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妹芳
近幾年隨著線上課程持續發展逐漸成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方式,為新時期教學改革提供全新思路。本文先分析了比較文學課程特征,隨后介紹了比較文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交互模式主要類型以及相關評價指標,隨后提出了比較文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交互模式發展策略,包括及時補充新知、合理劃分知識層次、形成清晰交互線索,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在近幾年發展中,隨著線上教學在大學教育中的全面應用,教師逐步意識到線上教育對于學生教學的意義,擴展了教師的教學思路。比較文學課程中實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已經成為未來發展主流趨勢,因為比較文學課程擁有混合教學特征,在混合教學模式下能夠進一步突出課程價值,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1 研究背景
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支持下發展起來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理念,使原有高校教學模式實現進一步突破發展,主要將課程教學分成線下知識利用以及線上知識點兩部分內容,線下主要以實踐訓練為主,線上則是幫助學生充分學習掌握各種基礎課程知識,并利用教學交互方法把所學理論知識直接轉化為獨有技能、思維,實現深度學習目標。這一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中主要包括以下優勢,第一是能夠有效打造多重互動、全方位互動的學習場景,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進入沉浸式以及泛化式的學習狀態當中,促進實現深度教學目標。第二是能夠進一步擺脫傳統課堂教學限制,幫助廣大教師、學生以及知識之間進行深入交互,提高師生、學生以及知識間教學交互質量。第三是可以向整個社會推廣各種優質的高校課程資源,提升高校教育資源的分配效率,擴大高校教育資源綜合利用率,不斷擴展教育傳播范圍,提升高校社會聲譽,促進高校教育不斷創新發展。第四是處于各種不可抗特殊狀況和災害下,可以快速恢復遠程線上教育,支持高校教育工作穩步實施。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方法在交互教學、應急教育、深度學習以及教學資源共享等層面具有突出優勢,也成為新時期各個高校積極推廣的教學模式之一。
比較文學課程屬于針對不同文明、學科以及國家相關跨越性文學實施綜合比較分析。隨著跨學科學習以及跨國交流持續深入推廣,進一步凸顯比較文學課程價值,并成為高校素質教育重要內容。比較文學課程可以進一步分成實踐方法、理論知識兩種層面內容,教學活動中除了重點講解知識原理,還需要積極組織課外實踐訓練。基于傳統教學體系下,主要是在課堂中傳授相關原理方法,并在課下組織小組實踐訓練。但因為課后無法提供有效監督指導以及實踐活動項目反饋相對復雜等因素影響,導致比較文學相關教學實踐活動中始終缺少有效實踐指導和訓練方法,無法對各種知識理論順利轉化為具體實踐。為此,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下,快速在教育領域推廣應用開來,為新時期比較文學改革提供全新契機。在不斷實踐中,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在比較文學課程中初步誕生了重組、融合以及獨立三種不同類型教學交互模式。在對三種交互教學模型進行科學建構基礎上,能夠進一步揭示整個交互模式優勢特征。
2 比較文學課程分析
2.1 先期課程豐富
比較文學作為專業擴展課程,同時具備實踐性、方法性和理論性。比較文學課程相關教學內容十分多樣,涵蓋中外文學作品、文化思潮以及文藝理論等,同時還包括人類其他藝術表現領域,對于學生自身辯證思維、理論基礎以及閱讀范圍擁有較高要求。通常會在本科第五學期和第六學期內設置比較文學課程,先期課程內容涵蓋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作品選以及中國當代文學等,教學內容十分龐雜,涉及多種概念內涵,學生很難對相關知識內容徹底融會貫通。
2.2 注重開放思維
比較文學課程還擁有跨學科、跨文化以及跨國性質,十分注重開放思維。比較文學遠遠超出單獨某一國家文學研究范圍,同時注重研究文學和其余各個知識、信仰領域內在聯系。簡而言之,比較文學課程是將一國文學和其他各國文學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同時對文學以及人類表達各個領域開展對比。包容性以及開放性屬于比較文學課程本質特性以及發展潛力,也是高校比較文學難點之一。比較文學十分重視方法,方法在學科發展中也具有重要價值。為此,比較文學課程始終十分注重方法論教學,也成為比較文學主要教學難點之一。
3 比較文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交互模式類型
3.1 獨立交互模式
比較文學課程中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渠道開展混合教學,進一步提高了課程教學效率,這種混合教學模式涵蓋多種要素,包括基礎教學平臺、教學內容、教師以及線下教學空間、知識體系以及教師等基礎性學習資源。線上線下全面混合的教學實踐中,相關教學交互主要是大學生和線上線下兩種渠道中的學習活動以及學習資源展開相互作用以及互動交流,屬于深化學習的過程,也是幫助學生實現進一步發展和達成預期學習目標的重要方法。比較文學課程中通過線上線下兩種形式混合教學,初步構成三種類型交互模式,下面分別對三種交互教學模型進行綜合分析,理清交互學習特點。
獨立交互模式即線上線下兩種教學途徑擁有相同教學目標和課程教師,各種線上知識和線下知識體系互相對應,共同構成一種全面閉環的獨立交互教學模式。這一類型的線上線下比較文學混合教育可以進一步細分成下列兩種形式,第一是基于線上教學平臺以及慕課教學模式,進一步融合線下教學模式。第二是高校中的比較文學課程教師對線上課程內容進行自主錄制,隨后聯合線下課程教學,構建統一完善課程體系。
線上教學中主要以信息交互為核心。其中信息交互即和教學信息傳遞密切聯系的各個交互環節,涵蓋學生教師、學生和知識、學生之間等方面的深入交互。布魯姆基于認知維度理論進一步提出,數據信息交互通常僅在理解、記憶以及簡單應用等各類等級較低認知層面中實施信息交互。線上教學場景以及教學內容缺少隨機性,通常僅停滯于記憶層面交互活動,或進行評價交互、簡單應用交互、理解交互等層次較低交互環節。
線下課程教學實踐中將概念交互作為主要目標。其中概念交互即學生在頭腦中針對新舊知識進行融合,形成相互作用。結合布魯姆相關認知維度理論分析,概念交互主要包括高級應用、分析創造認知層面。處于獨立交互模式下開展線下教育即借助各種創新實踐項目、訓練活動、課堂討論研究等類型活動,實現創造交互、分析交互以及應用交互等高階認知層面,幫助學生實現新舊知識概念全面交互,在教學實踐中合理應用各種專業理論知識,實現預期教學目標,轉入高級交互層次。
最后,在交互設計中應該堅持學生核心地位,具體可以從以下三種層面體現出來,第一是師生之間交互感均衡。教師和學生作為整個教學環境主角。線上教學環境下,因為各種媒介限制,導致學生身體受到一定遮蔽,整個交互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處于線下教學環境內,迎合新時期教學改革要求,在整個教學活動交互實踐中學生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教師身體閃現。第二是因為交互感均衡,使學生進一步忽略線上平臺以及線下環境之間的教學差異,進一步減少環境交互所形成的影響和干擾,使學生將全部視線放到信息交互當中,快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提升概念交互順暢性。第三是針對線上線下相關教學活動形成更為清晰、明確的教學任務線索,優化配置各種教學資源,完善現有知識網絡關系,加速知識轉化和創新發展。
獨立交互這一教學模式盡管擁有眾多優勢,但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課程時效性以及師資質量等方面的問題。優質的線上課程離不開優秀教師重新錄制和反復修改。建設高成本課程容易進一步擴大高校中的教育成本和投入資金,會擴大教師整體工作量。為此,獨立交互教學通常是重點高校創建的精品課程,不符合普及要求。
3.2 融合交互模式
線上線下兩種渠道全面融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在持續應用推廣中,大部分高校中比較文學課程都是采取線上精品教育資源,搭配線下教學實踐指導進行交互融合教學。交互融合教學中,線上線下差異性課程的教師不同。基于相關理論知識體系以及教學目標形成一體化交互教學模式。對比分析獨立交互模式,可以發現融合交互模式主要特征是線上線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行為特征以及教學水平方面的差異性比起獨立交互模式會進一步深化教學情境交互性,相關教學交互環節進一步擴展。
3.3 重組交互模式
比較文學領域內中國學派經過數年長期發展,初步形成大范圍理論體系,我國相繼誕生多種教材版本,此外相繼推出多種線上課程版本。各種教材知識體系存在一定差異,擁有不同理論觀點。隨著我國教育部根據相關教材建設通知規定要求,組織全國范圍內比較文學專家對比較文學概論進行統一編制,對比較文學在高校教育中的知識課程體系進行全面統一。基于該種條件下,如果繼續按照獨立教材進行線上教學視頻錄制,而在線下課程中應用馬工教材,這種混合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教學發展實際需求。為此,進一步誕生出線上線下兩種渠道全面融合的混合教學模式,支持重組交互模式。重組交互模式即基于教學活動使線上線下形成相同教學目標,但處于知識體系大致相同以及教師不同條件下,針對各種差異性知識體系實施全面重組的交互教學模式。重組交互模式也是未來比較文學課程發展主流趨勢,在課程知識體系不斷完善發展過程中,進一步突出線上課程時效性,因此無法對線上知識點進行及時更新,也無法有效適應、迎合學生新時期的知識學習需求。該種條件下,線下課程主要發揮著組織理論實踐訓練、知識體系重組、彌補知識缺漏等責任。該種教學主體以及教學內容等都存在某種差異的教學模式擁有獨特交互特性。
4 比較文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交互模式相關評價指標
4.1 交互體驗
比較文學課程中應用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方法,對應交互教學內容十分多樣、復雜,教學關鍵核心為教學成本、教學主體以及學習基礎。為此,三種教學交互模式都涵蓋學情匹配度、交互成本以及交互體驗三種評價指標。
學生為核心的深度學習目標以及教學理念實現應該保障學生獲得優質交互體驗。交互體驗即數字服務交互系統內用戶體驗,而混合教學中的線上教育便歸屬于數字化教學產品,為此混合教學中線上線下交互體驗即學生在和各種教育資源進行互動、形成相互作用中,學生自身所形成的交互學習體驗,可以分為課程內容以及資源形式體驗兩種層次。比較文學課程中的線上教育資源擁有一種隱性交互特征。隱性交互特征即不能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學習狀況對教學策略進行實時更改的學習資源以及教學情境。隱性交互更加適合教授各種課程知識,對學生自身理解、記憶進行服務,優化學生自身交互體驗,主要停滯于信息交互層次。
比較文學混合教學中的線下課程屬于線上教學擴展延伸,也是學生基于教師科學指導下,和學生進行積極配合,共同完成各類實踐模塊,存在顯性交互特征。顯性交互屬性即聯系學生自身實際學習狀態特征對現有教學策略進行優化調整,轉變學習資源和教學情境。顯性交互更加適合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物理交互,服務于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全面融合課程教學。
通過分析發現,想要促進線上教學資源和線下資源塑造良好交互體驗,需要使線上資源、線下資源維持均衡比例,均勻分布、前后有序、難易漸進。對三種交互教學模式進行綜合對比分析基礎上發現,隨著教學基礎差異持續擴大,交互環節增加,交互時間縮短,學生自身交互體驗更差。學生無法對各種學習內容順利吸收消化,使學生產生放棄、逃避心理,從而反抗交互,擴大整個教學交互距離。
教學交互距離即學生和教師、學生和知識資源等教學信息互動對象的體驗以及認知等方面的學習感知差距。混合教學模式下,線上線下交互距離擴大主要從以下兩種層面體現出來,第一是學生心理距離,喪失教學交互欲望。第二是擴大了教學交互干擾,教學環節增加,從而破壞了學生參與實踐訓練以及知識體系學習節奏。對比較文學相關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三種不同交互模式進行對比分析,重組交互模式擁有最大交互干擾以及最為突出交互距離。
4.2 交互成本
教學主體想要進一步擺脫教學干擾和交互距離影響,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即提升教學交互成本。教學交互即處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師生以及學校所消耗資金、體力、時間等資源總和。通過學生、教師以及學校共同分擔交互成本,處于不同交互模式下,相關分擔教學成本也各不相同。獨立交互中,教師和學校承擔較高交互成本,學生所承擔交互成本較低。學校需要為線上課程開發大量投資,教師在線上設計中進一步擴大工作量,但這一模式能夠轉化為知識資本,向重組、融合兩種交互模式提供線上精品可成,順利回收前期投入成本。融合交互下,學生、教師以及學校三者成本大致相同,比如獨立交互,該模式下學校出資采購線上資源,教師負責整合線上資源和組織線下實踐指導,學生需要自主客服線上線下不同情境影響,充分理解課程知識。重組交互中,學生、教師以及學校都承擔較高交互成本,學校除了需要采購線上資源,還需要做好組織管理,師生則需要投入更多精力進行知識體系全面重組。
5 比較文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交互模式發展策略
5.1 及時補充新知
通過對各種新知識進行及時補錄,減少學生交互成本。當前,比較文學課程在線上教育方面投入大規模建設資金,整體建設成本遠遠超出傳統教學模式,并逐步積累更多線上教育資源。此外,線上教學活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過延長教師工作時長來優化學生交互水平,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目標,但依然無法滿足線下知識快速更新,逐漸暴露出線上教學中的時效性問題。想要進一步改善線上教學時效性問題,需要對線上新知進行及時補充錄入。教師和學校需要不斷擴大交互成本積極迎合學科發展。補錄工作主要涵蓋兩種措施,第一是圍繞線上教師,相關主講教師以及線上制作單位負責各種知識補錄工作,并向線上平臺及時發布知識信息。第二是圍繞線下教師,相關課任教師以及線下組織進行知識點自錄,利用社交平臺以及教學共享平臺把知識發送給學生。很明顯第二種方式能夠支持多個學校和多個教師共同分擔混合教學下的交互成本,有助于大范圍實施混合教學活動。做好新知補錄工作,對線上課程教學進行快速更新、補充,有效減少學生之間交互成本,構建起學生為核心的深度學習模式。
5.2 合理劃分知識層級
對教學知識進行合理分層,優化學情匹配度。隨著學生快速創新發展,導致混合教學中線上線下交互模式形成明顯偏差,出現線上教學更新補充不及時,從而遠遠滯后于線下教學,或導致線上、線下教學產生較大矛盾。比如比較文學課程在線上發布的比較詩學相關內容因為和線下《比較文學概論》這一馬工程教材內理論內容存在較大分歧,對應學術爭論進一步超出本科教學范圍,擴大線下授課難度,影響學情匹配度。為此,想要進一步提升線下學情匹配度,需要對課程知識點進行合理分層。首先,線下教師需要預先對線上線下相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知識點進行全面總結歸納,輔助一般教學活動。其次,教師可以將線下全新知識內容當成中層知識,交互教學實踐應用中進行仔細講解,為學生提供科學指導,幫助學生合理消化。最后,教師可以將線上線下教學中遺留的學術爭議以及知識差異當成教學難點引入課堂當中,利用引導性方法幫助學生針對相關知識點實施社會化交互中進行充分消化、理解,順利完成各種疑難知識教學。合理劃分知識層級,分步驟執行交互教學活動時,需要充分調動學生自身學習激情,使學習成績各不相同學生能夠通過難點知識、中層知識以及淺層知識進行取長補短、共同提升、互相促進。高階交互適用于那些進取心突出、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可以幫助其順利實現人生價值。
5.3 形成清晰交互線索
形成清晰、明確的交互線索,進一步深化師生間交互體驗,在結束知識層級設計以及新知補錄等交互教學后,進一步提高了混合教學中線上線下交互線索清晰度,能夠提高師生交互體驗。新知補錄也是統一線上線下兩種層次教學內容的重要方法,整個過程中進一步擴大師生間信息交流,增進信息交互體驗。針對相關知識合理分層能夠幫助線上線下有效解決知識偏差問題。教師在聯系教學實踐對教學知識進行全面分層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不同學生特征,明確不同學生基礎層次,并在層次交互中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優化概念交互體驗。最后針對各層知識內容形成針對性教學方法,結合需求靈活變化,準確掌握教學規律,優化教學交互體驗。
比較文學課程中的基礎為語言、文學史以及文學理論等課程,涵蓋詳細方法論知識以及抽象化理論知識。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通過建構清晰交互線索的課程體系,科學進行知識分層,及時補錄新知,共同打造出動態靈活的知識系統,能夠提升線上課程利用率,優化師生間交互體驗。
6 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使教育資源逐漸平等,基于該種條件下,借助移動終端以及網絡技術能夠促進比較文學課程不斷改革創新,通過混合教學模式對新時期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變化進行有效應對,不但能夠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還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自身學習能力,創新思維模式,發展良好協作能力,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晉中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