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香醫生
和煦的微風裹挾著陣陣花香,輕輕撩撥著內心和腳底板。走吧!去徒步,去露營。想要趁機馴服雙腳的還有小寶寶們。
家長們也使出了十八般武藝,不想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
都說寶寶學步,大人累腰,其實咱們可能是在幫倒忙。牽著寶寶的手學走路,不但大人腰酸背痛累到不行,寶寶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甚至會限制寶寶自身能力的發展。
形成錯誤的走路習慣和步態:踮腳走路正是兒童學步期養成的習慣。當大人牽著寶寶的手學步時,寶寶會更依賴于大人手臂的支撐,自然而然地踮起腳尖,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踮腳走路的習慣。因為走路時步態不自然,還容易產生站姿不正、腳步不穩等問題。
對寶寶的骨骼造成損傷:牽著寶寶學步會有一定的胳膊脫臼的風險。學步期的寶寶肘部結構和韌帶較為松弛,如果寶寶突然被牽著手臂向上拉,如雙手蕩秋千、轉圈圈等,都可能導致寶寶的肘關節半脫位的發生,甚至骨折。
讓寶寶失去自主探索走路的興趣:寶寶學步的基礎是腿部力量和平衡控制。學習走路時,手臂是學習平衡的重要部分。牽著寶寶時,寶寶無法通過身體及手臂的調整來學會如何平衡自己。家長的急于求成和過分干涉,還可能會讓寶寶感到束縛和不自由,失去自身探索走路的興趣。
寶寶學走路,順其自然很重要。寶寶邁出第一步之前,主要會經歷三個階段:學獨站、學移步、學跨步。不論是哪個階段,家長們都應遵循兩個原則:不過分參與以及充分鼓勵。
怎么做才算適度參與呢?這三個關鍵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學獨站(9~12 個月)
這個階段是鍛煉寶寶平衡控制下肢力量的重要時期。家長可以坐在地板上,通過有趣的玩具來引導寶寶移動和蹲起鍛煉平衡。
邁出第一步(9~12 個月)
寶寶能夠自主站穩,開始兩只手扶著物體行走,并且試圖放手站立幾秒鐘,表現出更好的平衡控制能力。當寶寶能夠短暫地放手獨立站立時,家長應給予寶寶足夠的鼓勵,引導寶寶邁出第一步。
學走路(12~15 個月)
寶寶開始嘗試雙腳交替向前移動。這個階段要多多鼓勵寶寶不斷嘗試跨步行走。隨著寶寶變得更加敏捷,家長可以使用枕頭、沙發墊創建微型障礙,用躲貓貓等游戲來給寶寶驚喜,調動寶寶的走步欲望。
除此之外,家長做好這兩點,幫寶寶邁好每一步:
放下焦慮,給寶寶多一些時間和鼓勵
學步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寶寶需要不斷嘗試和練習。放下焦慮,保持冷靜和耐心,用溫暖的語言、鼓勵的眼神和擁抱等方式,給予寶寶積極的情感反饋。
給寶寶創造安全舒適的學步條件
家長們可以使用圍欄或者安全門為寶寶規劃一個安全空間,蹲下來,以寶寶的視角去排查空間內的安全隱患,做好家具邊角包裹,收納好細小和尖銳物品。
此外,舒適的穿著可以減少寶寶活動時的束縛感,提升寶寶學步的興趣。家長為寶寶選擇衣物時,應首先避免過于厚重和緊身的衣服,保證寬松而不過肥,透氣舒適,便于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