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劉兆麒海防思想述論

2023-10-06 16:56:23沈一鳴
孫子研究 2023年1期

沈一鳴

劉兆麒(1629-1708),字瑞圖,漢軍鑲白旗人,出任過湖廣巡撫、四川總督、浙閩總督〔1〕、直隸援剿提督、崇明提督、黑龍江總管等地方大員之職,參加過鎮壓湖廣反清勢力、建設東南海防、平定三藩、抗擊沙俄等重大活動,督浙期間撰有《總制浙閩文檄》〔2〕、《總制浙閩疏章》〔3〕兩部文獻(以下簡稱《文檄》《疏章》),但目前學界對劉兆麒以及兩部文獻的研究極為少見,即使有所提及,其研究也是大多側重于民政、刑律方面〔4〕,忽視了文獻中存在較多海防相關的內容。而劉兆麒除了留下兩部督浙文獻外,其身份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中央大員相比,劉兆麒身處海防前線,能直觀感受到海防形勢的變化,及時接觸到最新的海防信息;與地方士人相比,劉兆麒身居總督高位,直接參與清廷中央決策,看待海防問題兼具宏觀角度;與具體任事的文官武將相比,劉兆麒身兼文武二任,總制一省文武,擁有豐富的軍事、民政經驗。此三項因素綜合,要求劉兆麒從多角度全面思考海防問題,故而其海防思想呈現出獨特的復雜性,也就存在值得深究的空間。

一、劉兆麒的“防海機宜”

目前所見史料中關于劉兆麒的記載極為簡略且稀少,如《清史稿》中就無此人傳記,現載有劉兆麒事略的史料,其來源與內容有高度重合之處,且略顯單薄。如《八旗通志》只記載了劉兆麒的部分生平,極不完整,康熙十二年(1673)后的記錄全無〔5〕,似乎劉兆麒在此之后就杳無音訊了。《從政觀法錄》的記載比《八旗通志》更為簡略,缺少順治年間劉兆麒在都察院、宗人府的任職情況,在湖廣、四川的履歷全然不提,記錄至出任浙閩總督后戛然而止,其間的事跡大量缺失〔6〕。與之相比,《清代碑傳全集》所收錄的墓志銘反倒詳盡一些,記錄了劉兆麒出任浙閩總督之后的履歷情況,補充了其治理京畿、坐鎮崇明、抗擊沙俄的事跡〔7〕,尤其是從其中所記“時海氛未靖,(閩浙)兩省皆稱巖疆,公條上防海機宜,老謀碩畫,鑿鑿然洞中肯綮,兩省賴之以安”一語可知劉兆麒在建設東南海防上頗費了一番功夫,并且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墓志銘中并沒有寫“防海機宜”具體內容,沒有具體描述其督浙期間進行的海防建設,也就無從得知劉兆麒所上的“防海機宜”是如何讓浙閩兩省“賴之以安”。目前所見關于劉兆麒生平最詳細的記載應該是《清國史·劉兆麒列傳》,其中包括了“防海機宜”大略內容:第一項為禁止通海、嚴申保甲,旨在革除民人通海之弊;第二、三項分別是打造戰船、整練水師;第四項為修造臺寨;第五項為請設黃巖總兵;第六項為請設寧、紹、臺、溫四府海防同知各一員;第七項為更改沿海文武官員升遷條例;第八項為請令督撫提督巡行沿海要汛〔8〕。

《清國史·劉兆麒列傳》所記“防海機宜”,是對《疏章》第二卷中記載八項奏疏的簡要概括。順康之際的東南沿海長期面對臺灣鄭氏的襲擾,浙閩地區是當時海防的前線陣地,劉兆麒督浙期間的奏疏未見于康熙朝奏折,而《疏章》《文檄》則是目前所見收錄劉兆麒督浙期間奏疏、訓令、檄文最為完整的史料,若要探究其任職東南時具體的海防活動,仍需由此入手。

二、劉兆麒的海防思想及其實踐

康熙八年(1669),清廷下詔稍展沿海汛界,放松遷界令,命已遷居民返回原居,復還舊業〔9〕。然而清廷觀察到“沿海地方奸民仍與海寇交通,潛相往來,妄行不絕”,雖然屢屢發布訓令,但無奈實際執行的官員陽奉陰違、因循茍且,甚至有汛地〔10〕官兵與海寇“納賄故縱,通同容隱”的現象,浙江海防仍然存在諸多積弊。首先,在清廷嚴行海禁的背景下〔11〕,沿海民人偷越出海的行為始終沒有斷絕〔12〕,鄭氏之人時常深入內陸活動〔13〕,甚至有沿海官吏、藩王出海牟利〔14〕,使清廷始終有“兵民與海逆交,沿海不絕若線”之感。其次,清初東南沿海的海防建設始終處于遲滯狀態,清人也承認這一事實,言道:“我清定鼎,東征西討,所向無前。至于江海之防,則略有未備。”〔15〕尤其是爆發于順治末年的鄭成功北伐南京之役,揭露了這段時期清廷海防力量的薄弱〔16〕。最后是清廷高層屢屢強調的吏治、軍紀腐壞這一問題。順治朝浙閩總督陳錦就認為沿海地區長期動亂的原因有三:“賊首逼民為賊”“官吏逼民為賊”“官兵逼民為賊”〔17〕;兵部尚書王永吉言“時方用武,軍紀不免姑息,兼以各處鎮將投誠軍前,隨地安插,兵民雜處,驕悍成風”〔18〕;吏部尚書劉正宗認為“沿海失事頻仍,文武各有專責,請敕嚴行察覆,以重職守,以固封疆。”〔19〕至康熙初年,這些問題仍然存在。翻閱《疏章》《文檄》可窺見清初浙江吏治腐敗、軍紀不肅的問題,在軍營內部,將領欺壓兵丁的事例屢見不鮮〔20〕;軍營之外,營兵在民間尋釁滋事的案例也不少〔21〕;文官吏治同樣敗壞至極,劣跡行為隨處可見,難以枚舉〔22〕。

康熙九年(1670)六月初六日,康熙帝敕諭到浙,要求劉兆麒等浙省大員就“奸民通海”“剿御賊寇”“整頓水師”“修筑臺寨”四個主要問題,提交解決方案〔23〕。劉兆麒與巡撫范承謨、提督塞白理協同會商,于七月初四日連上八疏,分別為《條議稽禁奸民》《條議剿御機宜》《條議整練船兵》《條議臺寨防守》《條議復設黃巖總兵》《條議添設海防同知》《條議調補優弁加銜之例》《條議督撫提督巡行沿海》。從各疏的名稱中,即可看出該疏論述的主題,概括而言,劉兆麒的海防思想是從革除偷越交通之弊、整軍備戰、調整沿海營制、整肅吏治軍紀四個方面展開的,而其海防思想的核心則主要體現在《條議剿御機宜》一疏中。

(一)“以剿為御”的海防戰略思想

劉兆麒的部分海防思想與順康年間海防大員們的觀點有繼承之處。如禮科給事中季開生提出“遠偵探”“扼要害”“備器械”“嚴海禁”“杜接濟”“密譏察”的“戰守六要”〔24〕;禮科都給事中孫珀齡奏陳“扼守要沖”“密嚴偵探”“預整備御”三議〔25〕;兵部尚書噶達洪也強調偵探情報、扼守險要的重要性〔26〕;福建巡撫佟國器在季開生“戰守六要”的基礎上又強調“嚴私販”“清虛伍”“查朽鈍”等項〔27〕;浙江巡撫秦世禎提出“移兵據險”“加造戰艦”“修建墩堠”“招募水軍”四項海防事宜〔28〕;興化副將滿進忠建議募舟師、復水寨、靖島嶼、絕盜源〔29〕;溫州副將戴維藩主張練水師、增加沿海陸兵、嚴明軍紀〔30〕;兩廣總督李棲鳳主張在沿海地方設煙墩、修炮臺、扼守沖要、訓練兵丁、稽查內地接濟〔31〕等,這些內容是劉兆麒海防思想的一部分,在其疏章與海防實踐活動中也有體現,而劉兆麒海防思想的獨特之處集中體現于《條議剿御機宜第二疏》。

首先,劉兆麒觀察到沿海地區延袤千里,若無水師力量的威懾,敵人以海島為據點,可以與沿海民人肆意往來。其次,劉兆麒批判了清軍以往被動性的海防戰術,認為敵人可以集中力量專攻一處,但沿海臺寨、營汛的分布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極易被乘隙而入;而且臺寨、汛地布置的兵力有限,分則力薄、合則地空,容易中對方的聲東擊西之計。再次,敵人借船縱橫海上,若無戰船躡蹤,則不知其從何處來,任其登岸,等到陸路兵馬傳遞消息、協力追擊時,敵人要么已經揚帆遠遁,要么已經流竄他處。戰爭主動權在敵人手中,清軍只能被動接招。〔32〕對此,劉兆麒在該疏中詳細闡述“以剿為御”的海防戰略構想,其中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討論如何防御:

賊若犯境,臺兵舉烽傳炮,其遠在數十里以外臺寨之兵,不必前來接應,以防乘虛狡謀。止令附近臺寨之兵,一面協力堵剿,一面飛報附近府縣城內駐扎提鎮協將,率兵疾馳,左右夾攻,撲于陸地。或臺寨之兵先已往救者,其提鎮協將,即將帶來兵丁補入臺寨,再調內地無寇處所之兵,以備鄰汛緩急之用,則合圍困分殺,不致空疏。此賊徒登岸,以御為剿之法也。〔33〕

劉兆麒“以御為剿”之法主要是為了應對敵人聲東擊西、單點突破的戰術。此前,順治朝浙江巡撫秦世禎已經意識到臺寨在海防偵察中的重要性,曾言:“烽火墩臺星羅棋布,平居則畫地以守,警報則合力以攻,一號召而兵船數百立齊,一會哨而兵夫數千響應,伺察既嚴,流突無隙。”〔34〕但這一策略仍然是將臺寨作為防御主體,劉兆麒進一步考慮到臺寨官兵“分則力薄、合則地空”的問題,因此劉氏更強調臺寨的警戒偵察作用。他提議,臺寨官兵一旦發現敵人登岸,立即傳遞消息,向附近府縣請求援軍,但遠處汛地不可輕舉妄動,以防敵人的聲東擊西之計,保證各地臺寨具有可供防守、隨時支援的兵力,等待援軍到達后再合力圍剿。而援兵主要由各地鎮將的機動部隊組成,與城守營、汛地官兵相比,其戰斗力更高,加之有將領統率指揮,可以避免各地臺寨官兵來援,卻因缺少將領而出現統屬混亂、指揮失令的問題。若是援兵抵達、官兵防守成功,就進入劉兆麒海防戰略構想中的第二部分——反擊:

賊所恃者在船,窺犯之后,必須歸去,張帆駕櫓,其疾如風,我欲剿而獲之,終不可得。是以必用水師戰船以堵躡之,我有戰船,賊船必難近岸,即使登岸,亦必慮我奪其船只,致絕歸路,則必不敢深入,而我陸兵撲之于內,水師截之于外,賊雖狡猾,亦無所逃。即使偶得潰奔,我船隨而追剿,倉惶余孽,追之必獲。此則不使近岸,以剿為御之法也。〔35〕

劉兆麒“以剿為御”之法所提到的以攻為守、水陸協同等思想,是劉兆麒比其他海防大員更進一步之處。劉兆麒認為沿海防御成功并不代表戰爭的結束,而是應該進一步扭轉戰爭主動權,轉守為攻,主動進擊,將防御戰打成殲滅戰,以期徹底消滅敵人。若敵人欲乘船逃離,水師圍追堵截,輔以陸師在岸上追擊,確保“沿海陸路汛守堵御聲援不可不備”〔36〕;若敵人登岸,則由陸地官兵進行堵御,水師奪取敵船,斷其退路;水師在洋、陸師在岸,相繼牽制敵人,兩相夾擊,形成威懾,無論敵人在海在陸,清軍水陸之師都有追擊之力,使敵人進退兩難,難以銷聲匿跡,將戰爭主動權轉移到清軍手中。劉兆麒“以御為剿”“以剿為御”的戰略構想,實質是戰略反擊思想的體現,這是一種積極防御。劉兆麒認為“剿御之法,水陸皆系要著”〔37〕,若要徹底剿滅賊寇,必須主動出擊,實現水陸協同作戰,這是其海防戰略思想的核心價值所在。而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軍隊訓練有素、戰船齊備,但是目前沿海戰備情形讓這位總督非常憂慮,直言不諱地說道:“陸兵既少,水師已裁,哨船未設,器械未備,臺寨營房未竣,是以剿御徒有其名。”〔38〕若要實現水陸協同作戰,則要“復設水師,立哨船、置器械”〔39〕,這些具體的措施則是劉兆麒督浙期間主要進行的海防活動。

(二)革除偷越交通之弊

雖然海防戰爭主要是在海面上進行,但人員、物資俱是取之于陸地。若能切斷海陸之間的聯系,則相當于從源頭解決問題,這是清廷“重防其出”海防策略的思想來源。清初嚴行禁海遷界政策,但東南沿海一帶居民本就以海為生,民人偷越汛界的行為始終不在少數〔40〕,而且偷越汛界的民人成分不一,因此需要先分清“敵我”。劉兆麒將這些通海民人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被迫遷移之民,因為遷界而失去原有田產,迫于生計不得不偷越出界謀生,所求不過一朝口食,沒有形成一定的組織規模,故而劉兆麒認為“其情可矜”。第二類是以販賣魚鹽為產業的本地土豪,第三類是流轉各地進行貿易的商人。劉兆麒認為后二者“所糾之伙必多,所帶之物必廣”,這些人有實力“勾連土棍,賄囑弁兵,窩隱交通,恣其出入”〔41〕,有組織、有規模地偷越汛界,追逐利益,是造成沿海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民人通海原因不同,解決方案也會不同。針對第一種情況,劉兆麒提議完善安頓之法,統計沿海各地方展復及流寓之民,重新按戶造冊,登記在案,原有田業者還其產業,其余無田百姓,由官府就近撥給土地、給予牛種籽粒,任其開墾荒田,自食其力,寬限五年之后起科〔42〕。若發現官吏在此項工作中有瀆職行為,當即“參拿重處,斷不姑恕”〔43〕。民人既然已經安頓,就不會冒險犯禁。而應對后兩種情況,劉兆麒建議嚴加稽查保甲。后二類偷越者即使自身行蹤詭秘,但是其人需要住所、貨物需要倉庫存放、運輸需要船只、搬運需要人力,這些活動難以掩人耳目,且有能力進行這些活動的人,多半是本地土豪或者官紳〔44〕,能夠“結連兵丁,始敢放心行走”,而受賄兵丁“未有不分潤于本管弁目將領者”,兵將之間、兵民之間“一串相連,互為容隱”〔45〕,知情人或不敢言或不肯言,汛地防衛形同虛設。劉兆麒認為解決之道“惟在申嚴力行保甲一法。”〔46〕規定沿海居民不論何處,都要五家一伍、十家一保,造冊編牌,互相保結。遇到蹤跡可疑、船貨有據的不法之徒,與之同伍之人,若能向官府自首,且情況符實者,將查獲貨物賞賜其人;若有先經同謀,后悔自首以及誤出汛界、罹罪不敢歸家自首者,首次免罪,再犯必死。若有知情不報者,事發后保人也要連坐治罪,如此可達到“鄰佑之稽詰既嚴,而偷越窩隱之弊可息矣”的效果。營伍內部也要效法民間保甲之法,互相保結連坐,方能敦促官兵嚴加緝查〔47〕。

劉兆麒三令五申地方官員重視汛防保甲,既是遵循了清廷“重防其出”的海防基調,也是治理地方的必然要求,因為劉兆麒已經察覺到此時沿海各州縣的交界區域往往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

居民雜處,靡不藏奸,或本地棍徒勾聯外來奸宄以及逃脫營伍投誠之人……在于孤村僻野,揭竿倡亂,殺人劫財,靡所不為。迨至官兵搜剿,奔竄無蹤,官兵既撤,復肆跳梁,種種害民,皆系地方官平日稽察不嚴,綏撫無術所致。除經檄行浙閩鎮將會師搜剿,務凈根株外,若不嚴飭力行保甲,民害何日底止?〔48〕

所以沿海各縣必須嚴行保甲。若發現民人打造海船、駕船出海等事,則加以重愆、糾參不貸〔49〕。同時嚴格執行宵禁制度〔50〕,完善夜巡之法〔51〕,船只同樣禁止夜行〔52〕。一旦汛地有警,應立即傳遞消息,會同鄰汛官兵一同圍追堵截,做到“毋許一船近岸,毋許一人偷越。”〔53〕同時官府還招撫海外流民返回內地安插,宣布“以往一切過犯盡行赦免”,并為之提供土地、耕牛、種子,延長科稅年限〔54〕。劉兆麒認為民人只要有“恒產”就有“恒心”,加上官兵嚴格巡查,就能從源頭上斷絕偷越出海的行為〔55〕。

除了嚴查汛界外,劉兆麒還在第四疏中建議大修臺寨,以助海防。康熙帝在敕諭中對建設臺寨是否有益海防心存疑慮,而劉兆麒認為沿海地區設立一系列臺寨是水陸大軍協同配合作戰的第一步。設臺用于瞭望敵情、傳遞信息,設寨用于屯兵剿御,臺寨的關系即為“寨藉臺為耳目,臺倚寨為應援”〔56〕。而且臺寨還有區劃界限的功能,一旦有人越出臺寨之外,即可認為是“通海奸民”。臺寨官兵要嚴加緝查,人贓俱獲者有功;受賄容隱、瀆職怠工者嚴懲不貸〔57〕。在劉兆麒的海防構想中,臺寨的作用需要鄰近汛地、水陸大軍協同配合才能顯示出來,但這并不意味水師力量建成后即可棄置臺寨建設〔58〕。臺寨是敵情的第一發現源,是與敵交戰的第一戰場,可以說是海防的第一道防線。遇敵來犯,先由臺傳遞信息,再由寨出兵抵擋,聯合水陸大軍合擊,才能最大限度地打擊敵人〔59〕。劉兆麒自上任以來就將建設臺寨視為“今日海防第一要務”,上任不久即計劃在浙江新造臺192 座、寨26 處〔60〕,并且屢次題請開放捐輸之例用以籌集建設臺寨、置辦軍械的經費,加速工程進度〔61〕,最終在浙江新建臺112 座、寨14 處〔62〕。

(三)整軍備戰

康熙初年清軍三次嘗試跨海征臺,均以失敗告終,這迫使清廷暫時放棄武力取臺的打算,轉而嘗試以和談手段解決鄭氏問題〔63〕,同時主動裁撤東南沿海的軍事布置,如裁福建水師提督一職〔64〕,駁回攻臺疏章〔65〕、召施瑯入京〔66〕,裁軍棄船〔67〕等。劉兆麒在第三疏開篇直言如此行為無疑是“自廢武功”,浙江的水師軍備已陷入廢弛狀態,既缺戰船,也缺水師人才。若遇到突發情況需動用水師,臨時調集的人手也大多不會駕船、不諳水性〔68〕,這樣的水師連巡洋會哨這種常規任務都難以執行,更遑論與敵作戰。劉兆麒在疏中寫道“海面風濤變幻無端,一操一縱,勢爭頃刻”,故而“守船之兵,必不能為駕船之人,駕船之人,非操練至熟、習于水道者,必不可用。”〔69〕這說明劉兆麒已經敏銳洞察到了戰船上技術兵種與戰斗兵種分工的必要性〔70〕。戰船有多種型號,船上又有舵工、炮手等不同分工,因此在大力修造船只的同時〔71〕,還需要令船上的不同工種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并規定不同型號的戰船所需要的工種人數〔72〕,以發揮戰船的最佳作用。但沒有配備軍器的戰船就沒有戰斗力,所以船上必須配備精良的軍火炮械、刀槍弓弩等軍備,戰船才可以駕駛使用,在劉兆麒的督促下,寧、臺、溫戰船軍備均已重新整修〔73〕。而且劉兆麒深知在此海氛不寧之時,隨時都有可能動用水師,清廷雖然規定戰船一年小修、三年大修,但若要使戰船保持隨時能夠駕駛出海的狀態,則需要時時維護,因此劉兆麒同樣重視戰船的日常修理,責令水師各將登記戰船信息,檢查器械使用情況,計算船只維修期限等〔74〕,并且積極上疏申請恢復船只維修經費〔75〕,以保證戰船可以隨時使用。

解決戰船的問題后,還要解決水師官兵的問題。劉兆麒認為“戰船原為水師而設,不設水師,則船亦無所用”〔76〕,而且海上作戰與陸地作戰不同,水師需要練習火炮弓箭、觀察天氣、熟悉水文、及時變化船隊陣型等技藝,這就要求“將與兵相習,人與船械相熟”,故而水師將弁不能直接抽調陸營官兵充數,需要另行挑選。此外,劉兆麒還規定寧、臺、溫三區水師操演事宜,由定海鎮負責寧波地區海防、溫州鎮負責溫州地區海防、黃巖由協改鎮,負責臺州地區海防,此三鎮俱聽浙江提督調度,三區哨船都要編號豎旗,以便識別。春秋汛期是水師巡哨的高峰期〔77〕,每月應該出哨數次,余時每月出哨一二次,出則分?,回則連隊,每次巡哨,途中的情況都要事無巨細向督撫、提督匯報,并責成各海防官弁嚴加查驗出洋船只〔78〕。劉兆麒清楚地認識到遷界禁海只是一時之策,無法行之長久,若要嚴禁奸民通海,則要求清廷有一支強大的水師力量在洋面巡哨〔79〕,而欲徹底弭平海賊,則需要水陸協同作戰〔80〕。只有訓練出一支頗具實力的水師,才能從根源上解決海患,正如該疏結尾所言:“賊必不敢偵海邊以游移,不敢居近島以窺伺,奸民奸商不敢通貨物以資賊寇,不敢出海面以泄內事,較之守邊遷界,其功不啻倍倍也。”〔81〕

(四)調整沿海營制

在第三疏中,劉兆麒已經責成寧波、溫州、臺州三處水師操演事宜,其中寧波為浙江提督駐地,附近又有定海鎮承擔海防任務;溫州自成一鎮,三處區域只有臺州沒有總兵官坐鎮調度,因而需要將黃巖協升級為鎮,設置總兵官以資彈壓,負責臺州海防事宜。劉兆麒認為黃巖地區應設總兵官的理由有三:第一,黃巖海防地理位置險要,是臺州之門戶,又有順治年間鄭成功從黃巖登陸,橫掃臺州的事例在前〔82〕,因此黃巖只設一協的兵力遠不能承擔起海防重任,而原有的臺州地區總兵官已移調至寧海、浙江水師右路總兵已經調至平陽,所以加強黃巖的海防力量就顯得很有必要。第二,寧海距離臺州、黃巖較遠,一旦臺、黃有事,則來不及救援,而且寧海地形本就易守難攻,又與寧波接壤,即使寧海有事也容易獲得浙江提督、定海總兵的援助,不需要駐扎重兵,因此在寧海設置總兵官似為不合理之舉〔83〕。第三,寧海鎮的大半兵力都分散于臺寨汛地,導致實際可用的機動兵力較少,且寧海不設水師,而黃巖為臺州水陸要沖,在此海氛未靖的背景下,黃巖在軍事方面的重要性遠高于寧海,因此在黃巖地區設置總兵就成了應有之義〔84〕。最終清廷同意由原浙江水師右路總兵官、平陽總兵官阿爾泰出鎮黃巖〔85〕,寧海總兵調任平陽〔86〕。

清廷同意此番軍事調動后,劉兆麒進而提議從原寧海鎮三營抽取一營作為黃巖城守營,并調太湖營游擊吳長春充當黃巖城守營將領〔87〕,又題請恢復督標營制,作為機動力量以便隨時調動〔88〕,次年清廷便下令恢復浙江總督標兵經制〔89〕。此后劉兆麒又對沿海營伍做出多項調整〔90〕,以期實現“控扼得所”“設險扼要”的效果。

除了調整沿海軍事部署外,劉兆麒還在第六疏中提議設立海防同知一職。疏中提到原有的同知大多駐留在城內,遠離海防前線,難以及時獲取準確的海防信息,現在的沿海地區,外有海寇騷擾,內有兵民偷越,故而有必要在寧波、紹興、臺州、溫州四府另設海防同知一職,用以稽查保甲、巡視汛界、盤詰哨船、管理民船、緝拿奸宄〔91〕。花費既少,又能協辦軍務、調解民事,協調文、武、民三者關系,可謂一舉多得。

(五)整肅吏治軍紀

劉兆麒身為總督,職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92〕,監察該省文武官本就是分內之事。在第八疏中,劉兆麒直言地方大員出巡視察的必要性:

邊汛情形,尤須真知灼見,而后可備剿御之方,地方利弊,必親加采訪,而后可施補救之策。若駐守一隅,則何以熟悉形勢,又何以振刷官民乎……沿邊要汛,文武官員之賢否,果否人地相宜,水陸兵馬之整怠,果否防剿有賴,與夫兵馬有無虛冒、錢糧有無克扣,使非親歷其地,保無有聞見不真隱飾滋弊者乎?〔93〕

若督撫提督不親自出巡視察地方,就無法獲知地方的實際情形,從而影響到判斷、決策。而且劉兆麒認為在海防問題上“地方文武各官均有防守之責”〔94〕,正是因為“官兵偷安懈玩,防御無能”〔95〕,以致浙江海面遲遲無法肅清。

對于武官的整肅,劉兆麒認為“武備首嚴紀律,將領貴在馭兵,若使貪縱不法,則隳軍紀而失眾心,于設備馭兵之道兩失之矣。”〔96〕軍官有“捍衛疆土,戢兵安民”之責〔97〕,必須是“精力強干、技勇出群者”才能勝任〔98〕。若不整肅軍官隊伍,則難以嚴肅軍紀。武官若有劣績即行參劾〔99〕,即使是投誠官兵也不例外〔100〕,因此劉兆麒對軍隊將領的屢屢訓飭、考核頗嚴,時常感嘆“本部院前此禁約真不啻三令五申矣。”〔101〕

與劣跡斑斑的武官相比,浙省文官隊伍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劉兆麒赴浙上任之初,已經相當重視整頓吏治的重要性,直言:“蓋今日為政之道,非澄清吏治,則無以乂民生也。臣蒞任之初,雖駐浙未及浹旬,然于屬員之賢否,留心體察,未敢稍疏。”〔102〕劉兆麒要求文官應做到“公以生明,廉以生威,勤能樂事”〔103〕,整治劣跡文官,亦同武官一樣從重參處,絕不輕饒〔104〕,正所謂“亂世必用重典”,只有如此,官員們才能心懷畏懼,吏治才能得到整肅。

在整肅軍紀、吏治的過程中,劉兆麒考慮到在重典整治的同時,也要對有功官員不吝獎勵,方能調動官員辦事的積極性,因此劉兆麒在第七疏中明確獎懲之法。此疏開篇,劉兆麒就說明“地方有沖緩之分,職守有繁簡之別,而人之才亦各有稟賦之不同”〔105〕,沿海地區文武官員的職責“尤與腹地迥然不侔”〔106〕,文官除了負責“職掌刑名錢谷簿書期會之外”,還要負責“內緝奸宄,外防賊寇,以及儲運軍需、督修臺寨戰船等項”,沿海將領必須“諳練水性之能,兼擅擊刺攻城之技”〔107〕,指出了當時浙省官員身處海防前線這一特殊環境,因此挑選沿海文武官員時,必須因地制宜,選賢任能,寧缺毋濫〔108〕,要考慮該員是否符合“人地相宜”的標準。浙江“系邊海最沖要地”〔109〕,與內地官員相比,該省沿海官員在海防事務上處分最嚴,責任最重,因此對于這些官員,失職時要嚴厲處分,有功時也要破格獎勵,做到“人稱其地,官稱其職”〔110〕,獎懲都要登記在案〔111〕。雖然《疏章》《文檄》中較多內容都是參劾劣績文武官,但若有表現優異的官員,劉兆麒亦大力上表舉薦〔112〕,如劉兆麒認為寧波知府崔維雅在任期間“建造臺寨諸事,規畫精詳;督理修葺戰船,條議井井,誠邊海有用之才也”,推薦其出任寧紹巡道;〔113〕推薦慕天顏升任道員的緣由為“熟悉邊海情形”、在海防事務上“殫心料理、釐剔有方”;〔114〕考評政績優異的黃巖縣令張中選時也贊譽有加〔115〕。

綜上所述,劉兆麒已經全面考慮到海防事務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且針對性地提出一套清晰、完整的海防計劃。從同時代人的評語中,可以看出劉兆麒的這一套海防計劃是有所成效的,如劉兆麒的墓志銘中就記載:“時海氛未靖,(閩浙)兩省皆稱巖疆,公條上防海機宜,老謀碩畫,鑿鑿然洞中肯綮,兩省賴之以安”〔116〕;河南道監察御史顧豹文贊言:“劉公持節來督兩浙,不數年而政成,吏兢兢奉三尺法,兵戢于伍,民安其業,邊堠亭障無鳴柝之警”〔117〕;通政使司右通政胡亶評價:“糾墨獎廉,則包孝肅之清裁也;賑荒蠲賦,則范希文之長畫也;招徠初附、綏靖伏莽,則裴令公之方規也;設戰船而舳艫相銜,定營制而什伍碁置,則伏波之聚米、武鄉之圖陣也”〔118〕;戶科給事中楊雍建盛贊道:“劉公之保障浙閩也,仁漸義摩,海不揚波者,數年于茲矣。”〔119〕

三、結論

劉兆麒海防思想中的緝查汛界、整頓軍備、訓練兵丁、建設臺寨、整肅吏治軍紀等內容與其他海防大員的海防思想較為類似,而除去這些略顯保守的內容,劉兆麒“以剿為御”的海防思想更具有主動性、積極性〔120〕。在海防對象上,劉兆麒既對沿海民人嚴加防范,嚴申保甲之法,也對海上抗清勢力的動向保持高度警惕;在海防建設上,劉兆麒既重視修筑臺寨汛地等海防設施,又強調戰船火炮器械的制造,以提高清軍的戰斗力;在海防策略上,劉兆麒一方面遵循清廷“重防其出”的海防戰略,強調巡查沿海汛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主張清軍水陸協同、主動出擊,以寧海氛。遷界禁海政策在劉兆麒眼中只是一時之計,只有打造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具有威懾力的水陸之師,掌握戰爭主動權,才能平息海氛。劉兆麒在《疏章》《文檄》中具體闡述其“以剿為御”的海防戰略構想,提出一套完整、清晰的海防計劃,可以說直至鴉片戰爭之前,清廷整頓海防的諸項措施,仍與劉兆麒的海防思想高度吻合。在清廷始終強調“以禁為防”“重防其出”;以岸防為主、水防為輔的海防基調下〔121〕,劉兆麒“以剿為御”、水陸協同作戰的海防思想無疑是比較理性、積極的。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其中的不足之處,就目前所見史料來看,未見劉兆麒有主動攻臺、消滅鄭氏的計劃,更遑論對臺灣的治理藍圖。他對水師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巡洋會哨、稽查海盜等方面,沒有以海島為據點,將水師巡洋范圍擴大到外海,獲知深海水文信息,培養水師的遠洋作戰能力,從而建立一支頗具攻擊性水師的意圖;也沒有建立與江、閩、粵水師共同操演、聯省協同作戰的海防體系,其海防思想依舊未能完全超脫時代禁錮。

【注釋】

〔1〕《圣祖仁皇帝實錄》卷三十三,康熙九年四月乙巳條記載:“升甘肅巡撫劉斗為福建總督。”此后劉兆麒專任浙江總督。參見《清實錄》第四冊,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443 頁。

〔2〕[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載《官箴書集成》第二冊,黃山書社1997年版,第351-618 頁。

〔3〕[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康熙十一年刻本,《疏章》全部內容可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官方網站上公開閱覽http://read.nlc.cn/allSearch/searchDetail?searchType=all&showType=1&indexName=data_892&fid=411999005212,善本書號:02316。

〔4〕陳兆肆、羅剛《明清時期關于“革見年”的議論及實踐》,《清史論叢》2021年第1 期;范金民《清代書吏頂充及頂首銀之探討》,《歷史研究》2018年第2 期;夏愛軍、王毅《清初城市防火措施述論——以劉兆麒在杭州防火為例》,《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0年第4 期;胡鐵球《明清歇家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肖麗紅《文本、訟爭與區域司法實踐》,廈門大學出版社,2020年。以上論文與著作只是選取了《文檄》的部分內容,用以研究清代經濟、民政、刑律等,缺少對清代海防方面的研究。

〔5〕[清] 鄂爾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九十八,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4627 頁。

〔6〕[清] 朱方增輯:《從政觀法錄》卷四,明文書局1985年版,第203-204 頁。

〔7〕[清] 張玉書:《光祿大夫總督浙江福建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公兆麒墓志銘》,載《清代碑傳全集》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47 頁。該篇墓志銘中所記載劉兆麒的事跡幾乎原封不動地被《大清畿輔先哲傳》所收錄。參見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卷三,《名臣傳三·劉兆麒傳》,明文書局1985年版,第333-334 頁。

〔8〕[清] 國史館編纂:《清國史》第五冊,卷六十四《劉兆麒列傳》,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832 頁。《滿漢名臣傳》《國朝耆獻類徵初編》中關于劉兆麒的記載與《清國史·劉兆麒列傳》的內容高度相似。參見吳忠匡校訂:《滿漢名臣傳》卷二十七《劉兆麒列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2-775 頁。[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26),卷一百五十四《劉兆麒》,明文書局1985年版,第725-732 頁。

〔9〕[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三,《申飭地方官安插展界居民》,第459-460 頁。

〔10〕“汛地”起源于元朝末年,清初順治年間的“汛地”是指軍隊戰時攻防體系或邊防系統中,各部必須按時駐守的區域。康熙年間,“汛地”逐漸轉化為綠營兵營、協之下的駐防區,并與塘哨結合,形成汛塘制度,是朝廷維持地方社會穩定和交通通暢的重要手段。參見秦樹才、李永芳:《“汛地”源流考》,《思想戰線》,2019年第5 期,第94 頁。

〔11〕關于清初海禁、遷界及展復的始末,可參閱謝國楨先生《清初東南沿海遷界考》及其《補考》二文,載《謝國楨全集》第五冊,北京出版社,2013年,第212-243 頁、第244-250 頁。

〔12〕順治、康熙兩帝都在敕諭中反復強調嚴禁沿海民人偷越出海。相關史料可參見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卷冊號:A028-002,《皇帝敕諭浙江等地督撫提鎮嚴防海汛以杜奸民暗通鄭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第B15535-B15538 頁。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A037-098,《康熙帝敕江南等地沿海各官自康熙元年以后嚴禁居民通商海逆》,第B21095-B21102 頁。中國科學院編輯:《明清史料丁編》上冊,《敕諭浙閩總督劉清泰揭帖》,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 頁;《申嚴海禁敕諭》,第317 頁。

〔13〕鄭氏之人潛入內陸,除了籌辦軍需、運輸物資外,還派遣奸細刺探情報,甚至策反清朝沿海地區的各級武官。參見中國科學院編輯:《明清史料丁編》上冊,《五大商曾定老等私通鄭成功殘揭帖》,第441-442 頁。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己編》上冊,《刑部殘題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88-494 頁;《兵部殘題本》,第517 頁;《浙閩總督佟代題本》,第524 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主編:《鄭成功滿文檔案史料選譯》,《孫廷銓等題為詳報武官私通張名振事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21-222 頁;《圖海題為審擬鄭成功奸細丘賢事本》,第238-242 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主編:《鄭成功檔案史料選輯》,《高景等題為審擬鄭成功奸細侯觀郎事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409 頁。

〔14〕詳情可參閱謝中凡:《清初閩粵藩王大吏委托商的出現及其影響》,《廣東社會科學》,1990年第2 期,第31-38 頁。

〔15〕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己編》上冊,《“今春海寇直至金山”殘揭帖》,第468 頁。

〔16〕鄭成功北伐南京之初,在江浙一帶所向披靡,屢屢取得勝利,一度使清廷考慮過是否需要退守關外。參見臺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第15 冊,軍事譯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324 頁。

〔17〕中國科學院編輯:《明清史料丁編》上冊,《浙江福建總督陳錦揭帖》,第22 頁。

〔18〕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A017-024,《兵部尚書王永吉揭請核兵制清兵餉嚴兵律慎兵刑》,第B9303 頁。

〔19〕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己編》上冊,《吏部題本》,第402-403 頁。

〔20〕軍營內部的問題主要是將領虛冒兵數、侵占兵丁糧餉。參見[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禁將弁扣冒月餉》,第375-376 頁;卷二,《禁營將派糴兵米》,第428 頁;《申禁加派兵米》,第429 頁;卷五,《申飭營伍討論軍實》,第545 頁;卷六,《申飭監放兵餉嚴禁扣克》,第588 頁。[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四,《糾參臺紹將備》,第三十九頁上—第四十頁上。

〔21〕兵弁擾民劣行可歸為借放民債、白役民夫、強占民房、敲詐勒索、兵盜勾結等項。參見[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禁營兵借放民債》,第365-366 頁;《禁約營兵不許生事擾民》,第366-367 頁;《禁飭武弁借盜殃民》,第370-371 頁;《禁指營放債》,第372-373 頁;《沿海防兵搭蓋茅房不許騷擾》,第384 頁;《禁約汛防兵丁》,第384-385 頁;《禁紹協官兵封占民房》,第392 頁;《禁派鄉民起造臺寨》,第399-400 頁;卷二,《禁飭防弁擾民》,第407 頁;《禁防弁勒派馬草》,第408-409 頁;《飭令營兵互結》,第413 頁;《飭禁營伍縱兵》,第430 頁;卷三,《禁沿海科取網利》,第446 頁;《申飭平陽鎮不許多占民房》,第447 頁;《禁兵丁強買》,第457 頁;《飭禁濫派夫役》,第469 頁;《禁營廝擾害村民》,第475 頁;卷四,《禁緝保窩營債奸徒》,第487-488 頁;《禁樵牧兵廝騷擾地方》,第492-493 頁;《禁旗營兵廝害人》,第515-516 頁;《禁漁稅陋規》,第516-517 頁。

〔22〕文官劣跡中最多見的是貪污腐敗、苛責吏員、縱役為害、勾結士紳、攤派索取等行為。參見[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禁約各衙門不許強派白取》,第373-375 頁;《查取文官劣跡》,第367-368 頁;《禁白役人夫》,第371-372 頁;《禁火耗私派》,第413 頁;《禁白役工匠擅取貨物》,第377 頁;《摘禁巧取火耗》,第386-387 頁;《申飭里役蠹害積弊》,第396-397 頁;卷二《飭查糧役擊斃》,第405 頁;《汰冗役禁濫差》,第416-417 頁;《禁抽蔗車布紙棉花私稅》,第425-426 頁;卷三《訪拿衙蠹》,第467-468 頁;卷四《禁強買茶絲》,第490-491 頁;《再禁巧取火耗》,第495-496 頁;《禁濫徵災免錢糧并科派使費》,第519-520 頁;《再禁濫差滋擾》,第521-522 頁;卷五《再禁舖行當官》,第547 頁;《誠飭沿海文官》,第548-549 頁;卷六《查多徵白耗》,第577-578 頁。

〔23〕[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防海機宜首疏》,第一-三頁。

〔24〕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A018-166,《禮科給事中季開生為水賊流突異常揭戰守六要》,第B10319-B10321 頁。

〔25〕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主編:《鄭成功檔案史料選輯》,《孫珀齡題為加強海防以固根本事本》,第91-92 頁。

〔26〕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A020-150,《兵部尚書噶達洪題覆江南防海事宜應飭督撫設防修備》,第B11483-B11486 頁。

〔27〕中國科學院編輯:《明清史料丁編》上冊,《福建巡撫佟國器揭帖》,第231-232 頁;

〔28〕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A019-177,《浙江巡撫秦世禎揭陳海防要款》,第B10927-B10932 頁。

〔29〕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A024-157,《福建興化府城守副將滿進忠揭陳防御海寇之策》,第B13807-B13808 頁。

〔30〕“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甲編》中冊,《溫州副將戴維藩揭帖》,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141 頁。

〔31〕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A036-043,《兩廣總督李棲鳳揭陳整飭海防事宜》,第B20277-B20286 頁。

〔32〕[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剿御機宜第二疏》,第九頁上-第九頁下。

〔33〕[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剿御機宜第二疏》,第九頁下-第十頁上。

〔34〕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己編》上冊,《浙江巡撫秦世禎揭帖》,第385 頁。

〔35〕[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剿御機宜第二疏》,第十頁。

〔36〕[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五,《整頓沿海陸師》,第567 頁。

〔37〕[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剿御機宜第二疏》,第九頁下。

〔38〕[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剿御機宜第二疏》,第十一頁上。

〔39〕[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剿御機宜第二疏》,第十一頁上。

〔40〕[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申飭海汛慎防偷越》,第385-386 頁;卷二,《飭禁透越出洋》,第406 頁;卷三,《飭禁透越》,第451-452 頁。

〔41〕[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稽禁奸民第一疏》,第四頁上-第四頁下。

〔42〕[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稽禁奸民第一疏》,第五頁下-第六頁上。

〔43〕[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三,《申飭地方官安插展界居民》,第459-460 頁。

〔44〕[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稽禁奸民第一疏》,第六頁下。

〔45〕[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三,《勸飭沿海汛防官兵》,第455 頁。

〔46〕[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稽禁奸民第一疏》,第六頁下。

〔47〕[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稽禁奸民第一疏》,第六頁下—第七頁下。

〔48〕[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二,《申飭浙閩交界州縣力行保甲》,第439-440 頁。

〔49〕[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三,《通飭各屬力行保甲》,第472-473 頁。

〔50〕[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三,《申飭分汛夜巡》,第480 頁;卷六,《歲終禁飭夜行》,第602 頁;《燈夜申飭巡防》,第603 頁。

〔51〕[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五,《申飭夜巡保甲》,第560-562 頁。

〔52〕[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四,《禁夜行船只》,第492 頁。

〔53〕[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六,《春汛申飭沿海》,第610 頁。

〔54〕[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五,《招撫遷民》,第544 頁。

〔55〕[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五,《飭沿海招集遷民稽察偷越》,第541-542 頁。

〔56〕[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臺寨防守第四疏》,第十七頁上。

〔57〕[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臺寨防守第四疏》,第十七頁下—第十八頁上。

〔58〕[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四,《報明應造臺寨再請準開事例》,第十五頁上。

〔59〕康熙十一年(1672),浙江巡撫范承謨調任福建總督,奏陳《條議閩省利害疏》,其中似有質疑臺寨有無裨益海防之意。而劉兆麒大力主張修建臺寨,更側重于臺寨在水陸協同作戰中的作用。無論如何,劉、范二人都強調打造精銳水師的重要性。參見[清]江日升:《臺灣外紀》,載《臺灣文獻叢刊》(60),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版,第260-261 頁。

〔60〕[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請開建設臺寨事例》,第九頁下。

〔61〕[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再請開納浙省臺寨事例》,第四十九頁上—第五十三頁上。[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三,《勸諭捐輸建造臺寨》,第456 頁。

〔62〕[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四,《報明應造臺寨再請準開事例》,第十四頁上—第十五頁上。

〔63〕袁飛:《清代臺灣戰爭》,中山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70-71 頁。

〔64〕臺灣“國史館”編:《清史稿校注》第四冊,卷一百二十四《職官志四》,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3367 頁。

〔65〕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駁回了施瑯、史偉琦的攻臺方案。參見臺灣“國史館”編:《清史稿校注》第十一冊,卷二百六十七《施瑯傳》,第8516 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編:《康熙統一臺灣檔案史料選輯》,《史偉琦密題臺灣鄭氏通洋情形并陳剿撫機宜事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3 頁。

〔66〕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編:《康熙統一臺灣檔案史料選輯》,《施瑯題為邊患宜靖乘便征取臺灣事本》,第78 頁。

〔67〕中國科學院編輯:《明清史料丁編》上冊,《福建總督劉斗題本》,第557 頁。

〔68〕[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整練船兵第三疏》,第十二頁上—第十二頁下。

〔69〕[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整練船兵第三疏》,第十二頁下。

〔70〕順治朝江寧巡撫土國寶與平南王尚可喜已經初步意識到戰船型號與船上兵種分工的問題。參見“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甲編》上冊,《江寧巡撫土國寶揭帖》,第575 頁。“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甲編》中冊,《平南王等揭帖》,第145 頁。

〔71〕除了督造戰船外,劉兆麒還聯合浙江巡撫、提督以及定海、溫州、黃巖三鎮共同捐造哨船六十只。參見[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捐造三區哨船》,第七十三頁下。

〔72〕原定寧、臺、溫三區戰船共計135 只,定海72 只、黃巖34 只、溫州29 只;后劉兆麒又再修造25 只,戰船總數增至160 只,定海戰船增至80 只、黃巖戰船增至40 只、溫州戰船增至40 只;原需操駕兵丁約3680 人,后增加至4620 人。船只、兵力來源詳情參見[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增船配兵巡海》,第五十七頁上—第五十八頁下

〔73〕[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三,《戰船完工配兵操演》,第八十頁上—第八十一頁上。

〔74〕[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議修戰船》,第393-394 頁;

〔75〕[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三,《請復戰船洗燂篷》,第五十四頁上—第五十五頁下;卷四,《請動朋扣減充燂筠費用》,第五十八頁上—第六十頁上。

〔76〕[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整練船兵第三疏》,第十三頁上。

〔77〕[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六,《申飭操練水師》,第611 頁。

〔78〕[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整練船兵第三疏》,第十三頁下—第十五頁下。

〔79〕[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議覆按汛搜山》,第六十八上—第七十頁下。

〔80〕[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三,《勸飭沿海汛防官兵》,第455 頁。

〔81〕[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整練船兵第三疏》,第十六頁上。

〔82〕[明] 楊英:《從征實錄》,載《臺灣文獻叢刊》(3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第115-116 頁。中國科學院編輯:《明清史料丁編》上冊,《平南將軍趙國祚揭帖》,第365-367 頁。

〔83〕顧祖禹記載:“寧海縣,(臺州)府東北東北百八十里。東北至寧波府象山縣二百三十里,北至寧波府奉化縣百二十里。”參見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二《浙江四》,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4279 頁。

〔84〕[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復設黃巖總兵第五疏》,第二十頁上—第二十二頁下。

〔85〕康熙《浙江省志》,卷二十三《武職官》,載《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省志輯》第1冊,鳳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576 頁。

〔86〕值得一提的是,三藩之亂時期,溫州總兵、黃巖總兵先后降于耿精忠,一時間使得清軍在浙江戰局急轉直下,康熙帝、前線將領傅拉塔都強調平浙必先平臺、黃,側面反映出劉兆麒對黃巖地區重要性的精準認識。參見《清實錄》第四冊,《圣祖實錄》卷四十九,康熙十三年戊寅,第648 頁;《平定浙東紀略》,康熙年間刻本,第五頁上—第五頁下。《平定浙東紀略》一書可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官方網站上公開閱覽http://read.nlc.cn/allSearch/searchDetail?s earchType=all&showType=1&indexName=data_892&fid=411999004013,善本書號:01603。

〔87〕[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三,《留補黃巖城守》,第五十二頁上—第五十三頁下。

〔88〕[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請復本標右營官兵》,第六十四頁上—第六十七頁上。康熙八年(1669年)曾裁浙江總督標下三營。參見《光緒會典事例》卷五百五十一《兵部十》,載《續修四庫全書》(80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17 頁。

〔89〕[清]國史館編纂:《清國史》第四冊,《兵志》卷三,第90 頁。

〔90〕具體軍事調動詳情可參閱[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三,《條議增兵厘餉》,第五十九頁上—第六十二頁上;《改調各營將弁》,第七十五頁上—第七十六頁下;卷四,《酌定沿海營制》,第二十頁上—第三十四頁上。

〔91〕[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添設海防同知第六疏》,第二十四頁上—第二十五頁上。

〔92〕臺灣“國史館”編:《清史稿校注》第四冊,卷一百二十三《職官志三》,第3309 頁。

〔93〕[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督撫提督巡行沿海第八疏》,第二十八頁上—第二十八頁下。

〔94〕[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三,《申飭慎防海汛》,第474 頁。

〔95〕[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三,《申嚴海防》,第466 頁。

〔96〕[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糾參浙屬營將》,第四十七頁上。

〔97〕[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申飭兩省武官》,第364 頁。

〔98〕[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參斥庸劣將弁》,第二十六頁上。

〔99〕[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查取武官劣績》,第368-369 頁;《查取衛弁劣績》,第369-370 頁;卷六,《舉劾武職》,第596-597 頁。[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三,《糾參沿海劣將》,第七十八頁上—第七十八頁下;卷四《糾劾劣弁》,第八十三頁上—第八十三頁下。

〔100〕[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禁約本標弁兵及投誠等官》,第382 頁;卷三,《禁飭投誠官兵不法滋擾》,第460-461 頁。

〔101〕[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五,《誡飭沿海武官》,第550-551 頁。

〔102〕[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入境糾彈浙屬劣員》,第十三頁上。

〔103〕[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申飭兩省文官》,第363 頁。

〔104〕劉兆麒對于劣員的參處大多建議直接革職。參見[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糾參寧屬貪令》,第七十頁上—第七十頁下;卷二,《糾參湖州府官》,第三十二頁上—第三十二頁下;《浙省露章官員》,第七十五頁上—第七十七頁下;卷三《糾參溫屬劣員》,第七十一頁上—第七十一頁下。[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一,《飭報疏防職名》,第390-391 頁;卷四,《誡飭委署官員》,第497-498 頁;《訪拿司道積蠹》,第508-509 頁;《訪拿各衙門積蠹》,第509-510 頁;卷六《舉劾文職》,第594-595 頁。

〔105〕[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調補優升加銜之例第七疏》,第二十六頁上。

〔106〕[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調補優升加銜之例第七疏》,第二十六頁下。

〔107〕[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調補優升加銜之例第七疏》,第二十六頁上—第二十六頁下。

〔108〕[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二,《申飭慎選行取官員》,第435-436 頁。

〔109〕[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調補優升加銜之例第七疏》,第二十七頁上。

〔110〕[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條議調補優升加銜之例第七疏》,第二十七頁上—第二十七頁下。

〔111〕[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五,《計冊竣事飭勵官箴》,第538 頁;《申飭計處候議各官》,第539-540 頁。

〔112〕[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二,《舉薦浙省卓異官員》,第七十二頁上—第七十三頁下。

〔113〕[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請將寧波崔守升補該道》,第三十八頁上—第三十八頁下。

〔114〕[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請將興化慕守升補道員》,第四十五頁上—第四十六頁上。

〔115〕[清] 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四《請留黃巖張令》,第三頁上-第五頁下;《覆黃巖張令清廉實績》,第八十一頁上—第八十一頁下。

〔116〕[清] 張玉書:《光祿大夫總督浙江福建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公兆麒墓志銘》,載《清代碑傳全集》上冊,第347 頁。

〔117〕[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顧序》,第354 頁。

〔118〕[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胡亶序》,第二頁上—第二頁下。

〔119〕[清]劉兆麒:《總制浙閩疏章》卷一,《楊雍建序》,第一頁上。

〔120〕劉兆麒與鄭氏并無私仇,相對而言其海防思想較為理性,黃梧、施瑯等明鄭降將一方面囿于降將身份,迫切需要在清朝建立功勛以證明自己;另一方面,明鄭將領降清大多是因為與鄭氏有仇恨,兩相綜合,其強烈的攻臺主張可謂是源于“國仇家恨”。參見葉高樹:《降清明將研究(1618-1683)》,臺灣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2年,第251-253 頁。

〔121〕王宏斌:《清代前期海防:思想與制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61 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免费在线视频a|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色综合五月婷婷| 日韩毛片视频|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一级α片|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无码久看视频|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成年人国产网站|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在线国产欧美|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欧美一级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yxsp| 色成人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乱伦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色伊人| 国产区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国产18在线播放|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青草视频久久|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国产啪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五月天福利视频| Jizz国产色系免费|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无码丝袜人妻|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免费啪啪网址| 不卡视频国产| 亚洲天堂网2014| 日韩国产 在线| 婷五月综合|