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慶 張寶生 李運美 曾祥亮
(1.海口經濟學院 2.黑龍江省農墾管理干部學院北大荒戰略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3.黑龍江省農場管理學會 4.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5.黑龍江農場經濟管理雜志社)
我國是糧食產業大國,近年來,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處于較高水平,較好地保障了國內需求。但與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還不是糧食產業強國,隨著國內外糧食供需形勢的改變,產購儲運加銷各環節存在銜接融合不夠、統籌聯動不強、整體效能不高等問題,不利于我國糧食安全的保障與維護。在國家“十四五”發展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強化糧食產購儲運加銷協同機制。糧食“產購儲運加銷”協同聯動是解決糧食產業不平衡不充分不匹配、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擴大土地生產能力,實施“藏糧于地”戰略。通過增加耕地資源稟賦,不斷提高優質糧食生產能力。建立和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國家“永久基本農田”和“耕地紅線”得到保護,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有針對性地推進農業和糧食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完善農業和糧食社會化服務體系。實施科技增產行動計劃,充分發揮“藏糧于技”戰略潛力。
糧食收購是糧食進入流通領域的開始,是糧食供應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商品糧源在流通起點環節數量和質量的保證。通過收購環節掌握必要的糧源,是增強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手段,是穩定市場和社會的需要。通過糧食收購使糧食生產者在生產環節的資金投入得到及時回籠,以便投入下一輪糧食生產,要保證糧食供應就必須重視和做好糧食收購工作。糧食儲備可以調節各地區糧食供需關系,實現糧食的動態平衡。在新的政策環境下,科學確定和調整糧食儲備結構,使糧食儲備高效運轉,降低相關庫存儲存成本,保持糧食市場相對穩定。
糧食流通連接糧食生產和消費,要建立暢通的食品供應鏈、食品應急供應體系和食品物流保障體系。糧食流通機制的變化對糧食市場價格產生嚴重影響,如果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的糧食流通體制不同,很容易造成主產區對糧食市場的壟斷和封鎖。糧食物流能力對主產區糧食的產量和儲備也會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要以全球化為背景建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對糧食流通機制進行改造升級,進一步完善糧食市場功能。
在政府的推動下,我國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之間已經建立起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絕大多數產銷雙方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雙方自發進入市場并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產銷合作模式。一是生產合作,即主銷區企業到主產區建基地;二是流通合作,即構建糧食異地存儲機制;三是供需對接,即創辦糧食交易大會;四是政策調控,即中央政府財政再分配。主產區肩負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要穩定糧食產量和自給率,激活糧食全產業鏈,培育糧食社會化服務體系。糧食主銷區應給予糧食主產區更多發展性補償,比如加大對主產區的投資力度,在人才、科技等方面對主產區提供幫助,同時完善產銷銜接機制,創新產銷協作模式。新形勢下,為推進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之間建立起長期、穩定、科學的合作關系,政府應發揮指導協調服務作用,協調糧食產銷區間的利益。
建設糧食交易中心,能夠有力推動糧食主產區協同布局全國糧食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通過糧食交易中心提供的全方位糧食供求信息和研判,指導區域性糧食生產實施“提質增效”工程,調整種植結構,縮減滯銷品種播種面積,擴大優質稀缺品種種植加工;建立與培育優質糧源基地,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增加精深加工與中高端產品市場供給,提高生產經營效益。
北大荒集團積極發揮糧食安全載體作用,穩定糧食產量,提升產后糧食品質,推動綠色生態儲糧,優化倉儲物流設施布局,暢通流通環節,加強區域間合作,增加優質糧食保障供應能力,逐步實現“國際化新型糧商”新目標新格局。北大荒集團正推進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打造農業領域的航母,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農業產業安全。
夯實中國糧倉,做實糧食生產大基地是北大荒集團“產購儲運加銷”糧食全產業鏈的起點和基礎。只有在糧食“優產”的基礎上,增強糧食掌控能力、定價能力和統營能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六優聯動”。
1.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糧食“優產”。北大荒集團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耕地保護硬措施,對耕地實施數量、質量、生態全面保護。堅持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糧食產量連續穩定在2000萬噸以上,可以滿足1.6億城鄉居民一年口糧供應。統籌運用工程、農藝、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實行分區保護、分類綜合治理。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推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截至2021年末,共有高標準農田3000萬畝,占墾區耕地總面積的68%。通過以上措施,實現了糧食“優產”。
2.大力發展“四個農業”,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北大荒集團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加強生物技術、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特別是糧食領域的應用。大力發展專用型玉米,擴大適口性好的粳稻、高油高蛋白的大豆種植面積。加強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北大荒集團發布了7項種植標準,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通過以上措施,提升糧食單產和品質,促進了農業高質量發展,北大荒集團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資源產出率大幅提升,糧食綜合單產994斤/畝,比全國高出229.5斤/畝,勞均糧食產量54.5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比世界發達國家勞均水平高119.8%。
3.通過“雙控一服務”為糧食全產業鏈提供服務保障。北大荒集團通過“雙控一服務”為糧食“產購儲運加銷”全產業鏈提供服務保障。從控制糧食生產種植端和銷售端入手,提高農業服務水平與能力,為現代農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提供全產業全鏈條服務保障,為農戶提供土地托管、技術服務、機械作業、農資供應、糧食銷售等服務,構建貫穿“供種管收儲銷”全過程專業化服務體系。通過北大荒區域農服中心輻射地方農村,開展全程托管、環節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營等社會化服務。
糧食倉儲物流連接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是維護糧食“產購儲運加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北大荒集團科學布局“三庫一中心”,有計劃地在各個銷售大區建設物流倉儲、分撥、中轉設施,在產品銷售終端城市建設物流倉儲、分撥、配送設施,打造以現貨為主、期現結合的交易轉化中心,打通全國物流節點,探索建立物流主通道和經營門店共享機制,實現“三庫”共享。
1.不斷完善產地庫倉儲設施。北大荒集團糧食倉儲設施已初步覆蓋全墾區,為糧食的安全儲存和流通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21年底,集團糧庫總倉容超過1000萬噸,建三江地區和九三地區倉容產量比達到100%以上,稻谷產區倉容主要以臨儲為主,非稻谷產區以玉米、大豆的貿易收儲為主。糧食日烘干能力、糧食產后服務水平、糧食外運能力不斷提高。
2.科學布局糧食物流節點庫。北大荒集團持續推動物流資源的整合及糧食物流節點的建設,不斷帶動集團糧食物流的集約化發展,發揮銜接墾區和銷區調運的作用。目前在大連、盤錦、煙臺(龍口)、錦州、丹東、長春、天津、鹽城、遵義、瀘州、南寧布局了糧食物流節點,初步覆蓋東北亞、京津冀、長三角和中西部,合計倉容160萬噸,鐵路專用線5條,單日最大物流量達到2萬噸。開發建設“大荒行”網絡貨運平臺,通過車貨信息匹配,實現車、貨、倉的資源整合,提高物流整體運轉效率。
3.加速建設城市分銷網絡。以北大荒商貿集團、食品集團和各產業公司為主體,加強銷區分撥配送能力建設,形成集團城市分銷網絡。目前已在10余個城市布局具備倉儲、配送、冷鏈等基本功能的分銷庫,協同集團物流節點和綠色智慧廚房的建設,不斷提升集團產品的城市分銷水平?!笆奈濉逼陂g將不斷完善大區分銷庫、中型城市分銷庫、重點二級城市建設小型周轉倉,持續深入開拓重點城市的農貿市場、大型連鎖商超、社區店銷售渠道。
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是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設“產購儲運加銷”一體化的關鍵環節。糧食加工企業加工綠色、營養、健康的糧食產品是提升糧食價值鏈,使糧食溢價增值的重要手段。北大荒集團發展產業公司,大力發展增加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產品供給,從“大糧倉”邁向“大廚房”。
1.建設農產品和食品加工體系,推動產業向中高端躍升。北大荒集團圍繞米、面、油、肉、乳等支柱性加工業,大力發展規模化農副產品加工業,優化產能結構和產品矩陣,促進產業鏈高級化、現代化,不斷推動產業向中高端躍升。推動龍頭企業發展綠色食品加工、蔬果加工、休閑副食品原料加工、保健特醫食料加工等食品加工領域,把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打造成集團支柱產業,培育米、面、油、乳、薯類百億企業和上市企業。并形成了以北大荒米業集團為龍頭的稻谷全產業鏈,以豐緣麥業集團為龍頭的小麥全產業鏈,以九三油脂集團為龍頭的大豆全產業鏈,以完達山乳業為龍頭的乳品全產業鏈,以北大荒薯業集團為龍頭的馬鈴薯全產業鏈,以北大荒糧食集團為龍頭的玉米全產業鏈等,將北大荒集團打造成為全國食品業務領域的領先者。
2.組建北大荒糧食聯盟,推動龍頭和基地一體化發展。北大荒集團直屬企業、分公司、農(牧)場有限公司,及國內從事農產品和食品生產、加工、營銷的大型企業組建北大荒糧食聯盟。通過聯盟加強糧食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銜接,糧食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進成員之間資源、資產和資本的優化整合,實現“龍頭+基地”橫向和縱向一體化經營。一是龍頭企業成員拓寬糧食銷售渠道,打造北大荒糧食品牌。充分發揮聯盟龍頭企業的銷售主力軍作用,利用市場資源,形成糧食營銷的集中出口。二是農場基地成員做好糧食生產。聯盟成員中的農(牧)場有限公司根據“糧食訂單”合同,深化落實土地規模經營、“雙控一服務”和糧食統供統管,扎實做好合同約定前端糧食生產及后端糧食收儲等委托業務。三是協同構建糧食全產業鏈閉環。聯盟成員聚焦主業,根據產業鏈和主營業務分工合作,通過協商強化在糧食產業中的專業化分工協同。以糧食訂單等形式加強“龍頭+基地”的一體化運營,實現定向購銷;龍頭企業成員集中優勢力量分主、輔經營好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糧食品種。
3.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打造有機食品第一品牌。北大荒集團堅持“真做有機和做真有機”原則,圍繞“做優品質、做強品牌、做高標準、做大產業”目標,加強基地端、工廠端和市場端的戰略協同和戰術協作,對以“親民食品”為代表的有機食品品牌進行整體規劃,按照有機產業發展全產業鏈模式,從基地種植、品控管理、生產加工、產品檢驗、終端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各環節全方位執行標準化流程,構建以綠色有機為標志的高端品牌和產品體系。以北大荒親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其他有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發展,加快推動有機高端的米、面、油、乳、薯、雜糧、山珍等新品研發,擴充產品品類。推動加工企業、渠道運營商、終端銷售商上下游相關環節協同合作,促進產業鏈融合創新、互動發展,提升產業鏈整體實力。
市場端是糧食“產購儲運加銷”全產業鏈體系的終端,發力市場端,把強大的農產品生產能力轉化為強大的經營能力和經濟實力。綠色智慧廚房是從地頭到餐桌、從農場到市場轉化的核心載體,是融合集團渠道、品牌、服務、標準、研發、倉儲、加工、檢測、金融等功能的營銷大平臺。
1.以綠色智慧廚房促進產業聯動。北大荒集團以綠色智慧廚房為抓手,實現農產品向加工品轉化、產品向商品轉化、商品向貨幣轉化。在全國大中城市布局綠色智慧廚房,突出研發、品牌、營銷、渠道、服務五大核心要素,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打造“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肉盤子”“奶罐子”“面案子”等民生工程,實現從田園到餐桌的綠色安全閉環產業鏈。
2.優選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榜單產品。以消費需求為導向,以品牌為引領,以北大荒集團全系產品為基礎,優選北大荒集團所屬企業所生產的高品質、高標準、高附加值產品進入榜單銷售,選定產品品類包含綠色糧油、健康調味、飲料沖調、醇馥美酒、即食佳肴、特色山珍、營養生鮮、保健食品8大系列。榜單實行能升能降、能進能出的動態化準入、退出管理機制,以品質可靠度、市場歡迎度、消費忠誠度、利潤價值度作為標準,對已選入產品榜單的產品進行實時跟蹤、考核,以此打造統一的綜合營銷平臺。
3.以綠色智慧廚房產業園引領特色渠道建設。全面建設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以東北為核心,華東、華北、華南、西南等地區“點線面”的全國布局。在綠色智慧廚房產業園建設的城市輻射半徑內設置綠色智慧廚房旗艦店、體驗店、加盟店、形象店,逐步向周邊二三線城市延伸。采取委托授權的形式設立北大荒綠色食品專營店,實現以主要城市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的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全國布局。在全國逐步打通北大荒全品系產品在所有門店的供貨和展示渠道,實現品牌和規模效應。
北大荒建設糧食交易市場有利于糧食“產購儲運加銷”體系協同聯動。糧食交易市場為糧食產業發展提供交易場地,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帶動糧食倉儲加工,使周邊區域的糧食交易集約化、專業化、規?;S欣谡媳贝蠡募瘓F及區域糧食資源,提高供貨商、貿易商的產業集中度,降低生產成本。有力推進糧食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現代糧食產業發展體系。
1.以糧食交易市場帶動物流加工等環節。北大荒糧食交易市場為糧食集團、米業集團、收儲集團等龍頭企業提供產地倉儲、物流和糧食倉單交易服務,優化北大荒集團糧食供應鏈管理體系,促進北大荒優質糧食走向國內國際市場,有效整合區域集團自有、國有和民營的倉儲能力。以糧食交易市場拉動周邊糧食精深加工、物流、生產生活服務等二、三產業發展,逐步形成產業集群,從整體上推動北大荒集團、黑龍江省東部區域產業發展,繁榮地域經濟。
2.建立功能完備的數字化糧食交易中心。北大荒集團已基本建成具備大數據中心、“糧食銀行”、倉儲物流服務中心、交易中心、財務共享中心、檢測中心六大板塊的北大荒糧食交易中心。全鏈條式供應鏈金融、期現結合、可流轉數字倉單等交易服務逐步成熟,成為具備現貨掛單交易、現貨競價交易、會員管理、倉儲管理、倉單管理、資金結算管理、風控管理等功能的平臺。
3.打造供應鏈金融和一站式倉儲物流服務。北大荒集團以供應鏈金融和一站式倉儲物流服務為核心,匯集供需信息和用戶需求,聚合農糧產業流通資源,提供集交易、結算、金融、資訊、保障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將金融機構、農場有限公司、企業、交易中心有效聯動,形成高效、暢通、可循環的資金生態圈。北大荒集團正逐步推進與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合作供應鏈管理、集團化交割業務為農產品流通提供監管、質量安全追溯等解決方案。充分利用集團倉儲物流設施體系,為交易主體提供一站式服務,牽引北大荒“三庫一中心”體系的金融中樞、物流中樞、數據中樞、檢測中樞和監管中樞。
構筑糧食全鏈條建設,促進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協同高效、安全可控。一是建議將北大荒集團打造成國家級標準最高、產業鏈最完備、規模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實現穩定優質規?;掷m性供給,全面建設高質高效的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和糧食安全戰略核心區。提高糧食產業加工轉化能力,推動糧油加工從能量提供型向營養導向型轉變,不斷延伸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二是建議國家支持國有農業企業完善糧食倉儲物流體系,構建糧食現代物流網絡。科學布局糧食倉儲設施,建成覆蓋全國的現代化糧食倉儲設施網絡。逐步完善糧食的收儲體系,建立“龍頭+基地”公平合理的糧食收購及定價機制。對接我國糧食物流重點通道,形成“通道+節點+樞紐”的糧食物流骨干網絡,協同食品冷鏈布局,聚焦產地“最先一公里”和銷地“最后一公里”,構建雙循環冷鏈物流系統。加強品牌與營銷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國有農業企業品牌價值、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一批國際知名的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品牌。三是將創新力貫穿全產業鏈,賦能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糧食科技研發投入,圍繞稻米、大豆、玉米等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建立健全數字化管控機制,逐步推進全產業鏈數字化協同發展。以數字化驅動農業生產方式、管理方式變革,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加快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持續強化農業技術、管理模式和服務輸出,建立以糧食聯盟為平臺,堅持統分結合、各司其職的糧食集團化運營大格局,形成規?;?、產業化、市場化集群效應,全面提升糧食產業的抗風險能力、綜合影響力、國際競爭力,為打造能夠參與國際競爭、進軍國際糧食市場的新型國際糧商提供支撐和保障。聚力實體運營與資本運營雙輪驅動,推動全產業鏈經營的高質量發展。融入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推動農業產業資本化升級。加大融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謀劃資本運作,為經營提供資金保障。
北大荒集團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區,是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建議依托北大荒集團糧食生產和倉儲物流資源,以供應鏈融資、智慧倉儲和現貨交易系統為基礎,建立北大荒糧食交易市場,通過期現結合的交易模式掌握國內外糧食定價主動權。加快北大荒集團推進“南糧北儲”政策支持和相關建設。對接東北陸海聯運和西南陸海大通道等物流通道,推動黑龍江省與湖北、河南等糧食主產區協同布局,帶動東北“三省一區”提升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一是以產區數字化、智能化為手段,強力整合糧食產業鏈的一手糧源、倉儲庫容、物流設施等要素資源,擴大糧食等資源掌控比例。二是以糧食交易市場和農業生產加工技術產權交易為依托,大力發展糧食精深加工產業園區和產業聚集區,助力黑龍江省“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三是以糧食交易市場為突破口,推動農業由生產驅動型向市場驅動型轉變,顯著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量,切實提升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能力。
建議支持北大荒集團等大型農業企業緊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和俄羅斯遠東大開發戰略重要節點,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農業領域合作。積極推進俄羅斯遠東農業開發,落實中俄遠東合作規劃,開發建設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不斷延伸“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議國家探索設立“中俄糧食自貿區”,建立“產購儲運加銷”一體貿易體系,發揮大豆等農產品優勢,占據國際市場份額,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充分融入全球農產品供應鏈和糧食貿易體系,提高重要農產品的國際話語權和掌控力。東北“三省一區”農業產業積極同京津冀蒙、長三角、粵港澳協同發展,共同建構多元長效的農產品貿易通道,加強沿線國家涉農企業合作。
探索“國有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含合作社)+職業農民(工)”發揮糧食安全保障作用的機制,特別是在這種機制驅動下的三層經營體制制度和運行機制。通過北大荒集團與地方農村合作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力發展全程土地托管、技術托管,全域開展種子等種肥藥社會化服務,帶動周邊提高糧食單產,進而提高總體糧食產能,帶動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種植大戶發揮規模經營。以點帶塊拓面,示范推廣北大荒先進綠色高產節水增糧種植模式,大力發展低碳綠色栽培方式保護好黑土地。依托墾豐種業抓好種子育繁推體系建設。以黑龍江省為重點,全域推廣北大荒綠色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北大荒旱田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和水田節水增糧技術,大面積推廣“噸糧田”成功經驗。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黑吉遼內蒙糧食產能提升,并輻射全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能提升,推動北大荒集團在農業領域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