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
(貴州省凱里公路管理局,貴州 凱里 556600)
公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脈。公路的建設和維護需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路基防護尤為關鍵。路基防護工程是指在路基邊坡、路塹、路堤等部位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坡面破壞、邊坡滑移等現象,保證路基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同時提高公路的美觀性和環境效益。該文給以某國省干線工程為例深入探討公路路基防護工程施工技術要點,具有一定的技術參考價值。
某國省干線項目包含8 個標段,總長53.2 km,該項目路基防護工程涉及多種地質條件、地形地貌,包括黃土、砂巖、花崗巖、黏土等土體及平原、丘陵、山地、河谷等多種地形地貌。根據不同的路基邊坡坡度、坡高、土質特性,項目主要采用路基防護工程類型:拱型骨架邊坡防護、混凝土空心磚邊坡防護和邊坡植草防護,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案。
(1)仔細審查設計圖紙,了解設計意圖,如有疑問需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
(2)現場勘查。施工前詳細地勘查分析路基邊坡的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水文氣象等情況,確定路基邊坡穩定性,選擇合適的防護類型及施工方法,評估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3)做好施工技術交底,明確施工重點和安全隱患,準確識別風險,規避風險。施工人員需參加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1]。
(4)臨時道路修建。為保證設備、材料等物資的順利運輸和安全作業,路基邊坡附近需修建臨時道路,設置交通標志和信號燈,規范車輛行駛路線和行駛速度,避免交通事故及擁堵。
(5)結合現場地質條件于路基邊坡開挖必要的排水溝或設置排水管道,以減少雨水、地下水對路基邊坡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路基邊坡下設置支撐,防止路基邊坡滑移[2]。
(1)項目施工前,嚴格檢查使用的材料,確保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防護類型須嚴格按照設計圖規定,不得隨意更改或省略。
(2)邊坡防護需在堅實的基礎或邊坡上進行,禁止在松散或不穩定區域施工。
(3)邊坡防護施工前,需提前完成支擋結構、排水設施。
(4)為了保證防護結構與坡面緊密貼合,在防護施工前對坡面進行修整,以提高防護效果[3]。
4.1.1 施工工藝
路基拱型骨架邊坡防護是用預制的拱型鋼筋混凝土骨架與坡面土體結合的防護方法。其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
(1)主骨架。呈“U”形,寬0.6 m,間距3 m×3 m,與坡面土體形成穩定的拱形結構。
(2)次骨架。呈“L”形,寬0.5 m,錨入路基邊坡0.45 m,與主骨架相連,增加骨架整體性和結構剛度。
(3)截水溝。位于外部,寬0.1 m,深0.1 m,收集排出坡面上的積水。
(4)混凝土。用C25 混凝土于模板內澆筑成形,保證強度和耐久性。
(5)伸縮縫。沿路基拱型骨架護坡長每隔14~20 m處設一道,縫寬0.02 m,縫內塞瀝青麻筋,以適應溫度變化引起的變形。
(6)踏步。每隔100 m 澆筑一道,寬1.2 m,澆至護肩頂面,方便人員或車輛上下。踏步處于路堤邊坡單級高大于10 m 時,踏步單側需設立柱扶手欄桿,保障安全[4]。
4.1.2 路基拱型骨架邊坡防護施工技術要點
(1)基槽開挖施工。結合現成實際情況,沿著輪廓線開挖基槽,基槽的深度、寬度、高程等要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基槽的底部、側壁要平整光滑,無松散或破損土體。如有超挖或欠挖,應用同標號混凝土補平或清理。用縱、橫向掛線控制拱型骨架的平整度。按照由上而下的順序開挖,并及時清除槽內雜物。對于不穩定的槽底或坡面,應用同標號土進行換填夯實。根據實際施工能力和天氣條件合理確定開挖長度,避免長時間暴露造成邊坡失穩[5]。
(2)模板施工。基槽內側安裝模板,模板的材質、規格、尺寸等要滿足設計和規范的要求,模板的安裝要牢固可靠,無變形或漏漿的現象。模板施工前,先在邊坡內錨固鋼管穩固架,用于支撐模板。清理模板表面的油污和雜質,涂刷脫模劑。嚴格控制模板的線形,確保拱型骨架的形狀和尺寸。
(3)混凝土施工。模板內澆筑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強度等要滿足設計和規范的要求,混凝土的澆筑要均勻密實,無空洞、裂縫。拱型骨架的澆筑順序為基礎、拱架、平臺。采用汽車吊+料斗的方式輸送混凝土。嚴格控制好混凝土的相關指標后,再由下而上的順序進行澆筑,按照設計要求控制好澆筑速度,防止坡面混凝土滑落。及時進行灑水養護,覆蓋薄膜保持表面濕潤。
(4)模板拆除。當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一般為3 d),拆除模板,清理殘留物,檢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平整光滑,無缺陷或損傷的現象。混凝土強度、拆模順序要符合設計要求。
(5)路基拱型骨架施工縫施工。拱型骨架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作為施工縫,縫內用灰漿或其他材料填充,增加連接強度和密封性[6]。邊坡拱形骨架護坡結構示意圖見圖1。

圖1 邊坡拱形骨架護坡正視圖
(1)準備。檢驗混凝土空心塊,防止運輸、搬運、堆放等過程中損壞。清理邊坡表面,去除雜物,填補坑洼,確保邊坡平整密實。根據設計圖紙及現場測控點,放出邊坡防護范圍、線形,作為施工依據。
(2)鋪砌。開挖溝槽,確保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溝槽底部、側壁平整光滑,無松散或破損土體。鋪設水泥砂漿墊層作為空心塊底層。從下而上鋪砌空心塊,確保與邊坡線形協調,緊密貼合,無縫隙或錯位,間隔一定距離設置伸縮縫,填塞瀝青麻筋[7]。
(3)回填噴播。混凝土空心塊內回填適量的肥沃土壤,土壤厚度需覆蓋空心塊內部鋼筋網。回填土壤上噴播草籽或種植灌木等植物,以增加邊坡穩定性。噴播或種植后要及時澆水養護,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植物生長。正六邊形混凝土空心塊見圖2。

圖2 正六邊形混凝土空心塊
邊坡植草施工工藝流程:邊坡修整→鋪撒客土→草籽撒播→灑水養護。
(1)邊坡修整。填補邊坡坑槽、孔洞等,保證邊坡表面平整密實。同時完善排水系統,確保排水通暢,防止水對邊坡造成破壞[8]。
(2)草籽撒播。邊坡上均勻撒播草籽,確保草籽覆蓋率及密度。草籽種類、數量等需符合施工設計要求。
(3)灑水養護。撒播后及時進行灑水養護,保持邊坡表面濕潤,為草籽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養護時間至少20 d,直到草籽發芽、成苗。
(1)路基拱形骨架護坡施工時,為確保坑槽平整和穩固,應提前清除坑槽內的雜物。澆筑混凝土時確保混凝土均勻密實,無空洞或裂縫,并同步設置截水溝。
(2)混凝土空心磚施工時,應提前對邊坡進行修整,然后按照設計的形式和尺寸進行掛線放樣施工,確保空心磚與坡面緊密貼合,排列規整,不扭曲。
(3)邊坡植草防護施工時,應選擇根系發達、莖稈矮小、成活率高的草籽,按照15~20 g/m2的量撒播,并及時灑水養護,撒播不均勻或成活率較低的區域需補撒。同時,根據邊坡情況靈活選擇撒播或行播方法,種植深度不小于5 cm。撒播完成后進行灑水養護。為防止雨水沖刷,灑水養護后用農膜覆蓋。如坡度較大,可將草籽與混肥有機土拌制成泥漿,用機器噴灑[9]。
為保證施工質量,施工時按照以下標準和檢驗辦法進行質量控制。
主要檢測項目:
(1)混凝土材料的質量、規格和性能,現澆混凝土的強度等級。
(2)骨架護坡與邊坡的密貼程度和空洞情況。
(3)骨架護坡的鑲邊和截水溝與骨架的連接情況。
(4)沉降縫(伸縮縫)的設置、縫寬和縫的塞封情況。每100 m 抽檢5 處,監理方全程參與檢驗[10]。
一般檢測項目:護坡各部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檢驗方法需符合表1 要求。

表1 護坡各部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
綜上所述,該文以某國省干線項目為例,介紹了公路路基防護工程的施工技術要點,包括施工準備、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要點、主要防護工程細目的施工注意事項等內容。公路路基防護工程是保障公路安全運營的重要措施,需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地形地貌選擇合適的防護類型及施工工藝流程,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做好質量控制及養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