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敏 張明昊 王琳琳
關鍵詞:信息化;醫學;專業課教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醫學專業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既是立德樹人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醫學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在信息化新時代,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受到了廣泛關注。目前,僅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門課或者專門的心理咨詢服務力量是有限的。在醫學院校人才培養中,醫學專業課教師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因此醫學專業課教師參與醫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本文將從醫學專業課教師對醫學專業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實施途徑、實施條件等方面進行探討,進而找到提高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可行對策,以切實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一、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新時代的醫學專業大學生具有朝氣蓬勃、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等諸多優點,但他們與社會接觸少,受家庭教育的程度和方式以及來自家庭的支持也各不相同,加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醫學專業大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獲取各種信息。但網絡上的信息質量良莠不齊,醫學專業大學生的思想、意志、情緒、人格、人際關系、自我評價等心理因素很容易受到影響,甚至誤入歧途。作為醫學專業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的課程是全新的內容體系,所學的醫學課程也特別多,因此學習壓力大、容易產生焦慮。有的醫學專業的大學生可能為緩解學習壓力而接觸網絡游戲,甚至逐漸沉迷于網絡游戲,造成學習積極性急劇下降;有的醫學專業的大學生從網上看到社會上發生的醫鬧、傷醫事件等報道后,會對未來將要從事的醫學職業會產生焦慮、害怕,甚至恐懼等心理。同時,在過去的特殊時期,全國人民都可以通過網絡看到醫務工作者的偉大與辛苦。因此也有部分醫學專業的大學生對醫學事業更加崇拜。但這也無法完全抵消他們擔心將來可能面臨職業風險的負面心理,仍有部分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會職業信心動搖、產生焦慮和矛盾心理。此外,醫學專業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要經歷見習、實習階段,在面對一些危重患者、臨終者患者時,很容易出現難過、傷心、焦慮、害怕、恐懼等情緒反應,畢業季又面臨就業、考研的壓力……因此,對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教育與指導刻不容緩。
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專業心理是在大學階段逐漸形成的,因此醫學專業院校有必要對其進行普通心理健康教育和醫學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又因為醫學專業課教師是主力軍,所以,他們參與醫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頗具重要性。
二、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信息化時代,“互聯網+ 教育“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共同存在著。雖然“互聯網+ 教育”成為成為了醫學院校的重要教育學形態之一,但課堂教學依然是醫學院校進行教書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醫學院校中,醫學專業課教師的人數占比大,是教書育人的主力軍。因此,醫學專業課教師需要緊隨新時代信息化發展趨勢,加強對醫學專業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育人效果。
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大學生除了要具備普通的健康心理素質,還要具備醫學專業的心理素質,例如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激心理素質等。這些心理素質需要在大學期間加強培養。雖然每個醫學院校基本上都有專門的心理咨詢教師和專門從事心理輔導的輔導員,但是實際上,很多醫學專業大學生不愿意向輔導員甚至心理醫生訴說真心話。相反,他們更愿意將心里話說給自己喜歡、信任的醫學專業課教師,這是因為在醫學專業大學生的認知中,醫學專業課教師一方面知識淵博,講授的醫學專業知識與他們未來從事的專業密切相關,具有權威性,因此學生的信任度很高。另一方面則是醫學專業課教師與學生見面接觸時間較多,每位醫學專業課教師每周會給他們所在班級學生講一至兩次課,因此醫學專業課教師和學生之間比較熟悉,溝通起來比較自然、方便,學生也更愿意與醫學專業課教師談心,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為醫學專業課教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他們能夠更加有效地對醫學專業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專業課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包括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等方式,對醫學專業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正向積極引導和有效溝通,最終達到理性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醫學專業課教師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微信、錄制小視頻、公眾號推送文章等多種途徑,與醫學專業大學生進行聯系和溝通,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和潛在心理問題。因此,醫學專業課教師參與醫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很高。
三、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科技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變革。其中,慕課也應運而生[1]。醫學院校中,很多醫學專業的教師團隊借助中國大學慕課平臺等開放性互聯網資源,錄制了醫學專業課程講解視頻,供醫學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在錄制講解視頻時,醫學專業課教師團隊精心設計了講解內容和環節,在很多知識點中恰當地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讓醫學專業大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體會自我認知,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和求知欲望,同時正確利用網絡技術,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在慕課的知識點測試、單元測試等環節,醫學專業的教師們設置了一部分考量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的試題,通過測試后,醫學專業教師可以通過慕課后臺管理系統了解哪些學生可能存在心理問題或潛在心理問題,進而主動與這些學生進行發帖討論、談心談話,及時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幫助醫學專業大學生健康成長。此外,醫學專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在慕課上的學習情況設計線下課堂教學內容,持續進行恰當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幾年來,全球爆發的疫情影響了整個社會和生活方式,也對醫學教育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為了維護疫情期間的教育學秩序和醫學教育學質量,醫學專業教師們探索了線上直播教學模式,緊急應對疫情,保證了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線上直播教學過程中,醫學專業教師不只是將課程轉移到了線上,還根據疫情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普通心理健康教育和醫學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醫學專業大學生消除對疫情的恐懼和對未來職業的心理動搖。這些教育措施不僅幫助醫學專業大學生調節情緒,減輕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更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職業的榮譽感等一系列積極情緒,為醫學專業大學生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
(二)采用課上、課下多維度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課教師可以在醫學專業課的課堂上潛移默化地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樂學情操[3]。醫學專業課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播放與知識點相關的視頻以引發學生情感體驗,做好課件的動畫,將難點知識生動化,增強師生之間的人際情感。同時,醫學專業課教師可以利用在線學習管理平臺的后臺分析系統,發現學習困難的學生,并課下單獨溝通,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為了更好地進行心理健康輔導,醫學專業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如微信語音、QQ 等工具,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這樣可以避免面對面時尷尬的局面,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綜上,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醫學專業課教師提供了多種途徑和多維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可以實現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等多角度、多維度的教育方式。通過這些手段,醫學專業課教師可以更好地指導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條件
(一)醫學專業課教師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
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課教師要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只有醫學專業課教師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將這些觀念和意識傳遞給每一位醫學專業大學生。若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醫學院校的專業課教學中,那么對醫學專業課教師的要求更高。他們不僅需要講好醫學專業知識,還需要靈活地將人文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醫學專業知識的講解環節,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也就要求醫學專業課教師具備普通心理學知識和醫學專業相關的心理學知識[4]。新時代的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發展為醫學專業課教師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多種途徑和方式,例如微信公眾號、專業網站、慕課等在線學習平臺。這些平臺上包含了大量普通心理學和醫學專業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醫學專業課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然而,由于信息量較大,種類較多,醫學專業課教師也需要學會篩選信息,吸取好的精神食糧,摒棄糟粕,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醫學專業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二)學校層面支持醫學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 學校整體部署醫學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新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解決線下會議空間不足的問題。醫學院校可以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整體部署醫學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方法可以分階段、分課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根據醫學專業大學生所處學業階段進行安排部署。醫學專業課教師可以對醫學專業一年級新生進行學業規劃、人際關系、認識醫學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幫助新生盡早適應大學生活,培養他們健康的情緒、健全的意志、完整的人格和和諧的人際關系。而面對畢業階段的醫學專業大學生,醫學專業課教師則需要從就業、考研、醫學專業等方面入手,進行相應的心理教育。
此外,根據醫學專業大學生所學課程進行安排也是一種好多的方式。例如,講授基礎課、理論課的專業課教師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戀愛心理、人際關系、完整人格、就業心理、考研心理等方面的能力。講授臨床醫學課程的專業課教師可以重點講解如何處理好醫患關系,如何避免醫鬧等相關內容。而臨床實踐課的專業課教師可以著重講解面對危重病患者、臨終患者時的正確心理等。這種整體部署的方案可以讓不同學習階段和不同學科的醫學專業大學生都受益,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2. 提高醫學專業課教師的心理素質、綜合素質水平
信息化時代,醫學院校專業課教師承擔了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也需要關注他們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學校應當采取措施關注醫學專業課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利用信息技術,學校可以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幫助醫學專業課教師緩解工作壓力,提高心理素質。學校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并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等形式,提升醫學專業課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改善他們他么的心理亞健康狀態,使他們能夠以積極、樂觀、健康的心態投入到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通過線上定期的專業技能培訓,學校可以提高醫學專業課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水平,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實施的技巧。同時,充分發揮優秀的典型案例示范作用,調動所有醫學專業課教師參與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使更多的醫學專業大學生心理素質全面健康發展。
利用信息技術,學校可以開展線上直播的網課形式,讓醫學專業課教師進行醫學知識、授課技巧、心理素質、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學習,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將學習成果應用于醫學專業大學生的教學中,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3. 同行教師、學生評價該項工作的成效,醫學專業課教師進行反思與改進
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利用信息技術,同行聽課的教師和大學生均可以匿名反饋某位醫學專業課教師對醫學專業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些反饋結果可以幫助醫學專業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和改進,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開展這項重要的育人工作。
(三)醫學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學生認可
在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課教師發現一小部分醫學專業大學生可能不理解心理健康教育這種形式,認為這種教育浪費了講解醫學專業知識的時間。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有必要進行必要的說明,以便獲得學生的認可。在入學教育階段,學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如線上直播或者學校公眾號推文,向醫學專業大學生說明醫學專業課教師教書育人的整體部署。這樣可以讓醫學專業的大學生認可醫學專業課教師們的教學安排,并有利于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結束語
信息化時代,醫學專業課教師通過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等多種途徑,全方位、全過程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這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國家培養心理素質健全、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做出貢獻。在這項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醫學專業課教師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醫學專業課教師也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推廣至其他院校,幫助更多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這樣輻射面更廣,能為更多醫學專業大學生帶來實際效益。
作者單位:劉亞敏 河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張明昊 河南中醫藥大學醫學院 王琳琳 河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