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英

[摘 要]拓寬教育視野、創新教育方法是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需要,從基礎素質教育入手,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可從“教學目標要分層適度”“問題導引有適宜深度”“語用實踐有靈動廣度”“課堂互動見明顯效度”這四個方面,努力優化教學設計及課程實施,指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四度”教學法;核心素養;優化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2-0048-03
傳統的語文教育教學比較注重學生在文化方面的學習。然而,新的課程改革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核心素養已成為我國教學研究領域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因此,語文教師應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基礎素質教育入手,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四度”教學法概述
“四度”教學法即教師根據小學語文新課標、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學目標要分層適度”“問題導引有適宜深度”“語用實踐有靈動廣度”“課堂互動見明顯效度”這四個方面,努力優化教學設計及課程實施,指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創造創新,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二、“四度”教學法的具體做法
(一)教學目標要分層適度
教師要深入研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準確理解學段目標、實施建議和評價建議;認真學習“單元導讀”,深入閱讀課文,明確教材、單元、課文的內容、要求、核心知識點和能力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針對一節課教學內容包含的知識點和能力培養點,明確使用哪些字、詞、句、段、篇的內容來訓練學生的什么能力,引導學生掌握什么方法,采用什么方式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特別是了解基礎薄弱學生的情況,分層次設置適宜的學習目標,明確達成目標的相關方法,注重引導學生互相幫助、揚長避短、共同成長; 綜合分析,制訂分層、有序、適度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一課一得,有效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這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
(二)問題導引有適宜深度
教師通過深入解讀和理解文本,結合學生的思維層次和興趣,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提出一些思考問題。問題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呈現,如引領性問題、陳述性問題、應用性問題和探究性問題等。這些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產生的。通過問題導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導引要有適宜深度和一定力度,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層次。教師應創設發展高階思維的課程場域和課堂互動空間,指導學生或獨立,或合作地探索知識、解決問題、開掘精神空間,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受益者。這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方法。
(三)語用實踐有靈動廣度
教師通過組織大量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語用實踐,同時以“大閱讀”和“大語境”為活動載體。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大內容,即進行大量閱讀和廣泛實踐;二是大環境,即形成比較大的閱讀群體。通過讓閱讀成為一種常態,以“大閱讀”和“大語境”為紐帶,依托課堂,帶動以聽、說、讀、寫為基礎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靈活地將看、聽、說、讀、議、思、悟、寫等語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讓學生喜歡看、樂意學、用心想、細心寫,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用心傾聽,進行口語會話、交流討論、閱讀欣賞、品悟構思、角色演練、抒情表達等,廣泛開展語用實踐。教師還可以將自主預習、圈畫、批注、摘抄、寫話、小練筆、小作文等多種學習方式靈活組合運用,為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工具進行思維創造提供廣闊的空間。這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途徑。
(四)課堂互動見明顯效度
課堂互動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適合自身情況的學習方式,以達到自主學習的最佳效果;激發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熱情,引導他們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積極探索、欣賞和合作交流,同時開展探究性學習,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開展多元學習活動,包括但不限于生本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作者與學生互動、作業監測互評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引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高效學習,圓滿完成課程任務,從而顯著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總的來說,如表1所示,“四度”教學法的關鍵在于:一是,教師要深入了解學情和課文內容,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和需要培養的能力點,并設定適當的教學目標。二是,教師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設置適當難度的問題作為引導,將問題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始終。三是,教師應依托文本,開展各種語文實踐活動,以“大閱讀”“大語境”為載體,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動筆,廣泛進行語用實踐。四是,教師應組織生本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作者與學生互動、作業監測互評等多種學習活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討研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四度”教學法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教學目標要分層適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準則。它要求每節課都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節選)》這篇課文中,雨來的形象生動活潑,語言靈動有趣,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明確以下教學目標:首先,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學會一些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從而學會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通過導讀活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使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閱讀這一類書的興趣。最后,讓學生在文學作品的鑒賞中,走進人物的內心,把握作品主題,凸顯新課標的要求。只有將這三個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問題導引有適宜深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這些差異不僅體現在學生的性格特征、智力發育程度和思維能力等方面,還涉及其他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較大影響。語文教師應當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思維方式等在課堂導入時利用提問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語文知識轉變為主動思考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例如,在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的授課過程中,采用課堂思辨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熱情,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探究動物的有趣表現,讓學生對松鼠、螢火蟲和大象進行描述,使學生全面了解各種動物的特點和習性。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游戲活動,如先將學生分為兩組,輪流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拓展資料中典型的句式,讓學生找出一個數量詞加上一個名詞,并朗讀句式整齊的語句,兩組學生輪流朗讀,看哪個組找到的典型句式最多。教師可以打亂量詞的排列,讓學生搶答。這樣的游戲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名詞和量詞的搭配,更好地記憶量詞。
(三)語用實踐有靈動廣度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在語言和文字方面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因為語言文字類學科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石。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表達方式。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麻雀》的第三自然段中,對小麻雀的描寫,課文中運用了“呆呆”和“無可奈何”來形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類似“呆呆”和“無可奈何”這樣的形容詞來進行仿寫訓練,如讓學生用“癡癡”“無動于衷”等詞語造句。借助這樣的方式進行語用實踐,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文章中詞語的理解,還能夠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課堂互動見明顯效度
課堂互動對學生的引領作用同樣重要,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學習重點,提高學習興趣。比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卜算子·詠梅》一課后,考慮到學生缺乏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主動去思考,主動去探究,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得到發展。教師還可以將游戲引入課堂,先讓學生讀古詩詞,再根據個人的理解把古詩詞里的場景用筆畫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把這些場景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體會到古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教學,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都不一樣,課堂表現肯定會不相同。教師引導學生把內心所感受到的詩詞意境表現出來,讓他們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盡情地想象與聯想,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之后,教師再講解詩句內容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能使學生輕松地理解詩詞,并能在聽得懂的前提下誦讀全篇。這樣的課堂,氛圍輕松活潑,學生更樂于跟著教師布置的任務去完成課堂學習,既能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培養繪畫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獲得核心素養的發展。
總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日益受到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四度”教學法,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獲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蔡梓權.新課程問題教學法研究及其特色[J].基礎教育研究,2009(1):22-24.
[2] 屈艷娥.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視角[J].教育觀察,2021,10(7):132-134.
[3] 王福財.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0(6):100,102.
[4] 邵力鵬.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9(12):10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