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樟柯 魏曉軍
山西電影學院隸屬于山西傳媒學院,作為山西省首批特色行業學院,按照建院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出作品、出人才,辦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電影學院”目標,堅持以立足山西、面向全國、聚焦行業、服務社會為總體格局,以產學研創展一體化培養、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全產業鏈一體化參與相統一的三個“一體化”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實踐教學與集中實踐相結合、集中實踐與成果展示相結合的三個“相結合”為基本方略,不斷優化理實融合的教學體系、優勢突出的教學模式、結果導向的育人效果,為探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電影創作與制作人才和高等院校服務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筆者從“產學研創展”一體化電影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切入,就山西電影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拓寬行業交流、深入服務社會等問題進行探討。

圖1 山西傳媒學院山西電影學院院長賈樟柯開展名師·名家講壇
影視行業的職業性和專業性決定了人才培養應關注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整體提升,將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培養視為核心。山西電影學院“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遵循“立足現狀、對接行業、突出應用、服務山西、整合優化”的基本原則,密切關注行業發展狀況,積極回應行業人才需求,依托戲劇與影視學等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影視攝影與制作等國家級一流專業和錄音藝術等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發揮學院影視教育特色和影視創作的基礎優勢,遴選組合與影視行業發展關聯度大、支持性強的專業,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影視制作專業群做出了努力。同時,積極調整學科專業,構建了以一級學科戲劇與影視學為龍頭,以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導演、影視攝影與制作、錄音藝術、戲劇影視美術、電影學等6個本科專業為支撐,以“編劇—導演—攝影—錄音—美術—理論批評”為主要環節的全產業鏈專業教育體系,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無縫銜接和全面契合。
人才培養中,通過引進行業“一流專家”,利用“一流的硬件”條件開展教學,兩個“一流”相結合,實現學生“基本職業能力、專業應用能力、社會適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四種能力的提升。通過“專業教育+課程實踐+‘項目制’實習創作+市場”的“無縫”對接,達到“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崗,上崗即頂崗”的“無縫”對接,兩個“無縫”對接,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要求零距離。按照“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開展“2+1項目式教學”,即“課程作業+跨專業聯合創作+學科競賽”,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實現“電影夢”。
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學院積極加強學科專業內容的相互滲透和交叉融合,以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為抓手,寬領域、多渠道地整合山西省內外各方面影視資源,統籌理論教育、實踐教學、實習創作、影視策展,堅持“產學研”融合、“創展”聯動,賦予了“產學研創展”一體化電影人才培養模式新的內涵。
“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也涵蓋三個“相結合”的育人過程。三個“相結合”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實踐教學與集中實踐相結合、集中實踐與成果展示相結合。這一育人方案以理實一體化實踐教育為主體思路,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實現了高校影視人才培養的創新。秉持“實踐即實戰”的信條,在教學課程設置中,山西電影學院明確“實用、有效、先進、育人”的教學理念,將培養“專業需求能力、藝術審美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社會適用能力”作為課程設置的核心目標,實現了教學理念上的革新和突破。以此為支撐,學院建設了以“影視聲音創作”“影視剪輯”“影視照明”“影視美術設計”“影視表演”“影視攝影”等國家級、省級、校級一流課程為示范的影視類專業核心課程群。同時,為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要求的無縫銜接,構建“一貫穿、二對接、三融合、四突出”的課程內容體系。將課程思政建設貫穿始終;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創作流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融合、藝術創新與教學提升融合、創作實踐與理論學習融合;突出影視行業前沿性內容、突出教改教研最新成果、突出課程效果、突出課程特色。學院師生創作了《紅日》《傅山》《紅絲帶》《豫讓刺趙》《桐葉封弟》《燃燈者》等舞臺劇,以山西故事為載體,將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內核精神進行集中表達。此外,“1+2翻轉課堂”“1+2項目式教學”“學科競賽+課程作業+跨專業聯合創作”等教學方法交叉融合、多管齊下,也為理實一體化實踐教育的成效提供了保障,推動完善了“產學研創展”一體化電影人才培養模式。
事實上,早在山西電影學院建設之初,所規劃的“一校兩基地”辦學模式已經為“產學研創展”一體化電影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提供了必要的支撐和條件。這也是山西電影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體現。“一校”即山西傳媒學院文華校區;“兩基地”分別為承載電影展映交流與影視實踐教學等功能的平遙實訓基地和以“工作坊制”“工作室制”模式開展電影藝術創作實踐教學活動的汾陽賈家莊教學實踐基地。目前,山西電影學院“一校兩基地”建設已經全面展開。2021年以來,山西電影學院作為主辦方之一舉辦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在國內國際的影響日益擴大,這預示了未來平遙實訓基地在電影展映交流方面的重要價值;汾陽賈家莊教學實踐基地也即將投入使用。一校兩基地按規劃投入使用、協同運作,將助力山西電影學院真正做到“教學、研究、創作、展映”的四位一體,實現“產學研創展”聯動的一體化育人體系建設。

圖2 山西傳媒學院山西電影學院舉辦第六屆平遙電影展
新時代,影視文化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高校影視人才培養是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對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電影創作與制作人才的山西電影學院來說,“產學研創展”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本質上正是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為重要導向,同步推進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積極培養應用型影視專業人才的重要探索。這一培養模式對影視藝術類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革新極具參考價值。
為了更加密切地關聯行業發展狀況,不斷調整優化人才培養舉措,在建設、推進和完善以三個“一體化”、三個“相結合”和“一校兩基地”為關鍵舉措的“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創新“三進三平臺”人才培養路徑。山西電影學院進一步加深與國內外影視行業的互動交流,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深度和廣度上邁上新臺階,“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實踐逐步深入。
“三進”即引進行業專家“進學院、進課堂、進實訓室”。在建設特色行業學院的過程中,山西電影學院聘請了賈樟柯、霍廷霄、王樂文、余力為、袁媛、張陽、沈劍勤、林旭東等眾多行業內高水平專家,以推動學院的高質量發展和人才的高質量培養。眾多來自創作一線的行業專家結合自身的從業經驗,就學院發展、電影創作、人才培養等提出意見和建議;與學院教師共同研討制定戲劇影視導演、錄音藝術、電影學、戲劇影視文學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學院創辦“名家·名師講壇”,邀請《霸王別姬》《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唐山大地震》《白鹿原》《長津湖》等電影的創作者霍廷霄以及謝飛、賈樟柯、林旭東、余力為等,就電影美術、電影導演、電影編劇、電影錄音、電影攝影、紀錄片等方面,為學院不同專業的師生開展講座。這一系列“進學院”活動,使學院師生在與影視行業的深入交流中,拓寬專業視野,樹立“大電影”的理念,了解更多行業前沿的知識,明確當前影視產業行業對人才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的要求,為學院推進人才培養與行業人才崗位需求的高度銜接,職業技能培養適應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技術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據。
在“進學院”的基礎上,山西電影學院進一步實施專家“進課堂”行動。學院邀請行業專家講授了“紀錄電影史”(制片人、紀錄片導演、編劇雷建軍)、“制片管理”(電影制片人張冬)、“電影劇本創作”(編劇顧崢)、“電影史”(紀錄電影研究者、畫家、電影剪輯師、電影評論家林旭東)、“電影美術創作基礎”(電影美術師霍廷霄)、“電影聲音創作”(電影錄音師沈建勤、張陽)、“新媒體創意與寫作”(李徑宇)、“電影劇本創作”(編劇袁媛)、“電影導演基礎”(電影導演、編劇王晶)、“科幻電影的建筑基因”(建筑設計師、電影顧問廉毅銳)、“電影攝影基礎”(電影攝影師余力為)等課程。行業專家“進課堂”是對影視專業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探索,也是深入實踐“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了影視行業的發展趨勢,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視野和素養能力;由于講授更有針對性,也使行業專家的寶貴經驗與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更進一步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與行業的銜接更為緊密。最后,在“進課堂”行動全面推進之余,學院還邀請中國第一代錄音師趙平先生指導錄音藝術(電影錄音)專業學生進行了全向聲錄音實驗活動。這是行業專家“進實訓室”的有益嘗試,也是山西電影學院“三進”舉措的最終完成。可以說,從“進學院”到“進課堂”再到“進實訓室”,“三進”解決學生專業視野、動腦、動手的問題,在實踐層面上拓寬了高校與行業互動交流的形式和內容,為高校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提供了典范。從另一角度來看,這種深層次的行業互動交流事實上為“產”“學”“研”“創”“展”五個側面的進一步聯動和貫通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基礎,也是“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拓展和延伸。
“三平臺”是山西電影學院為學院師生搭建的平遙國際電影展、86358賈家莊短片周、山西電影學院“小山獎”等藝術創作展映交流平臺。以山西電影學院為主辦方之一,依序分別面向國際、國內以及學院的“三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多層面的創作交流空間。在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山西電影學院教師編劇的院線電影《你的柔情》入圍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節“桐葉榮譽”單元,學生參與創作的電影《夜幕將至》獲得最高榮譽“費穆榮譽”;平遙一角單元展映了山西電影學院四部學生短片作品。在86358賈家莊短片周,山西電影學院眾多學生作品入圍其中的本土力量單元,如《609房間》《歸故里》《城》《南島》《不安之書》等都廣受好評。“小山獎”是山西電影學院打造的國內獨具標示性的學院派評價體系和獎項品牌。這一面向學院學生的平臺深度契合山西電影學院“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總體思路以及“創作為本”的大勢,策略性地融入“以賽帶練”的初始動機,拓展了“以練參評”“創評結合”的聯動模式,實踐了“梗概先行”“導師(團隊)扶持”“創作合軌”等特色機制,在激活學生創作熱情、挖掘學生創作潛能、提升學生創作水平的同時,也實現了學院一體化人才培養的既定目標。
就影視專業而言,專業需求能力、藝術審美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社會適用能力是應用型影視專業人才應當兼而有之的能力,所以當前的行業狀況和行業標準、行業的前沿技術、行業的知識需求是其應當密切關注的。只有保持與行業的“同頻共振”,才能確保在電影行業經歷巨大變革的時代里,培養契合時代語境和行業發展的專業人才。由此觀之,“三進三平臺”本質上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影視行業現狀、深入影視行業內部、接觸影視行業前沿的契機。其實現了學校與行業的貫通,能引導學生以開闊的視野和專業的視角審視自身,也為學院的“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踐上的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對影視行業而言,把握時代主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影視創作的主旋律;對影視藝術類高校而言,培養踐行“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理念的高素質應用型電影創作與制作人才是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
從“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總體思路,到“三進三平臺”的具體實施,作為行業特色學院的山西電影學院以新格局和新探索為新時代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電影創作與制作人才明確了尺度、樹立了標桿。但更重要的是,在探索高校影視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山西電影學院始終堅持服務地方文化和服務影視行業雙項并舉。這是其發展的初衷和方向,也是其“產學研創展”一體化電影人才培養模式得以深入實踐的根本保障。
自創辦之初,山西電影學院就秉持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始終關注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區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服務地方文化發展和服務影視行業發展雙項并舉,致力于培養精于影視藝術創作兼能服務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影視專業人才,以提高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學院堅持“學用結合”,建設文化影視支柱性產業發展的高水平專業群,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區域產業需求對接平臺,引導激勵青年學生在服務山西省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建功立業等,都強調將服務地方文化和服務影視行業作為自身發展的初衷和方向。在人才培養和課程實踐中,學院多渠道、多路徑、多手段地實踐了其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辦學理念。學院教師帶領學生200余人次,拍攝并制作完成的直播《雪山上的對話》、公益廣告12339國家安全舉報平臺、省紀委監委宣傳片、12集微劇《花的超時空拯救》、12集短劇《追夢實習手冊》、14集短劇《人設外賣店》以及阿加莎經典作品集等百余部(集),在愛奇藝、優酷、學習強國等多個網絡視頻平臺上線并被收錄,學生擔任混錄工程師的電影《烈火英雄》獲得較好的行業口碑,電影《東北虎》在院線上映,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等。
在對未來發展的規劃中,山西電影學院將強化政校、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加強與電影機構、文旅部門、影視公司等單位,以及電影家協會等行業協會組織的深度交流合作;對接山西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等建立“山西省電影劇本研發平臺”等;立足山西影視文化產業和經濟文化發展需求,聚焦影視行業及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和對影視產業貢獻顯著的標桿項目,如建設影視文化產業信息化協調創新平臺等,以提高學院對影視產業、地方戲保護、鄉村振興的服務能力;組建專家隊伍,為山西省影視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產品研發、技術培訓等服務;在政府政策與公共服務、電影制作規劃策劃、電影周邊文創產品研發以及影視行業規范制定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等等。從這些遠景規劃可以洞見,服務地方文化發展和服務影視行業發展也是山西電影學院一以貫之的發展方向。

圖4 山西傳媒學院山西電影學院執行院長魏曉軍擔任桐葉榮譽評審
山西電影學院始終以影視專業的獨特方式踐行著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初衷和方向。在構建和實踐“產學研創展”一體化電影人才培養模式中,學院發展、人才培養、服務行業和服務地方等目標的實現是相互促進的:著力培養應用型電影創作和制作人才為地方發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撐;服務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為人才培養提供實踐土壤;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影視專業人才是為行業的發展做貢獻,也可與學院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顯然,這種多要素互動協同的發展模式實現的是一種立體式、多向度的良性發展。這也正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和影視藝術類高校深入開展產教融合、積極推動轉型發展的理想狀態。
山西電影學院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產學研創展”一體化電影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是這種鮮明行業特色的集中體現。堅持以區域電影產業發展急需為牽引,堅持與行業產業緊密聯系、深度融合,探索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有效銜接機制,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構建高等教育與產業集群聯動發展機制,努力打造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應用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這是“產學研創展”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的核心內容。此外,山西電影學院對“產學研創展”一體化影視人才培養模式所做出的探索為地方應用型高校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方法,其志存行業、服務地方的發展方向也能夠為地方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