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平
東營市東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
園林綠化施工質量和效果能夠直接影響到現代化城市建設質量,因此在社會各界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為保證園林綠化施工符合預期水平,需要相關施工作業人員對項目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對園林綠化實際土質情況、種植苗木種類等進行專業分析,以此保證苗木順利健康生長,并在栽植后重視苗木養護工作,對排水、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措施進行深入研究,以此保證苗木栽植的成活率,進而保證園林綠化施工質量,為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應當堅持適宜性基礎原則。為保證園林綠化施工效果符合方案預期效果,首先需要遵循適應性原則,即園林綠化施工應當與城市園林建設實際需求保持一致,在城市整體園林建設的基礎上開展相關綠化施工,做到局部與整體相融合,以此保證園林綠化施工效果。
園林綠化施工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園林區域內部種植綠色植物,使得城市園林系統更加豐富多彩,能夠在實際應用中起到綠化環境的良好效果。因此,在園林綠化施工中需要遵循多樣性原則,對種植植物種類進行科學選擇,在保證植物生長適應性的同時,盡可能豐富植物種類,以此保證地區園林綠化的生態多樣性特點,能夠進一步穩定園林生態系統,對城市地區的動植物生長發育具有較為良好的積極作用。
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需要遵循成本性原則。成本性原則主要是指園林綠化需要對施工投入經濟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在保證施工建設質量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施工成本,從而使得園林綠化施工整體社會效益最大化,不僅能夠有效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生態化需求,并有效降低了城市建設成本。
在苗木選擇過程中應當結合種植地區實際生態環境以及園林綠化需求等因素,在綜合考慮后選擇最為合理的苗木種類,以此提高園林綠化效果。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常出現樹種選擇不合理的現象,進而導致園林綠化整體施工建設質量低下。比如,山東省東營地區土質環境呈鹽堿性土質,更適合種植白蠟、白榆、胡楊、刺槐、旱柳、棗樹等耐鹽性和耐鹽堿性的樹種,對北方氣候環境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因此在園林綠化樹種設計過程中應當注重選擇。
耐鹽堿性樹種,避免選用枇杷樹、香樟樹等在堿性環境中難以健康生長的樹種。樹種選擇不夠合理會直接影響樹種成活率,進而導致園林綠化資金出現浪費現象,影響城市園林綠化建設。
部分城市開展園林綠化施工時并未對施工項目進行深入研究,施工方案和模式等都盲目依照其他城市開展進行,進而導致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園林綠化整體質量和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標準。這種不合理的種植方法會導致園林綠化難以發揮自身生態優勢作用,也就難以對城市建設起到實質性幫助作用。
在苗木選擇過程中,園林綠化相關管理人員必須重視苗木質量問題,這會直接影響到苗木成活率與園林綠化效果。在選擇過程中需要依據苗木根系幼苗的破壞情況以及冠根比等進行合理選擇,盡可能選擇更優質的苗木幼苗,以此減少栽植養護工作任務量。如果幼苗質量相對較差,會導致人力栽植和養護工作任務量急劇增加,且難以保證苗木成活率和觀賞效果[1]。因此,園林綠化部門必須重視苗木選擇環節,在源頭上進行嚴格篩選,以此保證苗木質量。
土方開挖在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在具體施工時必須嚴格依據工程土質開展,需要遵循從上至下的施工順利,禁止施工人員隨意或盲目挖掘。在土方挖掘過程中如果發現部分圖紙并未標注施工圖,則需要對其進行保護處理,以防止無法施工部分受到損壞。同時,施工人員還需要針對頂部高程沉降參數進行試驗測量,必須將沉降參數控制在0.3 m。土方開挖過程中產生的土壤可以儲存到固定位置,以此為后續苗木栽植提供便捷。
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的客土回填是一項較為關鍵的施工環節,施工人員在施工時需要對客土進行測試,只能將符合工程需求的土壤回填。客土質量標準如下:含砂量小于5%,含鹽量小于2%,pH值≤8.6。客土回填過程中可使用側壓方法,以此防止車輛進入隔離層以及車輛對綠化范圍土壤造成破壞。在客土回填結束后還需要進行深翻施工。
如果幼苗進行裸根移植,需要使用塑料薄膜對苗木根部進行有效包裹,使用草繩對幼苗根和土球進行緊固,防止土球發生開裂問題。幼苗搬運、裝車、運輸以及卸載等過程中都需要遵循輕拿輕放的基礎原則,避免人為操作對幼苗造成損傷。幼苗樹皮組織受到損傷會直接影響其未來生長發育情況;根系組織受損會導致土球出現脫落現象,進而影響后續種植和生長[2]。幼苗在包裝運輸過程中,根與樹冠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前后生長現象。針對低矮型灌木可使用直立裝載方法。為防止受到風力影響,可先將苗木根系進行遮蓋,在抵達栽種場地后依據先上后下的順序進行苗木卸載,在卸載過程中逐層卸載。
苗木假植主要是在正式栽種前對苗木進行臨時保護,防止苗木出現脫水干枯問題。苗木假植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形式,分別是帶土球栽植和裸根栽植。裸根栽植:首先需要挖掘一條0.7 m深溝,隨后將幼苗以30°角的方法種植到溝中。通常將樹梢面向西南。在種植結束后將幼苗樹根覆蓋一層土壤層,同時對樹枝進行數次灑水作業。帶土球栽植:將幼苗樹梢進行捆綁,以使得幼苗樹梢與土球之間更加密集,對幼苗進行均勻灑水,保證幼苗上方濕度符合系相關規范要求,為幼苗存活生長提供良好的濕潤環境。同時也可以在綠化帶進行臨時種植,并依據1/3標準設定土球深度。在幼苗間距設計過程中需要對樹冠、種植時間以及土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在土方開挖以及土壤回填后進行土壤處理,以此為苗木正式種植進行準備。苗木生長情況與土壤成本之間具有十分緊密關聯,需要針對種植土壤的化學特性、物理特性以及地下水鹽堿性進行科學測試,如果測試結果與預期標準不符合,需要對土壤進行針對性處理,以此保證土壤環境符合幼苗生長需求。
針對土球幼苗進行種植時,需保證樹穴底部土壤首先著地,隨后將土球讓進樹穴中,進行分層填充。針對裸根幼苗進行種植時,需要先在樹穴底部添加一層土壤,隨后再放置苗木。針對排水效果較差的樹穴,可以在洞底添加一層10 cm足有的粗砂礫,或者在樹穴周圍設置盲溝或者滲水管便于排水[3]。種植后需要在周圍設置一個高度約為0.2 m的圍堰,并使用樹樁或者竹子等對樹木進行固定支撐,防止發生根部松動或者樹冠搖晃等問題,導致幼苗生長發育受到影響。除此之外,必須保證定根水充足,依據種植環境、氣候、土壤成分以及具體生長情況進行后續澆水,部分情況下可對樹冠進行噴水保濕。
苗木栽植結束后需要對其進行除草和松土工作,以防止多余生長的雜草與幼苗競爭吸收養分,以此為幼苗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環境保障。除草的過程同時也是松土的過程,促使土壤環境吸收更多的氧氣,幫助苗木開展呼吸作用,進一步促進苗木生長發育效果[4]。除草工作主要有兩種方法,即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人工除草在實際應用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資源,人工成本相對較高,且除草效率相對低下,但是不會造成生態環境污染;化學除草就是利用化學藥劑除草,具有較高的使用效率,但是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影響。在實際工作中可依據具體情況將兩種方法有機結合,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同時,實現除草效率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培土工作同樣十分重要,在苗木栽植結束后的第一場大雨過后,管理人員需要對苗木生長情況進行仔細檢查,查看是否發生傾斜或其他不良現象,針對存在問題的苗木及時開展培土處理,從而對苗木進行加固處理,保證苗木后續生長發育良好,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
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園林管理人員應當對苗木生長發育情況進行充分了解與掌握,以此對園林內部苗木進行針對性施肥作業,保證苗木健康成長,防止發生苗木營養過剩或者營養不良現象。在肥料選擇過程中需要對肥料種類進行科學選擇,針對不同樹種生長發育需求和土質環境等進行有效選擇,同時防止肥料對土壤環境造成較大污染影響[5]。針對肥料使用濃度同樣需要科學控制,依據苗木實際生長情況對肥料加水稀釋,不僅能夠提高苗木營養吸收效率,同時能夠降低肥料對苗木的刺激性。
為保證園林綠化區域內種植的苗木具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園林管理人員需要注重苗木澆水以及排水作業。在日常灌溉過程中需要對季節、地區以及苗木種類的差異性進行綜合考慮,依據實際情況選擇灌溉量的多少[6]。比如,針對降雨量相對較少的北方地區可適當增加灌溉次數和灌水量,針對夏季多雨時節需要適當減少灌溉次數,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實現水源的高效利用。同時,在灌溉時需要盡可能選擇早晨光照不強且溫度相對不高的時間段進行灌溉作業,否則在灌溉過程中出現大量水分蒸發,不僅導致水源浪費,同時苗木也難以達到良好吸收效果。
在苗木生長過程中為保證其生長發育效果,保證水分和養分能夠被充分吸收利用,需要對生長樹木進行適當修剪,以保證樹木健康生長。在發現苗木某個部位發生病蟲害時應當及時將病害部分剪去,以此防止病蟲害發生擴散,進而對苗木整體生長發育造成影響[7]。同時,部分園林綠化中的苗木需要生長成特定的形狀,因此需要定期開展修剪整形,對分枝和樹葉等部分進行合理修剪,以此提高苗木的觀賞性。
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出現病蟲害問題,如果不能及時防治會導致苗木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出現枯死現象。因此需要園林管理人員加強日常監督管理,針對病蟲害及時開展有效治療措施,常見的苗木病蟲害防治方法有以下幾種:噴霧法,即將化學藥劑均勻地噴灑到苗木表面或者病蟲害位置,該方法應用范圍相對較廣,且成本低廉,在實際生活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噴粉法,即將殺蟲藥粉噴灑到苗木表面或者葉子表面,以此實現病蟲害的有效防控。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效率相對較高,操作簡單便捷;毒環法,將特定的粘蟲膠帶放置到樹干底部,并將特殊藥劑涂抹到樹干表面,以此降低蟲害發生幾率。園林綠化常見病蟲害如下表1所示。

表1 園林綠化常見病蟲害
苗木種植以及養護工作在園林綠化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能夠直接影響園林建設質量和生態環保作用,因此需要園林建設人員對其重點關注,對苗木種植和養護各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管理,以此保證苗木生長發育健康,保證園林綠化建設工程順利進行,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