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琪 鄭曉 殷巧珍



【摘要】? 目的? ? 分析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術中配合及臨床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 選擇2020年1—6月于九江學院附屬醫院進行ERCP治療的8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為觀察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2組,采用常規術中配合和臨床護理的37例為對照組,采用優質術中配合和臨床護理的43例為觀察組。對2組患者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中應激反應指標及手術前后C反應蛋白變化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 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血清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組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均有提升,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過程中對患者實施優質的術中配合及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術中應激反應及術后炎癥反應輕微,且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
【關鍵詞】? 膽總管結石;術中配合;臨床護理;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6-0034-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6.011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的外科疾病,常采用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術進行治療,雖然該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畢竟是有創手術,在術中患者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生理及心理應激,從而影響手術順利開展,不利于預后[1]。有效的術中配合可以減輕患者的術中應激反應,提高取石率,再加上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干預,術后從飲食、引流管固定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可以促進切口快速愈合,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本研究探討了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術中配合及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擇2020年1—6月于九江學院附屬醫院進行ERCP治療的8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為觀察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2組。本研究已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對照組中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齡(51.84±4.85)歲,平均結石直徑為(2.45±0.63)cm;觀察組中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齡(52.31±4.20)歲,平均結石直徑為(2.32±0.66)cm。2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符合《2016 年歐洲肝病學會臨床實踐指南:膽石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3]中膽總管結石診斷標準;符合ERCP手術適應證;經彩色多普勒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膽總管結石;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近3個月內行上腹部手術;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合并惡性腫瘤;認知、交流和精神障礙。
1.2? ? 方法? ? 對照組:給予常規術中配合和臨床護理,如術中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協助醫生處理突發情況;術后將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觀察組:給予優質術中配合和臨床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術中配合。將手術室溫度調至26 ℃,濕度調至60%,手術中所需藥液和血制品放置保溫箱升溫至36 ℃。于手術臺上放置加溫毯,將溫度調至38 ℃。協助患者取俯臥位,然后將斜坡墊置入患者左肩下,使左側胸部抬高,從而促進其呼吸通暢。將牙墊妥善固定,預防惡心嘔吐時牙墊脫出,囑患者盡量放松,用鼻深吸氣,用嘴緩慢呼氣。告知患者有口水時自然流出,禁止吞咽,否則易引起嗆咳;手術操作中會有惡心、異物感等不適,禁忌向外吐出嘔吐物、屏氣及自行拉出內鏡,以免引起消化道大出血或咽喉黏膜擦傷。術中除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外,還要對其表情、眼神、肢體動作等給予注意,以及時了解患者需求并為其提供幫助;間斷性清理口腔、鼻腔的分泌物,確保患者術中呼吸道通暢。護理人員需熟悉醫生的手術步驟、目的,以便密切配合,例如待醫生找到十二指腸乳頭后,立即遞上斑馬導絲和切開刀,排好空氣;在插管造影時協助醫生在X線輔助下將造影劑均勻注入患者體內;醫生在擴大乳頭開口時,護理人員需注意按從低至高的原則緩慢增加切開刀鋼絲的松緊度,避免過緊而引起切口出血、穿孔,過松而引起切開無力;切開成功后,立即傳遞網籃,取石時張開網籃,取石后緩慢收緊網籃,拉出結石,用取石球囊拖出泥砂樣結石或較小結石。術中減少手術室人員流動,隨時提醒醫生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對循環使用的器械清潔和消毒后再次使用,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過度牽拉而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2)臨床護理。①術前護理:術前1 d,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導,主動與其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采用視頻宣教形式詳細介紹膽總管結石發病原因、ERCP手術作用、圍術期并發癥、護理流程、配合要點等,增加患者對手術治療目的、意義的了解。同時向患者介紹圍術期不良情緒原因及對手術治療、病情改善的影響,給予激勵語言鼓足患者治療信心,指導患者通過聊天、深呼吸訓練、聽音樂等方式緩解術前不良情緒。指導患者術前保持清淡飲食,以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為主,提醒患者術前6~8 h禁食、禁飲。②術后護理:術后6 h、24 h分別對患者的血常規、淀粉酶進行檢查,提醒其術后24 h內禁食,禁食期間護理人員給予口腔護理,使其口唇保持濕潤;24 h后可食用流食,以藕粉、面湯等粗纖維食物為主,待病情好轉后轉為半流食。由于患者置入了鼻膽引流管,可能會產生惡心、嘔吐感,護理人員需向患者進行講解,以減輕其擔憂;更換引流管時需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進行,以減少感染風險,并對引流管進行固定,定期檢查其通暢性。對患者引流膽汁的顏色、量等進行詳細記錄,若出現引流不暢的情況,則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若引流膽汁渾濁,則采用抗生素溶液進行沖洗。術后1~2 d,檢查患者切口愈合情況,若出現滲液或滲血情況,應更換敷料,適當給予冰敷;按摩患者腹部和四肢,鼓勵進行床上運動、下床活動,促進排氣。術后3~6 d,觀察患者腹部體征、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1.3? ? 觀察指標? ? 對比2組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和術后并發癥(高淀粉酶血癥、胰腺炎、膽管炎)發生率。比較2組術中應激反應指標,包括血清皮質醇、腎上腺素,抽取外周靜脈血3 mL,3 000 轉/min,離心15 min后,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患者腎上腺素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皮質醇水平。比較2組患者手術前、手術后24 h的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抽取外周靜脈血2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記錄2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
1.4? ? 統計學方法? ?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 觀察組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術中應激反應指標? ? 觀察組患者術中血清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C反應蛋白水平? ? 術前,2組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組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均有提升,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 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 ? 觀察組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 討論
ERCP手術可以有效清理結石,為膽總管結石的常用治療手段,但是手術畢竟屬于侵入性操作,術前患者難免會存在緊張心理,術中機體也會產生一定的應激反應,不僅會降低取石效率,還會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因此,需要科學、合理的術中配合及臨床護理干預,以確保手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開展優質術中配合及臨床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手術質量。常規護理并未根據疾病及患者的需求來進行術中配合和臨床護理,導致護理效果不理想。而優質術中配合在確定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后再進行手術,可減輕其術中應激反應,有助于醫生更好地開展手術操作。術中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肢體、表情等多加關注,可以及時發現其不適并進行處理[4]。同時,護理人員在術中與醫生進行緊密合作,讓每一個手術步驟都能銜接自如,確保了手術的準確性,從而有利于取石成功率的提高。術前心理疏導可以幫助患者緩解不良心理,減少其緊張感,拉近了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從而提高其遵醫行為,對并發癥的預防與控制非常有利。術后護理中規定患者24 h后禁食,考慮到術后腸胃功能受損的情況,避免在腸胃功能受損的情況下進食而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在術后24 h后患者腸胃功能逐漸恢復的情況下,先從流食再過渡到半流質食物,減少了腸胃應激,也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5]。引流管護理注重引流管的固定情況、通暢性等,確保引流管無菌、通暢、干凈,減少引流管不暢或不潔所致的并發癥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血清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優質術中配合及臨床護理可顯著減輕患者術中應激反應,與石君惠等[6]報道一致。究其原因,術中做好保溫措施,預防患者術中出現低體溫、寒戰而引起應激反應,同時給予安慰和鼓勵,減輕其心理壓力,緩解不良情緒,避免患者術中過度緊張、恐懼而刺激腎上腺素水平提升;此外,術中告知患者手術配合及注意事項,更合理地應對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采取深呼吸法緩解術中帶來的不適感,同時隨時提醒醫生操作動作輕柔,避免過度牽拉臟器而引起應激反應,降低術中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組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均有提升,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優質術中配合及臨床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炎癥反應。究其原因,通過指導患者術前清淡飲食,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可增強體質,調節免疫力,為抵御術中、術后感染奠定基礎。同時術中配合干預強調無菌操作原則,減少手術室人員出入,做好手術器械清潔和消毒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術中感染情況,避免手術操作對患者正常組織的損傷而引起炎癥[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優質術中配合及臨床護理可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究其原因,術后1~2 d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鼓勵循序漸進地運動,可縮短下床活動時間,同時給予飲食指導,按摩腹部,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縮短患者肛門排氣時間;定期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和生命體征,預防術后并發癥發生,有效提高患者術后康復護理效率和質量,加快康復。
綜上所述,對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患者實施優質的術中配合及臨床護理可提高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減輕患者術中應激反應和術后炎癥反應,加快術后康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 卞江.ERCP下行EST取石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手術配合與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9,26(12):112-114.
[2]? ? 董志薇,曹愛梅.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的圍術期康復護理觀察[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0,29(8):115-116.
[3]? ? 葉軍鋒,吳新民,張柏茁,等.《2016年歐洲肝病學會臨床實踐指南:膽石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推薦意見[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8):1446-1449
[4]? ? 賴敏,彭遠清.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圍術期護理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9,35(11):1727-1729.
[5]? ? 彭霖霖.針對性護理干預在膽總管結石患者內鏡下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圍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1,38(6):725-726.
[6]? ? 石君惠,李雪雁.LC+ERCP取石術同步治療膽囊結石并發膽總管結石的護理措施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6):168-170.
[7]? ? 李琴,張嶇,周南征,等.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膽總管結石ERCP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0):1829-1832.
[8]? ? 余愛玉,樓奇峰,樓立蘭,等.特殊患者超聲內鏡引導下膽管結石移除術的護理配合[J].護理與康復,2020,19(3):35-37.
(收稿日期: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