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評論員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9月的第三周,一年一度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如期而至,精彩紛呈的活動在各地陸續展開,為公眾奉上科普盛宴。自2004年以來,全國科普日活動已連續舉辦20屆,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科普活動之一。
科普活動越精彩,公眾參與度越高,越有助于科學素質的提升;公眾科學素質越高,越能推動科普事業的蓬勃發展。兩者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無疑會涵養出有利于創新的廣袤沃土,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讓高質量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從多年的實踐來看,作為一個公眾參與度高、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力大的全國性科普品牌,全國科普日的重要價值在于匯聚全國優勢資源,通過一系列高質量科普活動,讓公眾近距離見證科技創新、領略科技魅力、感受科學精神,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為中國式現代化固基賦能。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了12.93%,比2015年提高了6.73個百分點,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了有力支撐。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的創新水平越來越依賴于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一個國家的科普水平日益影響著國家的創造力和軟實力。如果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科技成果轉化效果也會打折扣。雖然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在上升,但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們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科普工作與黨和國家的要求及人民的需求,特別是科技創新的緊迫需求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亟須進一步以高質量科普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推進高質量科普,要樹立大科普理念,將科普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形成推動科普工作的強大合力;要持續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推動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科普基礎設施布局,強化基層科普服務;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提供更多新穎有趣的科普活動和科普文化作品;要以優質豐富的內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
根深方能葉茂。隨著高質量科普工作的持續開展,我國全民科學素質將持續提升。高質量科普推動形成的全社會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定能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凝聚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