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萍



【摘要】? 目的? ? 探究靈性關懷護理對下肢靜脈曲張術后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 選取贛州市南康區中醫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68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34例。研究組實施靈性關懷護理,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比2組患者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 護理前2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經護理干預后,研究組低于參照組(P<0.05)。護理前,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 將靈性關懷護理應用于下肢靜脈曲張術后患者護理中,能夠更好地緩解負性情緒,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下肢靜脈曲張;靈性關懷護理;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9-004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9.013
臨床上對于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療效顯著,但術后可能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引發不良情緒等,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以及生活質量[1],因此需要予以患者適當的護理干預。本次研究主要探究靈性關懷護理在下肢靜脈曲張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贛州市南康區中醫院收治的68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2組,各34例。研究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齡36~67歲,平均年齡(50.84±5.57)歲,病程1~16年,平均(9.03±3.44)年;參照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齡34~68歲,平均年齡(50.92±5.60)歲,病程1~13年,平均(8.84±3.60)年。
2組患者基線資料不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可行比較。納入標準:(1)符合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診斷標準;(2)存在明顯肢體乏力、脹痛、沉重、瘙癢感;(3)存在典型疾病體征,即靜脈迂曲擴張、皮膚硬化、色素沉著、血栓性淺靜脈炎;(4)經下肢靜脈造影、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5)擇期開展激光治療。排除標準:(1)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病史;(2)存在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3)合并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內分泌疾病、造血系統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或惡性腫瘤;(4)參與本研究前2周內使用過抗凝藥物;(5)對激光治療不耐受。
1.2? ? 方法? ?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1)切口護理。定期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感染、紅腫以及出血的情況,及時告知主管醫師,給予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避免出現切口并發癥。(2)若患者下肢伴有劇痛或是腫脹感,應及時采取B超檢查,并給予患者合適的彈力襪,避免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等情況。(3)心理護理干預。入院后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依據患者實際心理狀態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講解下肢靜脈曲張術后可能出現的癥狀,確保患者能夠充分了解疾病,并提升治療信心。
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靈性關懷護理,主要包括:(1)成立靈性關懷護理小組。組內成員主要包括護士長、責任醫師、臨床經驗較為豐富的護理人員。由責任醫師以及護士長確定下肢靜脈曲張的護理培訓內容及具體護理干預措施,依據護理培訓內容對護理人員開展培訓。(2)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下肢靜脈曲張手術相應的護理內容,同時為患者介紹護理干預的應用意義,以及患者應如何配合護理,保障護理順利開展。(3)具體護理措施。①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胸片、下肢血管彩超、心電圖檢查,必要時進行下肢靜脈造影檢查,對病史進行詢問,告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檢查前應做好準備。為患者介紹院內環境及醫療資源配置,消除其陌生感。指導患者飲食上以低脂、高纖維素、低膽固醇食物為主。確診后,詳細介紹下肢靜脈曲張的內容、致病原因、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等,通過強化溝通以疏解患者的焦慮、不安情緒。術前應為患者進行生命體征指標檢測,如血壓、體溫、脈搏等,確保以較為良好的狀態接受治療。②告知患者充分休息,常規禁食禁水。為患者介紹治療流程以及治療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同時告知患者以往成功治療的案例,提升其治療信心。指導患者取頭低足高位以促進靜脈回流,并指導家屬對患肢進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環,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開展足背背屈運動、功能鍛煉,以便于術后盡早展開康復運動。③手術當日,患者進入手術室前做好排尿、排便準備,同時告知取下佩戴的飾品、眼鏡等,同時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留置尿管。④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輔助其取去枕平臥位,術后6 h可給予少量飲水,患者清醒后立即告知其手術情況。術后第1天,詳細為患者介紹術后活動注意事項,指導其嚴格遵醫囑用藥,漸進式展開術后康復活動。同時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應耐心解答,并依據評估結果為患者開展靈性關懷護理。依據患者的機體恢復情況給予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的清淡易消化流質飲食,在促進腸道蠕動的情況下避免對腸道造成較大的刺激。患者術后可能由于麻醉藥物的逐漸消失而感受到切口疼痛,因而術后應對患者的疼痛進行評估,通過視頻、音樂以及聊天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時可以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干預。直至出院前,應保持以流質飲食為主,待患者腸道蠕動逐漸恢復且肛門排氣后逐漸過渡至半流食、普食。評估患者疼痛變化,并展開轉移注意力、放松療法及鎮痛藥物使用等措施。定期更換敷料,要求更換敷料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患者機體功能逐漸恢復后,可開展早期康復護理,予四肢、關節等被動運動,隨后逐漸過渡至床邊坐位、站立以及行走等運動,隨著患者的恢復逐漸增加運動量與運動時間。為預防下肢腫脹,需適當調整彈力繃帶包扎力度以防因包扎過緊所致的水腫,或遵醫囑行邁之靈口服以緩解腫脹情況。告知患者術前、術后運動的重要性,通過展開足背伸屈運動以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或于術前、術后配以小劑量肝素鈣,促進血液流動。在開展激光治療時,在不影響療效準確性的基礎上關閉燈光,調整脈沖能量以有效減少皮膚灼傷及血栓靜脈炎。為預防切口感染,需做好切口清潔、定期更換敷料工作,并要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出院時,告知患者術后3個月需避免劇烈運動,堅持適當運動,患肢需穿彈力襪3~4個月,衣著以寬松、舒適衣物為主。指導患者出院后以清淡、營養豐富食物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改善機體血液黏度。同時做好出院后用藥指導,囑咐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若出現異常或不適需及時返院復查。
1.3? ? 觀察指標? ? 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變化情況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量表判定標準:SAS評分:<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SDS評分:<53分為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SF-36評分:包括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四個維度,評分0~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 統計學方法? ?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負性情緒? ? 護理前2組患者負性情緒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生活質量? ? 經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并發癥發生率、滿意度? ? 研究組患者腿部紅腫、切口紅腫以及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 討論
下肢靜脈曲張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雖然該疾病不會直接導致患者發生死亡,但有可能導致肢體沉重感加重,使得活動能力或是勞動力喪失。下肢靜脈曲張是由于靜脈壁薄弱、瓣膜缺陷、肌泵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障礙所導致的以淺靜脈曲張、靜脈高壓、皮膚營養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由于靜脈血液淤積,出現患肢足靴區皮膚瘙癢、脫屑、色素沉著等皮膚營養障礙表現,嚴重者還會形成濕疹和皮膚潰瘍。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傳統手術治療方法有單純靜脈高位結扎和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與傳統的外科手術方式相比,微創治療在方法、療效與美觀、經濟等方面,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優勢。目前可用的微創治療方法較多,如透光直視靜脈旋切術、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 腔鏡交通支手術、曲張靜脈團塊的皮下連續縫扎、電凝治療、硬化劑治療等,其中泡沫硬化治療以其經濟、安全、對美觀影響小的優勢,近年來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因手術為有創操作,術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疼痛、皮膚灼傷等情況,加之部分患者缺乏對疾病、手術的認知,進而影響激光治療展開及疾病預后。需有意識地優化圍術期護理內容,為患者提供系統、優質的護理服務。下肢靜脈曲張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治療效果好,但患者術后可能出現切口感染等并發癥,且該疾病還可能存在術后復發的風險,導致患者的心理狀況逐漸下降[2]。下肢靜脈曲張多發生于青壯年群體,患者出于對治療效果的擔憂,可能加重焦慮、悲觀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治療、護理的依從性。
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給予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對患者個體的成長、患病過程進行了解,有助于更好地樹立患者的治療信心[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負性情緒得到顯著改善,且生活質量評分提升更為顯著,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在身體受到損傷的情況下可能感受到生活失去了目標,對生活的意義感到迷茫,出現心靈上的空虛,并逐漸表現出悲觀的態度。靈性關懷護理能夠通過強化的心理護理干預,保障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更深一步樹立信仰[4]。在存在治療挫折或是心理障礙的情況下,通過靈性關懷護理,逐漸發掘生命的意義,使患者改變對生活的態度與方式,充分保障患者對生命意義的探索[5]。臨床中還可以選擇適合患者的音樂,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保障患者的心情逐漸平緩,有助于大腦皮質的休息。在互利基礎上為患者開展全面的靈性關懷護理,能夠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患者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6]。靈性關懷護理可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效果,患者及護理人員存在的各種因素可對健康教育造成影響,而現今護理人員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現為護理人員數量少、健康教育內容太過單調、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等,患者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患者對相關的醫療知識了解甚微、醫患溝通障礙等。對于下肢靜脈曲張術后患者,護理人員首先應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并選擇適當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合理規劃健康教育內容,同時提高護士自身的健康教育知識水平,這些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水平[7]。傳統的健康教育不重視實際效果,無法進行明確、有效的評價, 同時傳統的健康教育只重視知識的單向傳播, 不注重信息反饋,通常按照醫囑進行護理,目標不明確,使患者無法得到系統化、全面化和標準化的護理。臨床護理路徑的建立將以往傳統的健康教育內容加以提煉,用簡潔、有序和規范化的形式有效地指導護士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8]。
總而言之,靈性關懷能夠更好地改善下肢靜脈曲張術后患者的負性情緒,充分保障患者治療、護理的依從度,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 趙蓉,李麗紅.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圍術期優質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3):125-127.
[2]? ? 孫露明.優質護理在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6):1039-1040,1042.
[3]? ? 周靜.體位護理聯合彈力襪在預防下肢靜脈曲張術后靜脈血栓中的效果觀察[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9,14(2):230-233.
[4]? ? 蔣文婷.優質護理在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J].健康養生,2019(20):33-34.
[5]? ? 陶燕萍,潘慧蓉.優質護理在大隱靜脈曲張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效果及患者滿意度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9):43-44.
[6]? ? 朱潔.臨床護理路徑在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7):78-79.
[7]? ?景杜娟,張娟.優質護理在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圍術期的應用價值體會[J].雙足與保健,2019,28(11):73-74.
[8]? ? 鄭細艷.圍術期創面護理干預對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術后潰瘍創面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2):111-112.
(收稿日期: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