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顧 李
2023 年1 月1 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以及相關配套政策正式施行,標志著深化文職人員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構建起新時代中國特色軍隊文職人員制度體系,為推動文職人員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有效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要把堅定貫徹與精準落實結合起來,盡快確立與新條例相適應的思想觀念、運行機制和細化措施,通過高質量落實顯現改革成效,全面提高文職人員隊伍建設質量水平。
文職人員隊伍具有亦軍亦民、軍地兼通特征,人才來源廣,對外交流多,專業水平高,工作穩定性強,能夠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一是以專業的知識優勢和較強的科技優勢促進戰斗力生成釋放,為軍事戰略、運籌謀劃、組織計劃提供決策輔助和智囊服務,為軍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以穩定的職業優勢發揮專業崗位“壓艙石”作用。相對于絕大部分現役軍官,文職人員一般長期穩定在同一崗位工作,有利于持續提升部隊專業化水平和保障能力。三是以突出的融合優勢延攬優秀人才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既能夠將現役軍人從大量軍民通用、不直接參與一線作戰行動的崗位上解脫出來,專注作戰、專謀打贏,提高軍事職業素養和部隊戰斗力,又可以促進國家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軍隊人才優勢,最大限度把知識精英、技術精英、管理精英集聚到強軍旗幟下,聚天下英才為軍隊建設發展所用。全軍文職人員實行統一招考以來,越來越多的“孔雀藍”成長為領導干部、行業標兵和技術骨干,在軍隊教學科研、衛勤保障、國防動員等崗位上擔當重任,在訓練演習、作戰支援、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中作用凸顯。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總人數的近三分之一為文職人員,在抗疫一線發揮著生力軍作用。文職人員已逐步成為改革強軍征途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成為我軍人才隊伍建設新的增長點,為加快實現軍事人員現代化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新的文職人員制度為有效解決以往存在的功能定位與強軍興軍基本力量地位不相適應、崗位編配與優化軍事力量體系要求不相適應、使用管理與現代人力資源開發要求不相適應、待遇保障與從事軍事勞動價值貢獻不相適應等問題提供了制度前提和保證。但當前在文職人員隊伍建設管理上,還有一些現實矛盾和具體問題亟需在落實層面加以認真研究解決。
(一)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一是角色定位上的“臨時工”觀念。個別單位把文職人員與部隊聘用關系簡單地理解為普通勞務關系,存在臨時觀念、消極管理等現象,導致有的文職人員歸屬感不強。二是身份歸屬上的“外來戶”偏見。有的自覺不自覺地在“軍”“文”之間豎起了一道壁壘,導致有的文職人員榮譽感不強。三是管理使用上的“邊緣化”習慣。有的把文職人員當軍人管理,統得過嚴、過泛、過死,存在“不放心、不托底、不放手、不放權”,缺乏應有尊重和信任的問題,一定程度影響了文職人員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二)能力轉化還不夠到位。一是“高學歷”向“高素質”轉化難。普遍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的現象,導致部分文職人員的學歷“含金量”“含新量”“含軍量”不足,實際業務水平往往不盡如人意。二是“跟著干”向“領著干”轉化難。文職人員在工作中大多處于相對從屬的地位,導致一些人工作中僅滿足于具體技術問題的解決,站在單位建設發展全局難以唱主角、挑大梁。三是“應付一般工作”向“處理棘手問題”轉化難。平時忙于一般性工作多,參與急難險重任務少,特別是在執行重大任務時存在說不上話、插不上手、使不上勁的現象。
(三)科學管理還不夠到位。一是選才科學性有待提升。在計劃擬制上,有的單位片面追求高學歷、高門檻,導致應者寥寥甚至無人問津,也有的單位搞降格以求,最終招來的不能勝任崗位;在考核選拔上,還存在程序步驟不科學、環節設置不合理、招考周期過長、工作效率較低等問題。二是培養系統性有待提升。一些單位在崗位培訓、后續幫帶上抓得還不夠到位,存在使用多、培養缺、幫帶少的問題,尚未形成科學完備的文職人員培養體系。三是晉升激勵性有待提升。目前文職人員空編較多,一些單位不能很好把控晉升節奏,一到最低年限就上報晉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到點就能調”“好壞一個樣”的慣性思維。四是業務規范性有待提升。大部分單位文職人員工作力量比較薄弱,專職的少、兼職的多,不懂不會的問題比較普遍。
以新的文職人員制度施行為契機,把握特點規律,更新思維理念,突出重點抓建,科學規范管理,著力推動文職人員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
(一)突出理念引領。文職人員正逐步成為我軍重要新生力量。各級要牢固樹立文職人員姓軍為戰理念,將文職人員與現役軍人“政治上同樣信任、工作上同樣使用、培養上同樣重視、生活上同樣關心”,信任文職人員、欣賞文職人員、成就文職人員,著力克服“離打仗遠、當和平兵”的思想,全面提高“含軍量”“為戰量”,把文職人員放到重要崗位、關鍵位置使用,充分調動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鍛造服務、保障、支撐打贏現代戰爭的“打仗型”文職人員隊伍。
(二)推動素質升級。加大文職人員補充配備力度,統籌用好公開招考、直接引進、退役軍人專項招錄三種渠道,加大主干專業、關鍵崗位和急需緊缺人才招錄引進力度,多措并舉延攬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持續提高文職人員隊伍素質“含金量”。緊盯文職人員履職急需和短板弱項,在軍地相關院校組織開展分類分級職業能力培訓,持續提升文職人員服務軍隊的政治素養、軍事素養和專業素養。大膽放手使用文職人員,在重點工作、重要活動、重大任務中給平臺、壓擔子、委重任,發揮重大演訓活動加鋼淬火作用,每年有計劃安排文職人員參加軍事演習、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重大軍事任務,多領域、多層次、多崗位磨礪素質,提高姓軍為戰的職業意識和服務打仗的實際本領。對工作業績突出、作用發揮明顯的,大張旗鼓表彰、大膽破格使用。
(三)重視以文化人。充分發揮文化在吸引人才、激勵人才、保留人才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廣泛宣傳文職人員是黨的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家衛國的重要力量,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在全社會形成“當文職人員光榮”的濃厚氛圍,提升文職人員職業的吸引力感召力。積極挖掘、大力宣揚文職人員先進典型,不僅在軍隊內部更要上升到國家宣傳平臺,軍地合力進行宣傳,激發強軍強國精神追求。加強文職人員軟環境建設,構建特色鮮明的文職人員文化,打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文化環境,包容個性、公正平等的工作環境,待遇豐厚、心有所歸的生活環境,確保文職人才“進得來”“留得住”。
(四)依法規范管理。文職人員管理具有人事關系與聘用關系、崗位管理與合同管理、軍隊保障與屬地保障相結合等特點,更加需要按照依法治軍“三個根本性轉變”要求,突出法律、法規、制度在文職人員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嚴格按政策按制度按規定按程序辦事。當前,要重點針對文職人員制度新、管理隊伍成分新、業務骨干力量弱的實際,抓好骨干培養,規范業務流程,健全工作機制,明確程序要求,抓緊培養一批懂政策、精業務、守規矩的專業管理骨干隊伍。特別是要堅持向信息化要效益,依托軍事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平臺,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切實提升文職人員管理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