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大志(化名),男,高三學生,身材魁梧,長相成熟,性格堅毅,家中獨子,其父母均為銀行職員,距高考還有40 天時來訪。進入高中后,大志成績優異,但一次月考成績下滑后,學習狀態變差,自我調適后未能緩解。得知即將到來的假期縮短后,他十分氣憤,有想砸東西的沖動,于是來到學校心理輔導室。
大志憤怒的原因表面上是假期縮短,實質上是內心焦慮。高考臨近,大志進入心理“高原期”,即盡管學習很努力,但成績不升反降。學習狀態不佳、月考成績下滑加劇了大志內心的焦慮。事實上,焦慮是一種復合情緒,包含恐懼、憤怒、痛苦、內疚等基本情緒。由于大志的批判性思維強,其焦慮情緒以憤怒的形式表現。
根據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理論,情緒是反映來訪者目標和資源的重要指標。在了解大志憤怒的原因后,我發現他目標清晰,改變動機強。基于此,我將會談目標設定為:引導大志宣泄情緒,探索情緒背后的目標和資源,轉化負面情緒。
第1 次輔導時,大志氣沖沖地來到心理輔導室,詳細講述了自己的情緒困擾。首先,我采用積極關注、傾聽和共情等心理輔導技術,營造安全、接納的輔導氛圍。其次,我運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中的“一般化”技術對大志的狀態進行正常化定位,并進一步引導、梳理和解讀,告訴他“高考前,很多同學都會進入心理‘高原期’,容易產生情緒困擾,通過調整后,學習狀態就會有所改善”。另外,大志跟我講述了中考失利未升入理想高中的往事,并且每當想起就會自責和懊悔。我利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中的“自我贊美”引導他覺察優勢,提升自尊:“你雖然中考失利,但進入高中后成績一直穩居前列,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大志告訴我:“雖然考得不好會難過,但我會總結經驗教訓。”
我及時肯定了大志的做法,使用“重新建構”技術對他的憤怒情緒進行了正面解讀:“你之所以對放假安排如此氣憤,是因為想要利用假期好好休息,調整狀態。”“重新建構”技術給大志帶來新的視角,幫助他理解情緒背后的內心需求。通過輔導,我幫助大志緩解了憤怒情緒,建立了良好的輔導關系。通過協商,我們確定輔導目標為調整情緒,改善學習狀態。
第2 次輔導時,我通過“例外提問”技術詢問大志以前遇到類似情況時用什么方法。大志說:“以前太累時,晚自習會請假回家,但每次請假后,下次就會考不好,所以這個辦法行不通。”我覺察到大志現在信心不足,很在意成績波動。我請他畫了一張歷次大考名次波動圖,引導他從整體上看待成績波動。通過波動圖發現:每次他的成績下降后,下一次考試名次都會大幅提升。這一連串的“例外”背后,是大志所具有的優勢和資源,這個發現讓他眼前一亮。
我立刻使用“自我贊美”技術引導大志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大志說:“就是忘掉失敗,從頭再來。”我對他表現出來的堅韌品質進行了充分贊美。本次輔導,大志認清了自己的優勢,總結了成功經驗,提升了信心,緊鎖的眉頭舒展了。
第3 次輔導時,大志告訴我,這幾天自己的狀態好轉了,但聽到假期縮短的消息后,憤怒的情緒再次被激發。我和大志就自我調整情緒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在這一過程中,他將話題轉回到放假上,自言自語道:“時間這么緊張,應該一天假也不放。”面對他的矛盾態度,我使用“溫和挑戰”技術,真誠、好奇地表達疑惑:“之前你對假期縮短很抵觸,現在好像有了轉變,我很困惑,你到底是想放假還是不想放假呢?”大志沒回答,繼續自言自語。我再次表達疑惑,他突然大吼:“誰不想放假!”大志徹底地宣泄了內心積壓許久的情緒。之后,大志言語柔和了,流露出內心的真實需求:一是自己想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班主任的信任和家人的付出,成績下降讓他十分愧疚;二是想努力,但真的太累了,想休息又不想請假,擔心打亂備考節奏。訴說中,他的眼里泛起了淚花,內心的情緒由憤怒轉變為無助和悲傷。
我使用“關系問句”聯結大志的人際支持系統,詢問他在班主任和父母心中是怎樣的孩子。大志說,班主任和父母一直相信和包容自己。當我說出“我猜在他們心里,你一定是個懂事、努力的好孩子”時,大志從重要他人的看法中再次認識了自己,內心正向的能量啟動了。重要他人的信任激發了他對自己的認可,賦予了他強大的信心和行動力。通過這次輔導,大志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笑容,信心滿滿地離開了心理輔導室。
高考前,學生容易進入心理“高原期”,陷入情緒困擾。本案例運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經過3 次輔導,較好地解決了大志的情緒困擾,幫他重拾了信心,找回了優勢和力量。大志目標明確、動機強、內在資源豐富,適合使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面對情緒強烈的來訪者時,咨詢師首先要對其情緒給予充分的接納和理解,為其提供安全的情緒釋放空間,同時透過情緒看到其內心需求和目標。其次,圍繞目標探索例外,引導來訪者聚焦自身優勢和成功方法,看到希望,提升自信,最終完成負面情緒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