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峰
摘要:全面提升綜合體建筑管理水平,要踐行規范化消防安全管理方案,針對綜合體建筑體量大、人員密集等特點落實可控性管理流程,從而在減少安全隱患的同時,為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綜合效果的優化提供保障,實現經濟效益和安全效益和諧統一的目標。因此,簡要分析了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風險問題,并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筑行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綜合體建筑數量隨之增多。為更好地應對綜合體建筑結構龐大、功能復雜而引發的問題,急須積極整合消防安全管理流程,構建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消防管理模式,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整體水平。
1 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風險
綜合體建筑存在著較多的消防安全風險問題。由于其體量較大,相應的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加。用電設施管理不當、消防疏散管理不到位等,會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落實產生影響。商戶自行進行二次裝修,也會對消防管理工作產生影響,甚至會制約整體管理的效能。
1.1? 管理難度較大
對于綜合體建筑而言,體量龐大、結構形式復雜、經營類別繁多是較為突出的特點,這大大增加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綜合體建筑中多采用商戶聯通結構模式,電動扶梯、中庭結構大面積共享,內部連接較為緊密,一般只是借助防火卷簾進行防火分區。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火災,高溫濃煙擴散得非常迅速,繼而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安全事故。綜合體建筑中涉及商品零售、商務辦公、公寓住宅、餐飲娛樂等多樣化項目,部分直營管理、部分分包分租,加之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對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這就大大增加了火災安全管理的難度[1]。
1.2? 消防隱患較多
在綜合體建筑中,多數商鋪會選擇二次裝修對經營區域進行改造,在這過程中甚至會隨意改動防火防煙分區布局,嚴重破壞防火分隔等功能。與此同時,部分商鋪用收銀臺、試衣間等遮擋消防設施的問題也較為嚴重,動態火災隱患多且非常復雜,這就大大增加了不確定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另外,依據相關單位開展的火災原因調查分析數據可知,多數火災發生的原因都是電氣線路故障。而在綜合體建筑中配置有大量的暖通設備、音頻設備、電子化辦公設備、照明設備等,用電量大會增加火災隱患,出現用電超負荷引發的火災現象。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設備線路設置存在差異,不兼容的問題也較為常見,一旦線路分支增多或者結構過于復雜,就會造成電氣火災的發生。
1.3? 疏散逃生困難
正是由于綜合體建筑體量大、結構復雜、顧客眾多,使得人員密度甚至能達到5~6人/m2,一旦發生火災,人員恐慌,極易發生擁擠、踩踏等情況。并且部分綜合體建筑中的電影院等大型娛樂場所的疏散通道與百貨區聯通,這些場所為了一時方便甚至會在非營業時間封閉疏散通道,這就大大增加了安全風險的發生概率[2]。除此之外,也由于綜合體建筑經營的特殊性,使得內部監督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到位,沒有踐行規范化統一監督流程,這就必然會造成部分問題“屢禁不止”。
2 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建議
基于綜合體建筑結構的特點,要按照規范化流程落實消防安全管理方案,提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并盡早預測綜合體建筑的消防安全隱患,從而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整改。不僅要明確消防安全責任管理內容,而且要踐行全過程安全監督機制,提高全員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度,為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全民參與奠定基礎。
2.1? 落實安全責任機制
在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相關部門要明確安全責任主體,保證使用單位、產權單位能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有清晰的認知,從而全面優化消防安全管控工作[3]。第一,所有單位的法人以及管理人員要全權負責消防安全工作內容,及時排查、及時整改,在明確工作責任內容的基礎上,更好地開展后續工作。將相關責任內容落實到個人,以便能增強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減少安全隱患問題的留存,踐行更加科學的可控化管理方案,維持綜合監督工作的平衡。第二,要制定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的安全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規則,并且要求內部人員能全面踐行具體工作,及時落實滅火行動應急疏散預案的指導工作。第三,要積極協調所在單位開展規范化維護管理、經營管理、改擴建監管等工作,保證消防安全監管流程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并且要及時進行消防安全防護措施的監督管理。第四,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消防安全工作例會,每周都要進行相關工作的總結,集中討論單位消防安全工作的具體方案,并且要對涉及消防器材消防設施的采購、消防經費的投入支出、火災隱患的排查等工作內容予以階段性總結,制定更加科學的工作規劃。第五,在綜合體建筑消防管理工作中,要結合實際情況依據消防法規組建志愿消防隊,并按照相應的要求配備器材。與此同時,依據具體情況完成防火定期巡查工作,制定滅火行動、應急疏散預案等實戰演練,從根本上提高協同管理的水平[4]。
2.2? 日常管理
要踐行日常管理規范,保證消防設施管理、從業管理以及人員管理等工作內容都能滿足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提高階段性管理水平,同時保證管理內容、管理辦法等符合實際需求,從而優化管理質量。
2.2.1? 完善消防設施管理
對于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而言,消防設施管控也是非常關鍵的環節。要及時落實定期管理方案,確保消防設施管控工作符合實際需求,同時也要減少資源損耗。第一,在消防給水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的狀態下,要依據綜合體建筑管網消防安全管理標準設置閥門結構,保持常開狀態或者是常閉狀態。而對于高位消防水箱、氣壓罐等基礎性消防設施,則要定期進行儲水量和容積參數檢查,確保其滿足消防規范的具體要求。第二,消火栓、常閉式防火門、排煙口等都要標注相應的使用方法。第三,由于多數綜合體建筑內都是借助防火卷簾進行消防防火分隔,所以,要對防火卷簾進行階段性檢查,保證其正常開啟和關閉;要對其兩側0.5 m和下方0.5 m的位置進行清理,避免障礙物的影響;劃定相關黃線范圍,優化整體消防設施常規化管理水平[5]。
2.2.2? 從業管理
在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控工作中,用火、用電等日常安全管控工作也至關重要,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監督,確保能從源頭上避免消防安全問題,保障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日常管理的常態化和規范化。第一,若是實施動火操作,工作人員和相關部門在進行明火操作前要主動申請動火審批手續,一切檢查合格后才能操作實施。另外,明火作業現場要做防火隔離處理,并配備相應的滅火器,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避免對綜合體建筑內其他設施造成影響,從源頭上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提高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的水平[6]。第二,要避免在營業期間實施動火作業,如不可避免,需結合綜合體建筑的實際運營情況,選取錯峰操作、歇業操作等方式,有效減少明火作業對安全造成的隱患。第三,在綜合體建筑內,要明確標注“禁止吸煙”“禁止燒香”“禁止使用明火照明”等內容,有效規范相關業主的行為。明令禁止操作的同時要落實相應的懲處機制,增強業主的安全意識,更好地減少問題的發生。若有特殊的演出或放映活動,也要嚴禁明火表演。第四,綜合體建筑內商戶數量較多且從業內容復雜,因此必須要求各個商戶在進行電氣線路敷設、電氣設備維修安裝時,聘請具備從業資格證的專業人員,按照國家安全規程有序操作,從根本上避免私接電線、私設電路等問題。與此同時,管理部門要對業主購買的電熱、電氣產品予以驗收并實行集中管理,確保其滿足國家安全標準。
2.2.3? 人員管理
要結合綜合體建筑實際消防安全管理情況開展定期的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提高日常化管理的基本效果。一方面,要確定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等,并對其進行半年一次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確保其能充分了解建筑結構和消防設施的布設情況、熟練掌握消防應急疏散預案,一旦出現安全隱患問題能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撤離,從而最大程度提高消防應急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7]。另一方面,要定期對消防志愿者、保安人員、專職消防人員予以滅火技能的指導,組織重點人員進行消防安全知識的學習,并檢查其從業資格證,促使其在上崗前完成消防安全培訓和考核,滿足從業人員基本資格后再開展具體作業。
2.3? 信息化管理
隨著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中。要想更好地提升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就要積極整合技術內容,建構更加科學規范的信息化管控模式,以維持良好的管理水平,減少安全隱患對建筑造成的影響。
2.3.1? 流動性監測
流動性監測主要是聯合公安機關建立的天眼系統,在綜合體建筑周邊設置對應的探頭,形成完整的監控體系;及時對配電室、消防控制室、備用發電機等關鍵區域予以集中管理,有效提高監督管控的規范性和及時性。與此同時,設置專門的探測設備完成異常信號的接收,例如,針對人流量較大的出入口、人員密集的場所予以客流量監控,及時采取分流管理措施,以更好地規避人員密集造成的安全隱患[8]。
2.3.2? 消防物聯網
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在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工作中,建構更加科學規范的應用模式,實現自動消防系統狀態管理、報警管理、故障信號實時性監測管理等,從而全面提高綜合體建筑監督管理水平,維持科學管控效能。并且,物聯網技術能動態了解消防器材的完善程度以及運行情況,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3.3? 電氣隱患監測
對于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而言,由于餐飲類項目使用燃氣較多,因此要設置自動切斷裝置和燃氣泄漏報警裝置,確保能實時完成相關參數的記錄和匯總,有效聯動消防控制室,一旦接收到異常數據信號就能及時報警。另外,在電氣火災發生概率較大的區域內,借助智慧用電系統或者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就能及時了解電源、火源、燃氣等使用狀況,一旦出現異常可迅速切斷源頭。
2.4? 安全疏散
在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也要關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設施的設置[9]。第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要保持暢通以確保安全性,避免堆放雜物或者是人為設置障礙,有效提升安全出口等位置的管理水平。第二,常用安全出口要避免人為設置障礙,一些貨物運輸通道、人員疏散通道都要設置常開式防火門,確認火災信息后就會自動關閉,并且將相應的動作信號直接回傳到主機位置。第三,要對閉門器、順序器等常閉式防火門予以定期檢查,確保其完整性和可用性,根據實際情況落實相應的防火封堵。第四,在疏散通道內一定要避免布置裝飾物,并且在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不設置門檻,緊貼門口外1.4 m范圍內不能設置踏步[10]。
2.5? 消防控制室
對于綜合體建筑而言,不僅要對日常化消防安全管理予以重視,而且也要對消防控制室等專業管理機構實施規范化管理。首先,綜合體建筑消防控制室內要確保在崗值班人員在2人以上,確保24h在崗值守,并且相關工作人員要具備相應的從業資格證。其次,在崗人員值守期間要能應對相關問題,無論是控制柜接收還是火災報警信號處理等,都能按照具體管理規程一一落實;確保在出現火災問題時第一時間撥打“119”火警電話,能準確描述著火位置、可燃物質、傷亡情況等,為進一步提升疏散效率和滅火救援活動提供保障。最后,在崗值班人員值守期間要及時了解消防控制室內設施的實際運行情況,在集中完成控制室值班日志記錄工作后,及時發現、處理故障信息,最大程度提高故障排除率,為后續監督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實創設良好的應用環境。
3 結語
總而言之,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要從日常管理、信息化管理、消防控制室管理、安全疏散管理、責任機制管理等多方面落實更加科學的監督管控工作,提升常態化管理的水平,更好地推行良好的消防管理模式,減少安全隱患,優化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效果,為綜合體建筑多元管理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丕龍.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探討[J].大眾科技,2022,24
(7):175-177.
[2]吳勇強.試析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對策[J].今日消防,2022,7(4):55-57.
[3]李心明.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問題探究[J].中國科技縱橫,2021(5):106-107.
[4]曹娟.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現狀研究[J].河南建材,2022(2):16-17.
[5]喬輝.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J].中國房地產業,2021(5):245.
[6]李青山.淺談性能化防火設計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以某商業綜合體為例[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7(3):147-151.
[7]鄭儀鳳.大型城市綜合體、超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問題及對策[J].低碳世界,2017(23):169-170.
[8]劉芳.新常態下的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措施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2(14):30-32.
[9]李敦宇.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管理與滅火救援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11(20):194-196.
[10]路世昌,尹強,朱超.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及發展[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10):1484-1486.
Discussion on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mplex buildings
Chen Chunfeng
(Pingdu Fire and Rescue Section,Shandong? Qingdao? 266700)
Abstract: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omplex buildings, it is necessary to practice standardized fire safety management programs, implement controllable management process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buildings such as large volume and dense personnel, so as to reduce the safety risks while providing a guarante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mplex buildings,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afety benefits. Therefore, the risk problems in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mplex buildings are briefly analyz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fire safety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complex building; fire safe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