,研究選取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的文本作為研究對象,對會展政策工具的使用及不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會展業發展優化的政策建議。趙海燕(2021)等針對北京農業會展的產業特征及發展模式進行分析,研究了會議拓展型、節慶驅動型、展會主導型、集成輻射型等不同類型農業展會的發展模式,并從主客體、資源、機制等角度分析了農業會展的發展路徑。從農業會展發展相關政策及趨勢的已有研究來看,目前農業會展發展領域指導性政策較為稀缺。基于現有農業會展政策現狀,本文進行進一步的剖析與梳理,以期能夠為農業會展政策的優化及農業會展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從農業會展政策的發展演變來看,此階段是農業會展發展基礎性行業指導規劃制定階段。2005年、2009年分別發布和修訂了《農業部展覽工作管理辦法》,主要從農業會展的主辦單位、發展模式、展覽分類、行業規范管理、市場化模式探索等方面對農業會展的發展進行了規劃。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支持農產品營銷”,農業會展進入整合、規范、優化的發展階段。2015年4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2015〕15號)發布,從發展環境、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的角度對農業會展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農業部展會工作管理辦法》(農市發〔2016〕1號)發布,對于農業會展的管理、審批等進行了詳細的管理規劃,并提出了農業會展注重創新、促進消費、引導生產的總體發展目標。
黨的十九大提出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會展從數量上和規模上發生較大變化。2020年4月,商務部發布了《關于創新展會服務模式培育展覽業發展新動能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促進展會服務、管理、業態創新的發展目標,推動展覽業在擴大開放、增加就業、促進消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對會展行業的線上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發布《線上展會服務規范》,為會展行業的線上化發展提供了規范的服務標準。會展業整體發展與數字經濟、線上化辦展等快速融合,農業會展在發展新模式的驅動下,也快速呈現數字化、線上化的發展趨勢。總體來看,這一階段農業會展行業結構調整明顯,2019年展覽面積達2016年的3.3倍,是各行業會展中面積增速最快的行業領域。
2020年以來,會展業整體受疫情影響,辦展數量較之往年數量有所降低,2020年和2021年農業會展數量分別為155場和185場(見圖1),但與此同時線上會展得到了快速發展。2021年被稱為會展業“元宇宙”元年,國內共舉辦線上會展及線上線下雙線會展共計623場。2021年7月,《“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發布,提出了發揮會展業的綜合協調作用,注重提升區域會展發展水平,打造專業化、高水平、市場化會展品牌,充分促進會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伴隨著促進線上會展發展相關指導政策的不斷完善,會展發展呈現線上線下融合、場館建設智能化、數字化等發展趨勢,農業會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會展線上化發展趨勢的影響。

圖1 2016年——2021年我國農業會展舉辦數量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發展要求。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會展更是體現了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農業會展的快速發展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加快構建農業會展發展新格局。2023年3月,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上舉辦了廣東數字農業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提出了推動“網絡云展會”的農產品線上營銷模式,搭建農產品線上合作平臺,促進農業會展線上線下結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農業農村部和原農村部制定發布的《農業部展覽工作管理辦法》《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農村部展會工作管理的通知》等,為農業會展的分類管理、審批審核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指導,從而使得農業會展經濟呈現規范化發展的趨勢。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各項指導方案,提升了農業會展的辦展效率和效益,促進了良好市場機制的構建,使得農業會展在推動農產品貿易、豐富農產品企業營銷推廣模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自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推進展覽業市場化進程”以來,會展經濟領域市場化改革趨勢明顯,農業會展由政府主導型為主,逐步轉變到行業協會和專業會展公司主辦占據較大比例。農業會展的市場化發展趨勢使得農業會展逐步專業化、品牌化,帶動了農業會展從數據擴張逐步向質量提升過渡。
農業會展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農業會展發展的平臺化趨勢凸顯,農業會展的舉辦主體從早期的政府主導型為主,轉變為政府為主體,會展專業企業和中介機構、農產品企業聯合的辦展模式,會展的組織和運營從一場會展項目的短期運營,轉變為全年、全生命周期的運營模式,全國性平臺化規模化的大型農業會展數量與平均布展面積提升迅速。農業會展的專業服務商,從單純的會展營銷轉變為會展策劃、招商引資、品牌推廣的全產業鏈運營。
數字化是農業會展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顯著特征,伴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會展領域也不斷與數字化實現融合。農業會展的數字化重點體現在技能、設備、硬件、平臺等多個方面,通過項目管理、經營服務、展覽展示等各個環節實現數字化和信息化。
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的發展呈現規范化、市場化、平臺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但在農業會展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相應的農業會展的指導性政策仍然較為稀缺。從對歷年農業會展發展政策梳理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針對農業會展的政策僅有《農業部展覽工作管理辦法》《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農村部展會工作管理的通知》作為框架性的文件,而沒有針對農業會展發展的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雖然從整體的會展業發展方面,中央及各地制定了指導政策,但對于農業會展細分領域的指導作用有限。農業會展指導性政策的缺位,導致農業會展的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政策的有力調節,不能充分地發揮產業融合的優勢。
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的發展不僅需要指導性的政策進行框架上的宏觀調控,更需要支撐性的政策。支撐性政策能夠為農業會展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平臺,從融資、資源配置、人才、財稅、產業用地、知識產權、技術等各個方面為農業會展的發展提供支撐與保障。但目前的農業會展政策更多地從宏觀管理的角度入手,對于農業會展發展的實際需求關注不到位,也就導致現行發布的政策中,缺少支撐性的政策為農業會展的發展提供保障。
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發展的平臺化、數字化特征凸顯,這就要求農業會展的組織和管理要越來越具備專業性,而行業整體的專業性提升,需要從政策角度加以規范。因此,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發展呼喚專業性的政策保駕護航。但目前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針對農業會展發展的專業性政策仍存在空白,這就導致數字經濟的發展優勢未能通過政策途徑有效地應用到農業會展經濟當中,數字經濟與農業會展的融合程度仍然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會展的發展。
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的發展需要加強政策的引導,充分發揮政策的指導性、支撐性、專業性作用,從宏觀調整、產業支撐、業態融合等角度促進農業會展的快速發展。指導性政策需要發揮頂層設計、協調管理、規劃引導的作用,為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的發展厘定方向,建立農業會展發展的高質量政策體系。支撐性的政策主要從為農業會展優化融資渠道、促進資源配置方面入手,為農業會展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持。專業化政策的制定要充分結合農業會展發展的產業特征和行業融合趨勢,結合產業生命周期理論,充分把握當前數字經濟引領會展業發展的經濟趨勢,結合行業融合發展趨勢,打造數字化農業會展生態體系。
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的發展需要落地到具體的區域,區域性的農業會展也在總體的農業會展結構中占據較高比例。目前,針對會展業整體的高質量發展,各地制定了一些針對性政策,但現有的區域性政策對于具體的行業指導作用有限。會展經濟與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息息相關,因此推動農業會展的區域性政策供給,對于農業會展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加強農業會展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的發展趨勢來看,產業融合是農業會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服務業與農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農業會展的融合發展要求產業政策的融合,建立整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創新鏈的融合性政策體系,積極利用數字經濟已有的發展優勢帶動農業會展經濟的快速發展。
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的快速發展,需要從政策角度進行全方位支持。本文對農業會展發展的政策及趨勢進行了分析,了解到目前農業會展政策供給不足的現實問題,針對這一現狀,從構建農業會展政策體系、推動區域性政策供給、完善農業會展融合性政策角度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以期為促進新發展階段農業會展的快速發展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