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蕊華,林守珠,謝婉玲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手術室,福建 寧德 355000
手術室是醫院的特殊科室,是搶救急危重癥患者及實施外科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隨著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涌現,對手術室護士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養要求日益提高,已成為手術室護理事業發展關注的重點[1]。而手術室護理臨床帶教是提高手術室護士整體素質的關鍵環節[2]。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為手術室護理實習生后續開展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基礎,有利于培養其崗位勝任能力及共情能力,增強其職業認同感。近年來,知信行理論模式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被廣泛應用,具有明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3]。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基于知信行理論的教學模式對手術室護理實習生崗位勝任力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1 年1—12 月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手術室實習的100 名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0 名。對照組中男2名,女48名;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50±0.49)歲。試驗組中男1 名,女49 名;年齡19~23 歲,平均年齡(20.47±0.58)歲。兩組護理實習生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均為大專3年制護理學專業學生,(2)已完成理論課程學習,(3)具有正常的認知及溝通能力,(4)既往未參與臨床護理見習,(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認知或溝通障礙,(2)存在嚴重心理疾病,(3)在校期間有掛科記錄,(4)中途休學或退學,(5)有臨床護理見習經歷,(6)問卷未完成>5%。
對照組采用傳統臨床帶教模式。按照手術室護理臨床帶教計劃及教學大綱開展教學工作,教學內容包括手術室護理基礎知識及臨床操作技能兩個方面,采取工作—帶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時間共4周。
試驗組采用基于知信行理論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目標及計劃開展手術室護理臨床教學,具體教學內容如下:(1)知識教學。以問題為引導開展知識教學,集中理論授課前2~4 d,由帶教老師結合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提出問題,護理實習生根據所學知識,搜集文獻資料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并擬定答案,同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組內交流,說明個人的解答情況,其他組員聆聽后提出疑問及意見,通過共同討論、商議以完善問題答案,以小組為單位向帶教老師提交答案,帶教老師評價各學習小組提交答案的正確性,對所涉及的護理措施進行總結,強化護理實習生的知識記憶力。(2)信念教學。根據每組護理實習生的學習表現選出1 名優秀學生為榜樣,開展榜樣示范式信念教學,引導榜樣護理實習生向其他護理實習生分享學習經驗,包括操作技能、學習方法、溝通技巧、沖突解決方法等,對每日學習知識點及工作重點進行梳理與總結,參照手術室護理規范反思存在的護理問題,帶教老師每周對其學習及護理表現予以肯定并提出建議。(3)行為教學。帶教老師通過情境模擬式技能教學培訓護理實習生的護理行為,帶教老師根據教學計劃創設手術室護理情境,演示相應護理操作,護理實習生現場觀看并提出問題,帶教老師及時解答,幫助護理實習生學習護理操作技能。教學時間共4周。
1.4.1 崗位勝任力 采用“手術室專科護士勝任力自評問卷”[4]測評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后的崗位勝任力。問卷包括職業素養(7個條目)、專業態度(8個條目)、專業能力(19 個條目)、溝通協調能力(5 個條目)、團隊合作能力(3 個條目)、個性特征(6 個條目)、護患關系(5 個條目)7 個維度53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分別賦值1~5分,總分53~265分,評分越高,表明護理實習生的崗位勝任力越高。
1.4.2 共情能力 采用中文版共情量表(JSE-HP)[5-6]測評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后的共情能力,JSE-HP 量表包括觀點采擇(10 個條目)、情感護理(7 個條目)、換位思考(3 個條目)3 個維度20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分別賦值1~5分,總分20~100分,評分越高,表明護理實習生的共情能力越強。
1.4.3 職業獲益感 采用護士職業獲益感問卷[7]測評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后的職業獲益感。問卷包括自身成長(6 個條目)、正向職業感知(5 個條目)、親屬認同(7 個條目)、患者認同(6 個條目)、團隊歸屬感(5 個條目)5個維度29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分別賦值1~5分,總分29~145分,評分越高,表明護理實習生的職業獲益感越高。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教學后,兩組護理實習生的崗位勝任力評分顯著高于教學前,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后崗位勝任力評分情況(±s) 分

表1 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后崗位勝任力評分情況(±s) 分
組別教學前試驗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教學后試驗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職業素養專業態度專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個性特征護患關系總分18.24±3.07 17.75±3.42 0.754 0.453 24.45±3.93 24.12±4.15 0.408 0.684 27.64±3.61 27.40±3.87 0.321 0.749 11.41±2.45 11.36±2.06 0.110 0.912 6.69±1.12 6.31±1.28 1.580 0.117 13.36±1.89 13.44±1.47 0.059 0.953 13.37±1.79 13.75±1.34 1.202 0.232 115.16±17.62 114.13±16.48 0.302 0.763 29.52±4.94 23.37±4.13 6.830<0.001 33.40±5.87 27.75±4.43 5.433<0.001 39.40±5.74 32.89±4.60 6.258<0.001 20.37±4.12 16.24±3.64 5.312<0.001 11.87±2.05 8.48±1.71 8.979<0.001 23.32±3.75 19.05±2.19 7.036<0.001 23.35±3.69 19.53±2.07 6.384<0.001 181.23±24.59 147.31±20.79 7.448<0.001
教學后,兩組護理實習生JSE-HP 量表各維度評分顯著高于教學前,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后共情能力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后共情能力評分情況(±s) 分
組別教學前試驗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教學后試驗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觀點采擇情感護理換位思考總分31.74±4.05 32.07±5.19 0.354 0.724 21.46±3.09 21.28±3.45 0.275 0.784 6.35±0.67 6.23±1.18 0.625 0.533 59.55±7.51 59.58±8.33 0.019 0.985 43.64±6.14 38.61±5.03 4.481<0.001 31.21±5.75 26.53±4.62 4.486<0.001 11.63±2.14 9.19±1.86 6.085<0.001 86.47±10.72 74.33±8.65 6.232<0.001
教學后,兩組護理實習生的職業獲益感評分顯著高于教學前,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后職業獲益感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前后職業獲益感評分情況(±s) 分
組別教學前試驗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教學后試驗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自身成長正向職業感知親屬認同患者認同團隊歸屬感總分17.42±2.39 17.51±2.71 0.176 0.861 13.49±1.25 13.10±1.07 1.676 0.097 22.19±2.86 22.45±2.44 0.489 0.626 15.33±1.14 15.68±1.22 1.482 0.141 13.43±0.77 13.62±1.25 0.915 0.362 81.86±6.70 82.36±7.46 0.352 0.725 25.27±4.24 20.48±3.73 5.998<0.001 20.75±3.17 17.21±2.46 6.238<0.001 30.44±3.92 26.33±2.12 6.521<0.001 26.14±3.09 19.49±2.85 11.186<0.001 20.20±2.74 17.68±1.97 5.280<0.001 122.80±13.83 101.19±11.17 8.595<0.001
手術室護理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對護理操作技術要求較高。開展手術室臨床護理帶教是培養優秀、合格的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必須環節。但既往手術室常用的傳統護理帶教模式面臨較多問題,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2]。基于知信行理論的教學模式教學工作重點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采取更多方法提高護理實習生對護理知識的認可,幫助護理實習生從情感上接受正確學習理念并內化為信念,形成正確的學習及工作態度,在進入臨床工作時采取正確的護理行為,實現知信行的和諧與統一[8-9]。
本研究結果顯示,教學后,試驗組的崗位勝任力評分、共情能力評分及職業獲益感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期,與劉靜雅等[10]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在手術室護理臨床帶教中實施基于知信行理論的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實習生的崗位勝任力,增強其職業獲益感及共情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基于知信行理論的教學模式是從知識、信念、行為3 個方面開展規范化教學,通過問題引導開展知識教學,增加護理實習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力,通過榜樣示范培養護理實習生正確的學習及工作信念,增強其共情能力,通過情境模擬式技能教學培訓護理實習生的護理行為,增強護理實習生的職業獲益感。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臨床帶教中實施基于知信行理論的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實習生的崗位勝任力,增強護理實習生的職業獲益感及共情能力,可獲得良好的手術室護理臨床帶教效果,有助于改善手術室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