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焜,周祎晴,王煜琳,蘇 雪,李 斌,佟 頔
(北京動物園管理處,北京 10044)
球宿根花卉種類繁多,色彩豐富,具有養護成本低及觀賞價值高等特點。近年來,隨著審美方式和應用理念的發展,其優良特性迎合了人們追求自然、維護生態、經濟節能的需求,近年來在公園綠化應用中日益受到青睞和重視[1]。筆者通過調查北京動物園球宿根花卉的種類和具體應用情況,探討其在園林綠化中的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以期為今后公園中宿根花卉及球根花卉的選擇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區概況北京動物園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緊鄰西直門立交橋和公交樞紐[2],占地面積約86.0 hm2,水面8.6 hm2,綠化覆蓋面積約44.7 hm2,位于北京中心城區西部(39°54′20″N,116°25′29″E),展出珍稀野生動物約500種,5 000余只,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00萬人次,國慶期間日游客量最高可達12萬人次。
園區位處平原區,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干燥[3]。年氣溫12 ℃左右,最高氣溫38 ℃,最低氣溫-15.4 ℃。年降水量626 mm,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8月,7、8月有大雨。平均日照時數在2 000~2 800 h,大部分地區在2 600 h左右[4]。
1.2 材料及研究方法選取北京動物園園內宿根及球根花卉作為調查對象,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采用實地踏查法進行品種調查。根據栽種區域分出34個調查點,對每個調查點進行每7 d 1次的拍照記錄,統計分析球宿根花卉的品種、應用形式及數量,跟蹤記錄各宿根花卉的物候、長勢、越夏性、越冬性等,以探究各品種花卉在園區地塊內的生長情況及適應性(表1)。

表1 分區品種及其數量
2.1 植物種類據統計,北京動物園現有球宿根花卉18科45屬50種(表2)。從科的組成來看,禾本科植物種類最為豐富,有11種,占總數的22%;其次是菊科植物,有10種,占總數的20%;百合科植物有7種,占總數的14%;唇形科植物有5種,占總數的10%;虎耳草科、景天科和鳶尾科植物均有2種,均占總數的4%。園區中禾本科植物以觀賞草為主,多作背景植物素材使用。以菊科、禾本科等7科植物占總數的78%,其他12科植物共占22%。

表2 北京動物園球宿根花卉應用種類統計
2.2 觀賞特性
2.2.1株高。根據花境中植物的植株高度,可將植物材料分為鑲邊前景植物(h≤30 cm)、中景植物(30 cm
2.2.2觀賞部位。根據主要觀賞部位劃分,可分為觀葉植物、觀花植物[6]及花葉同觀植物3類。在已應用的花卉中,共有觀葉植物15種,占總數的30%;觀花植物30種,占總數的60%;而橐吾、玉簪、八寶景天、綿毛水蘇、玉簪5種植物既可觀葉又可觀花,占總數的10%(表3),可見,應用于北京動物園的球宿根花卉以觀花植物為主。

表3 觀賞部位分類
2.3 花期根據北京氣候特點,開花季節分為春季(3—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7]3個時段。據統計,北京動物園的多年生花卉中,春季開花14種,夏季開花18種,秋季開花12種。花期180 d以上的花卉有4種,包括歐石竹、山桃草、火炬花、天人菊。多年生花卉的自然花期集中于春、夏、秋3季,其中夏季種類最多,春、秋兩季種類相當。一年之中,開花最早的植物為球根類的葡萄風信子、洋水仙,3月即開放。花期180 d以上的花卉種類雖然不多,但大部分球宿根花卉的花期可持續90~120 d(圖1)。

圖1 北京動物園宿根花卉觀賞期Fig.1 Flowering period of perennial flowers in Beijing Zoo
2.4 花色花色是植物觀賞中重要的一部分,將北京動物園球宿根花卉中的觀花植物根據色彩分為紅色系、黃色系、粉色系、白色系和藍紫色系五大類[8],分別有4、11、9、8、13種植物具有該花色,占可觀花植物總數的13.33%、36.67%、30.00%、26.67%、43.33%(圖2)。其中同一種植物含多種花色的有荷蘭菊、松果菊、天人菊、蛇鞭菊、繡球等10種。

圖2 宿根花卉花色分類數量Fig.2 Flower color classification and quantity of perennial flowers
統計結果表明,北京動物園在球宿根花卉的應用上,花色相對豐富,以明亮黃色系和冷色調的藍紫色系為主,加以白色系花卉相襯托調和,點綴熱烈的紅色系及粉色系花卉,在冷暖色調上形成和諧均勻的配比。從開花最為旺盛的夏季來看,紅色系、黃色系、粉色系、白色系、藍紫色系的花卉,分別有3、6、9、4、8種,花色選擇相對均勻,冷暖色調運用比例相對和諧。
2.5 應用情況
2.5.1應用頻度。頻度是指某個物種在調查范圍內出現的頻率,常按該種個體所出現的樣方數占樣方總數的百分比來計算[9]。為了解球宿根花卉在北京動物園的應用情況,將調查中出現點位數在30%以上的花卉視為應用頻度較高,10%~30%為應用頻度中等,10%以下為應用頻度低。根據表2可知,北京動物園應用頻度較高的球宿根花卉有3類,第1是玉簪,運用在17個點位,以50%的應用頻度高居榜首;第2是觀賞草類,運用在15個點位,應用頻度為44.12%;第3是萱草,運用在11個點位,應用頻度32.35%。應用頻度中等的花卉有松果菊、蛇鞭菊、礬根、宿根福祿考、八寶景天、千屈菜及金葉過路黃等。其余球宿根花卉的應用頻度較低,多集中于1~2個點位,因而北京動物園的宿根花卉種類繁多,但全園應用頻度較高的種類僅有10余種,數量有限。
2.5.2應用形式。根據北京動物園實地情況,將球宿根花卉的應用形式分為花境、花帶、地被3類,據統計,應用于花境的花卉有45種,隸屬于16科41屬;應用于花帶的有3種,隸屬于2科3屬;應用于地被的有5種,隸屬于5科5屬。同時應用于花境、花帶、地被3種形式的球宿根花卉是玉簪,應用于花境、花帶2種形式的宿根植物是八仙花、萱草。統計結果表明,球宿根花卉在北京動物園多以花境形式應用。
2.6 生長習性
2.6.1光照。根據北京動物園實際生長環境的情況,現有球宿根花卉分為喜光、耐陰、耐半陰3類。據統計,喜光花卉有37種,耐陰花卉有2種,耐半陰花卉有11種,分別占74%、4%、22%。結果表明,在球宿根花卉的運用上,喜光花卉的種類比例遠大于耐陰花卉。
2.6.2水分。2021年中央氣象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地區年降水量為627.4 mm,分別較常年同期(373.0 mm)和近十年同期(395.4 mm)偏多,為近20年最多。強降雨成為檢驗植物耐澇性的試金石[10]。從小環境看,平洼地塊相比其他地塊排水性較差,球宿根整地長勢偏差,大量降雨對根系有沖刷作用,導致植株有倒伏情況發生。柳葉馬鞭草、宿根福祿考、柳葉白菀、燈心草等在水濕情況下長勢較好,保持了植株高大、花繁花密的觀賞效果。與此相對,5月種植的鑲邊植物藍羊茅在雨季后全面死亡;藍山鼠尾草及宿根天人菊普遍由于水濕環境生長不良,出現部分死亡的情況。
2.7 適應性植物的生態適應性是指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包括越冬性、越夏性及長勢等。經過近2年的觀察試驗,筆者對這些花卉的生長習性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通過越冬、越夏及長勢觀察記錄,選取其中適應性強的優勢植物,如松果菊、天人菊、柳葉白菀、蛇鞭菊、紫露草、高山紫菀、山桃草、燈心草、萱草、鳶尾、馬藺等。新增植物的越冬性、球根越夏性有待進一步觀察。
3.1 應用種類較豐富調查結果顯示,全園宿根及球根花卉有50種,在應用過程中選用多個品種,如八仙花有無盡夏、安娜貝拉、花手鞠、爆米花等多個花色、高度、花期不同的品種。花卉選用上,春、夏、秋3季花期黃、紅、粉、白、藍5種花色都有涵蓋,花色極為豐富。在品種的選擇上,積極推進新品種的應用,努力選用近年花卉市場上抗性佳、效果好的主流產品。
3.2 應用范圍較廣全園球宿根花卉以花境、地被、花帶等多形式表現,主游覽環形路沿線應用總計34個點位:有作為主景觀賞的筒子河花境、主題性的兩棲館花境,有與喬灌木配植的萱草、玉簪花帶,也有大量的叢植鑲邊小品。從重點節點到1級路、2級路,再到全園動物場館,應用范圍較廣。
3.3 日常管理需不斷加強精細化球宿根花卉具有一次栽種多年觀賞、維護成本低等特點,只有管理到位才能更好體現其景觀效果[11]。在觀察過程中,筆者發現,由于地塊多、植物種類多、植株分布全園等原因,實際操作中存在雜草清除不及時;生長旺季植物長勢難以控制,致使倒伏、生長雜亂(山桃草及觀賞草類);澆水壓力過大,致使根出土而死亡(荷蘭菊等);雨季過后病蟲害(八仙花、荷蘭菊)等一系列影響景觀效果的現象。這些問題需要更好地進行統籌規劃,總結問題出現的時間點及自然條件,有的放矢地對植株進行針對性的生境改造及養護管理,強化景觀維護作用。
3.4 景觀效果需持續跟進宿根花卉及球根花卉適應性強,但多數對水分、光照、溫度、土壤要求各異。實際應用中由于缺乏種植經驗及統籌考慮,種植中存在因未能做到適地適花,使植物長勢不佳、群落花搭配不合理、景觀遮擋等現象。因此,需要對球宿根個體及群體長勢、效果景觀進行持續性跟進評估,通過全年觀察,總結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并不斷優化設計,以達到更好的景觀效果。
4.1 景觀規劃建議
4.1.1人文化展示。北京動物園的歷史可追溯至1906年,已有百年歷史。其前身是清農工商部農事試驗場,進行“谷麥試驗、蠶桑試驗、蔬菜試驗、果木試驗、花卉試驗”五大宗試驗[12],園中也保存有大量歷史文化遺跡,如原作為皇家長河行宮、具有歐式巴洛克風格的暢觀樓。園內還有“小青馬”、四烈士墓等紅色文化展示,結合上述動物園百年歷史背景和紅色文化,建議考慮動物園人文特點,選擇適合當地的球宿根花卉材料,采用合理巧妙的配置方式,融入文化氣息,展示營造具有動物園人文特色風格的球宿根花卉景觀。
4.1.2地域化表達。在充分把握花卉特性的基礎上,在動物展示場館周邊,根據展區特色,運用球宿根花卉擬合相應動物生活環境的特色,營造鮮明的動物自然生境氛圍,如非洲動物區以觀賞草打造自然野趣的草原風生境等。
在場館內部,增強豐容植物的球宿根花卉運用。動物植被豐容是一項具有動物園地域特色的園林綠化工作,結合了動物學與植物學知識的交叉領域,通過改造動物生境,提高動物生存質量[13],提升游客觀賞體驗感,根據不同動物場館內需求,嘗試球宿根花卉豐容景觀探索。
4.1.3科普化推廣。以美好花卉景觀表現植物之美,以科普教育建立植物與人的關系。隨著社會進步,游人的科普需求也越來越高。園內球宿根花卉科普宣傳較少,方式較為單一,多以植物名牌展示,且不夠全面。建議利用各種傳媒,以公眾易于接受參與的方式介紹球宿根花卉知識,在科技時代背景下應用嶄新手段[14],通過各種形式將科學知識具象化、趣味化地展現給公眾。
4.2 設計應用建議
4.2.1形式應用多樣化。現如今,園內球宿根花卉應用形式主要集中在花帶、花境、地被三大類。需要拓展對球宿根花卉認知的深度、廣度,啟發新思路,在公園綠化景觀方向探索更多應用形式。
4.2.2群落搭配豐富化。球宿根花卉具有可持續、群落化的特點,展示植物個體美的同時,還體現了植物配置的群體美。在植物設計初期,可嘗試利用植物材料的株高、花色、葉色、質地、株型、花期等要素,從植物單體展示逐步轉向群落展示,發掘群落自然變化之美。努力以自然界典型群落為藍本,符合植物生態習性,研究群落發展基本特征[15],按照近似的群落生長形式和結構,配置優勢種、相對豐富度,摸索適宜北京動物園的群落搭配模式。
4.2.3景觀長效性提升。“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是北方花卉景觀的重要設計理念,宿根花卉景觀設計更不例外。該調查表明,全園宿根花卉的應用中,早春開花球宿根應用品種少,冬季景觀效果缺失,建議設計應用上加大早春球根品種的嘗試應用,將其與宿根花卉綠期、花期合理搭配,并嘗試利用多種方式展示宿根植物冬態形象,利用品種自身特性及品種間設計搭配,延長宿根花卉景觀觀賞期,在場地基礎、植物與選擇配置、景觀養護管理等方面遵循花境營建的基本法則,不斷摸索,實現長效花境的目的。
4.3 品種選用建議球宿根花卉品種的選用,可秉持優化、細化、豐富化的思路不斷深化推進。
4.3.1品種選用逐步優化。在園區所選取的花卉品種中,有適應性強、越冬性、越夏性、長勢好的優秀花卉品種,也有在溫光水濕等氣候條件下表現較差甚至死亡的植物品種。有效加大前者的推廣應用,逐步減少、淘汰不適宜種植品種或改變其應用方式來提高其性狀表現。
4.3.2品種應用必須細化。調研中發現,同一種花卉不同品種的形態、生長習性、物候區別很大,也造就了應用方式、形式的差別。如鼠尾草“藍山”“雪山”品種的植株嬌小,適于片狀種植做花帶、花境;植株高大的深藍鼠尾草及柳葉鼠尾草則適于作為中景或背景花卉點植于花境中。品種的應用必須細化,才能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
4.3.3品種應用豐富化。目前,還有很多觀賞性強的球宿根植物未被引入推廣到該園,加強綠化引種建設,豐富植物種類,不斷探索市場,加強與科研院所及綠化生產企業的合作交流,科學選擇抗性佳、表現好的新優品種,以更好地滿足園區景觀美化需求。
4.4 養護管理建議可持續性即長效性是球宿根花卉的重要特質[16],植物材料的適生性和配置的科學性是花卉景觀長效的基礎,但能否實現長效,日常養護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景觀的長期呈現離不開養護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養護精細化管理,即專人專業專項。由具備專業知識與園藝技能的養護人員,常年定期跟蹤巡查,做物候記錄,對球宿根花卉全年長勢做到心中有數。除了熟悉花卉個體變化外,更需熟悉群體表現,即在掌握其靜態性狀與動態性狀的基礎上,科學制訂流程時間表,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解決措施,保障園內球宿根花卉最佳景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