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彤 陳嘉琪
摘 ?要:古埃及實行以國家為主導的再分配經濟,但仍存在著私人經濟活動,而占私人經濟主要成分的就是家庭經濟,有效的家庭經濟管理推動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的有序運轉。赫卡納赫特紙草是中王國時期為數不多的記錄家庭經濟情況的重要文獻。以赫卡納赫特紙草為依據,以家庭經濟管理為中心,觀察一家之主赫卡納赫特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質,統籌家庭資源并使之效用最大化,為了解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一個案例。
關鍵詞:古代埃及 赫卡納赫特紙草 家庭經濟管理
家庭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單位。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家庭既是消費單位,也是生產單位;家庭是一個產權獨立、完整的經濟實體,是社會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盡管古埃及經濟體系是以國家為主導的再分配經濟,但仍存在著私人經濟活動,而占私人經濟主要成分的就是家庭經濟,有效的家庭經濟管理推動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的有序運轉。
與古埃及國家經濟的相關文獻相比,關于家庭經濟管理的文獻資料并不多見。相對而言,新王國(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069年,包括第十八、十九和二十王朝)是埃及文明的全盛期,這一時期的文獻資料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齊全,其中不乏有與家庭經濟活動相關的文獻資料。但這類文獻的內容多以買賣、租賃和家庭財產轉讓等為主,并且篇幅較小、內容單一,通常是一次經濟活動的記錄。與新王國時期相比,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55年—公元前1650年)的文獻資料,尤其是家庭經濟的相關文獻資料,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單薄很多,因此對中王國時期家庭經濟的研究一直是埃及學研究的薄弱環節。然而在埃及文明發展歷程中,中王國因介于埃及文明的形成期——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55年)和全盛的帝國時代——新王國時期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一時期的埃及王權因汲取了古王國滅亡原因之一王位繼承問題,而創立了雙王共治制度;為了應對第一中間期時期(公元前2160年—公元前2155年)遺留下來的地方貴族勢力過強,并威脅到埃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局面,中王國第十二王朝時期的國王塞索斯特里斯三世進行了行政改革,取消了地方州長這一職位,其職責分解給各市市長和其他地方官員,市長直接對國王負責。諸如此類的行政改革措施極大地強化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為新王國的到來奠定了基礎。因此,對中王國時期埃及社會經濟生活的研究十分重要,而赫卡納赫特紙草的發掘和整理則為研究提供了可能。
赫卡納赫特紙草因紙草書寫者的名字而得名,包括4封信件和3份賬單,詳細記錄了從經濟繁榮到因尼羅河水泛濫而造成經濟困難的數年間,赫卡納赫特家庭的口糧分配、土地經營、交易支付以及借貸等一系列經濟活動。關于這批紙草的學術價值,埃及學家貝爾(Baer)寫道:“赫卡納克特紙草在古埃及經濟研究上具有重要意義,它們揭示了生活在公元前2002年秋天的一位農民的生活狀況,以及其中包含的一系列重要信息。這些信件是新王國以前(中王國時期)關于埃及農業信息的唯一來源,也是古埃及唯一現存的以耕種者的視角而非行政管理者的視角記錄的文獻。”
由于赫卡納赫特紙草是研究古埃及中王國時期埃及家庭經濟活動的首選文獻資料,因此學界對其進行整理研究的成果頗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詹姆斯(James)的專著《赫卡那赫特紙草和其他中王國時期的文獻》和埃蘭(Allen)的專著《赫卡那赫特紙草》,這兩部著述相繼對赫卡那赫特紙草文獻進行了整理和翻譯,后者進一步對赫卡那赫特的家庭成員構成進行了研究。此外,其他學者還對這批紙草所反映的社會階層、土地租賃等情況進行了研究,但從家庭經濟管理這一角度,對赫卡納赫家庭經濟從繁榮到凋零進行全面考察的著述卻并不多見。本文擬充分利用這批紙草文獻,對赫卡納赫特的家庭成員、家庭經濟活動以及所秉持的經濟管理原則進行深入剖析,以期構建起中王國時期古埃及家庭經濟活動,進而為古埃及經濟體系的研究找到一個新的研究視角。
一、赫卡納赫特家庭財產分配原則
與中國古代按“父者,家之隆也”的觀念,賦予男性長者家庭管理主導者的角色一樣,古埃及家庭中的家族長一般也由較年長的一位男性擔任,赫卡納赫特就是這樣一位男性族長。紙草文獻開篇就明示了他的身份,他的名字出現也最為頻繁,一共被提及了12次。在信件2中,他說:“我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全家,事事都要我操心!”赫卡納赫特通過信件安排一家人的生產生活,既有對家庭各種經濟活動的安排,包括家庭成員的口糧分配、借款收取以及土地經營,還有對家庭成員關系的調節。赫卡納赫特信件1和2是他寫給管家以安排家庭事務,信件3是他寫給三角洲地區的一位負責土地管理的官員赫魯涅弗爾(Herunefer),請他幫助自己收取借款,信件4是赫卡納赫特家中一位名叫塞涅布塞赫圖(Sitnebsekhtu)的女仆寫給其母的。除了他給官員赫魯涅弗爾的信件3態度明顯表現得恭敬以外,其他信件他均以發號施令的一家之主出現。顯然,他是整個家族的族長,由他負責支配家庭財產,對家庭財產有最高管理權,并安排一家人的生活。在古埃及家庭等級觀念的影響下,在分配每位家庭成員的口糧時,他需要嚴格根據家庭成員等級進行分配。
年齡是影響家庭口糧分配的重要因素,赫卡納赫特的母親伊皮(Ipi)因為最年長而高居分配清單榜首。尊重和孝敬父母的觀念是古埃及人的思想觀念,對此,《安尼教諭》曾寫道:“讓你母親給予你的供養成倍增長[…]你是她沉重的負擔,但她沒有[拋棄]你,你出生后的數月,她都被你羈絆,她要哺育你三年,[…]但她從不會厭惡,只是說:我應該做什么!她送你去上學,你被教以書寫,[…],以免她向神伸出自己的手,并且神聽到了她的哭泣?!边@段話告誡人們要贍養母親,如果母親因孩子不孝而哭泣,那么孩子將受到神的懲罰。赫卡納赫特是孝子,他給母親伊皮的口糧比其他家庭成員都要多。在信件1和2中赫卡納赫特專門向她致意:“向我的母親伊皮問候1 000次、10 000次!”這顯示出母親在家庭中重要地位。
赫卡納赫特有兩個兒子,阿努比斯(Anubis)和斯奈夫魯(Snefru)。在信件1中,他專門囑咐管家梅爾蘇(Merisu),“照顧好阿努比斯和斯奈夫魯!你要么和他們一起死,要么和他們一起活。好生照顧著,因為家里沒有比他們更重要的人了,包括你自己,不要忽視這一點。”赫卡納赫特最寵愛小兒子斯奈夫魯,在信件2中他毫不掩飾對小兒子的寵愛:“要是斯奈夫魯想掌管那些牛,就讓他管吧!他不想跟你一起種地,跑來跑去的,也不想來我這里。不論他想要什么,你都要盡量滿足他,讓他高興”,但是,由于阿努比斯的年齡比斯奈夫魯大,阿努比斯在口糧分配名單上的位置仍然排在斯奈夫魯前面。奈菲爾提(Nefert)和斯特維瑞提(Sitwerut)是赫卡納赫特的女兒,由于她倆年齡最小而在名單上排在最后。家里的仆人在口糧分配中也遵循年齡優先的原則,年長者先于年少者。家庭成員按照年齡大小,分得口糧份額從8赫卡特到2赫卡特不等。
血緣是家庭關系的紐帶,但家庭中除了親人之外,還會雇傭仆人協助做家務,他們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依靠勞動獲得報酬。古埃及流傳下來許多記載家庭雇傭勞動力的文獻,紹特124號紙草記錄了第二十王朝麥地那工匠村中的領班皮爾涅布(Pr-nb),用屬于他前任領班涅布奈非爾(Neb-nefer)的5位仆人賄賂了宰相,這5名仆人中的2名女孩和1名男孩出現在涅布奈非爾兒子奈非爾赫泰普(Nefer-hetep)的墳墓壁畫中。帕邁斯(Pa-ms)家族中的奴隸數量很大,麥地那第250號墓室的墻壁上描繪了其妻穆特穆威(Mwtmwi)與幾位女仆在一起的場景。在大英博物館5631號陶片上的一封信中,寄信者通知他的父親說家里12名仆人都被官員帶走去做丟失工具的證人。由此可見,雇傭仆人的現象在古埃及家庭中普遍存在,仆人的社會地位不高。赫卡納赫特的家庭成員中也包括仆人,與上述提到的仆人有所不同的是,這里用以描繪“仆人”的埃及語單詞不是巴庫(bAkw),而是含義為“耕種者(iHwtiw)”的單詞,如斯哈托爾(Sihathor)、梅爾蘇和塞奈布努特(Sininebniut)的名字一起出現在賬單中,他們名字前面都冠以“耕種者”而非“仆人”的稱謂。
赫卡納赫特家庭中的主要“耕種者”分別是赫提(Heti)的兒子納赫特(Nakht)、書吏斯哈托爾(Sihathor)以及仆人塞奈布努特(Sininebniut)。納赫特的名字在信件和賬單中都頻繁出現,他主要負責土地租賃談判,收取借款,分配口糧并管理牲畜。斯哈托爾有時在田間工作,有時也充當書吏和信使,負責赫卡納赫特與家人之間的信件書寫和傳遞。塞奈布努特(Sininebniut)則負責照看牲畜、土地租賃和收取借款,但他的口糧只分得7??ㄌ卮篼湣Ec年齡作為口糧分配時的主要因素相比,赫卡納赫特的工資分配并沒有完全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進行,與有著血緣關系的親屬相比,非血緣關系的雇傭勞動力獲得的口糧不能與親屬相提并論。
家庭財產分配的第三個尺度是性別。年輕婦女斯特威瑞(Sitwerut)排在所有兄弟之后,而那些在口糧分配清單中占重要位置的婦女,如伊皮和妻子赫泰普(Hetepe)因與赫卡納赫特的密切關系而排名靠前。納赫特和梅爾蘇的妻子甚至沒有被提及,女孩們被排在口糧分配清單的末尾,其他地位較低的家庭成員也多為女性。男性因被委以家庭更多的任務,如外出送信、土地租賃談判和口糧分配等職責,因而獲得相比女性更多的口糧。
信件記載的口糧名單排序和口糧份額的差異,除了個體的勞動能力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成員以年齡為基礎的等級劃分。赫卡納赫特作為一家之主,主導家庭財富的分配,口糧分配名單量化了每位成員獲得資源的多寡,依據是古埃及的家庭等級秩序。他遵循古代埃及家庭等級劃分的原則,尊敬老人,并統籌家庭中的其余勞動力,使他們各司其職,同時盡可能讓每位家庭成員的所得合理。由此,家庭經濟管理中一家之主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僅強化了家庭倫理,而且對維護家庭和諧,以及家庭經濟有效運轉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二、赫卡納赫特的家庭經濟管理
古往今來,家庭經濟管理的主要任務都是如何使家庭的收入與支出平衡,而在古代,無論國家還是個體家庭的經濟活動都集中于土地經營。對國家來說,土地分配是為了征得土地稅,而對個體家庭來說,土地既是一種經濟資源,更是財富的象征,甚至是家庭財富的一種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因此,為了家庭財富的積累,就必須重視土地經營。古埃及人對于“土地”的重視在教諭文獻中經常出現,古王國時期《哈德杰夫教諭》中就有這樣的描述:“為你自己去尋找灌溉良好的土地[…]去耕種,去打魚,去狩獵。在你的田地中為他選擇一塊每年灌溉良好的土地,它讓你受益,甚至于你的兒子,愛護他,甚至于你的[繼承人]?!?/p>
赫卡納赫特家庭的主要經營項目自然也是土地,除了世代相傳的那部分土地之外,還包括他在神廟中擔任“卡的仆人”這一職位所得的以土地為形式的報酬,即祭田,以及租借他人的土地。
除了赫卡納赫特紙草中的賬單3的部分5以外,在其他文獻中,他的姓名前面都冠以“卡的仆人”(Hm-kA)這一頭銜。該頭銜最早出現于古王國的墳墓銘文中,擁有該頭銜的人通常是墓主直系親屬之外的人,其在宗教上的主要工作是向墓主及其卡雕像提供祭品,在節日期間參與宗教儀式,同時還要負責雇主的葬禮,并在雇主死后繼續為他進行祭拜儀式等?!翱ǖ钠腿恕钡男姓氊熓枪芾砉椭鞯耐恋?,并為主人的葬禮管理各種祭品,后來逐漸發展出替墓主管理財產的職能,這一職能在赫卡納赫特書信3中有所反應,因為在這封信中他獲得了“喪葬財產的管理者”(bAk n pr-Dt)這一頭銜。赫卡納赫特的一部分土地正是他擔任第十二王朝時期(公元前1981—公元前1952年)的一位名叫伊皮維齊爾的“卡的仆人”一職而獲得的。赫卡納赫特獲得的報酬除了雇主給予的土地,還有仆人、牲畜等其他財產。他有權支配這些財產,并且可以將它們傳給指定的繼承人。阿修特的州長杰法哈比(Djefaihapi)的墳墓銘文對墓主及其“卡的仆人”的記錄是對兩者關系最好的證明:“世襲貴族、市長、祭司總管杰法哈比,他的‘卡的仆人說:‘這是我在你的監督下與這些司祭簽訂的所有契約??矗粋€人的‘卡的仆人是使他的財產牢固,使他的面包牢固的人???,我讓你們知道,我所賜給這些祭司的,是他們所進獻給我的,以至于沒有什么是顛倒的。因此,你應該為我給他們的東西說話,并讓你的兒子聽到,你的繼承人將作為‘卡的仆人。聽著,我使你有像阿修特的任何官員一樣的職能,有田地、仆人、牛群、洼地,什么都有,就是為了讓你全心全意地為我做些事情。我交給你的一切事,你都要留心??矗@都是有文字記載在你面前的。這些東西將屬于你子女中你最喜歡的一個兒子,他將做我的仆人,當然,不允許他的孩子們分割它,就像我在你面前說的這些話一樣?!睆奈墨I中可知,“卡的仆人”和他的雇主之間是契約關系,“卡的仆人”通過為雇主服務而得到包括土地在內的工作報酬,且可以傳給自己的后代。
赫卡納赫特家族土地的另一個來源是租賃。在書信2中,赫卡納赫特吩咐管家:“你必須讓赫提的兒子納赫特和塞奈布努特去派赫瑞城,為[我們]耕種20 阿魯拉的土地……其中10 阿魯拉種植雙粒麥,10阿魯拉種植大麥?!焙湛{赫特看中了位于派赫瑞城的一片土地,派管家前去租地,并叮囑他將租來的土地一半用于種雙粒麥,另一半用于種大麥。從赫卡納赫特的家庭所在地斯德高夫(Sidder Grove,位于今開羅附近)到派赫瑞有一定距離,對于所要租種的土地的位置赫卡納赫特也有考量,即他意欲租種地勢較低的土地,以便在尼羅河水泛濫時能得到河水的滋養,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為了獲得這塊土地的租種權,他在書信2中對所需繳納的地租進行了評估:“他們要用這塊布——這塊布已經在你所在的地方織好了,用它們(換取)它(土地)的租約。不過,如果他們得到一個好價錢以換取派赫瑞城的雙粒麥,那也能進行交易,這樣你就不再需要關心我曾就那塊布所說的‘編織它(布匹)!等它(布匹)在奈布斯特村(Nebesyet)進行估價后,他們應該拿走它,并按它(布匹)的價值租用農田,以及(我所說的)‘我委派斯哈托爾給你帶去24德本銅,用來租地。拿銅、布匹、大麥或是其他東西,在派赫瑞城給我租20阿魯拉土地。”赫卡納克特首先對他準備用于交換的物品——布匹進行了估價。由于古代埃及沒有固定的一般等價物,交易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一方當事人是否愿意接受對方所提供的物品,由于布匹易于攜帶而被廣泛用來充當“一般等價物”。赫卡納赫特將布匹估價為24德本銅,但這僅是他個人的估價,因此他派梅爾蘇在他自己家鄉奈布斯特村對布匹進行再次估價,而后再派斯哈托爾前往派赫瑞城用布去租賃土地。同時,他也為這塊布的價值可能低于24德本銅的情況做好了準備,即用大麥等其他適合交換的物品來補充布匹估價不足的部分,以確保租到土地。
毫無疑問,赫卡納赫特租用土地進行耕種是期望收獲更多的糧食以滿足家族的需求,這些需求包括家庭的口糧、下一年作物的種子、需要上繳的谷物稅和牲畜稅以及土地租賃費等。因此,赫卡納赫特對租來的土地非常重視,叮囑梅爾蘇“要小心,即使是1赫卡特的大麥,你也要謹慎,因為在這一年,一個人對他的主人、他的父親、或他的兄弟都不能有疏忽”。作為一家之主,赫卡納赫特為了確保土地豐收,使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平衡,他必須要對土地租賃的收益進行謹慎考量。
在寫給管家梅爾蘇的信件1中,赫卡納赫特對每阿魯拉土地的產量進行了估算:“我南下到達你那里時,你已經為我計算了租用13阿魯拉(土地)所需的大麥,你要謹慎,哪怕是1袋也要謹慎,就像一個人用自己的大麥播種一樣,因為你的租金使我痛苦。(既然如此),只為收獲大麥和它的種子吧。此外,在這種情況下,13 阿魯拉土地(需要產出)65袋大麥(的租金),也就是1 阿魯拉土地(需要產出)5袋大麥(的租金)。看,這還不算最終的收獲,(除租金之外)10阿魯拉土地的正常產量是100 袋大麥。”由此,赫卡納赫特在租種別人的土地時,在支付5袋租賃費后,還能從每阿魯拉租地中收獲10袋大麥。
種子也需要計算在成本中,信件多次提及把谷物當作種子,“請注意,我的大麥種子是需要被看守的”,“有飽滿的大麥和它的種子”。通常每阿魯拉土地需要1袋種子。如果是在自有土地上耕作,需要上繳谷物稅;如果家里有牲畜,還需要上繳牲畜稅。谷物稅一般為收獲物的1/10,按每阿魯拉土地的產量是15袋計算,那么每阿魯拉土地應繳稅費約1.5袋。賬單3部分5單列出赫卡納赫特家族飼養的牲畜,應繳納稅費的牲畜共有35頭牛,其中15頭是用于耕種的公牛;11頭是用于生產乳制品的奶牛;3頭種牛和6頭肉牛,需要上繳的牲畜稅約為每頭牲畜7袋雙粒麥、2袋大麥。
以上數據是耕種每阿魯拉土地所需的成本。如果按照每阿魯拉土地收獲約15袋谷物,那么每阿魯拉土地大約需要1.5袋種子和約5袋谷物的租金,每阿魯拉土地的收益約為8.5袋(15-1.5-5=8.5);如果在自家的田地上耕種,則只需繳納谷物稅,谷物稅通常約為收獲物的1/10,即1.5袋谷物。這樣,每阿魯拉土地的收益約為12袋(15-1.5-1.5=12)。租種土地的凈利潤要比在自家土地耕種的凈利潤少了3.5袋,表明耕種自家土地要比租地耕種劃算。以上是沒有考慮到其他成本的估算,如遠距離的耕地所產生的運輸成本,或因不得不雇用大量勞動力而產生的監督管理成本,等。但是如果赫卡納赫特用20袋谷物購買并種植1阿魯拉土地,那么每阿魯拉土地的收益為12袋谷物,在不考慮土地本身價值的情況下,“只要整個土地由家族控制,那么租地就比購買土地更加劃算。”類似計算進一步揭示了赫卡納赫特租賃土地的動機,他命令梅爾蘇耕種自己的土地,而不允許其他人租用的原因,因為耕種自家的土地可以獲得每阿魯拉土地12袋的收益,如果土地出租給別人耕種,則只能獲得每阿魯拉土地3.5袋的收益(5袋租金-1.5袋稅收)。
赫卡納赫特家族經營的主要產品有大麥、雙粒麥和亞麻。為使農作物獲得好收成,赫卡納赫特不僅了解而且重視各種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地類型。赫卡納赫特在信件1中叮囑管家:“現在,我在斯帕特(spAt)、舍伊(Si)以及在斯努威的所有土地都用來種亞麻了。不要讓其他任何人耕種。此外,如果有人想跟你談論耕種的事,你應該去找伊普的兒子肯特泰(Khentekhtai)?,F在,你應該在舍伊土地上全部種上大麥,不要種雙粒麥。但是如果它是一處尼羅河泛濫能覆蓋之地,你就種雙粒麥。”在埃及語中,通常用阿赫特(AHt)指熟地,在信件中出現了舍伊(Si)和斯帕特(spAt)土地。舍伊(Si)在埃及語中原意為“湖、池塘、池”,也用來指代暫時容納液體的容器,在農業生產的語境下,通常指每年尼羅河洪水泛濫時臨時被水填滿所形成的“洼地”,這些洼地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可以用于農作物種植。斯帕特(spAt)在埃及語中的原意為“諾姆”,因為其定符為類似于水渠的符號,所以在農業生產語境也指代“低洼的土地”,這類洼地不是天然形成的,通常指用灌溉水渠作為土地邊界的可耕地。兩者都是指“灌溉用地”。在信件1中,赫卡納赫特安排在這兩種土地上種植亞麻,明年他打算在舍伊土地上種植谷物,并且首先種植大麥。因為赫卡納赫特預測,即將到來的洪水很可能不會涌進地勢低洼的舍伊土地,由于大麥幼苗不宜過渡灌溉,如果這塊土地種植大麥,就可以防止大麥幼苗被淹而導致歉收。這說明赫卡納赫特對尼羅河水泛濫規律十分熟悉,而且具有豐富的農耕經驗,只有“因地制宜”的耕種才能豐收。由于我們沒有關于第十二王朝國王塞索斯特里斯一世(Senwosret I)統治第8年的洪水高度記錄,也沒有關于赫卡納赫特第二年收成的記錄,因此他的預測是否成功,不得而知。但他用書信的大部分篇幅對農作物的收成進行評估則足以證明,在古代埃及糧食收成是一個家庭的經濟命脈。
“大麥”(iti-mH,或wAt)和“雙粒麥”(bti,或zwt)在赫卡納赫特紙草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兩者是制作面包、啤酒的主要原料,而面包和啤酒是埃及人的主要食物。對赫卡納赫特家族而言大麥更為重要,根據詹姆斯的統計,該紙草中大麥共出現了44次;在出現頻率上,大麥是雙粒麥的4倍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麥比雙粒麥更具商業價值,因而成為家庭口糧分配的主要支付手段。在埃及語中,口糧被表述為“aqw”,這一單詞的原始含義是“收入”,信中赫卡納赫特囑咐管家“只要我的人還在工作,你就應當分給他們口糧”,指的就是通過勞動獲得的報酬,并用大麥來支付。大麥、雙粒麥和亞麻還可用于支付地租,因此,赫卡納赫特信件中的谷物不僅具有作為糧食的基本屬性,而且還因為充當了用于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而具有了流通屬性。
農業生產是赫卡納赫特家庭經濟活動中的核心內容。在對土地進行充分評估后,他選擇租賃土地而不是購買土地,同時合理安排每塊土地種植的作物,以此使家庭收益達到最大化。
三、赫卡納赫特的家庭經濟管理原則
古代埃及私人家庭經濟的生產經營通常以實現家庭財務收支平衡為首要目標,因而通常遵循家庭財產的“量入為出”原則,即根據全體家庭成員從社會獲得的各項收入總和來安排一家人的消費支出,當然,在獲得基本生活物資保障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的獲得盈利是最理想的情況。因此,在先“收獲”后“支出”的情況下,合理規劃家庭經濟支出顯得尤為重要。
赫卡納赫特書信記錄了從“第五年,收獲季的第二個月的第九天”到“第八年”大約4年的家庭經濟運轉情況。這4年時間里,尼羅河泛濫的水位高低與赫卡納赫特土地的收成有直接關系,因而也直接影響了赫卡納赫特安排家庭經濟收入與支出等一系列決定。
赫卡納赫特的信件1書寫時間很可能是在第五年尼羅河泛濫最充分之時,他準備離開家鄉斯德高夫前往底比斯擔任伊皮的“卡的仆人”一職,為此,他在離家之前就已在自家田地里安排種植大麥、雙粒麥以及亞麻,這些收成是家族口糧的保障。他的準備工作被記錄在賬單1的部分1“赫卡納赫特的大麥委托給梅爾蘇的記錄”中,其中包括一系列作物,如“新鮮飽滿大麥 112袋、新雙粒麥 63袋、飽滿的大麥 10袋、亞麻 600捆、亞麻 500捆”以及“牲畜飼料、飽滿大麥4袋、雙粒麥10.5袋”,其中至少73.5袋雙粒麥(賬目5第5行和第11行之和),126袋大麥(第4、6行和第11行之和)以及1 410捆亞麻(賬目5第7、8行以及第13、14、15行之和)。他交代梅爾蘇,在他離家之后由他負責管理家中的糧食,這些糧食至少可以維持全家人7個月的生活,直到下一個收獲季。同時,他向斯哈托爾、梅爾蘇和塞奈布努特贈予大麥、亞麻及一片種植亞麻的田地。這些贈予異乎尋常的慷慨,只是谷物一項就達到131.2袋(第13、14和15行之和),而且每人得到的口糧至少是每人年收入的4倍。這些不同尋常的高額饋贈反映出作為赫卡納赫特的“高級雇員”,這三個人在其不在家時所承擔的責任要比平時增加許多。這種超常規的饋贈,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為赫卡納赫特工作。
赫卡納赫特在糧食足夠全家人口糧后有盈余的情況下,還向貧困鄰居提供借貸,這看似是“投資”行為,但實際上是赫卡納赫特“儲存”家庭財產的一種方式。在書信中“借貸”相對應的埃及語詞匯是TAbt,根據文獻記載,這類“借貸”并沒有向借貸方收取利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慈善行為,借貸人唯一的義務是全額償還借款即可。這一借貸行為不僅使他獲得好名聲,而且在農業歉收的年份或家族遭遇不測時,他就可以把“儲存”在借貸人手里的糧食收回來以渡難關。賬單1的部分5和賬單2是債務人的名單,赫卡納赫特放出的借貸款項大多在1袋到7.5袋之間,數額較大的兩筆借貸分別是18袋和30袋。賬單沒有標題,推測這兩筆要么是土地租賃費,要么是種子的借貸。如果是種子的借貸,在第八年的收獲季之后,就應該得到還款了。無論是何種借貸行為,都可以看出赫卡納赫特并不以“獲得最大利潤”為目的。盡管不必支付利息,但債務名單上都有較為明確的日期和姓名,表明這種“借貸到人”的賬單,是作為一家之主的赫卡納赫特有序管理家庭財產的一種方式。
在信件1中,赫卡納赫特根據上一年尼羅河水位較低判斷今年的收成堪憂。為了防止土地歉收,他讓梅爾蘇去派赫瑞城租賃13阿魯拉的土地,并且囑咐這塊土地的位置一定要能被洪水覆蓋。但是在尼羅河泛濫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可以保證正常收成的土地價格都非常昂貴,為了獲得這種土地的租賃權,梅爾蘇不得不支付65袋大麥作為預付租金。
在古埃及,租賃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經濟活動,主要租賃牲畜、糧倉和土地,土地是最主要租賃對象,通常土地的主人只取租金,不參與農業生產活動。在信件中,需要關注的是赫卡納赫特支付租金的時間。通常情況下,租金是在收獲后再支付,數額根據作物收成而定,一般占收成的1/3”而在這些書信中,赫卡納赫特卻是在尼羅河漲潮之前,而非尼羅河泛濫消退之后預付租金,這說明預付土地租金是為了保證出租人的經濟利益,因為對出租人也即土地的主人而言,無論尼羅河水泛濫是否充分,無論是豐收年還是歉收年,他都收取了同樣的租金,且無需承擔任何風險;若遇歉收,則全部損失由承租人承擔。另一方面,因為出租人提前收取了租金,那么即使承租人大豐收也與他無關。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這種預付租金的方式,對于承租人來說猶如一次賭注,在賭尼羅河的泛濫是否充分。由此,我們便可以理解赫卡納赫特在信件1和封信件2中的擔憂了,作為承租人他承擔著歉收的風險,一旦歉收,他的租賃費將血本無歸。這樣看來,赫卡納赫特也許并非那樣富有,他如此嚴厲和精細的家庭管理恰恰反映了他對家庭經濟狀況的緊張和擔憂,因為1年后才能知曉他的投資是成功還是失敗。
盡管赫卡納赫特自己沒有實際參與到生產活動中,但作為家族產業的管理者,他要按月支付雇傭者工資:“我信中寫到的口糧配額,要從十一月的第一天開始,在以后每個月的第一天發放。”從十一月開始支付工資是因為按照古埃及歷法,每年七月到十月是埃及的泛濫季,在這一季節里因為尼羅河水的泛濫而無法進行農耕,只有等到十一月尼羅河水退去后埃及人才開始農耕。他的家庭成員是要全員參與農業生產活動的,在書信2中出于對小兒子斯奈夫魯的疼愛,赫卡納赫特沒有強迫他和其他人一起下田耕種,但在書信1中也表示要讓他參與農業生產:“若我的地被洪水淹沒,他(斯奈夫魯)就應當與你和阿納普一同耕種?!备鶕總€家庭成員的勞動參與度來分配口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是赫卡納赫特家庭分配的一個基本原則,而年景好壞則是家庭分配的另一個原則。年景較好時,梅爾蘇全年獲得了50袋(約1 000赫卡特)的大麥,而在第二封信件中,他全年只能得到約96赫卡特大麥的口糧,這年農業生產歉收。
赫卡納赫特合理使用家庭中的有限勞動力和土地資源,最大限度地使家庭獲利,同時對家庭開銷精打細算。盡管他也曾有過“放貸”行為,但卻不收取利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不以獲利為目的“慈善行為”。赫卡納赫特的家庭經濟經營建立在生產資料個人所有的基礎上,依靠家庭成員或雇傭者的勞動,通過經營自有土地和租佃的土地收入來滿足整個家族基本消費,因而是典型的小農經濟。
結 ? 語
在古代埃及,具有讀寫能力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一,因此古埃及人的識字率并不高,大約占總人口的5%左右。本文討論的赫卡納赫特紙草中除了信件4是女仆塞涅布塞赫圖寫給其母的以外,其他3封書信和3份賬目都是由他本人書寫的,這不僅表明他是埃及社會中少數具有讀寫能力的人,而且他對土地收成的估算和租賃土地所需成本的計算等,表明他還具有一定的數算能力。信件中他對每位家庭成員都給予相應的關注,從口糧分配清單的安排可以看出,他注重家庭中的尊卑有序,這符合古埃及人的社會倫理;在土地經營中,他擁有自耕土地的同時也租賃他人肥沃的土地,并因地制宜地為每一塊土地選擇適合耕種的農作物;在糧食生產上,他雇傭他人有時也發動兒子下田勞動,并以大麥等實物作為工資;在家有余糧時,通過借貸的方式間接地儲存口糧;收成欠佳時,采取縮減家庭口糧的措施以度難關。他的每個決策都直接影響著家庭財產的分配和經濟效益的獲得。可以說,赫卡納赫特是一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完全能夠承擔起管理整個家族事務責任的族長。
不僅如此,赫卡納赫特通過擔任貴族伊皮“卡的祭司”一職獲得土地,在古代埃及,這是一份收入較高的體面工作。另外,赫卡納赫特對家族土地的經營管理并非完全依賴于家族成員,而是通過雇傭勞動力來完成。梅爾蘇、斯哈托爾和塞奈布努特等雇工的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勞作如耕種土地、飼養牲畜,而且還被赫卡納赫特賦予了一定的經營管理權,即在赫卡納赫特不在家的情況下,參與家族的口糧分配以及外出談判等事宜。當然,赫卡納赫特也將根據他們的勞動情況給與他們相應的報酬,因此這些人應該是以為赫卡納赫特家族工作為生的長期雇工。由是,赫卡納赫特并不是一位普通農民,而是一位家族產業具有一定規模的雇傭他人勞動的富裕農民。
赫卡納赫特的家庭經濟經營活動集中反映了中王國時期埃及小農經濟的基本特征,即一切生產活動以滿足個體家庭的開銷為基本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赫卡納赫特不追求更多的利潤,這在他對土地收成的估算和租賃費的計算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古代埃及,國家對土地的管理是通過征稅來完成的,古王國時期,通常以機構或者集體為單位向國家繳稅,當機構或集體中的某個個體無法支付應繳的稅費時,所缺稅費將被平攤給機構或集體中的其他成員,從而保證上繳國家的賦稅總額不變。這種做法看似減少了稅收管理成本,但卻嚴重抑制了個體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從而使生產效率下降。經歷了第一中間期的社會動蕩和經濟凋敝,到中王國時期,王權不再像古王國時期那樣神圣不可侵犯,埃及人的思想也逐步活躍起來,埃及社會的私有經濟成分也因而不斷增多。為了將日益增多的私有經濟成分納入到國家經濟管理體系中,國家開始對私有土地進行實地測量和產量評估后,為每一塊私有土地規定了稅額,如此,把每一位私有土地經營者者納入到國家稅收體系中,不僅增加和保證了國家的稅收,而且也極大刺激了私有土地經營者的生產勞動積極性。赫卡納赫特就是這樣的一位私有土地經營者,從他謹慎地預估每阿魯拉土地的產量,以及在買賣或租賃土地上精打細算,能夠看出他對家族土地的經營賦予了極大熱情,他希望從每阿魯拉土地上都能得到最大收益。
雖然這種以個體家庭為單位的土地經營模式,不可避免地帶來土地分散、生產規模小、抵抗自然災害風險能力弱等“小農經濟”的弊端,但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中王國時期,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國家的經濟繁榮和政治穩定。公元前1550年,在將希克索斯人成功驅逐出埃及后,埃及進入了強盛的帝國時代——新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埃及社會財富極大豐富,這不僅得益于頻繁的對外戰爭帶來的豐厚戰利品,更得益于活躍的私人經濟活動??梢哉f,活躍的私人經濟活動為埃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本文作者郭丹彤,上海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嘉琪,上海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44
(責任編輯 ? 任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