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琦 伍志敏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強繼續教育,加快人才自主培養,不斷提升我國專業技術人才自主創新能力,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延安魯藝精神為追求,以培養新時代創作人才為目的,根據《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實施方案》(人社部發〔2021〕73號),經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申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承辦的“延安魯藝精神傳承高級研修班”于8月21日在延安正式開班。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主任姚友超,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喬宜男,延安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孫文芳,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紅春,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馮祺,延安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馮顏明,以及延安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延安國畫院院長李師明,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王厚祥,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延安大學二級教授梁向陽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全體學員出席開班儀式。開班儀式由喬宜男主持。
姚友超在開班儀式上介紹,本次高研班由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申報,入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2023年高級研修項目計劃。作為人事司同批次項目中唯一財政資助的項目,獲得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各位領導的高度重視。本次高研班既是一次藝術理念交流、美術技法探討的研修之旅,更是一次政治修養提高、政治品格陶冶的精神洗禮。研修班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延安魯藝精神為追求,以培養新時代文藝創作人才為目標,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艱邊地區中國畫、書法及文化管理等領域人才知識結構、創作理念的更新和提升工作。
姚友超對學員們提出三點希望: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一是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把藝術創作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緊密結合起來,牢記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以大時代觀激發責任擔當,不斷增強文藝創造的歷史自覺。以具有鮮明特點的筆觸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精神氣象、新圖景,為歷史存證、為時代留形;二是堅守人民立場,既要贊頌時代功勛人物,也要描繪平凡百姓,一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拼搏者、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扎根基層默默奉獻的平凡人物都值得我們濃墨重彩地刻畫和贊美;三是注重與時俱進,積極創新,不斷學習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新的方式,激發創意靈感、豐富作品內涵。古為今用、推陳岀新,以多種形式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和張力。
延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它見證了中國革命歷史的苦難與輝煌,誕生了偉大的“延安精神”。魯藝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人民經過長期奮斗、積累而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黨領導文藝戰線的偉大實踐之一。
喬宜男表示,此次培訓項目的40余位學員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有全國很有影響力的著名藝術家,更有各省畫院、書學院以及文化館的負責人與創作人員,他們既是文藝的創作者,還是藝術創作的管理者。精心安排的課程,不但能使大家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新與發展,更能貫徹黨的文藝方針,落實文化和旅游部的創作導向與文藝創作要求。通過延安紅色文化的洗禮以及魯藝精神的傳承,大家明確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每一個人都是一顆新時代文化創作的種子,定能為當代文藝的守正創新作出貢獻。另外,此次培訓也是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自身培訓系統特色建構的努力,以此摸索出一套藝術創作、普及、應用的培訓體系。
據了解,本次高級研修班持續至8月25日,在為期五天的時間里, 姚友超、喬宜男、王厚祥、林若曦、梁向陽、李師明分別為學員做包括黨的二十大精神解讀、學習傳承延安魯藝精神、中國畫傳承與發展、中國畫創作、當代書法篆刻發展、陜北文化與文學等方面的主題課程。此外,李師明、梁向陽還分別在延安魯藝舊址、延安大學等地為學員做現場教學;學員還參觀了位于延安紅街的陜西國畫院延安美術館舉辦的“到人民中去——劉文西延安寫生作品展”。
授課教師們均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此次培訓活動中。作為授課教師代表,王厚祥表示,魯藝精神是一座很大的文化思想的寶庫,影響深遠,長期影響著我國的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其中有三個方面令其深受啟發:一是以服務大眾為根本宗旨,走進社會,融入生活,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二是視野開闊、勇于創新,打通了自然和人文;三是出作品、出人才離不開魯藝精神的激勵。他表示:“能來參加此次活動,有一次和來自全國各地文藝工作者交流的機會,特別高興。”
林若曦對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有深切體悟,他表示,作為傳統藝術的中國畫,不僅需要深入發掘傳統的精髓,更需要反映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創造力。在延安這片紅色的熱土飽含了積極進取的創造精神,為推動中國畫的發展與創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蓬勃生機。
李師明認為,高研班的開班是全國文化藝術界的一件大事,也是關乎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一件大事,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此次研修班的開設不同于一般的研修班,關乎到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梁向陽表示,這次研修班的課程組織合理、內容清晰、重點突出。學員們通過在延安的現場研修學習,重回歷史現場,感受延安文藝魅力,弘揚魯藝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一定能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
本次研修班的學員是來自全國文化與旅游系統的長期從事中國畫、書法創作以及文化藝術管理領域的青年藝術家。通過五天的學習,學員們紛紛表示此次高級研修班學習是一次寶貴的經歷,通過學習和實踐,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專業能力,也加深了對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責任和使命的認識。
作為學員代表,北京畫院的王冠軍表示,非常榮幸參加延安魯藝精神傳承高級研修班,也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一定要切實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藝術創作能力。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要深知藝術的力量和責任,深入學習延安魯藝精神,將藝術植根于人民,用心用情為祖國和人民揮毫潑墨。
陜西書學院院長楊小琪表示很有收獲:通過結識各個地區的文化藝術工作者,進行了全方位的交流,對當代中國畫和書法篆刻藝術有了更高層次、更客觀的把握。并且,沉浸在延安紅色文化之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魯藝精神的真正內涵,油然而生出弘揚傳統文化和書法藝術的時代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