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維辛

摘要:哈爾濱市自2020年以來連續三年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開創全省區域性推進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先河,并積極開展監測結果報告解讀、制定問題整改工作方案、組建監測結果應用專家團、撰寫材料匯編和成果集等工作,將監測結果應用落實到位,旨在打造符合自身特點和現狀的質量監測方案和應用機制,為未來開展自主監測打下良好基礎,助力哈爾濱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質量監測;結果應用;高質量發展
開展國家或區域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基于監測結果促進質量提升與均衡發展已成為當前國際和國內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健全質量評價監測體系,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教育部印發《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對監測工作進行全新的部署和安排。2021年3月,教育部、中組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更加明確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深刻論述了評什么、怎么評、誰來評等一系列問題。可見,構建高質量的教育質量監測和評價體系,對加快義務教育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教育部自2007年成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經過八年的試點監測,于2015年正式啟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而哈爾濱市在2019年之前,沒有成立監測與評估中心,沒有完善科學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也沒有開展過全市區域性的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只有兩三個樣本縣參與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抽樣監測,個別區縣也僅開展了區域性監測工作,可謂零起點。從全市區域性層面來看,如果不開展教育質量監測工作,長期以來,教育決策、教研視導,甚至是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基本上依靠經驗,與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要求相去甚遠。因此,經上級決策,哈爾濱市于2020年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
2019年3月,按照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成立監測辦,組織人力開展前期的理論學習、調研考察、經驗交流等工作,研制形成《哈爾濱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評估監測指標體系》,圍繞指標體系啟動征求意見、調研問卷、專家論證三項具體工作,修改完善指標體系,從此拉開我市教育質量監測探索和不斷推進的序幕。
2020年,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成立哈爾濱市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估中心,設立教育質量監測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以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為主要任務的監測工作思路。2020年5月18日,我市印發《哈爾濱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明確開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工作方向、任務和工作機構,從制度上保障我市監測工作順利有效開展。我市共計10個區縣參加了2020年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其中香坊區、巴彥縣為國家抽樣的校本縣,免費參測;其余8個區協議參加。2020年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奠基性工作,開創了全省區域性推進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先河,在全省發揮了重要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
2021年和2022年,我市18個區縣(市)全部參與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至此,自2020年以來,確保了三年一輪的監測數據準確,對于全面、科學、精準診斷全市義務教育質量和發展狀態,助力教育教學和行政決策至關重要,在全面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方面發揮了省會城市的擔當和引領輻射作用。
進入新時代以來,國家對教育監測與評價工作高度重視,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的成熟和發展,必然促進教育理念、方法和技術的現代化,對實現教育治理的目標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開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能夠精準把握哈爾濱市義務教育質量發展現狀,反映存在的突出問題,查找問題產生原因,提出問題解決策略,促進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
科學運用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標準,促進義務教育實施轉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規范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行為,使其符合教育規律與學生成長的軌跡;引領廣大教師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關注新課程標準與要求,關注課前、課上、課下全面育人,關注學生全面成長;發揮學科育人價值,培養學科思想、學科素養、學科聯系、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強化評價導向作用,讓監測數據說話,讓分析報告定位,讓實施策略跟進,讓再評估保障落實。
監測的目的是結果的運用。全面梳理總結三年來的階段性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特別是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反饋和相關建議,市教育局相關部門及市教研院研培部門協同推進,區縣聯合驅動,開展一系列工作。監測結果報告解讀,深入理解國家教育質量監測發展新動向,讀懂讀透監測結果報告,深化對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重要意義和功能作用的再認識,更好發揮質量監測的實用價值和功能;制定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充分發揮質量監測診、咨、督、促、導的多重功能,找準著力點,優化決策,精準服務,提升效能;遴選監測結果應用專家,通過報告解讀和實地調研,精準地給教育發展現狀把脈,有針對性地開展整改;撰寫材料匯編和成果集,挖掘特色,提煉總結,提供相對成熟的可復制借鑒的典型經驗模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品牌效應,打造省會城市教育新發展的靚麗名片。
結果的有效運用可優化和改進教育決策、研培策略、教育教學管理,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監測十分必要。于學校,可轉變校長管理理念,規范教學常規要求,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推進校本教研科研;于教師,可健全培養體系,找準培訓靶向,改革培養模式,建立專業成長機制;于家長,能夠刷新觀念意識,加強親子溝通,改進教育方式,優化家庭環境;于社會,能夠營造文明有序的社區環境和去偽存真的網絡環境,提升各部門社會參與度,促進多部門協同聯動。總而言之,開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落實結果應用,為我市尋找衡量教育發展質量的標準,在全國坐標系中精準定位,提供破解發展瓶頸的參考依據。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為實現哈爾濱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質量監測的作用,我們一直致力于打造符合我市教育特點和現狀的質量監測方案和體系機制,不僅要加強監測隊伍建設,提高學校、家長乃至全社會對教育質量監測的認識程度,更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涵蓋教育質量監測全過程的工作體系和應用機制,為未來我市開展自主監測打下良好基礎。
努力打造素質精良的監測隊伍。加強專業隊伍建設,使其具備專業標準和操作技能,明確監測工作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對監測結果能看懂、會解讀、析原因、綜整改、督評估。做好哈爾濱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高級研修班培訓及視導員培訓工作。組建專兼職結合的專家團隊,掌握監測工具的使用和研發技能,開展哈爾濱市義務教育監測評估專家及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專家遴選工作。
提高對質量監測重要性的認識。全面推進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提高全社會對質量監測的重視程度,努力構建各方重視、通力協作、穩步推進及結果應用良性互動的工作格局,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質量提升、服務教育科學決策、促進正確教育觀、落實教育政策要求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全面開展質量監測工作應用。積極探索基于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標新考試高質量監測項目,幫助各級教育部門充分詳實地掌握教育教學情況,析原因,找不足,縮差距,加深各級行政業務部門對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重要性、科學性的理解。綜合國家監測和本省自主監測數據,形成促進區域教育教學改革,改進教學策略,構建高效研究、培訓、科研、教學工作推進機制。厘清自身在國家、省、市、區縣四級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體系中的功能和定位,制定完善的監測結果應用機制,形成“質量監測———結果反饋———問題整改”三者的閉鎖式循環,將教育質量監測變成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常規性工作。
開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一項變革性的國家重大教育評價改革項目,也是刻不容緩的政治任務。我們將繼續用好評價“指揮棒”,校準監測“風向標”,進一步規范教育教學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構建新時代中國式的具有哈爾濱特色的教育質量監測體系。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