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薛慧芳
(1.山西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1;2.太原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2)
籃球產業主要是指以籃球自身功能及其附屬效用而帶來經濟價值的行業,其范疇不斷拓寬,是為社會大眾提供籃球產品及相關服務過程中個體及集體經濟部門的總和,也是圍繞籃球發展所形成的多個行業,包括與籃球直接相關的服飾球鞋等體育用品,還包括與各類籃球聯盟及運動員相關的商業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如商業代言、電視臺轉播權等。應加快籃球產業發展,推動籃球產業成為體育產業的重要支撐[1]。新時期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處于萌芽及探索階段,其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從現實情況來看,籃球產業發展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刺激消費、增強體質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促進其健康持續發展成為重要任務。因此,必須對現階段我國籃球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加強場館、區域之間的合作,加強學校、政府、企業之間的合作并精準定位產業品牌,重新布局,積極利用現有資源,創造更大發展動力。
我國籃球產業發展可劃分為3 個主要時期,具體如下。
1994年至2004年是第一個時期,這十年是我國籃球產業及聯賽進行自我探索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籃球聯賽在這十年間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其市場影響力也在持續加大。但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我國籃球產業在這十年時間里的發展存在很多的問題,各球隊很難盈利,從籃球界來看,高薪運動員數量明顯不足。而與籃球產業相關的周邊行業發展速度也十分緩慢,直到2000年包括賽事轉播、服裝等在內的我國體育運動周邊行業盈利的大型企業數量還不超過5家。
2004 年至2008 年是第二個時期。在這期間我國籃球賽事改革成為籃球產業發展的里程碑,其改革表現為引入了NBA比賽模式,豐富了我國籃球賽事模式,在球員運作、推廣及經營管理方面都在努力向美國看齊,我國也由此開始對籃球運動員開展階梯式的人才培養,并逐步建立和形成了業余球隊、網球大學聯盟等,其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大,使更多國人開始關注深籃球的發展[2]。
2008年至今是第三個時期。這是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為籃球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隨著姚明在NBA取得巨大成功,并且一些NBA大牌外援加入我國球隊,全社會對籃球發展的支持與認可不斷提升。在這一時期,我國境內互聯網體育轉播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到2010年我國已經成為對NBA比賽轉播最大的支持者。
在我國籃球產業發展過程中,其受到的約束條件也相對較多。第一,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職業籃球俱樂部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主要是以原始規劃體制為基礎形成和發展的,還缺乏完善的制度,市場化特點較為明顯,所以形成了多樣化的資本合作形式,這也導致我國俱樂部所有權的歸屬及管理存在明顯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球員之間的收入差距,在人員流轉方面產生了較大的不確定性。第二,通過對我國籃球產業十幾年的發展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我國缺少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籃球明星,與NBA 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3]。在美國,大學籃球聯盟成為培養籃球人才的重要基地,雖然在我國國內也有類似的階梯聯盟,但其整體質量及所帶來的效益卻明顯較低。
我國籃球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對于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不斷加大,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愈發明顯。進入新時期我國籃球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雖然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但其發展潛力還沒有得到徹底挖掘,導致籃球產業舉步維艱。筆者認為,新時期我國籃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籃球產業起步發展的時間相對較晚,很多高校在籃球教育或體育場館建設方面還存在滯后性。首先,對籃球教育及體育場館建設的重視度較低。很多高校將主要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就業方面,注重開展知識教學,而忽視了體育教學。籃球教育作為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受到的關注度較低,教學時間有限、體育場館建設不到位,限制了籃球教育的順利實施和發展。同時,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不管是籃球教育,還是體育場館建設,都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持,但很多高校為節約教育資金,不注重對籃球教學設施尤其是場館的建設,在籃球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另外,籃球場館的功能較為單一。很多高校還沒有專門的籃球運動場館,大都以戶外簡陋的籃球場地為主,現有場館功能十分單一,開展籃球教學的條件較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果。
現階段,我國籃球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管理體制不完善等問題,從籃球相關產品到運動項目都僅有一套管理體制,所以要想促進籃球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體制。現階段我國籃球產業執行的管理體制是國家籃球管理中心組織聯賽、地方籃協承辦、俱樂部出資經營,主要由籃球管理中心所制定的制度作為管理手段,對相關活動進行約束,并與俱樂部進行協商,制定出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水平較低,因此其作用和效果并不明顯[4]。根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籃球俱樂部認為現有管理制度過于死板,缺乏靈活性,導致俱樂部失去了經營自主權,對其經營活動具有較大的限制性。所以現有管理體制的弊端導致相關政策難以得到有效落實。例如:籃球管理中心所制定的運動員轉會條例,但在運動員提出申請之后卻不能履行事先的約定。另外,現有的籃球賽事缺乏觀賞性和懸念性,在比賽開始之前各球隊的排名基本已經被排定,因此很難激發球迷的觀賽熱情,也間接導致籃球市場走向低迷。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相關產業的支持與合作,以此擴大產業規模和集聚度,拓寬產業發展通道。但從現階段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其在發展過程中與其他產業之間缺少必要的交流與合作,僅有的合作時間也較短,沒有在產業發展資金及戰略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合作的規模和力度很難滿足籃球產業發展需求,所以對現有資源利用不到位,缺乏精準的產業品牌定位。同時,產品品牌定位不精準。我國籃球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球迷大都為男性,雖然對籃球運動員的追求比較狂熱,但運動員過于專注比賽及商業代言等,缺乏與球迷之間的互動交流,降低了廣大球迷對籃球賽事的關注度及熱情,進而限制了籃球產業的發展。由于高校、政府及籃球俱樂部等對現有籃球教育資源利用不到位,在產業品牌發展方面存在明顯的混亂性,所以間接降低了籃球教育的質量,阻礙了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
進入新時期,專業人才成為促進各產業企業發展的關鍵,市場競爭逐漸轉向專業人才的競爭。籃球產業作為朝陽產業,關聯產業相對較多,對其運營和發展的復雜程度較高,所以需要大量專業人才作為支撐。但我國籃球產業相關從業者數量雖然較多,但專業人才明顯不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籃球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我國高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為各行業發展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但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籃球一直作為選修課存在,且課堂教學時間較短,大部分是以娛樂為主,學生對籃球運動項目的關注度較低,所以很難通過高校進行籃球專業人才的培養。
從運動員的角度來看,我國各類籃球賽事雖然較多,但大部分運動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還有待于提高,在籃球運動員中的佼佼者并不多。另外,我國籃球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還缺乏專業化、高素質的經營管理者,很多企業雖然進軍籃球產業,但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沒有考慮籃球產品及賽事活動的實際,顯得過于商業化,降低了籃球產業的發展后勁。
我國籃球產業雖然興起和發展的時間較晚,但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對相關行業的帶動作用不斷顯現。進入新時期,我國籃球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威脅不斷加大,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十分明顯。所以,為全面促進我國籃球產業的健康發展,必須著眼于新時期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趨勢,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我國籃球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在籃球產業發展過程中,高校籃球教育及場館建設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所以高校必須要加快推進籃球教育及體育場館建設。首先,要提升對籃球教育及體育場館建設的重視度。將籃球教育視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及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提升籃球教育在整個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并做好相關的引導和支持工作,給予籃球場館建設更多的關注,引導學生積極借助籃球場館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同時,加大籃球教育及場館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通過對傳統模式下籃球教育及場館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對比,以打造高質量籃球訓練場館和提升籃球教育質量為目標,從高校教育資金中劃撥出部分專項資金用于場館建設及維護。
另外,要不斷拓展籃球場館的功能。除提升籃球場館建設質量外,還要適度拓展其功能,如增加休息區、體能恢復區,并對地面進行維護,確保其安全性和穩定性,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籃球教育及籃球鍛煉中,為籃球教育及籃球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5]。
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要想確保其在正常軌道的健康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體制。首先,要對現有管理體制進行改革與完善,根據籃球相關產品及服務、籃球賽事及運動項目等制定差異化的、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以此對籃球產業內不同項目的發展給予分類和精準管理。同時,要針對國家籃球管理中心、地方籃協、俱樂部等主體出臺相應的管理體制,不能僅以國家籃球管理中心所制定的管理體制為主,而是要充分考慮其他主體的情況,俱樂部在籃球產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必須充分重視其利益訴求,給予其必要的經營自主權,放寬對其經營活動的限制性,對各主體的權責進行明確劃分,以此提升其活動空間和潛力。
另外,要嚴格落實籃球產業管理體制,并對落實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考核,接受籃球俱樂部及運動員的投訴及意見反饋。比如,在籃球運動員轉會方面,要允許其根據自身意愿進行轉會,而不能對其橫加阻攔,通過這種方式提升籃球運動員的積極性,并有效激發廣大球迷對籃球賽事的關注度,以此促進我國籃球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6]。
要想促進我國籃球產業的平穩發展,必須加強對現有資源的利用能力,以加快推進籃球教育及整個籃球產業的發展,并以此為基礎實現籃球產業的多樣化發展,全面提升我國籃球產業的競爭優勢。要為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制定科學合理的市場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細化,對高校、政府、企業中關于籃球教育及產業發展方面的資源進行充分整合與利用,以確保籃球產業內企業可以按照計劃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此推進籃球產業的市場化發展。在推進市場發展過程中,必須進行科學分工,以形成科學的發展體系,提升籃球產業對相關行業及商品的帶動能力[7]。
同時,要實現對籃球產業品牌的精準定位,全面推進籃球產業的多樣化發展,在此之前要全面打開國內市場并將籃球品牌及產品推向全世界,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參與競爭,實現對我國籃球產業品牌及產品的升級與改造。還要對籃球產業的發展進行廣泛宣傳,使更多人可以了解我國籃球產業發展情況,以更好地推進籃球產業多樣化。另外,要對籃球賽事及相應的機械器材等設施設備進行優化,為球迷等社會大眾開展籃球運動提供便利,還要通過宣傳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全面拓寬籃球產業市場,為其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大量專業人才基礎上的,這也是現階段我國籃球產業面臨的重要難題,管理人員數量極少且能力素質有待提升,所以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充分發揮高校、籃球俱樂部等主體的重要作用。體育院校要開設專門的籃球課程,讓學生能夠集中學習籃球及籃球產業發展相關知識,加強對籃球技能的訓練。尤其是在籃球產業管理方面進行著重培養,為我國籃球產業發展輸送大量的專業人才,提升籃球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普通高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將籃球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在為學生講授籃球知識的同時,提高籃球運動技能,以不斷提升籃球產業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吸引更多人群加入到籃球運動中,在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同時,國家籃球管理中心等政府部門要積極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籃球管理人才培養經驗,并從國外聘請專家學者對我國籃球產業中的管理人員開展相關的培訓,使其掌握更多籃球產業管理知識和技能,以不斷擴大人才儲備,為籃球產業發展輸送大量的人才資源。在專業化管理人才培養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強相應的資金及政策支持,確保人才培養的持續性,為籃球產業發展提供長足動力[8]。
我國籃球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由于興起和發展的時間不長,還缺乏成功的經驗借鑒,仍然處于探索階段,隨著籃球產業的不斷發展,其存在的問題不斷顯現。我國籃球產業具有較強的韌性、帶動性及正外部性特點,籃球產業發展對于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不斷顯現,成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目前,在我國籃球產業結構中,籃球用品產業及競技表演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較大的困難,只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確保籃球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可以從加快推進籃球教育及場館建設,完善籃球產業管理體制,加強資源利用及品牌定位,培養專業化后備人才等方面出發,制定和實施有效措施,全面促進新時期我國籃球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