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天龍


摘? 要:為了使高職《動物傳染病》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地方動物傳染病流行的種類和特點相匹配,同時兼顧教學課時要求,筆者提出了高職課程教學內容區域化構建,通過對照國家動物傳染病名錄,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刪減和整合,以一類、二類動物傳染病和浙江地區常見的三類動物傳染病為重點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在傳染病綜合防控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的培養;與此同時,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對教學師資、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資源進行了重構和開發,以滿足線上線下、不同生源和執業獸醫師考試的需要。
關鍵詞:動物傳染病;區域化構建;高職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C ? ? ? ?文章編號:1001-0769(2023)04-0082-04
圍繞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戰略,貼近就業形勢,對接本地產業結構,開展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產業結構相匹配的職業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1]。《動物傳染病》課程作為高職動物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其教學需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結合本地動物生產和動物傳染病流行特點,構建與之相配套、相適應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體現課程的區域特色,這樣才能培養出服務于共同富裕、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時代工匠。
1? 《動物傳染病》課程區域化構建的背景和依據
1.1 地方動物生產特點的影響
2013年以來,浙江省全面落實生態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和實踐“兩山理論”,通過采取“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等環境治理手段,促進畜禽養殖業完成減量提質目標。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養殖業環境資源受到較大制約。豬、兔的飼養量出現大幅度下降,家禽出欄量有明顯提升,奶牛業穩中有升(表1),畜牧業產值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的占比相對穩定(表2)。目前浙江省傳統養殖業已形成了以豬、家禽、奶牛和兔為特色的養殖新格局。但作為人口凈流入省份,浙江省人均豬牛羊肉產量有逐年下降趨勢,進口或從省外調入的動物性食品數量明顯增加,動物傳染病防控出現“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新特征。
1.2 高職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生源和就業崗位區域化
據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官方統計,2021年學院的浙江省生源為86.52%,95.36%的畢業生在浙江省就業,職業與浙江省農牧業和寵物行業緊密相關。
1.3 《動物傳染病》課程教學學時限制
《動物傳染病》課程是動物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共64學時,其中技能操作實踐學時占50%以上,教學模塊見表3。
2? 《動物傳染病》課程區域化構建的基本內容
2.1 重構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掌握與動物傳染病防控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素養,基于表3的教學模塊,對照國家一類、二類、三類動物傳染病名錄,以一類、二類動物傳染病和浙江省常見的三類動物傳染病為教學重點,從病原體特征、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癥狀、典型病變、診斷方法以及綜合防治等方面進行教學。此外,將其他的三類動物傳染病作為課程教學資源納入網絡平臺,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學習。
重構后的《動物傳染病》課程以口蹄疫等9種一類動物傳染病、狂犬病等16種二類動物傳染病、偽狂犬病等25種三類動物傳染病為主,組成課堂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避免面面俱到。與此同時,任課教師積極追蹤國際、國內動物傳染病方面的前沿知識,動態更新教學內容,滿足實際生產需要。
2.2 創新教學方法
廣泛采用啟發式、互動式、問題式和案例式教學以及翻轉課堂、微課堂、教學做一體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沉浸于課堂學習。此外,任課教師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從而培養出量大質優的新時代工匠[5]。
2.3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由于《動物傳染病》課程教學內容根據浙江省動物飼養的種類和數量進行了重構,課程教學團隊的每一位任課教師需要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知識、技能和素養,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確保較高的教學質量,同時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需求,完成教學目標。
圍繞現代數字職教新特點,通過數字賦能,完善數字化教學的必備技能,尤其在PPT制作、多媒體制作、課程網站建設、數字剪輯、虛擬仿真技術、課堂語言駕馭、課堂管理、師生溝通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等方面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此同時,將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標準融入教學過程,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2]。
為了使教學技能貼合生產實際,任課教師需要通過在養殖場和寵物醫院鍛煉、帶學生崗位實習和參加校企融合技術創新等多種途徑,有針對性汲取和提煉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知識、技能和素養,不斷完善自身創新、創強能力,以高素質、高技能的“雙師”形象和自身實力贏得企業青睞,成為企業發展的“搖錢樹”和企業主的“座上賓”[3]。
2.4 建設教學資源
結合浙江省動物生產、寵物養護的具體內容,通過校企融合開發《動物傳染病》新形態校本教材。在采用國家級和兄弟院校教學資源庫的基礎上,校企合作開發和建設網絡教學資源,把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引入教育教學實踐[4]。
3? 構建過程需要考慮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3.1 需要考慮的問題
3.1.1 不同生源及其就業需求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動物醫學專業已經實現全國招生,不同生源地的學生,學習的動機不同,畢業后就業崗位各異,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與其預期的工作崗位的匹配度。
3.1.2 執業獸醫師考試的約束
國家執業獸醫師考試制度是獸醫行業準入的必要條件之一。該考試的內容涵蓋了《動物傳染病》的所有內容,需要解決動物傳染病課程教學內容與考試內容相銜接和相匹配的問題。
3.1.3 畜產品入境或跨區域調運導致的疫病風險
近幾年浙江省人口呈明顯正增長,而省內動物性食品的供給規模相對穩定,盡管可以由其他的動物性產品(如水產動物產品)實現部分替代,但消費習慣的不同使浙江省畜產品尤其是豬牛羊肉的供應存在較大的缺口,每年入境或省外調入的畜產品逐年增加,導致動物傳染病傳入的風險增加。當傳染病的種類突破教學計劃規定的學習內容時,學生有可能出現認知真空。
3.2 應對措施
考慮到以上問題,教學團隊建設了《動物傳染病》專題網站,充分挖掘課程教學資源,并及時更新和不斷豐富其內容,將由于課程學時限制導致未能在線下展現的內容全部上線,以滿足學生線上線下同步學習和參加國家執業獸醫師考試、省外就業、學習檢驗檢疫新知識等需要。
4? 結束語
構建區域化《動物傳染病》課程,是為了結合本地養殖業的實際情況,體現區域特色,從課程微觀角度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突出和落實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的一種嘗試。當省域內動物傳染病流行種類和方式發生改變時,課程教學內容需要實時調整,以具備更強的內容針對性和實施的有效性。
構建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任課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尤其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創新、創強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掌握和應用動物傳染病防控的綜合職業技能,在具體的工作中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6]。
參考文獻
[1] 梁小紅,王曉敏,李玉平,等.“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學特色化改革[J].廣州化工,2021,49(11):176-177.
[2] 周業雙,黃貴英,鄭紹紅.地方開放大學特色課程建設:內涵、價值及基本策略[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1,23(1):41-48.
[3] 黃偉.課程建設的三個問題和三個向度[J].江蘇教育,2021(36):23-25.
[4] 黃艷芳,李俠.基于產業全景圖視角下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優化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2(3):60-64.
[5] 李海東.“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模式與路徑[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2,39(2):87-90.
[6] 黃貴英,周業雙,鄭紹紅.鄉村振興戰略下地方開放大學特色專業的建設路徑[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22(1):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