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星星 楊曉萌

本報訊 8月20日,時值徐悲鴻先生辭世70周年,為踐行其倡導使用貴州土紙創新中國畫藝術的理念,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牽頭,徐悲鴻紀念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主辦的“奔騰的精神——徐悲鴻中國畫展”暨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從徐悲鴻的貴州土紙開始——中國美術創新體驗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奔騰的精神——徐悲鴻中國畫展”共展出徐悲鴻不同時期的中國畫、書法作品40余件。貴州美術館、貴州省美術家協會先后邀請260余位全國美術名家使用貴州土紙創作了400多件作品。“從徐悲鴻的貴州土紙開始——中國美術創新體驗作品展”分“格物之驗”“物有萬象”“通達自在”三個單元,展示其中的100件(套)作品。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靳尚誼,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慶平,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馬鋒輝,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王明亮,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鄭欣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開幕式由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潘義奎主持。
吳為山在致辭中指出,徐悲鴻先生是一位以馬為自己的生命、以馬鼓舞人民,體現人格精神、家國情懷,為民族的獨立解放而戰斗的偉大藝術家。聽說貴州博物館藏有一批徐悲鴻先生畫在土紙上的作品,畫得那么好、那么多奔騰的馬,全國眾多畫家也在土紙上嘗試探索創作,便當即建議把這批作品借到中國美術館來展出。
靳尚誼表示,展覽以徐悲鴻筆下馬的“奔騰的精神”為切入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指引更多藝術家發揮所長、不斷奔騰向前,創作出更多為人民群眾所共勉的佳作,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社會;展覽以貴州的土皮紙為切入點,展示了徐悲鴻在貴州土紙上做的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創作的一批批精品,也匯聚了一批中國當代畫家在貴州土紙上積極開拓創新的作品。因此,本次展品的載體是相似的,一個是20世紀40年代,徐悲鴻先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進行創作;一個是在跨越時空80余載之后的現在,當代藝術家在這種古法造紙的非遺傳承項目的材料上不斷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大膽創新。
徐慶平說道,材質和技巧與創作有著重要的關系。徐悲鴻通過多種材料的對比、實踐,最后發現了貴州土紙的優越性,即吸墨力強、紙質堅韌不易破。而且貴州土紙的底色是灰色,使畫面層次顯得更加豐富和諧,也使得他的創作力得以快速發展。徐悲鴻不僅畫馬使用貴州土紙,他在創作新山水畫時大量使用的也是土紙。從土紙出發,看新的中國畫創作的時代,他的審美思想、畫材使用經驗仍然能在這個輝煌的時代奔騰不止。
馬鋒輝認為,本次展覽不僅能夠觀賞到徐悲鴻先生畫馬的精品力作,領略到他將貴州土紙特性和中國傳統筆墨進行有機融合的創新創造,還讓觀眾看到了當代美術名家延續徐悲鴻先生的探索道路,從時代之變、中國之境、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用當代筆墨樣式在貴州土紙上進行新的提煉和創作,全方位、全景色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這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傳承,更是一種精神文脈的賡續。據悉,展覽將展出至8月29日。(馮星星、楊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