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娟
“豐富”,是高考作文四大“發展等級”中重要的一項,具體要求包括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重視材料積累就想提高作文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豐富的材料在作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積累豐富的材料,是我們寫作前就要做好的最重要的準備工作。
一、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
作文究其實質就是運用已有的生活素材進行綜合思考和書面表達。也就是說,生活素材(材料)是作文的關鍵。但是中學生的“主陣地”在學校,不可能作為社會生活的主人長期投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直接獲得豐富的生活素材,但是間接的生活經驗卻能通過讀書積累來得到。而且這種積累得到的材料,是一種更為廣闊生活的概括,是經過加工的,可以直接為考生所用。考生在閱讀中接觸最多的是文學作品,在經典文學作品中有古代的、當代的、中國的、外國的人文景觀。通過這些文學窗口,考生可以間接了解中外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的概貌;涉獵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粗識地理、歷史、天文、數理化;汲取與文學有關的其他藝術門類,如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曲、影視等作品中豐富的營養精華。考生除了要通過閱讀書籍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更重要的是要將積累的材料分門別類,建設好寫作的“材料倉庫”。果戈里有一本有名的“萬寶全書”,厚達490頁,內容有天文地理、風土人情、人民生活、趣聞逸事,十分豐富。這些都是他創作的第一手材料,而其中好多內容就是他讀書時積累下來的。在實際積累中,考生可以從人物、故事、風景、名言警句四方面進行積累。
1.人物積累,包括不同肖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物材料。有了這份“人物譜”,寫起人物來就不會“千人一面”,相反,能鮮明地表現出人物的個性特征。
2.故事積累,要收羅中國、外國、古代、現代的人物故事,并根據故事性質,按勤奮好學、大公無私、見義勇為、懶惰誤事、損人利己等進行分類。寫作時,考生只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借鑒、加工,就能寫出豐富、生動的作文,當然也能讓論證更為可信、有力。
3.風景積累,須按照春夏秋冬、早中晚、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川河流等進行積累。如此,考生在寫景物時腦海中就會像放電影一樣,一個又一個畫面應時展現。
4.名言警句,可分為品德修養篇、立志篇、處世篇、學習篇、交友篇、育才篇、生活哲理篇等。作文時適當引用一兩句精湛的、富于啟示性的名言,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訓練運用材料的思維
考生在積累材料時對材料進行分門別類整理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包括分析、綜合、聯想、探索等。語文素質教育提倡作文要創新,重視聯想、想象能力的考查。誰都知道,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怎能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沒有感知過(積累)事物形象又怎能進一步想象?更不用說創新了。
1.積累“人物譜”的過程中要先讀,感受人物具體言行,理解其言行之所以然,并通過這些言行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明白揭示了人物什么思想性格,最后把人物按不同性格分類。
2.收集故事也要先知道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再通過分析綜合,聯想到以前積累過的故事,掌握事件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然后把故事按性質分類積累。若能長期進行這樣的訓練,考生以后在看待事物時就能透過現象分析其本質,由表及里,從而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3.由于積累材料豐富廣泛,包括了古今中外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給材料分析綜合時,考生要注重培養思維的開闊性。尤其是由此及彼的分析、發展變化的分析,如此可以培養考生思維的靈活性、辯證性。這樣,考生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觀點就會比別人全面、深刻、新穎。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維分析】
這道作文題的引導語由兩句話構成,第一句話又分成兩層:第一層主要闡述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下產生不同的作用;第二層則從個人上升到民族,強調了“好的故事”的重要功能。省略號為考生遴選素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考生在緊張的氛圍中能快速搜索屬于自己的“故事”。第二句“故事是有力量的”,既是對材料的總結,更是材料的主旨所在。它提醒考生,文題材料不是單純談“故事”,而是隱含著“故事與力量”的二元關系,作文時要聚焦“故事的力量”來構思布局。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試題意在引導考生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何謂“故事”?故事是指真實的或虛構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因此,考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可寫作的“故事”很多。可以投入火熱的時代生活,將目光投諸現實,講好身邊的“故事”;可以回溯浩瀚歷史長河,讓思緒來一次“穿越”,讓“故事”表現歷史的厚重。當今世界,日新月異,好故事層出不窮,考生可以打開格局,放眼古今,兼顧中外,思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與中國形象。需要強調的是,所選的故事,要符合“好”的標準,即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引人向真向善向美;也一定要發揮出故事該有的力量,讓好故事的審美傾向和價值取向實現高度融合,真正傳遞好故事的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