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承
“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語出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意為:要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抽象的觀點,用古人的觀點來證明現在的觀點。這句話對同學們議論文的寫作很有指導意義:
一、運用好例證法
例證法,即選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論證觀點。同學們在寫作時需要注意,議論文中的事例宜簡明概括,不刻意追求鋪敘細描。
1.用好例證法的前提在于選取典型、真實、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我們可以從真實生活以及生活的體驗中選擇素材,也可以從社會生活和時事熱點中選材。此外,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典型人物、經歷、事件、變革等都可以成為我們作文的例子。
【示例】
應時而變,應時而新,是文化發展的基石。
趙翼有詩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有史為證:詩經楚辭,百家爭鳴,留下了中華先民思想的光輝,成為永恒;漢賦唐詩,文治武功,留下了漢唐盛世不滅的傳說,成為永恒;宋詞元曲,文化繁榮,留下了古代文化發展的傳奇篇章,成為永恒……希臘文化、羅馬文明,開創了歐洲文化發展新的紀元;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掀開了西方思想繁榮新的一頁;啟蒙運動、哲學思潮,揭開了西方文明發展新的序章……東西方文化,都因順應時代發展,不斷革新,從而獲得巨大的發展。因此說,應時而變,應時而新,是文化發展的基石。
——一考生《應時而新,文明基石》
點評
本文段要證明的觀點是“應時而變,應時而新,是文化發展的基石”。作者舉例非常廣泛,從詩經楚辭到啟蒙運動,每一項都是特定時代下的典型代表。以它們為例,真實、典型,有代表性,能很好地論證觀點。
2.用好例證法的關鍵在于找到例子與話題之間的契合點。
一些事例表面看并不能直接體現話題詞,但我們可以通過內涵分析、價值分析、功能分析等提取相應的話題詞。例如張桂梅,我們可以提取出大愛、無私、教育、黨性等話題詞,再通過一些分析闡釋將例子與作文話題建立起關聯。
【示例】
融邊界才可獲發展。現代文明的發展使社會分工越發精細,學科之間相互分離,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只有聯系好一位位各有所長之人、一個個各有所精的領域,才可能獲得更大的發展。一架飛機起飛的背后,是無數學科交叉的成果:飛機引擎的運行,需經由燃料化學的研究;外殼的堅實,需獲得材料科學的相助;機翼的騰飛,需經由空氣動力學的測算……粗看之下,毫無聯系的學科在此完美融合。同樣,一塊小小芯片背后,亦是如此,晶體力學、材料科學、量子力學,缺一不可。可見現代科學技術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全都離不開學科間的交融。
——一考生《守邊界以至精神,融邊界以得發展》
點評
作者為了證明要融合邊界,以飛機為例。這個例子如何關聯到話題詞呢?作者進行了剖析,“飛機引擎的運行,需經由燃料化學的研究……”將看似不能體現話題詞的材料與話題詞建立起關聯,從而使論述更形象。
3.用好例證法的保障在于敘例要恰當、敘議要結合。
同學們可以通過個例與泛例相結合、簡例與詳例相結合、正例與反例相結合、不同領域事例相結合等來實現敘例恰當這一目標。可以通過因果分析、假設分析、對比分析等方法來實現敘議要結合這一目標。
【示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方能漸臻妙手之境。
魏征曾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根本不固,焉得森茂喜人的參天之木?活水不來,焉得“天光云影共徘徊”?宋濂出身貧寒,一心向學。他親手抄書執經叩問,積累知識之小流,以成江海,方成明代大儒。全紅嬋熱愛跳水,百煉成鋼。她不分晝夜勤奮練習,積累技能之跬步,以至千里,終成奧運冠軍。若他們缺乏循序漸進的積累,而是妄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一日修建成羅馬,哪來宋濂匠心獨運的詩文,又哪來全紅嬋技驚四座的跳水?他們以本手為基礎,方能臻妙手之境。
——一考生《循序漸進為真諦,夯實基礎譜新篇》
點評
在這一文段中,作者先借魏征的名言強調要固“根本”,然后用到了宋濂、全紅嬋的例子。作者在敘例時只保留關鍵信息,再用假設分析得出他們成功的原因在于循序漸進,進而強化了自己的觀點。
二、學會“拉古人,扯大旗”
這里的古人不僅是指前文所謂的“事例”,更是指“典故”。用典包括“語典”和“事典”兩類,其作用是:能以簡潔的文字表達更為豐富的文章內容,讓表情達意更加委婉含蓄。
用典時要注意典故的內容要準確,要和文段相契合。要學會歸類、積累典故,比如可以從責任擔當、信念忠誠、學習勤奮、修身立德、從政為民等角度積累。
【示例】
其次,重視自我能讓我們摒棄浮華,堅守本心,走好未來的路。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這世間繁華萬千,太看重外界,我們會迷失在琳瑯滿目的誘惑中,“沉醉不知歸路”。孟子有言:“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當你的翅膀拴上了黃金,你就失去了飛翔的力量。此之謂失其本心。葉嘉瑩先生摒棄外界浮華,重視反觀自我,終其一生不失詩詞之心,在詩詞薪傳中成就一生風雅;李子柒離開熙攘的都市與人群,傾聽內心的聲音,在寧靜的田園固守傳統文化的藤蔓,拾擷到了最美的中國故事。重視自我,抖落浮華,回歸本心,我們才能明確方向,走好未來的路。
——一考生《摒棄浮華守本心,看重自我方立身》
點評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典故出自《紅樓夢》,作者在這里用來表示面對外界的萬千繁華,我們應該摒棄浮華,堅守本心。“沉醉不知歸路”化用了李易安的詞句,希望我們守住本心,同時又引用孟子的話,表示我們要重視自我,回歸本心。全段多處用典,且用得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