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松平 鄭志宇 李勇 楊勝權
[關鍵詞] 新時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貴州省
[摘 要] 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省份,同時也是長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重要省份,貴州省生態狀況的好壞關系著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的生態安全,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影響著長江經濟帶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通過總結貴州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新時代貴州省水土保持工作面臨的新要求,提出強化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監督管理、推進綜合治理、深化監測評價和信息化建設、加強資金和人才保障等促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以期推動貴州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臺階。
[中圖分類號] S157[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000-0941(2023)09-0053-04
水土保持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舉措,也是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圍繞“大生態、大扶貧、大數據”三大戰略,堅持把水土保持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統籌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人為水土流失監管等水土保持工作,多管齊下推動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1]。貴州省地處長江和珠江上游,生態使命極其重大。隨著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的加快實施,長江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不僅關系到本區域的綠色經濟發展,還關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其戰略地位越發重要。通過總結貴州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實踐經驗,分析新時代貴州省水土保持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提出促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以期推動貴州省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臺階。
1 貴州省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1.1 水土保持體制機制更加健全
一是建立完善協調聯動機制。貴州省水利廳報請省政府召開了貴州省水土保持委員會會議,印發了《貴州省水土保持委員會工作規則》《貴州省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工作職責》,明確了各委員單位水土流失防治職責和目標,進一步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為統籌各部門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奠定了基礎。二是積極推廣以獎代補試點經驗。基于認真總結以獎代補試點成效,2021年底貴州省率先出臺了《貴州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工作實施辦法》,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調動社會資本參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021年以來,榕江、貴定、黎平、麻江、三穗、湄潭等6個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縣實施“以獎代補”建設模式,共撬動社會資本2 259萬元參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三是推行“競爭立項”機制。貴州省將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與特色產業、鄉村振興的結合程度,水土保持專項資金的支付和設施驗收等方面作為評分指標,擇優選定項目縣,確保項目建設質量,提高治理成效。
1.2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一是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2022年貴州省水土流失面積較2021年減少651 km2,其中中度及以下侵蝕面積減少486 km2,強烈及以上侵蝕面積減少165 km2。2022年貴州省水土保持率達到74.03%,較2021年提高了0.36個百分點,高于《貴州省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中制定的“十四五”期間水土保持率增幅平均值。二是積極推進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2022年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141個,預計新增治理面積1 580 km2。三是科學分解水土保持率目標值。將水土保持率遠期目標值和階段目標值分解至各市縣及貴州省8大流域和34條(座)重要河湖,進一步夯實市縣的水土保持目標任務,助推貴州省河湖長制工作“走深走實”。四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試點建設有序推進。貴州省作為試點省份,以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為目標,投入9 827萬元開展水土保持示范小流域建設試點和小流域水土保持提質增效試點建設,為下一步高質量實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探索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1.3 人為水土流失監管日益規范
一是強化不同行業分類監管。針對光伏、風電、露天礦山等不同行業的水土保持監管差異化要求,貴州省進一步加強了新能源項目建設和露天開采礦山項目水土保持工作,并實施分類精準監管。二是強化水土保持聯合監管。貴州省水利廳聯合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對高速公路、光伏、風電等105個項目開展專項聯合監管,督促生產建設單位嚴格落實“三同時”制度,防治和控制人為水土流失。“十四五”以來,貴州省累計開展監督檢查1.4萬余次、驗收核查2 900余次。三是強化水土保持監測和驗收管理。將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率、設施驗收率納入目標責任考核,督促項目業主規范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和設施驗收報備工作。“十四五”以來,貴州省水利廳累計接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備5 739個,2022年首次實現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備數大于方案許可數;水土保持監測率達到59%,較2021年提高了近20%。四是嚴肅查處違法違規項目。大力實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全覆蓋,率先在全國開展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衛星遙感監管。“十四五”以來,貴州省累計解譯疑似違法違規圖斑4 300余個,認定違法違規項目1 168個,立案查處違法違規行為347起,罰款7 887萬元,督促1 154個違法違規項目整改。
1.4 水土保持監測及信息化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水土流失圖斑落地技術路線已基本建立。目前貴州省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開展水土流失圖斑精準落地工作,通過分層分割,按照水土流失主導因子確定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完成了晴隆縣、七星關區、榕江縣3個試點縣(區)水土流失圖斑精準落地試點工作,為實施全域水土流失圖斑落地、找準水土流失地塊、明確水土流失原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和措施等探索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路線。二是持續推進智慧水保建設。制定了《貴州省智慧水土保持建設實施方案》,已完成松桃苗族自治縣木寨河和龍里縣羊雞沖小流域數據底板建設工作,實現水土保持大數據平臺與政務服務的互聯互通。三是將生產建設項目和重點治理工程各階段信息數據整合入庫,實現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和驗收核查工作的信息化,全面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綜合管理效能。目前,貴州省共有8 000余名用戶采用信息化平臺進行水土保持相關工作,平均每年監管生產建設項目6.24萬次。四是持續開展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目前貴州省已實現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全覆蓋,全面系統掌握全省各級行政區、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省級水土流失重點監測區、主要江河及其主要支流流域等的水土流失面積、強度及其動態變化情況,每年度按時發布貴州省水土保持公報(公告)。
1.5 科技示范引領初見成效
一是水土保持示范創建全面深化。2022年底貴州省水利廳率先出臺了《貴州省水土保持示范創建管理辦法》,規范省級水土保持示范創建。同時積極推動水土保持示范創建工作,目前已成功創建了金沙縣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赤水市鳳凰溝小流域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命名了5個省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和13個省級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二是建立水土保持科研項目清單,積極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水土保持碳匯能力、赤水河流域(畢節段)小水電退出河段的泥沙變化及面源污染動態監測等相關研究,強化了科技示范引領作用。
2 新時代貴州水土保持工作面臨的新要求
2.1 服務國家和地方戰略的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等,對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要求增強長江經濟帶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把長江流域建設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要求發揮水土保持在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人居環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賦予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全新定位,要求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率和水平,助推貴州綠色經濟發展。這些國家和地方戰略都對新時代貴州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2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
貴州省作為全國脫貧人口最多的省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鄉村振興上打開新局面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代貴州省水土保持工作明確了具體任務。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等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求,應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生態系統功能提升等相結合,與農業生產能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民增產增收、農村產業發展等相結合,與流域水系通暢潔凈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科學配置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充分發揮水土保持綜合效益,讓“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有效路徑,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地開花。
2.3 深入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
《水土保持“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強化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數字孿生小流域、智慧水保建設,提升監管效能和治理水平;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運行標準化、便利化,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助力優化營商環境;要推進依法行政,構建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制度體系,實現監督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便利化、常態化;要健全以信息化監管、信用監管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方式,以公正監管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要加強政策機制創新,更好地發揮各級政府和市場、社會和企業等各方面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增強發展動能。這也對新時代貴州省水利治理體系建設、水土保持制度體系建設、水土保持信息化監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新時代貴州水土保持工作高質量發展相關建議
3.1 強化頂層設計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和《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精神、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和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標對表貴州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規劃要求,按照“補短板、建示范、促發展”的思路,圍繞水土保持預防保護與治理空間布局,以水土流失減量、降級、增效為主線,統籌布局全省治理任務,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水土保持工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為導向,精準謀劃體制機制與政策制度改革創新突破點,以圍繞國家戰略和貴州省“四新”(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主攻“四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的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西部大開發綜合改革示范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板區、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主定位的關鍵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治理模式和規律機理探索,為實現貴州省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提供頂層設計,樹立“貴州模式”,提供貴州經驗與智慧。
3.2 完善體制機制
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抓手,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2]。一是加快健全各級水土保持委員會工作規則,完善水土保持體制機制,分解落實各委員單位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和任務,壓緊壓實行業主管部門水土保持監管職責。二是創新水土保持社會參與治理新途徑,堅持村民自建、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建設管理方式,積極探索綠色發展的生態致富之路。三是建立健全協同聯動機制,加強部門間協調和聯動,構建齊抓共管、合力推進水土保持工作的聯動機制。四是創新水土保持投融資制度,創新水土保持投入機制,建立財政支持投入保障機制,探索多元化投資渠道,將水土流失治理與用地等政策掛鉤,激發各類市場主體主動參與落實水土保持責任的活力。五是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機制,創新水土保持工程運行管護制度,確保水土保持工程長期穩定發揮效益,探索水土保持公益性項目管護制度。
3.3 加強監督管理
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保護水土資源、預防人為水土流失。加快構建協同監管格局及“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環節閉合”的監管制度體系,健全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全社會參與的水土保持監管體系,落實監管責任。完善、創新監管手段,依法依規嚴格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提升監管效能。以更高水平、更高效能的監管促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為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3.4 推進綜合治理
持續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系統修復“兩手發力”,持續提升治理成效。一是結合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根據貴州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深入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理念,以小流域為單元,提升坡耕地治理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科學性、系統性,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以烏江、南北盤江、赤水河、清水江等重要江河流域和石漠化嚴重區域為重點,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林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大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二是加強省內“路—池—果”“生態蓄水池”等成熟技術的應用推廣,收集和引進水土保持科研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推進綜合治理。三是以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為目標,因地制宜,統一規劃,統籌配置溝道治理、生物過濾帶、水源涵養、封育保護、生態修復等各項措施,以河流兩岸及湖庫周邊,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周邊為重點,整溝、整村、整鄉、整縣統籌推進,大力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四是因地制宜發展民營水保,大力扶持水保治理大戶和水保民間組織參與生態修復項目及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緩解治理任務重與治理投入不足之間的矛盾。
3.5 深化監測評價和信息化建設
深化監測評價,充分利用貴州省水土保持大數據平臺,拓寬水土流失監測成果分析的深度和廣度,探索開展水土保持碳匯與水土保持功能監測評估,推動監測評價向全面精準轉變,精準定量掌握全省縣域水土流失狀況和變化情況,為決策和考核提供支撐和依據。同時,按照“增智慧、強應用、提效能”思路,加快推進智慧水保建設,建立水土保持行業上下級之間、相關行業部門之間的常態數據共享機制,有效發揮水土保持監測對推動貴州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提升水土保持管理現代化水平。
3.6 加強資金和人才保障
一是建立完善與新時代水土保持發展相適應的資金保障機制,地方各級政府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形成水土保持資金投入合力。二是規范用于水土保持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和水利發展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三是強化政策支持,調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大戶等投入主體的積極性,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四是加強水土保持隊伍與能力建設,強化行業協會技術服務能力,提升水土保持人才隊伍綜合素質。
4 結束語
加快推動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省份,同時也是“兩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重要省份,貴州省生態狀況的好壞關系著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的生態安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貴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抓手,科學防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促進水土保持提質增效,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系統質量,保障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防洪安全,以“大水保”格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 貴州省水利廳.貴州省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R].貴陽:貴州省水利廳,2021:1.
[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R/OL].(2023-01-03)[2023-08-01].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1/03/content_5734869.htm.
收稿日期: 2023-08-03
基金項目: 貴州省水利科技項目(KT202331,KT202224,KT202104)
第一作者: 羅松平(1983—),女,貴州銅仁人,高級工程師,博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等工作。
E-mail: 10574053@qq.com
(責任編輯 李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