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重大突發事件時有發生,而政府在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協作網絡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文通過社會網絡分析,從整體網和個體網兩個框架對政府在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協作網絡中的角色與職能進行分析,探索出政府在應急協作中扮演著“領導者”“傳遞與分配者”“決策評估者”“協調合作者”這四種角色,并承擔著相應職能,最后提出了優化政府職能的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突發事件;應急協作網絡;政府角色;政府職能
21 世紀以來,公共危機事件不斷發生。公共危機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對社會系統是一種極大的破壞,增大了社會的不穩定性。如何有效應對和解決公共危機成為每個國家和地區關注的重點。
政府在現代社會中擔負著許多重要的職責和使命,尤其是政府作為公共行政的主體,在應急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深入了解政府在突發事件應急協作網絡中的作用,本文以河南 “7·20”特大暴雨這一突發事件為例,從應急協作的角度入手,從整體網和個體網兩個層面進行分析,以此總結政府在此次突發事件應急網絡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擔的相應職能。
一、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案例選擇
本文選取河南發生的 “7·20”特大暴雨為研究案例。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罕見的特大暴雨,發生特大洪澇災害,7月20日,河南省共受災1 478.6萬人,死亡失蹤398人,直接經濟損失1 200.6億元。[1]
本文選取河南 “7·20”特大暴雨為研究案例,主要是因為此次事件規模大,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典型的突發性社會危機事件。國家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在救援與管理過程中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應急協作網絡,具有較強的研究意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社會網絡分析是以行動者及其相互間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關系網絡的結構及其行動者和整個群體的影響。[2]本次研究將各參與主體看作網絡中的行動者,以主體間的協作行為建立行動者之間的關聯關系。在整體網分析框架中,從 “網絡凝聚力—網絡度平均度”兩個維度出發,分析整體網絡對核心機構的依賴程度和主體間合作關系的密切程度;在個體網分析框架方面,構建關系網絡和強度網絡,重點關注政府在網絡中的地位和角色。
(三)研究數據
1.數據獲取。本研究對該案例進行全網絡數據收集,時間限定在此次突發性暴雨事件發生后即2021年7月20日后至今,然后使用八爪魚采集器進行數據的抓取,并將采集器中抓取的有效數據進行編碼填充到Excel表格當中,以便于此后矩陣的制作。
2.數據處理。根據社會網絡研究法,構建二值鄰接矩陣與多值鄰接矩陣。在二值鄰接矩陣制作中,主要是針對兩個主體之間是否存在協作關系進行了賦值;在多值鄰接矩陣的構建中將不僅考慮組織間是否存在協作關系,還考慮組織間的協作次數。
二、實證分析
(一)整體網分析
整體網分析框架針對多值鄰接矩陣數據,主要通過網絡凝聚力和平均度兩個指標維度體現整體網絡對核心機構的依賴程度和組織間合作關系的密切程度。由Ucinet6.1軟件的分析結果可知,河南暴雨應對中各主體間合作網絡的凝聚力達到0.220,表明該網絡中存在權力較為集中的核心機構,整個網絡存在向核心機構聚攏的趨勢。通過計算得出,組織網絡的平均度為3.944,平均每個主體和其他3-4個主體形成互動關系,主體間聯系較為密切。
通過使用NetDraw軟件繪制網絡圖 (詳見圖1)。從網絡圖中能夠直觀地觀察出核心組織以及合作關系的密切程度。通過觀察網絡圖,可以看出應急管理部、河南省政府、水利部等政府部門是此次突發事件的重要主體,并且這些政府部門與其余各類組織聯系合作密切。
(二)個體網分析
個體網的分析框架主要建立在關系核心與強度核心兩個框架上。
1.基于關系網絡的 “核心—邊緣”分析
在這部分研究中,關系網絡將用二值矩陣表示,根據Ucinet6.1處理后所得核心度估算結果,并綜合考慮各層次的區分程度進行劃分。劃分標準為:假設組織i的核心度為C(i),網絡的整體平均核心度為C(mean),網絡核心度的標準差為C(std Dev)。若C(i)≥C(mean)+C(std Dev),則判定i位于網絡核心區域;若C(mean)+C(stdDev)>C(i)> |C(mean)-C(std Dev)|,則判定i位于網絡半邊緣區域;若C(i)≤ |C(mean)-C(std Dev)|,則判定i位于網絡邊緣區域。[3]根據以上標準,運用軟件和數據進行計算,從而得出在河南暴雨應急響應的組織合作網絡中核心部門、半邊緣部門及邊緣部門的數量及政府部門在整體中所占比例 (詳見表1)。
2.基于強度網絡的 “核心—邊緣”分析
此處主要針對多值鄰接矩陣進行數據分析,從而計算節點間聯系的強度即各主體間關系的強弱。強度網絡的 “核心—邊緣”模型構建方法和層次劃分標準與關系網絡保持一致 (詳見表2)。
3.基于上述兩種 “核心—邊緣”交叉分析
本研究中的交叉分析的重點是基于前面關系網絡和強度網絡中發現兩種網絡核心部門的差異,根據本次研究的主題,我們將重點關注各個政府部門的變化進而總結出在二值與多值都處于核心位置的政府機構,這樣的政府機構可以稱為絕對核心部門 (詳見表3)。
通過表3可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等11個政府部門是絕對核心部門,即在此次突發事件中這些部門扮演著絕對核心角色。
三、結論與建議
(一)政府角色與職能
通過上文的研究,我們可以將政府在應急協作網絡中所扮演的角色總結為:“領導者”“傳遞與分配者”“決策評估者”“協調合作者”。
1.“領導者”。主要職能是領導與指揮。政府是協作網絡中的領導和指揮者,負責協調和組織各應急部門與社會組織參與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2.“傳遞與分配者”。主要職能是信息共享和傳遞。政府負責收集、整合和傳遞突發事件的相關信息,向各應急部門和社會組織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和指導,以確保所有相關人員都掌握到最新的信息和數據;此外,政府還要負責對突發事件所需的物資、設備、人力等資源進行統籌調配和管理,并確保這些資源能夠及時到達現場,最大化地支持應急工作的開展。
3.“決策評估者”。主要職能是情境評估和決策制定。政府要對突發事件的嚴重性、影響范圍、損失程度等進行情境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應急決策和應對方案。
4.“協調合作者”。主要職能是協調各應急部門與社會組織共同行動。政府要與各應急部門和社會組織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協調合作,確保所有應急工作協調高效開展。
(二)政府職能優化建議
面對當前各種突發危機事件,為了更好地發揮政府在應急協作中的作用,本文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加強信息共享。政府應重點加強應急信息交流平臺建設,協調各部門、各組織信息化系統之間的接口,最大限度實現信息共享;同時,政府應加強對信息共享的管理與監督,做好信息安全與防范。
2.建立高效的應急響應機制。政府應明確應急響應程序及流程,并通過采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提升應急的科學化水平,進而提升應急反應速度與效能。
3.積極拓展合作伙伴關系。政府應積極擴大與企業和公共組織的伙伴關系,建立平等協商的合作機制。
同時,政府應加強對應急合作組織的培訓和指導,建立常態化應急管理體制,提高其 “備戰”意識與 “作戰”能力。政府還應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要學習國外先進的危機管理理論與實踐經驗,善于利用國際先進技術與寶貴資源,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結束語
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協作網絡中的各方職能的協同作用,對于科學高效的應急處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本次研究,我們通過整體網與個體網兩個層面對政府在重大突發事件中角色與職能進行的分析,從中可以發現政府的核心作用,鑒于目前社會突發事件的不斷發生,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其職能,提高應急處置和工作的水平,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同時,也需要提高公眾個體的應急意識,共同構建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強大協作機制。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EB/OL].
[2022-01-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554137573918539&wfr=spider&for=pc.
[2] 陳云偉.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情報分析中的應用研究[J].情報學報,2019,38(01):21-28.
[3] 張海波,陶志剛.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中政府部門間合作網絡的變化[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74(4):13.
基金項目: 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資助 (202208002) 和“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陳潤知,男,漢族,吉林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應急管理、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