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能(連江)港電有限公司 翟煥民
最易造成火災風險的工作就是動火作業,在環保技改施工過程中,焊接、切割作業幾乎每天都有,稍不注意就會造成火災;焊接作業時產生的焊渣部分溫度能夠達到1000℃以上,如果防護措施不到位焊渣落到可燃物上極易引發火災。吸收塔防腐施工是一個極易引發火災的作業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發生了脫硫吸收塔失火事故30多起,既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又延誤了工程的工期[1]。
在電廠的綠色技改過程中高空作業是必不可少的作業項目,國能連江電廠除塵器安裝、脫硫改造、玻璃鋼煙道安裝、設備噪聲治理等項目的作業高度都在30m 以上。如果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人員攀爬過程中和工作過程中的高處墜落及高空落物傷人事件。
大部分的高空作業都需要搭設腳手架來配合完成,腳手架的搭拆工作也是一項風險很高的作業,是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的。在腳手架的搭拆過程中如果個人的防護措施不到位,就會造成搭設人員的高處墜落。如果腳手架的搭設不規范,根基不牢還有可能造成腳手架的坍塌事故,導致工作人員的墜落。
技改現場存在著大量的起重作業。起重作業需要多人參與,協調配合,且在技改施工現場的起重作業區域內施工人員較多,一旦發生事故可能會造成多人受傷。0號高加重量達100t,其吊裝就是一項風險很高的起重作業,在吊裝時候需要兩臺吊車同時吊運,屬于風險極高的起重作業,稍有疏忽就會釀成事故。
火力發電廠內存在著鍋爐、吸收塔、凝汽器、風道、煙道、管道、溝、井、池、電纜溝等大量的受限空間,如果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中毒、窒息、火災、爆炸、淹溺、坍塌、化學腐蝕、觸電等安全事故。
火力發電廠的綠色環保改造中,施工過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勢必導致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分析不足,再加上技改工程都是多工序協調作業及人員流動性大的工程,受其影響就極易導致施工人員對新工藝、新技術的施工安全規范標準了解程度不夠,使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增加。
技改項目不同于基建項目施工場地周圍存在的大部分原有建筑,不能拆除,造成作業空間狹小。施工現場作業空間狹窄、工作量大、人員多、作業面集中,受作業空間和施工進度的影響,施工過程經常是上下交叉立體作業,有時一個作業現場有多個施工單位同時施工,施工單位之間溝通不到位,增大了安全隱患。
國能連江電廠在開工前將安全管理要求列入招投標文件中,讓承包商在招投標階段就能夠了解連江公司的現場管控標準,提前做好準備。并要求承包商建立健全項安全管理體系,項目經理為施工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配置具有一定資質和能力專職安監人員,項目安監人員提前兩周到公司指定地點進行安全教育和交底,深入了解電廠安全管理各項要求。
環保改造大部分工程都需要外委承包商來完成,在承包商的選擇上要小心謹慎,假如只為節約工程投資,選招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建環體系不健全的承包商入廠,后續的施工過程中會安全管控難度大,安全風險難以把控;針對這一情況,國能連江電廠以安全生產預控管理體系為指南,深入貫徹集團公司要求,落實管理責任,嚴把“五個關口”,超前謀劃,全面深入地調研了檢修承包商單位的組織結構和資質水平,系統地制定了承包商管理模式和工作程序。制定“安全零容忍十條紅線”,承包商人員一經觸碰紅線,立即清除現場并給予通報考核。通過健全體系、明確標準,使承包商及時理解了業主的要求,同時也明確了承包商的安全職責,真正把好承包商安全準入關。
國能連江電廠在施工前吸取兄弟單位檢修管理經驗,編制了《現場檢修安全工作標準》和《檢修違章示例圖冊》對入廠承包商進行全面深入培訓。開工前由安全監理中心人員對承包商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開工初期,公司安全環保部門組織各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召開安全生產座談會觀看安全違章案例通報和安全教育視頻片。同時,創新安全培訓模式,在高風險作業前,采用現場培訓方式(搭設違規腳手架、受限空間、高空作業違章等,讓大家找出違規事實),檢修現場對高風險作業管控到位。施工中期為防止施工人員思想波動,疲勞作業特意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再教育。
重大技改項目要求承包商現場設置安全管理看板,在做好看板的同時設立安全文化墻,將施工人員全家福照片和安全寄語制作成展板,詮釋安全對每個作業人員的重要意義。同時,檢修現場設置現場安全教育室,對違章人員進行安全再教育,活動室內進行安全視頻播放,墻壁懸掛安全宣傳板。檢修現場施工區域設置和懸掛安全標語條幅,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安全管理看板如圖1所示。

圖1 安全管理看板
國能連江電廠在檢修前期針對技改項目成立了低省改造、低氮燃燒器改造、脫硫增容改造、汽輪機增容改造、增加0號高加和機組C 修等項目組織機構。公司成立安全督導組直接負責檢修現場安全,進行承包商現場施工的安全管理,要重點加強施工過程中的高危風險項目的管控。安全督導組每天組織召開監督例會,總結一天安全監督工作開展情況,梳理現場存在問題及亮點,確定當日考核與獎勵項目,當日安全管理情況當日通報,確保通報時效性。各專業管理人員每日參與作業班組早班會,通報上一天現場存在問題及考核情況,提醒作業人員注意事項,杜絕違章行為重復發生。
在機組環保改造開工前,落實公司高風險作業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八不開工”要求 。一是對高風險作業項經過各專業進行風險評估,評估出的高危風險項目作為公司的重點監察項目;二是強化每日對現場高風險作業管控,建立現場作業每日報送機制,確保每天每項現場作業都有安監人員到位;三是嚴格“三措兩案”編審批、備案;三是采用執法記錄儀及視頻監控,對運行重大操作及檢修中高風險作業進行全程記錄和遠程監督。
建立安全監理中心、公司、承包商三級安全監督網絡,有效發揮公司安全監督體系的作用。國能連江電廠建立健全安全監督體系,現場安全監督實行網格化管理,由監理中心和安全監督人員對檢修區域每日開工前進行安全條件確認,過程做好檢查監督,收工時做好文明生產6S 管理。并積極發揮監理單位等外部資源的監管作用,形成作業現場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動態立體監察。
同時邀請安全監理中心委派安全監理到廠對項目現場給予安全監督與指導。形成了監理、公司、承包商三級的安全網絡管理模式,齊抓共管,確保安全。
確保承包項目安全資金的投入,保證現場安全設施與安全工器具的數量齊全,質量合格。承包商入廠前要嚴格要求承包商隊伍配備滿足安全生產需要的安全設施、設備、器材;為施工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勞動保護用品,并督促其按規定佩戴、使用;要根據工作性質,有針對性地采取安全可靠的防護設施。
一是檢修準備階段要明確現場硬隔離標準,各個檢修區域實施隔離分區管理;對運行機組區域進行封閉隔離,安裝警示標識,防止走錯間隔。開工前在施工現場搭設標準腳手架,加強腳手架專項管理,在腳手架驗收完成后可以在腳手架上懸掛綠色“允許使用”標識牌,做到“標識清晰,一目了然”。
二是對于高空作業,合理利用安全繩、防墜器、攀爬自鎖器等防止人員高空墜落的安全用具,如圖2所示。

圖2 高空作業安全用具
三是對于上下交叉立體作業施工現場中間層應設立硬性隔離措施和安全通道。
四是鍋爐等受限空間檢修時,人孔門應采取臨時封堵措施。
為充分發揮監理單位、承包商的能動作用,現場發現典型安全問題時,要對監理、承包商進行考核并在協調會上進行通報,通過問責督促其知責、履責。對于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做得好的承包商每周進行評選出的“安全示范區域”,進行通報獎勵并頒發流動紅旗,促進培養全員主動反違章意識和習慣。
全面推行設備主人和現場區域責任田制度,確保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并落實整改。責任田制度從保障體系和監督體系兩方面將全廠進行區域精細劃分,明確各級責任人,防止出現生產現場責任盲區和真空地帶,將生產區域劃分成上百個責任區,清單化明確設備主人和各區域承包商責任人實行包干制,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將責任田制度落實到安全生產中。
設備主人和承包商區域責任人嚴格執行責任田管理制度,突出日常消缺過程中的現場風險管控,重點加強對重要設備、關鍵部位的檢查巡視,確保現場設備正常運轉,保證現場安全管理可控、在控。嚴格執行“標準到位、責任到位、執行到位、考核到位”原則,開展全廠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好生產現場隱患整改工作,確保設備維護質量和設備安全。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由于堅持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抓手,貫徹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有效做好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工作,安全責任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安全監督到位,該火電廠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等困難,高速優質完成了此項改造工程,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了系統化、動態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