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勛,羅清榮,倫繼培
(1.廣州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2.江蘇交通工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巖溶地區地質條件復雜,地基承載力較弱,穩定性較差,而高速公路項目對地基承載力和穩定性要求較高,為滿足高速公路運行要求,巖溶地區高速公路多采用樁基礎以期穿越溶洞到達理想持力層[1],因現有勘探技術無法全面掌握地下情況,使得巖溶地區樁基礎施工過程不確定因素多、施工難度大、施工工期長,安全風險大,處理費用高,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導致巖溶地區高速公路項目造價控制難度高。
現有研究對巖溶地區造價控制的關鍵[2]、巖溶處理方式的優選[3]、巖溶處理成本的計算方法[4]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明確了巖溶地區高速公路項目樁基成本控制的關鍵在于溶洞處理成本的控制[3],對巖溶地區樁基造價控制起到了有力的指導作用。上述研究針對性較強但系統性有所欠缺。從業主方角度出發,巖溶地區高速公路項目造價的高低不僅關系造價管理工作,也取決于勘察資料的準確性、設計資料的合理性、施工方案的可靠性、經濟性以及工程量清單的落地性等因素。因此,該研究從業主方角度出發,通過分析及評價實際案例的造價管控手段,系統性地梳理高速公路項目關鍵階段的造價管控對策,為類似項目造價管控提供參考。
A 項目是廣州市公路網規劃“四環十八射十五條重要公路”中的部分路段,主線全長4.454 km,項目全線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項目位于三角洲沖積平原工程地質區(I 區),地形平坦,區域內隱伏巖溶位于第四系之下,全線均有分布。勘察結果顯示,項目內大部分地區巖溶發育,多呈串珠狀,埋藏深度變化較大,規模大小不一。場地巖溶屬中等發育,現巖溶率2.07%~73.18%,樁基位置巖溶屬弱~極強發育,樁基施工時,天然溶洞失穩風險較高。此外,項目在已通車的城市道路上高架建設,鄰近已建成的特大型城市供水引水管、大型橋梁、高壓電塔及房屋建筑群等,樁基的施工風險極大,造價管控難度高。
為安全起見,巖溶區域樁基一般設計為嵌巖樁穿過溶洞,A 項目樁基樁長在20~60 m 不等??辈祀A段,該項目在逐樁鉆探的基礎上,增加管波探測、跨孔彈性波CT 探測、區域物探等措施對樁基直徑范圍內的巖層特性、溶洞發育情況進行分析,大幅度地提升勘察結果可靠性[5]。
A 項目巖溶地區樁基按照“一樁一設計”“一樁一方案”的要求進行設計。結合勘察資料進行每根樁基的獨立設計,合理確定樁長,確保樁基落于可靠持力巖層。同時,針對不同樁基所在位置的溶洞發育狀態,提前策劃地基預處理及溶洞處理方案,做到“一樁一方案”,保障施工過程從容有序,高效預控。
招標準備階段,A 項目招標團隊在招標文件中約定了溶洞處理相關的計量規則及計量程序:
(1)單列溶洞處理措施對應的清單項目,如拋填、鉆孔、注漿、鋼護筒等,工程量按實收方。
(2)區分不同項目特征單獨列項,如區分土、片石、水泥等不同拋填材料單獨列項,區分水泥漿、雙液漿、水泥砂漿等不同灌漿材料單獨列項。
(3)明確樁基充盈系數及超出充盈系數部分混凝土的計算規則。
(4)明確將施工中的安全保護措施、規避塌孔措施、樁基施工成本風險、重復鉆孔費用(包括塌孔、卡鉆、掉鉆等原因造成的重新或重復鉆孔費用)包含在樁基成孔綜合單價中。
(5)列明應急搶險的人工工日單價、材料單價、機械臺班單價并明確其適用范圍。
(6)明確溶洞處理從變更申報、變更下發、過程見證到簽證確認的全流程。通過以上規定,做到溶洞處理費用計取規則清晰,履約便宜,執行高效。
招標交底階段,A 項目招標團隊對項目施工所面臨的各項不利因素、溶洞處理的專項方案、承包人的責任范圍等予以充分交底,將不利因素及溶洞處理引起的費用增量在清單中的體現位置與計取規則予以清晰說明,做到雙方信息對稱,從而獲得合理報價,規避履約爭議。
清標評標階段,A 項目招標團隊對投標文件中溶洞處理的報價進行了專項分析,確保定標清單中溶洞處理各清單項目的價格水平合理,以規避不合理報價帶來的履約風險或造價風險。
根據“一樁一方案”的要求,A 項目在設計階段初步擬定了地層預處理及樁基穿過溶洞的處理方案。施工階段,根據專家座談會意見及現場試驗情況,對方案的施工難易程度、安全風險和經濟性進行綜合評判后優化了處理方案,優化后的溶洞處理措施見表1。

表1 溶洞處理措施一覽表
溶洞處理過程中,A 項目造價管理團隊根據招標時約定的計量規則及計量程序對隱蔽工程進行變更審核、過程見證及簽證確認,留存材料票據并對現場情況進行拍照與視頻留痕,階段性地對過程隱蔽資料進行整理歸檔,為后期結算提供了易搜索、可追溯的可靠依據。
A 項目樁基總數量1 445 根,遇洞率約66%,根據“一樁一設計”“一樁一方案”的要求,設計單位出具了《樁基溶洞處理設計變更方案》,合計對959 根涉溶洞的樁基采取了增加鋼護筒、回填片石、回填黏土、回填水泥、鉆孔、預注漿等設計變更,涉及總造價14 278.38 萬元,折合單樁成本14.89 萬元/根,溶洞區域橋梁工程造價指標增加784.71 元/m2,造價指標增量偏低[2]。具體造價構成詳見表2。

表2 溶洞處理造價明細表
在溶洞處理造價中,鋼護筒造價占比最高,達溶洞處理總造價的73%。因項目臨近眾多已建成重要建、構筑物,溶洞處理方案偏于保守,鋼護筒使用率較高。在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應注意鋼護筒的觸發條件,建議在溶洞高度達到一定閾值的前提下再行使用鋼護筒[3],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考慮減少使用鋼護筒的可能性。
A 項目樁基I 類樁比例超90%,施工過程中未發生質量和安全問題。通過系統性預控的溶洞處理措施,A項目成功地規避了質量及安全事故的發生,也保證了項目進度,對比出現問題后再處理考慮,A 項目采取事前控制舉措至少節約3 個月工期。溶洞處理帶來的經濟效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規避質量及安全事故的經濟損失20 982.92 萬元。根據《樁基溶洞處理設計變更方案》,在原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合計對959 樁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優化措施,假設不對其進行優化處理,這959 樁中極大可能(按90%比例考慮)出現局部塌陷、塌孔、漏漿等一般問題,有很小可能(按1%考慮)出現斷樁、廢樁等較大問題,極小可能(按0.2%考慮)引發質量安全事故。據此測算直接經濟損失即規避質量及安全事故的直接經濟效益如表3 所示。

表3 規避質量及安全事故的直接經濟效益明細表
(2)節約3 個月工期減少的管理費276 萬元。該項目實施階段平均每月建設單位管理費約92 萬元。則節約工期3 個月可相應減少建設單位管理費276 萬元。
(3)節約工期帶來的國民經濟效益。按A 項目首年經濟效益約19 697 萬元進行折算,提前3 個月通車預計產生的經濟效益為19 697×3/12=4 924.25 萬元。
綜上所述,溶洞處理總體經濟效益合計26 183.17 萬元,詳見表4。

表4 溶洞處理經濟效益明細表
巖溶地區高速公路項目造價控制建議如下:
(1)業主方在勘察過程中應采用一樁一孔的鉆探布點,并結合管波探測、跨孔彈性波CT 探測等手段提升勘察結果可靠性;設計階段建議采取“一樁一設計”“一樁一方案”的設計理念,保障樁基設計的可靠性,提升巖溶地區樁基成孔的工作效率。
(2)業主方應在招標階段充分分析巖溶地質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并將相關影響在招標清單中體現,明確并強調業主方與承包方承擔的造價責任及溶洞處理涉及的計量計價規則,以獲得符合預期的定標價格,同時有效降低履約風險。
(3)業主方在施工過程中應審核巖溶處理方案,跟進巖溶處理情況,對巖溶處理投入進行見證及現場確認,及時做好過程資料歸檔及價格核定工作,為項目高效推進和精準結算奠定堅實的基礎。
(4)聯動勘察、設計、招標、施工、竣工全流程的造價管控手段能夠在保證項目進度、質量、安全目標的前提下,實現溶洞處理造價合理可控,并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5)溶洞處理過程中,鋼護筒的使用對造價影響較大,在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巖溶地區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過程中,可通過現場試驗測定鋼護筒使用的觸發條件,合理使用鋼護筒對減少溶洞處理造價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