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 《經濟學人》8月10日
500多年來,拉丁美洲20億公頃的土地一直是全球糧食、燃料和金屬的重要來源。先是殖民者來到當地掠奪黃金、白銀、棉花和蔗糖,后來拉丁美洲又向歐洲和美國供應橡膠和石油。如今,拉丁美洲或許有機會成為21世紀的大宗商品“超級大洲”。
人們正在向清潔能源過渡。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輸電線和電動汽車的需求增長,將在未來數十年內帶動金屬需求的增長。拉丁美洲擁有全球5種關鍵金屬超1/5的儲量—拉美在銅礦開采領域占主導地位,坐擁全球近60%的已知鋰資源,還擁有豐富的銀、錫和鎳資源。此外,拉美最近還發現了大量石油。到2030年,它將滿足全球5%~10%的石油需求。即便綠色轉型出現停滯,它也有很大的利益可取。
根據目前的趨勢,人口也會越來越多。到2050年,全球將有近100億張嘴要吃飯。這將大大刺激對拉丁美洲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美食的需求。拉丁美洲的玉米、牛肉、家禽和蔗糖供應量占全球總量的30%,大豆供應量占60%。到2032年,該地區的糧食凈出口額將超過1000億美元。
拉美地區也將成為更搶手的貿易伙伴。7月,巴西礦業公司淡水河谷公司以34億美元的價格,將其金屬業務部13%的股份出售給了沙特的公司;中國撥出14億美元在玻利維亞發展鋰生產;歐洲承諾向拉美的綠色項目投資450億歐元。
不過,如何利用好拉美的資源,依然是個難題。拉丁美洲經歷了無數次繁榮和蕭條。要想抓住這次機會,拉美國家必須做好幾件事:確保經濟繁榮的到來;與礦區附近的社區分享開采成果;政府應該明智地花錢。

英 《旁觀者》8月13日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英國學習現代語言(法語、德語等)的人數正在急劇下降。學習德語的學生人數已跌破2200。報道認為這與英國脫歐有關。然而,事實上,約1/4青少年的母親是移民(在倫敦,這一比例超過一半)。許多人在家里會說外語,且說波蘭語、印度語或烏爾都語的概率遠遠大于說法語或德語的概率。此外,參加普通話(中文)考試的人數在三年內幾乎翻了兩番。再加上阿拉伯語和烏爾都語,參加“其他現代語言”的考試人數在4年內增加了17%。

美《時代》8月11日
極端天氣讓農業變得越來越困難。對于小農場主來說,他們的資金有限,無法負擔不穩定的天氣情況對牲畜或農作物帶來的影響。今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月份。過去一年的極端天氣狀況影響了奶牛的健康和產量。為了應對熱應激,奶牛會減少進食。這意味著牛的體重也會跟著下降。擁有約300英畝地的農場主施密特,奶牛產奶量減少了約15%~20%。在全美范圍內,由于奶牛面臨熱應激,乳品業每年損失15億美元。如果持續減產,小農場主們可能會逐漸出售牛群或土地。

美 《彭博商業周刊》8月16日
由于缺乏技術工人,德國的產出受到了限制,且這種情況正在惡化。根據總部位于慕尼黑的IFO研究所發布的最新商業調查報告,在接受調查的約9000家企業中,超過43%的企業今年7月招不到足夠的工人。俄烏沖突爆發后,德國在冬季經歷了經濟衰退。此后,德國經濟停滯不前,特別是受到制造業下滑的拖累。IFO表示,服務業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3/4的法律和會計公司找不到求職者。運輸、建筑和工程領域的人才短缺也創下了新紀錄。

美 《新聞周刊》8月15日
奧利弗·懷曼論壇(Oliver Wyman Forum)今年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調查了Z世代(18至25歲)對世界不同方面的看法。報告稱,Z世代是“最不信教的一代”,因為該年齡段只有不到30%的受訪者表示相信上帝或信其他宗教。另一方面,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相比,Z世代認為占星術有助于改善自己生活的可能性要高出83%。根據蓋洛普的跟蹤民調,信仰上帝的美國人比例一直在下降—從1944年到1960年,信仰上帝的美國人高達98%;2011年還有92%的信仰上帝;到了2022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