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7屆會議 (CSW67, 以下簡稱婦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 來自世界各地的聯合國會員國、聯合國實體和具有經社理事會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代表出席會議。 會議的優先主題是“數字化時代的創新、 教育與技術變革·推動實現性別平等和賦權婦女與女童”。
第67 屆婦地會全面反思和探討了技術變革、教育特別是數字化教育與性別平等之間的復雜關系。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帶來巨大的科學紅利,數字化“在改善婦女和女童的社會和經濟成果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電子商務、數字金融服務和數字化公共服務為改善婦女生活創造了條件。但是,數字化也給實現性別平等帶來新的挑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式上強調,持續存在的父權制和刻板性別觀念導致科技領域出現巨大的性別差距,“全球仍有30 億人沒有接入互聯網,其中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的婦女和女童;在全球范圍內,婦女和女童僅占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學生的三分之一;在科技行業,男性人數是女性的兩倍,人工智能領域的女性員工數量更是只占到約五分之一;在科學類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當中,女性的比例僅有3%。”婦女和女童在科技領域“掉隊”了。
數字化往往被看作機會均等的、沒有性別偏見的,但事實不是如此。數字化采用了無視性別差異的創新模式,在利用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往往忽視性別、年齡和種族等因素,缺乏滿足婦女和女童需求的主動意愿,因此無法開發從根本上解決性別偏見和促進性別關系變革的技術。
此外,根植于父權制的性別社會規范和刻板性別觀念阻礙了婦女和女童獲得并使用數字工具和服務。比如,研究表明“男子繼續被錯誤地描繪成天生比婦女更有技術天賦”,這會限制女性接受科學教育進而參與技術創新的機會。還有觀點認為女性接觸科技和互聯網是不道德的、不必要的,這實際上增加了婦女獲得和使用互聯網的難度。
女性無法在技術創新中平等受益,典型的例子是數字性別鴻溝的出現。在數字化時代,獲得和使用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是獲得數字服務的基礎,這方面存在明顯的性別差距。據統計,2022 年全球使用互聯網的女性比例為63%,男性比例為69%,女性擁有手機的可能性比男性低12%。在最貧窮的國家和地區,婦女在數字化中的邊緣化程度更高;在婦女群體內,農村婦女、老年婦女和殘障婦女的邊緣化程度更高。
女性在接受數字教育和參與技術創新方面面臨很多阻礙,研究顯示,盡管在大多數國家女生在理科方面和男生一樣優秀,但目前全球只有28%的工程專業畢業生和22%的人工智能工作者是女性。
數字化的性別影響是多方面的,除了經濟和教育之外,還包括醫療衛生、氣候復原力、消除貧困、糧食安全和預防犯罪等多個領域。
新技術催生出新問題和新風險,使女性及其他少數群體面臨新的不利處境,比如技術助長的性別暴力和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性別偏見。技術助長的性別暴力是指基于性別原因,使用通信技術或其他數字工具實施、協助、加重或放大對某人造成傷害的任何行為,比如網絡性別暴力、網絡性犯罪、網絡人口販賣和網絡跟蹤等,這些行為會造成身體、性、心理、社會、政治或經濟等傷害,還會大幅增加抑郁癥和自殺的風險,特別是在青春期少女中。
技術助長的性別暴力具有交叉性特征,作為公眾人物的婦女等群體受到網絡騷擾的風險會更大。人工智能技術是由反映社會現實的大數據驅動的,但是當下社會普遍存在性別不平等現象,當人工智能通過機器學習習得這些帶有性別歧視特征的大數據并將其認定為“社會規范”,據此做出的智能決策同樣是帶有性別偏見的。
為應對數字化帶來的挑戰,古特雷斯呼吁各國依據科學制定性別平等政策,以促進性別平等和確保所有婦女和女童平等受益的方式,為技術開發和創新確定優先事項并提供資金。敦促各國消除性別數字鴻溝,使女性能夠平等接受數字教育、平等參與技術設計與決策;實施法律、政策和法規,以應對網絡性別暴力、侵犯隱私以及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性別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