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楠
一直以來,我國幼兒教師男女比例失衡,很多地區對于“男幼師”一“師”難求。幼兒的健康成長、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男性教師的共同參與。對于承擔了大部分幼兒園師資培養工作的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來說,做好學前教育專業少數男生的培養工作刻不容緩。個性化教育是順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開放式的教育理念。個性化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能夠滿足當前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鑒于當前高職高專院校的現實發展情況,個性化教育理念融入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職前培養可以從做好學生的學業生涯規劃,突出學生內驅力,進行立志教育;課程設置及考核評價尊重性別差異、給予男生話語權;突出實踐、注重養成教育,給予個性發展空間三個方面來思考。
1 研究背景
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為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前教師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專業領域,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00后”大學生是當下高校的主要群體,幼兒教師培養的職前教育既要充分尊重基本的教育規律,也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新時代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教師隊伍質量,當前學前教育男性教師隊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男性學前教師的培養和建設工作需要全面的研究、扎實的實踐和深入的改革。
2 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教育最早是從西方蘇格拉底的“產婆術”,中國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育理念延伸而來。由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我國最早有關個性化教育的闡述。其強調的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個體特長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達成不同的教育目標。后經一系列考試制度的演變,特別是漢代“以經為學”時代,開始強調填鴨式“注經教育”,忽視自我教育,注重同質教育,并愈演愈烈。2010年我國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其中指出:“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在教育規劃綱要的指導下,我國開展了個性化教育的探索與實踐。近些年,我國已有專家對個性化教育進行了探索與研究,其中以劉獻君教授為代表的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也已經開展了個性化教育的實踐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個性化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紀90年代的歐洲,“新教育”思潮、“自然主義”思想的興起和發展,20世紀經多元智能理論和進步主義思潮進一步豐富。個性化教育以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目前為止個性化教育的內涵還沒有統一的界定,但總體而言,個性化教育是根據個性化教育需求演變而來的,在遵循教育本質規律、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基礎上順應時代發展與教育改革需求,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價值,通過個性化的教育方式和途徑發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實現個體生命充分生長的教育過程。
當前學前教育事業需要男性幼兒教師,但是男性幼兒教師的培養和發展還沒有定式。從全國范圍來講,男性學前教育工作者依然是一個小眾群體。所以將高校內的專業培養與個性化的教育相結合從而培養幼兒發展真正需要的具有男性特質的教師非常必要。而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男性學生來說,學校更應本著學生主體價值的理念,注重男生的個性化特質和需要,嘗試將更加靈活多樣化的育人方式融入職前的專業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相結合的探索過程中。
3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男生職前培養融入個性化教育理念的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的男性學生在一直以來的專業學習支持和服務方面遇到障礙和不平等,因為其能力優勢、興趣所長與學校在專業培養目標、教育理念和期望方面的要求不是十分匹配。盡管現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規格是為培育合格甚至高質量學前教育師資提供投入而設計的,但在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過程中往往缺乏讓少數的男性學生發揮自主性、分享聲音和長期目標的空間。通過出于帶有男性性別角色考慮的個性化教育,能結合以人為中心的框架,使學生、學前教育機構和學校之間的伙伴關系可以實現并具有建設的可持續性。
3.1 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
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男性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力量。相關研究已經證實,男性幼兒教師對于幼兒的人格發展、性別意識、安全感的建立等方面更具有性別優勢。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男性幼兒教師約六萬九百人,男性幼兒教師的數量每年呈遞增趨勢,但這種情況普遍存在于我國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公辦學前教育機構,而欠發達地區的男性學前教育工作者往往也會由于薪資待遇、就業觀念、專業發展等多方面因素較少能夠堅定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結合對本省的公辦學前教育機構的調研,了解到目前一些學前教育機構已專門為男性工作者設置相應崗位,但報名人數依然有限,且從業后轉崗率及離職率都非常高。通過文獻及校友資源了解到吉林、江蘇、浙江、福建、云南等省份地區政府及高校都已經相繼出臺了“免費男性幼兒師范生”、專門的“男幼師”班等相關優惠政策和舉措,助推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培養工作。鑒于當下的學前教育男性師資情形,作為師資培養院校來說,勢必要思考職前培養階段的相關問題,強化專業的教育功能,為學前教育事業培養更加具有堅定職業理想信念、更加多元、具有創新性的學前教育人才。
個性化教育理念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價值,在職前培養階段融入個性化教育理念,能夠給予學前男生彰顯自己個性、充分發展的機會。這部分男生在專業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優勢與潛能,才會更加自主、自愿地進行專業學習,并且在此過程有利于其樹立堅定的從業信念,壯大穩定學前教育的師資力量,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的發展。
3.2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類群發展的需要
男性與女性有著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的不同,在職業適應性方面各有所側重和傾向。重視個性化教育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理念的需要。一直以來學前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基本為女性,而女性溫柔、細膩、仁慈、共情等特質也被人們認為更加適合從事兒童的照顧與教育工作。但是幼兒園不缺乏女性教師模式的男性幼兒教師,男性教師在幼兒教育的某些方面相比女性普遍呈現出更加勇敢、堅毅的品質,也具有更強的探索精神和更強的抗壓能力。相對比,男性也天然地喜歡從事更加有競爭力、挑戰性、價值感的事業。男性具有的一些典型特質恰恰是當下學前兒童更加需要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更應發揮男生在常規教育中的可貴之處,給予學前專業男生更多的施展機會,幫助其獲得更好的成長。
相關研究表明教師職業適應的問題,具體是教師個體身心對機構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制度環境三大方面存在適應問題。職前培養階段由于課程的偏“女性化”、班級男生數量稀少、缺乏學習共同體以及缺乏相應的職業參照,進而對于自己的學業、未來職業發展缺少信心。在職后的工作中,面對較“瑣碎”的工作內容,缺少園所領導、同伴支持,在工作中難以獲得高價值感等因素也使得學前男生較難體會到職業價值感和幸福感,專業道路難以堅持。
因此,在考慮專業學習與工作的特殊性后,相關院校在職前培養中就要從男性與女性從專業學習和工作中的現實特點、方式差異中進行考慮,優化一直以來偏“女性化” 的培養方案,同時在職前培養階段幫助學前男生找到自己在專業學習及發展中的優勢和定位,培養其通用的各項就業能力,給予更加靈活、個性化的教育支持及人性化的服務。
3.3 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影響人才供給的性質、類型和質量。當前各國由于知識、經濟的快速驅動,對具有前瞻性、獨特性以及創造性的個性化人才具有更明顯的需求,對于各類職業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時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也為職業院校辦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自主空間。在《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營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進展其才的良好環境”的工作要求,也肯定了人在教育及職業中的自主感和價值感。
在新時代職業教育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融入個性化教育理念,在學前教育專業男生中開展個性化教育不僅可以增加這一類群學生學業及個人發展的自主感,滿足其個性化、多元化的成長發展需要,還可以滿足學前教育發展對創新型學前教育工作者的需求,促進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優質發展,實現社會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4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男生職前培養融入個性化教育理念的理性思考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是由當地的中專學校發展而來,受傳統辦學影響,學校的專業設置往往較為單一、招收學生基礎素養普遍偏低,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還基本承襲中專院校模式制訂,缺乏對于當下就業需求與職前培養間距離的了解與思考,又由于近些年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不斷擴招,班級數量的增多也使得學校更加難以注重少部分男生的專業學習及個人發展,職前培養階段的一些教育功能弱化,未免使得這部分男生普遍在職后的專業發展中面臨被動又無助的窘境。
基于對同類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和實施的情況調研,鑒于當前的高職高專院校辦學實際,結合個性化教育理念與教育相關的七個要素,分別是組織、空間、教育者、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教育目標和評價體系的思考,在滿足社會對于學前教育人才的培育需求基礎上,探求更加適合高職高專類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人才培養實踐,思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4.1 做好學業生涯規劃,突出學生內驅力,進行立志教育
“大學教育首先是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潛能、興趣、特長,同時,要讓他們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知道自己往什么地方走,這是最重要的。認識了自己,并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他就會在學校的引導下,在老師的影響下,自主學習、成長、發展。”
“00后”學生更加注重個人的感受和想法,而男學生擁有相對更加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需求,但是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男學生,他們普遍在求學期間對于專業學習以及職業規劃問題有著迫切的需求,在職后的專業發展中,也相較女性幼兒教師存在更多的職業選擇和發展的問題。現有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模式固化單一,缺少對于學生就業、創業,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在職前培養階段高校要做好這部分男性學生個人的價值觀引領,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專業啟蒙融入教育全過程。順應他們的內生動力趨勢,爭取教育影響能在個體上真正地實現。
立志教育是關于樹立志向的教育。有兩方面任務,即一方面經過學校系統培養過程中的文化熏陶和教育做好專業引領。樹立自己的專業信念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認可學前教育事業的價值,熱愛學前教育事業。擁有堅定的職業信念和高度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樹立高尚的師德師風;另一方面,要鼓勵這部分男生由內心出發,進行自我的立志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校為其提供機會與平臺,鼓勵支持這部分學生不斷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志趣和所長,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職業傾向,從而能主動有規劃地學習和發展,探索自己擁有較為清晰的目標和追求。
4.2 課程設置及考核評價尊重性別差異,給予男生話語權
專業課程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內容及形式。課程內容的日益豐富與學習時間優先性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學校課程設置中的一個難題,也是學校課程設置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而教育實踐者也應首先明確開展學業評價的目的不僅是檢驗教學成效,而是獲取改進教與學的重要信息。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課程設置、實施、評價等方面學生須具有自主選擇權與參與權。
一直以來,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在專業學習中是比較容易遭到忽視的小眾群體。現有的課程設置與評價考核給予男生選擇空間非常有限。一方面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由于沿襲傳統的人才培養課程,在課程與教學中忽視了男性學生的性別特點和性別差異,對于男生缺乏課程適宜性;另一方面,在專業的考試考核中,現有的一些技能類課程考試考核形式和內容,對于男生而言也面臨比女生更多的壓力和困難。一部分男生的優勢和所長難以體現。長此以往不僅影響男生專業學習的信心和職業選擇,甚至因為長期的環境影響,在個別男生身上還會表現出明顯的性別偏向,越來越多的女性化特質出現,最終影響其人格的發展。
個性化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要以人為本,培養未來幼兒園教師的完整人格;二是標準取向,關注未來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全面養成。根據當前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培養需要,我們需要的課程選擇應注重靈活性、整合性和自主選擇性,即課程的實踐導向、課程模塊化、融合化的特點。一方面要精選那些有利于培養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價值的課程內容,將學科前沿知識和最新教育研究與改革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另一方面,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要納入課程目標,發揮課程思政的重要價值,引導學生意識到當代學前教育專業者的責任和擔當、實踐和創新。
專業考核與測評的目的是給予學生真實的評價與反饋,從而幫助學生專業成長。學生具備了什么能力,能夠解決什么問題才是學生和學校最應該測評的內容,而不是只將卷面分數作為學生的專業水平的證明。因此在相關環節中,注重學生的感受、傾聽學生的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形式,給予學生課程選擇權,如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職業資格證書、各類專業比賽抵學分”等措施反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感。
4.3 給予個性發展空間,突出實踐、注重養成教育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路徑應是:全面發展的人—合格的學前教育工作者。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應首先遵循全面發展的人的需要,之后才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相比本科院校學生在知識、素質、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學習水平不足、自我約束意識與能力薄弱甚至缺乏良好的個人習慣。而且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來說,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缺乏信心,班級事務缺乏參與感和話語權,較難感受到集體歸屬感,對于專業學習及未來發展也感到焦慮和迷茫。這部分的學生除了學校教育,也較少能從家庭中獲得建設性的意見和支持。因此,學校層面也要更加關注學前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完整人格的引領,將養成教育貫穿到專業培養的全過程。
養成教育是指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方式,包含了個人教養、現代文明人的需要以及生存教育的需要。養成教育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且在直接經驗中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作為培養未來幼兒教師的高等學校,我們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傳授與訓練,還要為學生提供享受教育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基本的人文素養熏陶。如重視課程教學中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元素。也可以開展專門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專業特色相關的實踐活動、體現男生性別優勢的競技比賽活動等。院校領導、教師也要吸收開放的個性化教育理念,重視對學生日常的養成教育、創新教育,利用課余時間,給予學前男生更多的關注和引導。
除此之外,在課程目標上重視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獲取,在課程內容上關注學生的實踐體驗與感悟,將教育與體驗相結合,擺脫靜聽式的課程實施模式,讓教育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理論知識與見習、實習活動相連接,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參與真實的保教實踐,進而實現專業素質的全面發展。創設富有教學隱喻的學習環境,支持和激發學前教育專業男生釋放熱情,讓學前男生在不同學習體驗及機會中成長。
5 結語
以人為本不僅是教育的重要內涵,更應是現代教育的終極價值取向和學校課程工作的核心理念。個性化教育理念融入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人才培養方案既滿足了學前男生的個體發展需要,同時也滿足了現代教育對于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性要求,為學前教育事業培育更加多元、創新性的教育工作者。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應順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結合學前教育發展的真正需要,進一步調整、制訂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優化課程體系,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舉全校之力,給予學前教育專業男生更多支持和適宜的個人學習發展空間。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個性化培養研究》,項目編號:JXJG-20-48-6)。
(作者單位:宜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