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坤東
(西安石油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快易網球作為一種網球場地上的革命性創舉,具有更加適合網球初學者,更加注重興趣培養,對場地的需求更低等特點,是現階段世界范圍內網球教學歷史的經驗總結,有著最適應時代的網球教學體系及理念。它更適合網球初學者,能夠有效降低網球學習的門檻,使更多人有興趣和時間投入網球學習中來;它對場地要求更低,小型場地的廣泛應用能有效降低網球學習者初始學習過程中對力量的需求,幫助其在網球學習初期就獲得控球的樂趣[1]。除此之外,快易網球更加注重快樂與分享,在降低學習者運動技巧的基礎門檻以外,還能幫助學習者快樂、安全、高效、循環地掌握網球初、中階段才能掌握的相關技能,在掌握這些相關技能后,網球初學者能夠更早地享有網球運動帶來的娛樂型紅利,更晚地接觸到網球學習中的難以掌握、控球困難、發力要求高等學習障礙。格外關注網球教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的快易網球可以幫助網球初學者快速掌握運動技巧,提高他們對網球運動的熱忱,培養學習者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
該研究將通過教學實驗所得到的科學數據來研究快易網球對初學者技術動作形成的影響。實驗對象為西安石油大學2022級選修網球課程的大一學生,共分為2個班,每班30人。其中,一個班采用快易網球教學方法,另外一個班采用傳統網球教學手段。教學實驗為12 周,在期末進行正手對打考核,達到14 次連續擊球為優,10 次為合格。最后通過兩個班級的對比來判斷快易網球教學模式對于初學者正手技術動作是否有影響,是積極影響還是消極影響[2]。
該文以西安石油大學2021 級大一學生為調查對象。選擇選修網球課程的大一學生60名。其中,30名大一新生采用傳統網球教學,作為對照組;30名大一新生采用快易網球教學,作為實驗組。實驗前兩組學生的身高、體重、學習經歷等一般因素沒有明顯統計學差異(見表1)。實驗周期為12周。

表1 兩組學生一般資料對比(n=60)
實驗前測試兩組學生正手底線抽擊球、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情況,發現兩組學生的兩項觀測指標均不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見表2)。所有學生均體質健康,排除慢性疾病、心臟病等不適宜參加劇烈運動等情況。

表2 兩組學生觀測指標對比(n=60)
1.2.1 實驗方案
該論文實驗時間為2021年9月7日至2022年11月4日,為期12周,每周2節網球選修課,每節課45min,在2021年11月8日進行學生網球考核,獲取實驗后數據。
其中,對照組進行傳統網球教學,實驗組進行快易網球教學。快易網球教學訓練方案見表3。

表3 快易網球教學訓練方案
1.2.2 實驗控制
該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原則,僅干預手段不同,其余如體育課進度、場地、時間、教師、測量人員、測量工具等均一致。
(1)測試方法
每人每個區域輪流發2 個球后進行交換,記錄20次內成功的個數。
(2)正手底線抽擊球測試方法
學生站在底線進行正手擊球測試,另一名學生站在線后進行“喂球”,要求學生向對方場地不斷擊球,要求回球落點在單打區域內,并且超過對方場地的線,記錄回球成功的個數。
1.2.3 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
學生正確完成動作技術,并且流暢,得分為85 到100 分;動作技術正確完成,動作欠缺流暢性,得分為75~84分;動作基本正確完成,動作缺乏流暢性,得分為60~74分;動作沒有正確完成,動作缺乏流暢性,得分低于60分。
1.2.4 數據的回收與分析
采取數理統計法,在SPSS 22.0和Excel統計軟件中對收集的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正手底線抽擊球技術是網球擊球技術中的重中之重。擊球動作要領(以右手為例):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側身向后引拍、步伐調整、前揮觸球、隨揮上肩。側身向后引拍:雙手持拍置于體前,身體向右旋轉45°,側身對著球網。左腳前腳掌著地,重心在右腳。兩眼目視前方,判斷來球的方向。步伐調整:判斷好來球的方向,小碎步調整,右手將球拍后引至體側腰部高度,球拍拍底與球網平行,拍面垂直于地面,左手指向來球的方向[3-4]。前揮觸球:右腳蹬地、轉體帶動腰腹來協調發力。以身體為軸轉動,大臂帶動小臂快速向前甩動,當球在身體右前方時擊球。隨揮上肩:持拍手由右下方向左上方自下而上將球拍隨揮至體前,左手接拍,放松地帶上肩部。身體重心由兩腳移到左腳,身體轉動向左前方,右手大臂置于體前,肩臂對著球網,右腳順勢向前跟帶。
兩組學生實驗前后正手底線抽擊球測試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兩組學生正手底線抽擊球測試實驗前后結果
實驗數據顯示,兩組學生在進行網球學習前后,其正手底線抽擊球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
對照組學生實驗前正手底線回球成功數量為(2.76±0.88)個;實驗后正手底線回球成功數量為(8.89±3.49)個;對對照組學生實驗前后正手底線成功回球數量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P值為0.00<0.01,說明兩組數據具有非常明顯的統計學差異,進而說明傳統網球教學明顯提升了學習者的網球正手底線抽擊球水平。
實驗組學生實驗前正手底線成功回球數量為(2.29±1.09)個;實驗后正手底線成功回球數量為(13.12±2.18)個;對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正手底線回球數量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P值為0.00<0.01,說明兩組數據具有非常明顯的統計學差異,進而說明,傳統網球教學明顯提升了學習者的網球正手底線抽擊球水平。
對兩組學生的實驗后20 s正手底線抽擊球數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發現t值為5.63,P值為0.00<0.01,說明兩組數據具有非常明顯的統計學差異,進而說明,快易網球教學方法對初學者進行正手底線抽擊球教學的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網球訓練方式。
此外,對照組平均擊球成功次數的標準差為3.49個;而實驗組為2.18 個,說明兩組數據在波動情況上,對照組波動較大。
網球技術動作是評價學員是否真正掌握了網球技術要領的動作指標,在完成基礎上還需保證動作的流暢性[5-6],能夠正確完成并且動作流暢的學生可以獲得85~100分,動作缺乏流程性的學生只能獲得75~84分,完全不能完成或沒有完成網球規定技術動作的學員得分低于60分。
兩組學生實驗前后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數據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兩組學生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實驗前后結果
實驗數據顯示,兩組學生在進行網球學習前后,其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
對照組學生實驗前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得分為(58.12±5.65)分;實驗后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得分為(81.04±6.40)分;對對照組學生實驗前后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得分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P值為0.00<0.01,說明兩組數據具有非常明顯的統計學差異,進而說明,傳統網球教學明顯提升了學習者的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水平。
實驗組學生實驗前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得分為(59.08±4.11)分;實驗后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得分為(89.00±6.31)分;對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得分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P值為0.00<0.01,說明兩組數據具有非常明顯的統計學差異,進而說明,快易教學明顯提升了學習者的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水平。
經過12 周的學習后,兩組學生在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上并沒有產生明顯的統計學差異,t值為1.19,P值為0.24。說明兩種方法教學下的學生在網球基本技術動作評價上并沒有明顯統計學差異。
在大學生初學者中,網球快易教學法在發球、正手入門學習時的教學效果均好于傳統教學法,能夠使初學者較快入門。快易教學法是針對初學者的啟蒙教學方法,在動作標準化的提高的過程中,與傳統網球教學方法相比并沒有顯著優勢,因此,兩種教學方法均需要鞏固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和美觀性。在教學理念上,實施快易教學法后的學生在發球和正手入門時平均成功次數的波動性較小,所以快易教學法更適合于集體教學,而在傳統網球教學法中,學員擊球動作成功率的表現具有更大的波動。
采用以游戲為主的快易教學形式。快易網球借助游戲的方式對比賽場景進行模擬,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發展網球初學者的網球運作能力以及實際比賽中的網球戰術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加強以互搏為主的教學環節。開展快易網球教學時,網球初學者可以借助游戲的方式快速進入互搏模式,以及借助對打的方式來鍛煉和發展自己的網球比賽戰術與策略。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更好地學習網球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