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2023年3月23日,韓國首爾,民眾戴頭套敦促關閉小狗工廠
關于吃狗肉,是全世界都爭論不休的話題。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集約化肉狗養殖農場的國家,韓國尤為如此。
7月8日,“給動物的最后機會”(Last Chance for Animals)和“動物解放浪潮”(Animal Liberation Wave)等動物權利組織,在首爾市中心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狗肉節”抗議活動,要求結束狗肉貿易。
數百年來,韓國人都將狗肉湯視為“大補的食品”。據韓媒2018年的報道,韓國餐館一天要賣出700碗燉狗肉,每年消費的狗肉約為10萬噸。
然而,韓國年輕人開始改變這一傳統。隨著狗作為伴侶動物的地位提高,對于更多人來說,狗帶來的情緒價值遠遠高于食用價值。很多年輕人不再吃狗肉,甚至以“吃狗肉”為恥。
自2018年20萬人向總統府請愿修改《畜牧法》并禁食狗肉至今,取締肉狗養殖與狗肉銷售的聲浪只增不減。
要不要吃狗肉,看起來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韓國是一個極端的樣本,一邊,它有著悠久的狗肉食用傳統和龐大的消費群體,但同時,這個國家的年輕人飼養狗作為寵物的比例,也遠高于其他國家。有數據顯示狗在韓國寵物中占比高達75%。媒體報道稱韓國街頭寵物狗比孩子還多,可窺一斑。
新一代韓國人,極大地依托于寵物所帶來的情緒價值,在這種情況下,食狗者與養寵者的撕裂,必然是難以彌合的,韓國年輕人也在努力推動一些變化。
韓國人金鐘吉,養了27年的狗。他的養狗場位于韓國平澤市,銹跡斑斑的鐵籠里,圈養著約7000只狗,是韓國最大的養狗場之一。
這份產業給他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他對《時代》雜志表示,他有兩個孩子,打算讓他們繼承家業。
對這些狗來說,籠子里那點有限的空間或許就是它們這輩子的活動范圍。從出生到死亡,它們的一生大多在這里度過,平時吃的食物也只有剩菜剩飯和雞肉渣。
一歲左右,這些狗會被送到屠宰場賣掉,成為消費者的餐食。
在養狗場,短毛黃狗是主要肉用犬種之一。但也并不總是如此,據韓國觀察家報的報道,拉布拉多犬、可卡犬、金毛尋回犬、小獵犬、貴賓犬和哈士奇等品種狗,也可能“淪落”到養狗場。
韓國不是唯一一個食用狗肉的國家。中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朝鮮,乃至加納、喀麥隆、剛果、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也吃狗肉,但只有韓國擁有工業化規模的養狗場。據狗養殖者協會稱,韓國目前大約有3000~4000家養狗場,而大多數養狗場都養有500多條狗。每年被屠宰的狗數量約為70萬到100萬。
最終流向人類飯桌的,不乏攜帶病毒的狗。

2023年6月27日,韓國平澤,被關在養狗場里的小狗
作為參考,據數據統計公司Statista的統計,2022年韓國的寵物狗約為545萬只。據此計算,在每五到八只狗作為“家庭伴侶”陪伴在人類身邊的同時,就有一只狗落入人類腹中。
很少有人會去追問,自己所食用的狗肉從何而來。
“給動物的最后機會”(LCA)和“動物解放浪潮”(ALW)曾在2020年~2022年對京畿道城南莫蘭市場的狗肉市場(曾為韓國最大的狗肉市場,在2018年正式關閉)進行過臥底調查,拍下了狗肉的生產過程畫面。
據其披露,狗的飼養環境以及屠宰環境都十分惡劣。韓國《食品衛生法》禁止在不衛生的條件下生產食品,但調查人員發現,狗肉加工區受到了尸體、骨頭、血液和狗毛的污染,狗吃的食物里還混入了牲畜的糞便,一些患有眼疾和皮膚病的狗也沒有得到治療。
2021年7月22日,前述組織從屠宰場救出了12只狗,經獸醫檢查后發現,其中4只感染了犬瘟,3只最終死亡。也就是說,最終流向人類飯桌的,不乏攜帶病毒的狗。
但在市場上流通的肉源還不止這些。調查人員發現,其中的一些狗,是由中間商從家庭或工廠買來的寵物狗。這些寵物狗先在狗肉拍賣行進行交易,然后在附近的屠宰場被電殺,最后流向韓國的狗肉市場。

2023年6月16日,韓國京畿道,為流浪狗慶生的年輕人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狗肉貿易市場的秩序并不規范。根據《食品衛生法》,狗未被列為可用于任何類型食品的原材料。“給動物的最后機會”和“動物解放浪潮”的調查證明,市場上出售的狗肉,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市場外非法屠宰的。2021年7月,京畿道驪州的兩家屠宰場曾遭到起訴,每周屠宰100~200只狗的屠夫個人和驪州狗肉拍賣行的經營人被罰款約4000美元,屠宰場也被關停。
從動物保護的角度出發,調查視頻揭露的真相則更觸目驚心。這些狗被塞進了狹小、擁擠的籠子里,在交易過程中被“打包”送上卡車,運往拍賣行,在被屠宰前,大多還要經受反復的電擊、毆打和絞殺。
動保人士認為,這已經構成虐待行為,實際上違反了《動物保護法》。目前的《動物保護法》雖然沒有明確禁止屠宰狗作為食物,但它“禁止以殘忍的方式殺害動物”“禁止在露天場所或其他同類動物面前宰殺狗”。
2021年7月8日,“給動物的最后機會”和“動物解放浪潮”在Change.org發起請愿,呼吁韓國國會立法禁止狗肉貿易。
吃狗肉是韓國延續了幾百年的習俗。
剛剛過去的三伏天,是韓國人吃狗肉的“高峰期”。據韓媒報道,韓國消費的狗肉,有70%~80%是在這期間食用的。
不過,越來越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希望禁止食用狗肉。
韓國狗養殖者協會的秘書長孫元學表示,由于近年來狗肉價格下降和需求減少,許多養狗場已經倒閉。一些觀察家也認為,狗肉的消費量正在下降。如今,首爾市的中心繁華地帶幾乎已經看不到狗肉餐館,全國的養狗場數量也比幾年前減少了一半。
從社會觀念變化的角度來說,推行“狗肉禁令”或許是必然的。隨著過去幾年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公眾對狗肉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與持續走低的生育率形成對照的是,韓國的寵物業務正在蓬勃發展。韓國媒體2月2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1/4的韓國人飼養了寵物,去年平均每月花在寵物身上的費用是1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815元)。
韓國農業、食品和農村事務部對5000名年齡介于20歲至64歲之間的韓國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共有1272人(25.4%)在住所飼養了至少一只寵物。其中,75.6%的人養狗,27.7%的人養貓。
對于許多“拒絕生育”的韓國年輕人來說,寵物成了他們安放情感的介質。面對“狗肉湯”,他們自然很難再下得去口。
蓋洛普2015年的調查顯示,50歲至60歲的韓國人中有一半的人吃過狗肉,但相比之下,20多歲的韓國年輕人中這一比例只有20%。
在吃狗肉這件事上,韓國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態度截然相反。
動物保護組織“國際人道協會”對來自城市和農村地區的1500名韓國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年輕人“本能地認為吃狗是錯誤的”,且20多歲的人比其他年齡段的人更支持“狗肉禁令”。
這給韓國狗肉貿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有養殖戶說:“狗肉生意已成為垂死產業。”
尼爾森去年10月的民意調查顯示,87.5%的韓國人不吃狗肉,56%的人支持“狗肉禁令”(2017年這一數據還不到35%)。在消除狗肉貿易這個問題上,韓國社會從未受到過如此規模的公眾支持。

2023年4月25日,韓國首爾,狗農抗議第一夫人金建希關于狗肉食用禁令的言論
剛剛過去的三伏天,是韓國人吃狗肉的“高峰期”。
要取締狗肉貿易,最終還是要靠立法。
2018年,20多萬名韓國人向總統府請愿,要求政府修改《畜牧法》,將狗排除在家畜范圍之外,因為只有將宰殺狗定為違法行為,食用狗肉的現象才能真正消失。
2021年底,在時任總統、寵物愛好者文在寅的推動下,韓國成立了一個由農民和動物權益活動家組成的政府-民間特別工作組,商討取締肉狗的具體措施。該委員會召開了多次會議,但由于在賠償問題上存在爭議,遲遲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幾個月前,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公開表示支持“狗肉禁令”,還稱“將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努力解決該問題”。
議員們也在嘗試消除狗肉貿易。據韓聯社報道,4月14日執政的人民力量黨國會議員太永浩提出了一項法案,禁止屠宰和銷售狗肉和貓肉。根據這項法案,政府可以向自愿關閉或改變業務的狗肉、貓肉企業提供補貼。
6月28日,民主黨議員韓正愛聯合11名議員提出了一項名為“特別法案”(Special Act)的立法議案,旨在取締狗肉養殖場和狗肉屠宰場,禁止在全國范圍內繁殖、屠宰、銷售供人類食用的狗。該法案一經通過,將在未來五年內徹底淘汰狗肉貿易。
太永浩說:“在1500萬人飼養動物的時代,吃狗和貓的文化應該根除。”
不過,依賴狗肉生意謀生的農民、餐館老板和其他狗肉行業從業者,則提出了抗議。調查顯示,即便大多數人已經不吃狗肉了,還是有1/3的韓國人反對“狗肉禁令”。上一輩的狗肉消費者和從業者們,希望能夠維持業務15-20年,直到這個行業隨著他們的逝去慢慢消失。
責任編輯何承波 hcb@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