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秦風明

在一片綠油油的旱地西紅柿地里,他手握遙控器,輕輕地一推一拉,一架大型兩旋翼植保無人機盤旋而起,將約一米高的旱地西紅柿吹得碧浪翻涌,同時,一股2米寬的“藥霧”從天而降,均勻地灑在農作物上。7月26日,壺關縣飛雄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靳飛雄在常平村進行西紅柿飛防作業,給600多畝旱地西紅柿噴藥,他僅用了一天的時間。
“前幾年給農作物打藥,大家都是背著噴霧器,人累得汗流浹背,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噴灑這么多畝地是根本不可能的,現在一架無人機就能輕松搞定。”靳飛雄晃了晃手里的“寶貝”。
靳飛雄今年36歲,是長治市壺關縣集店鎮常平村人。2006年,靳飛雄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偵察兵,2008年考入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航空偵察無人機專業學習,服役期間他還參加過2008年奧運會的安保工作和2009年的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無人機方隊等任務。2018年9月,在部隊服役12年的靳飛雄退役回到家鄉后,他想到自己在部隊學習過無人機作業,便萌生了以無人機植保技術服務家鄉的念頭。
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靳飛雄對農業一竅不通,為了盡快適應農業生產,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他都會堅持深入到田間地頭與農戶促膝長談,詳細了解當地的耕地面積、種植結構、病蟲害防治等相關情況。遇到疑難問題,他就通過書本和互聯網自己認真鉆研,并虛心向農業專家和農民朋友請教和學習。憑著軍人的執著,他籌資購買無人機,租賃辦公場所,注冊成立了壺關縣飛雄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很快,靳飛雄無人機飛防作業的事就在周邊傳開了。
剛開始,很多農戶對無人機作業還持一種觀望態度,他們不相信這個小飛機一樣的東西能干農活兒。當看到無人機高效、快捷、安全的作業效果后,大家開始逐漸認可。附近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種糧大戶紛紛邀請靳飛雄使用無人機作業。
公司成立后,他帶領團隊扎根農村進行宣傳、示范和推廣,加強老百姓對農業無人機應用和價值的認識。他們跑遍了全市12個縣區,走訪了53個鄉鎮,作業服務了200多個村,共計面積3萬多畝。同時,還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對貧困戶、五保戶免除作業費,惠及200余戶。積極吸收有創業意愿的貧困人員加入團隊,利用新農機服務新農業,并結合公司業務特點,搭建貧困戶與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溝通的橋梁,不僅解決了他們用工難的問題,還在更大程度上幫助了3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
2019年,靳飛雄通過微信和有關媒體平臺注冊“太行農服”品牌,進行重點推介。他帶領團隊在山西、河南、湖北、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承接了大量業務,為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等糧食作物以及西紅柿、辣椒、蘋果、棉花等20余種經濟作物提供了病、蟲、草害防治及農作物增產服務。2020年,該公司承擔實施了壺關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項目,建成1個縣級指揮調度中心,實現了10個合作社農產品全程追溯,總溯源面積達到4000余畝,保障農產品安全優質生產,使農產品有了看得見的“身份證”。
在經歷了創業初期的艱辛和磨礪后,靳飛雄的事業逐漸走上了正軌。現團隊擁有農業無人機22臺,持證無人機操作員50人及農業無人車、農機自動駕駛儀、農田氣象站、農產品追溯系統、智慧農業管理系統等,年農田服務能力10萬畝以上。
由于事跡突出,2021年,靳飛雄的公司被評為省級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服務組織、市級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縣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示范基地。靳飛雄個人同時被授予“市愛國擁軍模范”“縣優秀民兵干部”“縣勞動模范”“現代農業標兵”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