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奎
摘 要:為了提高社保業務服務水平,解決社保業務檔案管理不規范、頻繁使用造成檔案損毀等問題,本文以某市社保工作實際為例,對社保業務紙質檔案數字化方案展開研究,優化數字化成果的管理和使用,為社保業務經辦提供檔案數字信息服務,提高工作效率。
關鍵詞:社保;業務檔案;數字化
社保業務檔案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過程中產生的繳費記錄、發放記錄、人員信息變動記錄、人員轉移及在業務辦理過程中產生的業務檔案材料,是作為參保人享受參保待遇的重要憑據,也是社保經辦機構在辦理社保業務時的主要依據。在新時期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社保事業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社保業務經辦系統的核心平臺(金保工程)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而社保業務檔案的管理卻相對落后,目前還沒有相對統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平臺。社保業務檔案的管理應該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擺脫管理落后的局面,與當前數字化時代的管理相適應。因此,社保業務檔案數字化工作應作為社保檔案工作者當前的首選任務。
一、社保業務檔案管理出現的問題
由于我國社保事業的蓬勃發展,新技術的突飛猛進,社保業務檔案也經歷了若干發展階段。從開始的業務科室無序管理到建章立制的規范管理,從手工謄寫到現在的業務檔案數字一體化,從兼職人員經辦到形成專業科室和專業人員規范化管理的轉變等。時間跨度長,社保政策變化多,無疑增加了社保檔案的管理難度。
1.原始紙質檔案質量一般
我國的社保業務最早始于20世紀80年代,由于當時計算機技術沒有普及,業務檔案絕大多數是以紙張的形式存在,且大都是手寫體。許多使用了復寫紙、圓珠筆或者純藍墨水等書寫,不宜長期保存,再加上時代久遠導致某些檔案字跡模糊,難以辨認。
2.檔案整理不規范
社保業務開展初期,由于當時對檔案的管理重視程度或管理要求偏低,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員不到位,造成很多檔案整理不規范,各種類型的檔案只是根據企業名稱放在一個盒子里。因為參保企業規模不同,造成一些大型企業需要好幾個盒子,也有多個企業的檔案放在一個盒子里面,造成查找不便,管理混亂。雖然檔案管理后期經過了分類整理,但整理不規范、不深入,與目前的管理規范相比差距較大。
3.檔案使用頻繁造成部分損毀
社會保險參保繳費始于20世紀末期,當時的參保登記、征繳費用、待遇發放等都是手寫的紙質檔案,沒有專門的庫房和檔案管理人員,所有業務檔案都存放在各個業務科室的櫥柜中。由于社保業務檔案主要是存儲早期參保人員的繳費記錄、經辦記錄等內容,當時計算機技術沒有普及,缺少計算機數據,而目前退休人員待遇的計算、退休金的發放等社保經辦業務都是用計算機自動計算生成的,因此,需要補齊相關記錄。其中,繳費記錄是參保人員退休領取待遇的主要參考依據,需要經常翻閱早期紙質的繳費一覽表,造成紙張破損、字跡模糊、頁面丟失的現象比較普遍。
二、檔案的整理與數字化
社保業務檔案的整理應遵循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在充分尊重原有檔案整理的基礎上,對檔案重新分類規范。并且,檔案編號和著錄應盡量遵循現行規則,以達到快速融入社保業務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要求。
1.按照規范整理業務檔案
社保業務檔案的整理應遵循《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規范》(GB/T 31599-2015)的有關要求,業務檔案根據情況按年度組卷,原則上不能跨年組卷(單位比較小,檔案存量年度不多的情況,可根據業務量的大小靈活處理)。業務檔案以辦結日期確定形成日期,原則上不突破以“件”為單位的檔案,除非出現一件中包含多種業務檔案類別的,就要重新拆分,檔案頁面重新編號。檔案的著錄工作,按照現行規范展開整理,建立新的機讀目錄和紙質目錄,在機讀目錄中的著錄項目應包括經辦機構代碼、檔案全宗號、全宗名稱、經辦年度、保管期限、保管期限代碼、檔案類別、檔案類別代碼、案卷提名、案卷類別代碼、案卷號、立卷部門、立卷人、檢查日期、業務檔案件數、業務檔案頁數、檔案存放位置代碼及備注等。
在整理檔案的過程中,對出現破損的檔案應開展裝裱修復,盡量恢復歷史原貌。對于實在不能修復的,可以聯系參保企業,尋找其留存檔案,并掃描復印,整理后替換入檔。對于褶皺的檔案,應采取壓平處理,以適應后期的掃描工作。
2.檔案掃描加工
由于社保業務檔案數量巨大,種類繁多,一般采用第三方公司開展檔案的數字化加工。按照有關規定,采用網上招投標的方式進行,盡量選用有檔案業務保密資質且有多次檔案數字化經驗的隊伍。社保業務檔案掃描工作主要遵循山東省《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指南》(魯檔辦〔2015〕25號)和國家規范《紙質檔案數字化規范》(DA/T 31—2017),還要制定詳細的工作流程,配備足夠的專業人員,建立科學、規范、完整的工作制度,按照合同要求的標準,使用合適的工作設備設施和專業加工軟件,以保證加工質量。加工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原始檔案,不得出現破裂損毀的情況,歷史久遠或者殘破的檔案,應在修復后達到加工要求的條件再掃描,特殊情況的檔案,為了保護原始檔案,可以采用照相機等完成。同時,注意檔案的移交、轉接手續,避免檔案混亂或者丟失。
(1)檔案掃描設備的選擇
社保業務檔案掃描首選平板掃描儀,主要原因是早期的繳費記錄都是A3尺寸的手寫檔案,且大多都是用復寫紙完成(社保經辦部門一般留存第一頁),效果一般,經常出現謄寫不規范、文字難以辨認、數字模糊的情況。平板掃描儀的好處是精度高,成像效果好,能更好地保證檔案圖像的清晰度,但缺點是生成的文件較大,占有大量的存儲空間,生產加工效率較低,加長了施工進度。采用印刷模式的后期繳費記錄和其他檔案,可以采用高拍儀或者高速掃描儀等設備,提高施工速度,但也要保證掃描圖像的質量。
(2)檔案掃描的質量要求
為了盡量保持檔案的歷史原貌,掃描色彩模式采用24位真彩色,掃描分辨率采用300dpi以上,掃描的圖像文件采用jpg格式存儲,A4紙張大小檔案掃描的原始圖像文件和修圖后的圖像文件,采取適當比例壓縮,滿幅圖像文件容量大小控制在400KB以上,A3紙張大小的圖像文件控制在800KB以上。壓縮后的圖像文件應清晰、完整,顏色無異常,放大一倍比例時圖像無毛邊、無鋸齒點,糾偏處理出現偏斜的圖像應以達到視覺上基本不感覺偏斜為準,旋轉還原方向不正確的圖像,以符合閱讀習慣,對圖像頁面中出現的影響圖像質量的雜質,如黑點、黑線、黑框、黑邊等應實行去污處理。此外,處理過程中應遵循在不影響可讀性的前提下,展現檔案原貌的原則。
(3)數據掛接的要求
加工的數據應實施檢查,對于符合要求的數據,開展數字加工,使之符合社保業務檔案一體化系統的規范要求。操作系統對PDF格式的檔案的大小有限制,對較大的PDF格式的檔案要分割后再上傳(限制PDF大小的目的,主要是在檔案閱讀速度和檢索速度上取得平衡,我們采用的是30M字節)。掛接時,相應分配操作人員權限,分開掛接數據的人員和復核人員,以便更好保證檔案數據的質量。
三、數字化成果的管理和利用
由于國家對社會保險事業的高度重視,社保經辦事業快速進入數字化時代,社保業務經辦系統(“社保工程”)經歷了三代建設,已經比較成熟和先進,運用了網上繳費、社會化發放等新技術,完全拋棄了現金業務,實現了全網絡化經辦流程,不僅確保了基金安全,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依托現有的金保工程和政府云大數據平臺,建設現代化的社保檔案信息管理平臺和社保檔案資源信息數據庫,以輔助社保經辦為目的,推進社保檔案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提高檔案管理質量,增大檔案利用率,為社保經辦提供精準服務才是最終目標,只有將數字化成果融入業務經辦系統當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利用效率。同時,要通過密鑰、數字簽證、權限劃分等技術手段,加強檔案的安全管理,既要保障檔案信息的數據安全,也要保障檔案數據信息的隱私安全。
1.利用現有資源建設業務檔案信息系統
建設社保業務檔案管理系統要充分運用已有的網絡資源,向政府云平臺申請更多的存儲空間,以便于存儲大量的圖像信息。同時,建設檔案管理系統要開辟獨立的存儲空間,以免與業務資料相混淆。檔案系統應建立檔案的關系型數據庫,存儲著錄的檔案元數據信息,或者在原有的業務系統的數據庫中建立單獨的數據庫實例,以利于提高檔案信息檢索的效率。
檔案數據的存儲有兩種類型的數據庫完成,由Oracle、My SQL 等關系型數據庫存儲著錄的檔案元數據信息,由MongoDB等非關系型數據庫存儲影像信息。關系型數據庫負責信息的檢索,圖像存儲數據庫根據檔案元數據信息存儲圖像,根據檢索的信息提供相應的圖像。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保證更快地檢索數據,也能更加保證圖像檔案的安全。此外,業務檔案一體化的系統中應嚴格區分檔案和業務經辦的權限,業務經辦系統不能修改檔案系統的數據信息。
2.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強化數字成果
新技術的應用是當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迅速提高檔案管理水平的重要突破手段。將先進的新技術、新手段運用到檔案管理工作中,也是開展檔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趨勢。
(1)運用OCR識別技術提取紙質檔案數字信息
在掃描紙質檔案過程中,要同時著錄機讀目錄和檔案元數據信息,要結合社保業務檔案的特點,摘錄社保檔案的關鍵信息,尤其是社會保障號碼、參保人姓名、參保單位編號、經辦業務名稱、經辦時間、業務流程編號等。著錄時要運用OCR等智能識別技術(這里推薦ABBYY FineReader),批量提取社保檔案元數據信息以備掛接數據使用。有些原始檔案需要重新整理才能掃描,重新整理的檔案需要重新編碼,也可以使用圖像水印技術軟件,批量對電子檔案圖像打碼,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增加美觀度。
(2)運用大數據技術優化數據
對于提取的社會保障號碼和姓名等關鍵信息,要使用社保經辦大數據對電子檔案數據開展對比矯正,通過數據比對和人工糾錯等手段,使錯誤信息或偏差信息關聯到當前社保平臺的正確信息上,務必使關鍵數據精準化、精細化。運用數據庫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對其他檔案元數據信息進行邏輯條件比對,對發現明顯邏輯不符的檔案元素信息開展人工核實后更正,確保電子檔案信息的真實可靠,以提高利用效率。
(3)運用全文檢索技術建立智慧搜索引擎
社保檔案中有一些非結構化的檔案數據,使用OCR識別技術提取文本信息,建立全文檢索數據庫。在電子檔案系統中建設智慧搜索引擎,提供對檔案文本信息開展全文檢索的查詢服務,使電子檔案的使用率達到最大化。全文檢索數據要根據社保檔案的特點優化數據算法,以提高使用體驗。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存量檔案開展數據轉化是未來數字檔案的發展方向。新技術的利用可以使用在檔案的數據化上,如OCR識別技術。數據的分類和控制,如區塊鏈技術在檔案數據管理的應用以及檔案圖像的修復著色、檔案數據的智能安防等方面。檔案信息數據化、檔案查詢智能化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
3.扁平化檔案數據,支撐業務經辦
社保業務檔案數字化的最終目的是為參保人經辦業務提供數據支持,實現社保業務系統和社保檔案系統一體化才是最優解決方案。兩套系統最好能一起協同開發,如果系統開發商不同,也可以通過數據接口的方式開展數據交互。
在社保業務檔案數字化過程中,根據社保業務的特點,盡量最大程度細化檔案元數據信息,將提取的電子檔案元數據信息進行扁平化和碎片化,有序存放在關系型數據庫中。在檔案系統接收到業務系統調取數據時,根據交換數據的參數信息,將查詢結果碎片化,形成檔案信息數據流推送回社保業務信息系統。業務經辦人員根據檔案系統推送的檔案信息條目,有選擇性地查閱相關信息,完成經辦任務。
應用場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檔案數據支撐社保經辦業務,參保人在市直經辦機構或區縣經辦機構辦理業務時,不用提供相應的參保材料等信息,經辦人員經過業務系統的接口插件調用和參閱檔案系統的信息,直接辦理有關業務,不用參保人提供相關證明,省去了參保人來回跑腿,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也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二是通過社保電子檔案系統,能準確提供參保人早期參保繳費記錄,為參保人在辦理退休待遇時提供數據支撐。為實現“退休一件事”快速辦理承諾業務,我們推出了退休人員預退休審批辦法,在退休人員退休前的一年內,利用社保業務檔案數字化信息,自動維護好參保人的繳費記錄,并在退休前一個月提前通知退休人員辦理退休事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為參保人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
四、結語
社保檔案數字化工作完成后,大大提高了檔案查詢效率,檔案管理工作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工期緊、業務量大、技術水平低以及檔案質量相對較差等客觀因素,造成一些錯誤在所難免。因此,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要根據工作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社保業務檔案系統更加完善。未來將繼續優化查詢算法,提高查詢效率和精準度,更好地為參保人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厲瑋.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經驗淺談[J].山東檔案,2019(01):51-52.
[2]陳 奕.新時代推進社保檔案工作的幾點思考──以鎮江市社保檔案為例[J].檔案與建設,2019(12):51-52+85.
[3]趙生輝.“檔案數據化”底層邏輯的解析與啟示[J].檔案學通訊,2021(04):22-29.
(作者單位:淄博市社會保險事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