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制造企業采購與供應管理實踐的組態類型實證研究

2023-09-16 18:00:21禹文鋼陶瑾
供應鏈管理 2023年5期

禹文鋼 陶瑾

關鍵詞:復雜產品系統;采購與供應管理;采購策略設計;組態理論;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934(2023)05-0054-19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運營體系陷入短暫的全面停滯,盡管各國各地區調整快速得以順利“復工復產”,但因停滯沿著各行業供應鏈蔓延而產生的“長鞭效應”式的原材料供應短缺暫未順利“復原”。能否快速從原料供應短缺中走出來既關乎國計民生,更是企業能否增強或重塑競爭優勢的關鍵。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及今后我國制造業的前進目標和方向,構建韌性十足的供應鏈、獲取并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優質資源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采購職能是聯結制造企業和外部供應商的唯一界面,采購與供應管理(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PSM)實踐是履行采購職能、獲取和利用供應商資源的關鍵所在,也因此被視為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力量[1-2],也將是構建韌性供應鏈、推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能要素。采購策略和實踐的實施不當也會導致現有供應鏈的解體、削弱企業長期競爭力[3],因此合理設計采購策略和實踐是有效控制和管理供應商、利用其資源和能力的關鍵,也是本研究的關注重點。

關于采購策略和相關實踐的設計問題,已有學者分別針對供應商選擇、供應商評價、供應商參與新產品開發等專題做了大量研究[4-6],但實施過程中相同采購策略或實踐往往產生正反不同的結果[7]。究其原因,這些研究側重于單體采購實踐的影響效果。但PSM是一個復雜系統過程;從單體實踐出發,認為各PSM實踐之間相互獨立、片面強調個別PSM實踐的重要性會產生誤導性結果,難以發揮采購職能的戰略價值[8-9]。

研究指出,為更好地理解PSM對企業的貢獻,用組態理論(configuration theory)探索PSM實踐之間互補關系、弄清不同實踐的協同效應是關鍵[8][10][11]。對PSM實踐進行捆綁組合將更易理解采購職能和供應商間的互動方式、采購職能和供應商參與企業產品價值形成的方式等[12-13]。Cousins等[14] 以戰略規劃、采購地位、內部整合和采購技能四變量為聚類標準分析得出戰略的、有能力的、聞名的(celebrity)和未開發的四類采購職能;陸力斌等[15] 以供應商選擇標準和整合機制為分類指標得到敏捷式、精益式和傳統式三種供應戰略類型。

盡管如此,這些研究側重關注企業采購職能和供應戰略類型,涉及PSM實踐組合的仍不多見。僅有的數篇如Flynn等[11] 提出的五種供應鏈整合模式,以及Das等[12] 提出的最優供應商整合概念仍局限于單體實踐視角。從系統角度出發,以“能完整涵蓋企業采購職能所承擔職責和任務的相關PSM實踐”為對象的研究更為缺乏。為有效管理并利用供應商資源和能力,企業應當實施哪些PSM實踐?在實施過程中這些PSM實踐會形成怎樣的組合或組態類型?這些問題仍未解決。擬遵循組態研究范式,從系統視角分析、辨識采購職能相關管理實踐,實證研究各PSM實踐在相互影響和依賴下組合形成了怎樣的組態類型。希望借此抓住采購策略及相關管理實踐的設計和實施關鍵,弄清采購職能和供應商在企業產品價值形成過程中的詳細作用模式。

二、相關研究述評

(一)組態理論和采購與供應管理實踐組態

組織組態(organizational configuration)指由一組同時發生但概念上存在差異的組織相關特征所形成的多維組合[16] 。研究證實許多因素在驅使組織相關特征集結形成不同組態類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組織外因素包括:為尋求組織生態位(ecological niches)內競爭適應度而進行的環境選擇,及企業間戰略和組織結構的模仿式、強制式和規范式擴散[17];組織內驅動通常指組織內各職能間的依賴關系等。另外組織成員間共享的解釋性框架(interpretive schemes)和意識組態等認知因素也有助于組織組態的產生。遵循這種邏輯,采購職能相關管理實踐在這些組織內、外因素,尤其是環境和戰略因素以及意識組態等認知因素驅動下也將形成結構和功能迥異的類型或模式。

資源基礎觀理論認為,異質性資源和能力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決定因素[18]。作為聯結制造企業和供應商的重要界面,采購職能可通過獲取供應商資源和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19]。但企業能否憑借采購職能實現核心能力的提升,取決于是否存在適合企業戰略目標的PSM實踐。Rossetti和Choi[3] 指出部分企業在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后,卻轉而實施成本驅動、短期導向的管理策略,導致供應商主動脫離供應鏈,轉而成為其直接競爭對手。Das等[12] 指出同樣實施供應商集成管理,不同企業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績效產出。獲得良好績效的企業更強調供應商集成實踐之間的相互影響并進行有目的的組合管理;而績效不好的企業僅關注供應商集成單體實踐。

Das等[12] 認為與單一實踐活動的影響效果相比,通過對相關聯實踐活動進行組合而實現的績效協同效益更為重要。Shin等[20] 的供應管理導向和Das等[12] 的最優模式供應商整合概念均可看作是將不同采購實踐組合所形成的特定采購管理模式。供應管理導向和最優模式供應商整合概念的提出,雖遠未抓住PSM系統過程所體現的組態類型的全貌、在實踐構成上也未達成一致,但屬于是PSM實踐組態類型的成功嘗試。基于組織內外戰略、環境及認知因素等的驅動邏輯,以及采購職能類型、采購管理模式等相關研究,對各PSM實踐不同側重點、不同實施方式等進行有機組合將產生功能不同的組態類型。

(二)采購與供應管理系統的實踐構成

采購職能負責從資源市場獲取各種資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只有完整把握并理解采購職能所必須包含或實施的PSM實踐活動,才能有效獲取供應商資源和能力,彌補企業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缺陷[21-22]。這也是探索PSM系統實踐構成的根本原因。

PSM實踐指發生在采購與供應商之間的相關管理行為,是采購職能所承擔職責和任務的最直觀體現[23-24]。Das和Narasimhan[25] 認為采購職能應具備設計、培養和管理供應基,并使其與企業制造和競爭戰略相適應的能力。Fung[26] 指出采購職能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并站在整個供應鏈的層面提出包括戰略采購、供應基管理和精益采購部門的采購職能分析框架。盡管更強調戰略性采購管理,但Fung對采購職能的分析相當完整,遺憾的是并未進行相應的管理實踐分析。

供應商之所以能吸引制造企業與之合作,甚至促使制造企業做出設備、人力資本等關系專用性資產投資行為,主要源于其自身所具備的彌補制造企業劣勢的技術和創新能力等。因此能否找到合適的供應商,自然成為企業能否獲取和利用所需資源和能力的關鍵[8]。設計恰當、系統的供應商評價和選擇策略是保證制造企業找到合適供應商的重要途徑。但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使得企業對供應商資源和能力的需求不斷改變,針對此種情況,供應商開發實踐顯得愈加重要。制造企業幫助供應商提升產品或技術能力,供應商和制造企業之間兼容性更強、合作關系也更緊密,容易產生共贏[27]。因此,適宜的供應商評價、供應商選擇和供應商開發等實踐是保證制造企業鑒別出合適供應商、維持其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理應作為PSM系統過程的構成部分。

但是,即便供應商具備很強的資源和技術能力,假如缺乏對制造企業做貢獻的意愿,制造企業也無法從供應商處獲得足夠的支持。研究發現設法激發供應商自發配合,并主動幫企業實現產品和技術創新所能獲得的收益遠高于其投入成本[28]。Schiele等[29] 便指出制造企業作為其供應商優先客戶的“身份”是供應商創新意愿的重要誘因,且供應商對企業的貢獻效力與其對企業做出貢獻的意愿密切相關。因此,提升供應商的貢獻意愿是企業實施PSM的重要任務。良好的關系管理、鼓勵供應商參與企業生產運營、供應商開發等措施有助于增強供應商對制造企業做出貢獻的意愿。

盡管如此,即使存在合適的供應商,其資源和技術能力符合需求、也具備為制造企業做出貢獻的意愿,但假使供應商無法以擅長的方式或缺乏足夠的權限進行產品生產或技術創新,那么企業對供應商的利用也將極其低效。因此,與提升供應商的貢獻意愿一樣,營造適合供應商發揮其資源和能力特長的環境氛圍也是PSM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的供應基結構管理、合理的采購部門職能管理、適度的供應商參與和采購集成水平等是激發供應商充分發揮才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PSM系統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一個合理完整的PSM過程不僅要找到合適的供應商,還需確保供應商具備為企業做出貢獻的意愿,更需營造適合供應商充分發揮其能力特長的氛圍。基于Fung[26] 提出的采購職能分析框架,結合上述理論分析,構建包含供應商評價、供應商選擇、供應商開發、關系開發、供應基結構管理、采購部門職能管理、采購集成和供應商參與等8項實踐活動的PSM系統,如圖1所示。具體來講,采購職能須同時承擔管理外部供應商(外部交換/供應)和滿足內部原材料和服務需求(內部交換/供應)的雙重角色。供應商評價、供應商選擇等屬于“外部導向供應基管理”活動,采購集成和供應商參與等則屬于“內部導向的供應管理”實踐,它們通過合理的“采購部門職能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實現對供應商資源和能力的管理和利用。

圖1 采購與供應管理系統的實踐分析框架

注:圖中實線起聯結作用,暗示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依賴關系;虛線指示歸屬關系和部分解釋作用;虛線框表示PSM系統整體。

三、研究設計

本研究試圖通過對企業采購管理行為的分析,探索證實PSM系統潛存的組態類型。結合研究目的,特選用聚類分析實現對PSM系統不同組態類型的探索。聚類標準,即用哪些指標實現類型劃分,是聚類分析過程的關鍵。前文分別從供應商能力特征、供應商貢獻意愿及適合供應商發揮能力特長的管理氛圍3個方面,辨識出8項PSM實踐活動;且不管功能如何,PSM系統的每種組態類型均同時包含所有八項實踐,各組態類型間的功能差異源自8項PSM實踐實施方式或側重點的不同。因此,擬選取PSM實踐的實施方式或側重點為聚類標準。分析文獻發現,現有關于PSM實踐測量題項的設計多從其實施方式、實施策略或不同側重點考慮,此處以現有相關成熟測度為基礎,設計8項PSM實踐的測量量表(如表1所示),并進行信效度的檢驗。之后分別對各PSM實踐的測量題項進行整理和匯總轉化形成聚類標準(如表4所示),最后執行實證聚類分析。

(一)變量測量及問卷設計

在選擇樣本獲取實踐數據之前,變量測量和問卷設計至關重要,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保障。供應商評價(SE, supplier evaluation)的測量,以Purdy和Safayeni[31] 供應商評價策略研究為基礎進行設計;供應商選擇(SS, supplier selection)的測量側重于選擇標準,以Mller 和Trrnen[32] 對供應商的能力分析為基礎,結合Hawkins等[33] 進行設計;供應商開發(SD, supplier development)的測量以Ahmed和Hendry[34] 對供應商開發相關研究的評述,以及Sako[35] 對本田、日產和豐田供應商開發實踐的案例分析為線索,結合Fan等[36] 進行設計;關系開發(RD,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的測量,以Svahn和Westerlund[37] 為基礎,結合Han等[38] 進行設計;供應基結構管理(SBM, supplier base structure management)的測量,以Holmen等[39] 關于供應基結構變化的研究為基礎進行設計;供應商參與(SI, supplier involvement)的測量,以Lawson等[40] 對供應商參與相關實踐的研究為基礎,結合焦媛媛和吳業鵬[5] 進行設計;采購部門職能管理(PFM, purchasing department function management)的測量,以Luzzini和Ronchi[30] 所研究采購組織組態為基礎進行設計;采購集成(PI, purchasing integration)的測量,以Carr和Smeltzer[41]、Narasimhan和Das[23] 關于戰略采購和采購集成的研究為基礎進行設計。變量測量量表及部分信效度數據分析結果(為下文“3 數據分析和研究結果”的數據處理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測量及信效度檢驗

變量測度和操作化定義是形成調查問卷的重要依據和基礎。為保證理論緊密結合并反映企業現狀,訪談和預調研顯得十分必要。首先,以上述變量測度量表為基礎,充分考慮企業現狀及語句的精確和易理解程度,設計編制初始問卷;選擇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以采購、生產制造和研發部門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為主要被試對象,進行訪談和預調研等項目,積極聽取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對PSM實踐的理解和對問卷設計內容的建議,譬如問卷措辭、題項內容設計和問卷結構等,并參考課題組專家、教授意見完善初始問卷。其后選取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鄭州中車四方軌道車輛有限公司和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家企業,以采購、生產制造和研發部門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為被試對象進行問卷預測試,檢驗問卷獲取企業實施PSM實踐活動現狀的程度,并結合預測試結果最終修訂、形成正式調查問卷。

問卷題項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法:1代表符合程度最低,即企業實際實施情況與題項所描述情況完全不符合;5代表符合程度最高,即企業實際實施情況與題項所描述完全符合。

(二)樣本選擇和數據獲取

樣本的選擇采用隨機抽樣與非概率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即在調研準備階段,通過機械工業企業名錄及相關行業(主要涉及起重運輸、航空航天、電工機械、交通運輸等制造企業)分析報告等資料,初步隨機選取部分企業作為實證調查研究的總樣本。然后,從樣本總體中非概率(充分考慮地域距離、與項目組合作關系及積累的MBA學員等社交關系)抽取一個子集作為最終訪談調研和問卷調查的樣本,樣本企業集中于鄭州、西安、洛陽、南京、青島、北京和上海等市區(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進行的問卷調查與回收)。

需要說明的是,最終樣本企業集中于復雜產品系統相關的制造企業。此選擇不僅是因為國內外在PSM方面對此類企業的研究較為豐富,更主要原因在于復雜產品系統制造企業采購管理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此類制造企業面臨復雜的成本、質量、創新、柔性生產等多重需求壓力,其相應的PSM也因此形成不同的功能類型,這種采購管理特征更符合本研究的初衷和期望。嚴格來說此研究屬于單一行業研究,盡管能有效控制不同行業特征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但外部效度被降低是潛在缺陷。不過樣本企業中起重運輸、電工機械和交通運輸等不同產品類型所體現出的樣本多樣性使得后續研究結果具備一定的推廣性。

為準確獲取企業實施PSM的現狀,將企業內部采購部門主管、首席采購官、物料經理、以及生產制造和研發部門主管等中高層管理人員作為主要訪談和問卷調查對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企業疫情防控政策限制,問卷發放采取直接發放和E-mail相結合的方式。針對鄭州、西安、寶雞等附近地區,或者有社交關系的MBA、EMBA學員任職的關鍵目標企業集團,現場對問卷中的題項進行說明并交換意見,在訪談調研的同時直接進行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對于其他受距離,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客觀條件限制,無法親赴實地調研的目標企業,采用E-mail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收回后初步檢驗是否存在大規模空缺或雷同現象,共發出問卷500份,經統計實際收回457份,有效問卷408份(其中起重運輸類樣本企業共128份,占31.37%;電工機械類樣本企業共94份,占23.04%;交通運輸類樣本企業共186份,占45.59%),問卷有效回收率81.6%。

鑒于文章發放問卷時采用的直接發放(距離較近、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允許)和E-mail兩種方式,以及所選取采購部門主管、首席采購官等多種類型的問卷調查對象,有必要對數據來源的差異性問題進行檢驗。控制問卷發放方式和問卷調查對象類型之后,t檢驗結果表明通過不同問卷發放方式和不同類型問卷調查對象所獲取的樣本數據沒有顯著性差異。同樣,檢驗得到來源于7個市區的樣本數據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三)數據分析過程

對于通過問卷所獲取的企業實踐數據,首先用SPSS和AMOS軟件進行信效度檢驗,其次運用層次聚類算法和K-Means快速聚類算法對企業樣本進行聚類分析,并進行二次聚類分析和判別分析驗證聚類穩定性,最終對聚類結果進行理論分析、確定適當的命名并討論。

四、數據分析和研究結果

(一)信效度檢驗

一般而言Cronbachα系數大于0.7表明所用量表具備較高的信度。另外,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和平均方差抽取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也是檢驗信度的重要指標,組合信度大于0.6、平均方差抽取值大于0.5表明信度較高。Cronbachα系數見表1,所有數值在0.816~0.879之間,符合大于0.7的標準。另外,組合信度和平均方差抽取值如表2所示,均分別符合大于0.6和大于0.5的標準。

表2 組合信度和平均方差抽取值

效度檢驗主要包括內容效度、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規范且適用性較強的理論依據是保證量表內容效度的重要條件,另外結合企業訪談和專家建議完善量表內容也是提高內容效度的重要途徑。上述PSM實踐測量以國內外成熟量表為基礎,問卷的預調研和預測試都可保證較高內容效度。

聚合效度的檢驗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方法,模型適配良好是聚合效度的基本條件。驗證模型適配與否一般采用多指標統計量來判斷,即卡方自由度比值CMINDF介于1-3之間、卡方顯著性系數大于0.05、RMSEA小于0.05(或0.08)、AGFI值大于0.9、TLI值大于0.9、CFI值大于0.9。另外,因素負荷值介于0.5至0.95之間表示模型的基本適配良好,因素負荷值愈大,表示指標變量能被構念解釋的變異愈大,聚合效度愈好。分析表1可以發現,所有相關適配統計量指標,以及因素負荷值,均符合上述適配標準,因此聚合效度良好。

區分效度的檢驗可通過比較平均方差抽取值和變量間相關系數的平方值來實現,當潛在變量AVE的平方根大于潛在變量間相關系數時,表明潛在變量和其指標變量間共同變異超過潛在變量間共同變異,也即潛在變量與其指標變量之間相關程度更高,區分效度良好。表3所示為變量間相關系數和平均方差抽取值的平方根,結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區分效度。

表3 變量間相關系數和平均方差抽取值平方根

注:對角線上數字為AVE的平方根;對角線下數據為變量間相關系數(**表示p<0.01;***表示p<0.001)。

(二) 聚類分析及結果討論

1.樣本分類。對樣本進行分類之前需要考慮三個重要前提:

(1)確定聚類標準。即用哪些指標進行聚類,聚類標準的選擇決定聚類結果是否具備理論解釋性。以8項PSM實踐測度設計為基礎,以各PSM實踐測量中所顯示出的不同實施方式或側重點為聚類標準,對PSM系統進行分類,如表4所示。

表4 聚類標準確定

(2)選擇聚類算法。聚類算法的選擇主要涉及層次聚類和K-Means快速聚類算法的選擇,此處參考相關研究建議,結合應用兩種聚類算法,首先采用層次聚類確定合適的聚類數量和聚類中心;其次以層次聚類所確定聚類數量和聚類中心為基礎,采用K-Means快速聚類算法確定最終樣本聚類情況。

(3)確定聚類數量。依據層次聚類算法確定樣本聚類數量,具體來講是依據層次聚類算法中聚類系數的變化來確定。聚類系數是用于表示每一次聚類時兩個樣本或兩個類別之間距離的指標。聚類系數越小表明兩個樣本或類別相似度越高,反之亦然。因此,明顯變大的聚類系數表明相似程度很低的樣本或類別出現,也提供了一個確定聚類數量的標準。圖2所示為聚類系數變化狀況,可發現當聚類數量由4變為3時聚類系數變化百分比增大到98.7%,遠大于其他聚類系數變化百分比,因此可以確定將樣本企業分為3類比較合適。

圖2 聚類系數變化百分比

確定聚類數量之后,依據此聚類數量及層次聚類算法所得出聚類中心進行K-Means快速聚類,最終聚類中心如表5所示。

表5 最終聚類中心

為清楚了解上述最終聚類中心的價值,文章對聚類結果做進一步分析。運行OLAP Cubes(聯機分析處理立方)程序,計算一個或多個變量類別中各聚類變量的總和、均值和其他單變量統計量。運行結果顯示表5中最終聚類中心和各聚類變量的均值統計量一致,表明最終聚類中心能反映企業各PSM實踐的真實實施狀況,也因此可作為對各類群進行理論解釋的重要指標。

2.分類穩定性校驗

樣本企業分布主要包括起重運輸、電工機械和交通運輸等三類,而此處聚類分析最終結果顯示三類更合適,有必要進行樣本企業分布對最終分類結果的影響分析,判斷分類結果是否源于樣本企業類型的差異。因此在進行分類穩定性校驗前,構建企業類型變量(分別用1、2、3代表運輸、電工機械和交通運輸三類樣本企業),并進行此企業類型變量對最終分類結果中各樣本企業距離其分類聚類中心歐式距離的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如表6所示。

表6 企業類型對樣本企業距其分類聚類中心歐式距離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F值顯著性遠大于0.05的顯著性水平,表明分類結果受企業類型差異的影響不顯著。另外,事后檢驗(LSD、Tamhanes T2)的多重比較分析也表明樣本企業類型差異對最終分類結果沒有顯著性影響。排除樣本企業類型對分類結果的影響之后,進一步做分類穩定性檢驗。

對相同樣本用不同初始聚類中心進行二次聚類是判斷分類結果穩定性的一種檢驗方法。按上述聚類分析程序,更換初始聚類中心發現二次聚類結果與前述分為三類的結果完全吻合,證實分類穩定性良好。另一種檢驗穩定性的方法是判別分析,判別分析與聚類分析最大的不同是判別分析需事先知道分類結果才能實現對樣本的分類,此處以上述分為三類的結果進行判別分析。結果顯示樣本同樣被很好的分為三類,也證實上步聚類分析結果的穩定性。

3.類群解釋和命名

文章旨在探索制造企業實施PSM實踐的不同模式,前一步聚類分析所得三種類型已基本達到研究目的。但敏銳而深刻的洞察遠比發現事實更為重要,對上述分類結果的理論解釋顯得更有價值。上述所得三個類群最終聚類中心將是對聚類結果進行理論解釋的重要指標。為方便對三個類群各實踐活動不同特征進行直觀對比,特將表5最終聚類中心轉化為折線圖,如圖3所示。

圖3 最終聚類中心折線

圖3清晰顯示出3個類群在8項PSM實踐各自實施方式或不同側重點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盡管這種直觀的研究結果符合研究預期,但我們更期望透過直觀現象探析其內在聯系和特殊涵義。實踐中,采購職能必須滿足內部產品生產等需求的同時不得不對供應商進行管理,或者說采購職能不得不管理外部供應商本就因為其必須利用供應商資源和能力滿足企業內部產品生產需求。此處將通過對3個類群的理論解釋深入探索采購職能的這種雙重角色。

為方便對各類群進行理論分析,特對最終聚類中心數據進行匯總整理(以3.0為標準保留主要實施方式),如表7所示。類群1中制造企業主要通過供應商所提供產品信息對供應商進行評價;選擇供應商時更注重其生產、交貨和工藝能力,僅重視或期待他們提供基本的產品價值;供應商開發活動較少,不愿為供應商進行額外的關系專用性資產投資,僅在供應商產品出現問題時通過激勵或懲罰的方式要求供應商進行產品改善;與供應商之間關系持續時間短,以交易關系為主;較少對總體供應商進行組織管理且更傾向于同時與3個以上供應商合作。企業內部采購部門地位較低,僅負責合同、行政管理等日常事務,供應商評價、供應商開發等活動多由生產制造等部門負責,采購部門僅部分參與;供應商僅參與企業物流環節相關活動。值得注意的是采購較多承擔市場分析和成本分析等職責,這也符合企業不愿進行關系專用性資產投資以及與供應商維持短期交易關系、同時與3個以上供應商進行合作的思路。由此來看,制造企業此種類型的采購模式在與供應商合作時付出和承諾較少,對供應商管理較為稀松,對供應商的利用僅局限于基本產品價值;采購職能在企業內部受重視程度較低,僅負責按企業要求完成與供應商的交易。基于此種模式處處體現出來的簡單交易關系特征,特將此類型命名為交易型采購。

表7 最終聚類中心篩選

類群2中供應基管理活動與類群1明顯不同,評價供應商時更偏重直接對供應商的產品進行評定,并以間接工藝評價的方式關注供應商工藝過程;選擇供應商時更關注供應商的關系、生產、工藝及客戶理解能力;供應商開發活動有所增加,定期通過激勵、評估等方式要求供應商提升產品績效,并在供應商產品出現問題時提供直接幫助;重視與供應商的合作,傾向于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開始重視對總體供應商的組織管理且實施減少供應商總數量的管理措施,更傾向于與1個供應商合作。這些供應基管理活動表明制造企業對供應商的重視有所提升,已不再滿足于供應商所能提供的基本產品價值;對供應商的要求更嚴格,供應商評價更規范,已開始采取必要措施幫助供應商提升能力,傾向于與更少的供應商建立長期信任關系。制造企業內部采購部門逐漸掌管供應商管理活動,但其他職能部門仍協調管理。采購部門地位有所提升,開始參與生產制造環節,對產品生產制造提供建議。供應商也被允許參與產品的生產制造環節。這種采購模式開始注重對供應商的規范管理和開發,供應商逐漸參與產品的生產制造,企業愿意為供應商做出承諾和幫助;采購職能受重視程度得到提升,在供應商開始主動協助制造企業滿足產品需求的同時,采購職能與生產制造等其他職能也開始協調支持產品生產,因此將此類型命名為協作型采購。

對于類群3,制造企業對供應商的評價更為嚴格和規范,更傾向于直接到供應商處進行產品和制造工藝及管理過程的測評;選擇供應商時不再以生產、工藝等能力為核心,轉而更關注供應商的漸進式和突破式創新能力、關系和網絡能力、理解客戶的能力等,制造企業更看重供應商深層次的價值創造能力;供應商開發方面,制造企業更主動、也愿意做出更多的關系專用性資產投資,期望與供應商共同成長;在與供應商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的同時,企業開始注重更合理地利用供應商,尋求利用供應商與供應商間的競爭或合作關系獲取更多資源;注重對整體供應商的組織管理,持續減少供應基,堅持與一個或兩個供應商合作為主。企業內部采購部門完全掌控供應商管理活動,采購地位得到極大提升,采購職能更多的承擔供應商開發、資質管理及產品開發活動。此種類型采購模式極度重視供應商的網絡和創新等深層次價值創造能力,期望并愿意幫助供應商提升競爭力。企業對供應商的利用方式更為精細和合理,關注、利用供應商與供應商間的相互依賴關系。采購職能在企業內部地位大大提升,與生產、研發等職能部門共同參與企業價值創造過程,因此將此類型命名為發掘型采購。

4.研究結果討論

以PSM實踐的不同實施方式或不同側重點為聚類標準,實現了對制造企業PSM實踐組態的分類。每個類群均同時包含所有八項PSM實踐活動,同一項實踐活動在不同類群之間顯示出不同的實施方式或側重點。上述類群的命名過程集中于把握和分析每個類群內八項PSM實踐活動所體現出的共同特征,最終形成交易型、協作型和發掘型的命名結果。

我們認為這三種組態類型代表了采購職能和供應商參與企業產品形成過程的三種不同模式。交易型采購模式下,企業主要關注供應商的生產、交貨和工藝能力;僅利用供應商進行企業物流管理;采購職能地位較低,僅承擔日常和成本分析任務。協作型采購模式下,企業開始關注供應商的關系能力和客戶理解能力;允許供應商參與企業生產制造過程;采購地位得到提升,開始與生產制造等職能部門協作完成產品的生產。發掘型采購模式下,企業更關注供應商的漸進創新、突破創新和網絡能力;利用供應商進行企業產品研發管理;采購職能地位顯著提升,主要承擔供應商開發和產品設計等職責。對比分析其他各項PSM實踐也可發現相應的差別,充分證實三種組態類型之間具備顯著的區分度,并且有理由相信這三種采購模式所具備的功能以及所能為制造企業創造的價值是不同的。

對單一采購模式而言,每一種采購模式均代表制造企業管理和利用供應商的一種思路和規劃,更顯示出8項PSM實踐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協調關系。譬如交易型采購模式下,企業主要關注供應商的生產、交貨和工藝能力,因此在對供應商進行評價時只需通過間接產品評價的方式確定供應商的產品是否達到規格要求即可,也沒必要投入過多資源實施供應商開發活動,且與多個供應商保持簡單交易關系也已經能夠滿足企業需求;供應商僅需要參與物流過程保證交貨就能滿足采購需求,采購職能的重點也可僅限于負責日常工作和進行成本分析。其他兩種模式亦是如此。當然,此解釋僅是對實證結果的一般描述和簡單分析,至于各PSM實踐之間究竟有何種影響關系則需進一步研究予以揭示和證實。

簡言之,實證結果與研究猜測吻合,既實現了對PSM實踐組態的類型分類,也初步揭示了各組態類型間的異質性和每種類型內各PSM實踐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依賴。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聚焦于PSM實踐,探索辨識我國制造企業實施PSM過程中潛存的管理模式問題,期望幫助制造企業設計并實施更為有效的PSM實踐方案,以更好的管理并利用供應商資源和能力。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從完整采購職能角度出發,綜合考慮供應商能力特征、供應商為企業做貢獻的意愿以及供應商能否自由發揮能力特長等三方面內容,提出PSM系統的實踐分析框架,并辨別出PSM系統過程的8項實踐活動;②以此8項PSM實踐的實施方式或側重點為聚類標準,鑒別出制造企業實施PSM的三種類型,對比分析各類型內部要素特征后分別命名為交易型、協作型和發掘型采購實踐組態。

三種類型采購實踐組態的客觀存在表明各PSM實踐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各實踐之間相互制約、彼此配合形成內部一致的功能整體,最終體現為各種類型的采購實踐組態。忽視各實踐之間的相互依賴和影響會導致現有供應鏈的解體,并將削弱企業長期競爭力,這也是本研究提出用組態理論探討采購策略和實踐設計問題的核心支撐點。本研究探索所得交易型、協作型和發掘型三種組態體現了供應商和采購職能參與企業產品形成過程的三種不同方式,也顯示出制造企業管理和利用供應商的不同方式或程度,以及采購職能在企業內部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上結論為研究分析采購運作管理有關問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不僅如此,關于制造企業如何有效實施PSM實踐的實際問題,文章結論也提供了一些新的見解和啟示。

第一,對制造企業而言,選擇供應商僅意味著開始,當供應商能力不符合企業要求時可能需要替換或者向供應商提供人員和技術幫助,甚至需要對供應商進行網絡化管理深度發掘其資源和能力;另外,為深度挖掘供應商資源和能力可能還需要讓供應商參與企業產品的生產和研發設計過程。總之在采購運作管理過程中,制造企業不僅要關注供應商的能力特質,還要設法保證供應商具備為企業做貢獻的動機和意愿,更要實施有效的內部相關管理保證供應商能自由發揮其能力特長。第二,在實施PSM實踐過程中,企業應重點關注各實踐活動間相互依賴和一致性關系。譬如在與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之后,應按協議維持與此供應商的合作關系,在供應商產品出現問題時應主動提供技術幫助;考慮到企業特定產品的具體要求,必要時還應允許此供應商參與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過程。而不能在建立長期關系之后,轉而實施追求短期利益、成本導向的供應商管理措施。第三,盡管尚未完全弄清采購實踐組態與企業競爭戰略和采購策略的適配關系,但結論顯示,即使是同一采購管理實踐,其在不同類型采購實踐組態間的側重點或實施方式是不同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不同采購實踐組態具備不同的功能。因此在實施PSM實踐時,企業應當有意識地依據戰略目標選擇合適的采購管理實踐,并確定適當的實施方式。例如,在與供應商合作過程中僅關注成本問題顯然對產品的質量改善影響甚微;面對產品質量改善目標,實施供應商開發活動幫助供應商發現并改善質量問題顯得更為合適。

采購職能的戰略性價值及其作為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論述毋庸置疑,但對企業來講,更重要的是將這些戰略性價值落到實處。交易型、協作型和發掘型三種采購實踐組態的提出期望喚醒制造企業對采購職能管理整體性、PSM實踐之間相互依賴和影響的重視,也希望能幫助制造企業更好地設計并制定有針對性的采購策略,以更有效地獲取并利用供應商資源和能力,將采購職能的潛力轉化、落實為企業競爭力。當然,發現PSM實踐3種組態只是起點,進一步解答3種組態類型與企業競爭戰略和采購策略的適配關系,探索3種組態類型各自對企業價值創造的不同功能影響,弄清各PSM實踐之間明確的相互影響和依賴關系等,才能更為清晰地解釋采購職能對企業的作用方式,這也正是本研究下一步要攻克的新命題。另外,本研究重點關注汽車、工程機械等復雜產品系統相關設備制造行業,研究結論的外部效度或普適性可能會受到限制,后續研究有必要考慮其他行業情境以驗證并增強本文所提研究結論的推廣性。

參考文獻:

[1]KNIGHT L, MEEHAN J, TAPINOS E, et al.?Researching the future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the purpose and potential of scenario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2020, 26(3): 100624.

[2]PEREIRA C R, SILVA A L D, TATE W L, et al.?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Psm) contribution to supply-side resili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20, 228: 107740.

[3]ROSSETTII C, CHOI T Y.?On the dark side of strategic sourcing: experiences from the aerospace industry[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005, 19(1): 46-60.

[4]馬書剛, 郭繼東, 張學龍.?基于績效-彈性視角的制造企業供應商評價研究[J]. 管理學報, 2017, 14(9): 1405-1413.

[5]焦媛媛, 吳業鵬.?供應商參與新產品設計: 社交媒體使用與企業能力的調節作用[J]. 預測, 2021, 40(1): 1-8.

[6]TRAN P N T, GORTON M, LEMKE F.?When supplier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fail: identifying the causes of opportunism and unexpected outcom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 127: 277-289.

[7]AKN ATE瘙 塂

M, VAN RAAIJ E M, WYNSTRA F.?The impact of purchasing strategy-structure fit on purchasing cos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18, 24(1): 68-82.

[8]MAHAPATRA S K, DAS A, NARASIMHAN R.?A contingent theory of supplier management initiatives: effects of competitive intensity and product life cycl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2, 30(5): 406-422.

[9]SCHüTZ K, KSSER M, BLOME C, et al.?How to achieve cost savings and strategic performance in purchasing simultaneously: a knowledge-based view[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20, 26(2): 100534.

[10]DANESE P.?Supplier integration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a configurational view[J]. Omega, 2013, 41(6): 1029-1041.

[11]FLYNN B B, HUO B F, ZHAO X D.?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performance: a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 approach[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28(1): 58-71.

[12]DAS A, NARASIMHAN R, TALLURI S.?Supplier integration: finding an optimal configuration[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6, 24(5): 563-582.

[13]周英, 賈甫, 王飛, 等.?引導供應商早期參與新產品開發的平臺型采購組織——基于海爾采購組織的單案例研究[J]. 管理學報, 2019, 16(9): 1290-1300.

[14]COUSINS P D, LAWSON B, SQUIRS B.?An empirical taxonomy of purchasing func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6, 26(7): 775-794.

[15]陸力斌, 梁占東, 仉福江, 等.?供應戰略分類及其實踐差異、制造績效改進差異的實證研究[J]. 管理工程學報, 2009, 23(1): 145-148.

[16]KETCHEN D J, THOMAS J B, SNOW C C.?Organizational configurations and performance: a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36(6): 1278-1313.

[17]MIZRUCHI M S, FEIN L C.?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 study of the uses of coercive, mimetic, and normative isomorphism[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9, 44(4): 653-683.

[18]BROMILEY P, RAU D.?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the resource based view: another view[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6, 41: 95-106.

[19]謝霞, 戴賓, 曹樂藝.?雙源采購還是單源采購:責任供應鏈下的戰略采購模式分析[J]. 管理工程學報, 2021, 35(6): 194-207.

[20]SHIN H, COLLIER D A, WILSOND D.?Supply management orientation and supplier/buyer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0, 18(3): 317-333.

[21]陳劍, 肖勇波, 朱斌.?大數據視角下的采購風險評估——基于某服務采購企業的案例分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21, 41(3): 596-612.

[22]ZSIDISIN G A, LAMMING R, HARLAND C, et al.?Reflecting on the past 25 years of the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the editors perspective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19, 25(4): 100559.

[23]NARASIMHAN R, DAS A.?The impact of purchasing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s on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1, 19(5): 593-609.

[24]FOERSTL K, FRANKE H, ZIMMERMANN F.?Mediation effects in the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Psm) practice-performance link: findings from a meta-analytica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16, 22(4): 351-366.

[25]DAS A, NARASIMHAN R.?Purchasing compet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0, 36(2): 17-28.

[26]FUNG P.?Managing curchasing in a supply chain context: evolution and resolution[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999, 12(5): 362-367.

[27]武夢超, 李隨成.?三元采購情境下供應商創新貢獻誘發機理研究[J]. 南開管理評論, 2021: 1-15.

[28]SAGHIRI S, WILDING R.?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upplier development programs: the role of supply-side moderators[J]. Technovation, 2021, 103: 1-14.

[29]SCHIELE H, VELDMAN J, HTTINGER L.?Supplier innovativeness and supplier pricing: the role of preferred customer statu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1, 15(1): 1-27.

[30]LUZZINI D, RONCHI S.?Organizing the purchasing department for innovation[J]. Operations management research, 2011, 4(1-2): 14-27.

[31]PURDY L, SAFAYENI F.?Strategies for supplier evaluation: a framework for potential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0, 47(4): 435-443.

[32]MLLER K E, TRRNEN P.?Business suppliers value creation potential: a capability-based analysi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3, 32(2): 109-118.

[33]HAWKINS T G, GRAVIER M J, MUIR W A.?The role of suppli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in mitigating risk: assessing evaluation processes and behavior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20, 87: 2-17.

[34]AHMED M, HENDRY L.?Supplier development literature review and key future research area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12, 2(4): 293-303.

[35]SAKO M.?Supplier development at honda, Nissan and Toyota: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enhancement[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4, 13(2): 281-308.

[36]FAN D, XIAO C Y, ZHANG X, et al.?Gain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rough sustainable supplier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firm reputation 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21, 154: 1-19.

[37]SVAHN S, WESTERLUND M.?Purchasing strategies in supply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9, 24(3/4): 173-181.

[38]HAN Z J, HANDFIELD R B, HUO B F, et al.?Effects of power use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munication[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22, 102: 45-57.

[39]HOLMEN E, PEDERSEN A C, JANSEN N.?Supply network initiatives: a means to reorganise the supply base?[J].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7, 22(3): 178-186.

[40]LAWSON B, COUSINS P D, HANDFIELD R B, et al.?Strategic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buy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Uk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9, 47(10): 2649-2667.

[41]CARR A S, SMELTZER L R.?An empirically based operational definition of strategic purchas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1997, 3(4): 199-207.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nfiguration Taxonomies of

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Practices

YU Wen-gang, TAO Ji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Henan ?450016)

Abstract: Configuration theory is introduced here to explore how to orchestrate and implement purchas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for Chinese manufacturers.?First, the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PSM) practices is put forward mainly by theoretical analysis.?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further conducted, and the survey data from 408 manufacturers was then applied to the process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test of classification stability.?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entage of clustering coefficient change reaches maximum, when the 408 firms are clustered into three types.?Whats more, the st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is confirmed by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the second cluster analysis.?Ultimately,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nal clustering center, the three taxonomies of PSM practices are identified as transactional, collaborative, and exploitative purchasing, each representing distinct roles played by suppliers and the purchasing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production value.?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within each configuration, there are interrelationships and interdependencies among PSM practices.

Keywords: complex product systems;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purchasing strategy orchestrating; configuration theory; cluster analysi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五月天福利视频|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找国产毛片看| 午夜精品影院|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97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福利|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色成人亚洲| av色爱 天堂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久久亚洲天堂|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午夜在线不卡|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浪潮Av|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日本免费精品|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麻豆a级片|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欧美笫一页|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全裸无码专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微拍精品| AV在线天堂进入| 青青草一区|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中文一级毛片|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亚洲h视频在线| 亚洲免费三区|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